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五章 漢朝士族

劉繼在定陵縣親手下命屠殺了城中十數大族的事,很快便傳遍了整個潁川,隨後的一個月的時間裡,通過潁川一衆士人的有意傳播,很快整個大漢已經無人不知此事了。

董太后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幾乎同時派遣了心腹之人前往定陵,將劉繼一頓狠批。

劉繼看著案犢上擺了一大堆的譴責書信,心中不由對士族勢力之大,影響力之強感嘆萬分。

在東漢時期,一個人要想通過正規途徑做官,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士人;第二,必須通曉經學;第三,必須被舉爲孝廉。

州郡舉孝廉就是孝子廉士,這是對德的要求。通曉經學也叫明經,這是才的要求。必須是士人,則是身份的要求。

自從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罷除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士人成爲了最高一級的平民。

後來平民逐漸分爲四種,即士農工商。士,就是士民;農,就是農民;工,就是工民;商,就是商民。農民務農,工民做工,商民經商,士民讀書。

士以讀書爲業,以做官和傳承文化爲目的。所以士農工商之中,士的地位最高,商的地位最低,他們甚至無權做官。

這樣一說誰都明白,但當時能夠達到這三個標準的人還真不多。別的不說,光是通曉經學就很難,因爲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書讀,都讀得起。如果還要求什麼都不做,專門只讀書,那就更難。因此,只有那些有書讀,讀得起,讀得進,讀得好,而且並無其他職業的讀書人,纔可能做官。

做官必須讀書,讀書爲了做官,讀書與做官就變成了一件事,變成了職業。一個家族,如果以讀書做官爲職業,就叫“士族”。如果世代讀書做官,就叫“世族”。但是,以讀書爲業的,差不多也都世代爲官。所以,“士族”即“世族”。

由此可見,所謂“士族”,就是由於世代讀書做官,而從平民階級中分化、產生出來的特殊階層。他們的特殊性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壟斷仕途,控制輿論,變成豪強。士族爲什麼能壟斷仕途呢?因爲一個人既然是有條件讀書的,又做了官,他們的子孫後代自然也比別人更有條件讀書,更有條件做官。即便讀書人多起來了,祖輩、父輩做過官的人,同別的讀書人競爭,總要容易些。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現象,就是做官的人,世世代代都做官,甚至都做高官,比如“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這樣一來,做官的名額就有可能被若干家族壟斷,或者壟斷某些官職。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一個人做了官,就有了推薦權,可以推薦別人做官。推薦什麼人呢?兩種人。一種是自己人,還有一種是社會地位較低的讀書人。這些人做官機會較少,一旦被推薦,一般都會感恩報恩,甚至與推薦人在政治上發生從屬關係,情感上發生父子關係,成爲他們的“非血緣關係家族成員”。一個人,官越大,推薦權就越大;做官的時間越長,使用推薦權的機會也就越多;如果世代做大官

,就會形成“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局面。這些“門生故吏”也可以推薦別人做官。但他們既然是某某家族的“門生故吏”,那麼,他們在行使推薦權的時候,當然要看這些家族的眼色,或者貢獻若干名額作爲報恩。因此,一個家族的“門生故吏”越多,他們掌握的推薦權也就越多。時間長了,也就壟斷了做官權。

第三,享有推薦權的人還可以互相推薦,也就是我推薦你的人,你推薦我的人。這種“投桃報李”的做法也是官場的“潛規則”,人人心知肚明,往往不用討價還價便能默契地進行。最後是推薦權和做官權都被大大小小的士族瓜分。

不僅如此,士族控制著整個漢朝的輿論,因爲這羣人原本就是由於讀書才做官,由於做官才成其爲士族的,當然最有學問最有文化。因此,作爲思想界、文化界、學術界的領袖,士族便不難團結一大批文化人,這就是名士和太學生。太學生就是太學裡的生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後備幹部”。名士就是社會上的知名人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社會賢達”。名士不一定出身士族,有的名士還兼有其他身份,比如竇武是外戚兼名士,劉表是宗室兼名士。但不論何種身份,都與士族關係密切,大體上是名士依傍士族,士族借重名士,太學生則成爲他們的擁躉。

所謂的“名士”,就是現代的“意見領袖”或者“公衆人物”。這些人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發表意見,褒貶人物,議論時政。這種意見,當時就叫做“清議”。清議的影響力很大,殺傷力也很強。一個人,如果被清議所褒揚,就身價百倍;如果爲清議所不齒,就臭不可聞。清議的力量這樣大,發表清議的名士又和士族站在一邊,還有太學生作爲呼應,士族當然就控制了輿論。

士族掌握了做官權,就控制了仕途;掌握了發言權,就控制了輿論。有了這兩個條件,他們就不難成爲豪強。成爲豪強也並不奇怪,因爲東漢原本就是由豪強(主要是南陽豪強)建立的政權。主宰這個王朝的,也一直是豪強,比如外戚、宦官、大商人。他們也都是大地主。士人出身中小地主,原本不是豪強。但是,士人變成士族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爲他們由偶然做官變成了世代做官。做官,地位就高,就有名。做官,權力就大,就有利。既有名又有利,他們的家族,就可以利用自己佔有的政治資源和政治優勢,不斷髮展壯大,從中小地主變成大地主,成爲雄視天下稱霸一方的豪強。這樣的大姓豪族,就叫“世家大族”,也叫“衣冠望族”,還叫“名門望族”,也簡稱世族、士族、望族、勢族。世家,就是世代做官;衣冠,就是詩書傳家。詩書傳家,自然有聲望,所以叫“望族”,也叫“名門”。世代做官,自然有權勢,所以叫“勢族”,也叫“世族”。既沒有權勢又沒有聲望的庶民之家,就叫“寒門”,也叫“庶族”或“寒族”。

顯然,士族是一個十分特殊的階層。他們不是貴族(皇親國戚),也不是庶族(普通平民)。屬於平民

階級,卻比平民高貴;不能世襲官職,卻能壟斷仕途。就性質而言,他們是“半世襲的準貴族”;就地位而言,是接近貴族的“高級平民”。他們與名士的關係最爲密切,有聯繫也有區別。區別在於:士族是族羣,名士是個人;士族必須做官,名士則不一定。但在多數情況下,名士與士族的階級立場、道德觀念、政治理想是一致的。因此士族往往充當名士的後tai老闆,名士則往往充當士族的代言人。

漢光武帝以後,逐漸開始重文輕武,所“重”的“文”也非漢武帝時期“外儒內法”的“文”,而是更偏重於“純儒學”,尤其以研習“古文經”的士人,“古人經”是始皇帝“坑?儒”的“倖存者”,當然不可能跟法家思想沾上邊兒。

後漢欲行“王道”,而“王道”早在周王東遷時就已壽終正寢,根本不可能再造盛世了。

後漢立國之初所推行?的“純儒學”經過皇帝的干預,大力發展讖緯之學,更傾向於人造神學,甚至有“代漢者,當塗高”的預言,這當塗高,指的便是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袁氏。

相對於前漢初期的“無爲而治”,後漢前期的“重文輕武”在政治意義上實在是短視之爲。

而士族的最終政治理想是什麼?

他們只是想建立一個由士人階級掌握的政權而已,此時權傾天下的何進,亦不過是關東士族選出來與宦官對抗奪權的政治代表而已。

漢朝真正滅亡,與士族壟斷官吏選拔和宦官爭權奪利脫不了干係!

………………

潁川之地多山川湖泊,因此一到春天便是細雨連綿。

因爲這一場春雨的耽擱,徐奉,張郃和蘇青若帶領的三千新兵,直到二月下旬才緩緩到來,一起到來的還有明燈和數百輛遮蓋十分嚴實的牛車。

劉繼高興的將被張郃殘忍操練了一個月的新兵安排好進軍營後,連忙召集衆人商議出兵之事。

徐奉張郃蘇青三人連忙行李說道:“君候!”

“月餘不見,三位風采依舊!”劉繼微微一笑,“諸君既然來了,我欲三日後出兵,諸君認爲如何?”

陳宮搖了搖頭,說道:“君候,斥候剛報,汝南黃巾賊帥劉闢帶著萬餘精壯已經向著陽谷趕去,準備支援黃邵!”

“萬餘精壯?”劉繼微微一愣,黃邵號稱的三萬兵力之中,以老弱婦孺居多,真正能戰者不過萬餘,此時加上劉闢的萬人,足足有兩萬多人了,“劉闢到哪裡了?”

陳宮說道:“預計今日就會到達郾縣!”

劉繼有些擔憂的說道:“賊衆勢大,恐難破之!”

“呵呵!”此時卻聽一陣輕笑之聲響起,劉繼一看,戲志才正面露不屑的看著門外說道:“一個劉闢,破之易如反掌,君候何必憂慮!”

劉繼連忙問道:“志纔可有妙計破敵?”

“恩!”戲志才點了點頭,將目光重新放到了劉繼身上,“正有一計!”

(本章完)

第六章 遼東王越第八十章 再次出征推薦好文《鬼師》 《終極馴獸師》《大明宰輔》第二十四章 俠之大者第七十八章 甄逸去世第五十二章 黃巾首戰第七十二章 廣宗之戰第八十六章 兵發陽谷第七十章 武陽城破第五十七章 無雙趙雲(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蒼亭之戰第七十四章脅迫劉備第二十四章 俠之大者第四十九章 暗藏殺機(求收藏)第八章 甄氏俏女第六十二章 我名劉繼第二十七章 府門夜戰第八十章 再次出征第十八章 常山諸燕第七十五章 一封信箋第五十章刁家秀兒第三十五章 蘇青歸來第十七章 露宿野外第六十六章 一場血戰(扣羣138240097)第六十九章 東郡陳宮第五十一章 兵發穎川第三十二章 洛陽殺機第八十五章 漢朝士族第四十九章 暗藏殺機(求收藏)第一章 初回漢末第二十章 路遇賊寇第十九章 常山趙雲第六十四章 河北戰局第六十三章 何爲黃巾第十一章 終破強賊第三十二章 洛陽殺機第六十二章 我名劉繼第二十三章 晚宴風波第二十五章 調戲唐周第五十二章 黃巾首戰第四十六章 袁紹到來第八十一章 戲忠志才第七十章 武陽城破第三十六章 黃巾前夕第六章 遼東王越第八十一章 戲忠志才第三十四章 鉅額財富第二十一章 帝都洛陽第七十一章 初見陳宮第一章 初回漢末第八十七章 陽谷之戰第二十四章 俠之大者第十六想 計論黃巾第二章 打虎少年第二十章 路遇賊寇第二十三章 晚宴風波第七十四章脅迫劉備第八十三章 定陵大族第十八章 常山諸燕第六十章 造孔明燈第七十三章 幽州劉備第四十三章 校場立威(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鉅額財富第十三章 河北巨閥第三十一章 靈帝劉宏第六十六章 一場血戰(扣羣138240097)推薦好文《鬼師》 《終極馴獸師》《大明宰輔》第三十章 太后董蘭第七十五章 一封信箋向大家推薦一本都市新書《冒牌公子》第十一章 終破強賊第五十四章 王靈到來第八十八章 靈帝駕崩第七十二章 廣宗之戰第三章 少年離愁第七十九章 穎川名士第八十五章 漢朝士族第四十二章 北軍駐地(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兵發陽谷第八章 甄氏俏女第二十九章 長樂宮中第八十三章 定陵大族第五十四章 王靈到來第六章 遼東王越第五十四章 王靈到來第七十九章 穎川名士第七十五章 一封信箋第十六想 計論黃巾第三十章 太后董蘭第十八章 常山諸燕第二十九章 長樂宮中第三十一章 靈帝劉宏第二十章 路遇賊寇第三十二章 洛陽殺機第五十六章 趙雲闖營第八十一章 戲忠志才第五十二章 黃巾首戰第三十章 太后董蘭第二十九章 長樂宮中第二十章 路遇賊寇
第六章 遼東王越第八十章 再次出征推薦好文《鬼師》 《終極馴獸師》《大明宰輔》第二十四章 俠之大者第七十八章 甄逸去世第五十二章 黃巾首戰第七十二章 廣宗之戰第八十六章 兵發陽谷第七十章 武陽城破第五十七章 無雙趙雲(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蒼亭之戰第七十四章脅迫劉備第二十四章 俠之大者第四十九章 暗藏殺機(求收藏)第八章 甄氏俏女第六十二章 我名劉繼第二十七章 府門夜戰第八十章 再次出征第十八章 常山諸燕第七十五章 一封信箋第五十章刁家秀兒第三十五章 蘇青歸來第十七章 露宿野外第六十六章 一場血戰(扣羣138240097)第六十九章 東郡陳宮第五十一章 兵發穎川第三十二章 洛陽殺機第八十五章 漢朝士族第四十九章 暗藏殺機(求收藏)第一章 初回漢末第二十章 路遇賊寇第十九章 常山趙雲第六十四章 河北戰局第六十三章 何爲黃巾第十一章 終破強賊第三十二章 洛陽殺機第六十二章 我名劉繼第二十三章 晚宴風波第二十五章 調戲唐周第五十二章 黃巾首戰第四十六章 袁紹到來第八十一章 戲忠志才第七十章 武陽城破第三十六章 黃巾前夕第六章 遼東王越第八十一章 戲忠志才第三十四章 鉅額財富第二十一章 帝都洛陽第七十一章 初見陳宮第一章 初回漢末第八十七章 陽谷之戰第二十四章 俠之大者第十六想 計論黃巾第二章 打虎少年第二十章 路遇賊寇第二十三章 晚宴風波第七十四章脅迫劉備第八十三章 定陵大族第十八章 常山諸燕第六十章 造孔明燈第七十三章 幽州劉備第四十三章 校場立威(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鉅額財富第十三章 河北巨閥第三十一章 靈帝劉宏第六十六章 一場血戰(扣羣138240097)推薦好文《鬼師》 《終極馴獸師》《大明宰輔》第三十章 太后董蘭第七十五章 一封信箋向大家推薦一本都市新書《冒牌公子》第十一章 終破強賊第五十四章 王靈到來第八十八章 靈帝駕崩第七十二章 廣宗之戰第三章 少年離愁第七十九章 穎川名士第八十五章 漢朝士族第四十二章 北軍駐地(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兵發陽谷第八章 甄氏俏女第二十九章 長樂宮中第八十三章 定陵大族第五十四章 王靈到來第六章 遼東王越第五十四章 王靈到來第七十九章 穎川名士第七十五章 一封信箋第十六想 計論黃巾第三十章 太后董蘭第十八章 常山諸燕第二十九章 長樂宮中第三十一章 靈帝劉宏第二十章 路遇賊寇第三十二章 洛陽殺機第五十六章 趙雲闖營第八十一章 戲忠志才第五十二章 黃巾首戰第三十章 太后董蘭第二十九章 長樂宮中第二十章 路遇賊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钢市| 江门市| 华容县| 抚州市| 托克逊县| 修武县| 汉源县| 陵川县| 龙门县| 喀喇沁旗| 崇仁县| 菏泽市| 河源市| 柘城县| 凤翔县| 门头沟区| 新河县| 卢龙县| 库伦旗| 乐东| 务川| 志丹县| 彰化市| 吉隆县| 馆陶县| 水富县| 大冶市| 和顺县| 江油市| 高邮市| 惠来县| 江都市| 全州县| 富宁县| 鄄城县| 麟游县| 通化市| 扶风县| 沛县| 原平市|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