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

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

諸葛亮囑咐劉備,劉表要讓自己接受荊州可以答應,攻打?qū)O吳不可答應。劉表談論江東之事,劉備婉轉(zhuǎn)否決,劉表要將荊州讓與劉備,劉備本想拒絕,看著諸葛亮又只能說容自己三思。諸葛亮感嘆失此良機,實在可惜。劉備不忍心趁人之危,奪人之地。諸葛亮誇讚劉備真仁德之主。諸葛亮言新野抵擋不住曹操大軍,荊州主公不取自有他人取之。此時劉琦求見劉備,讓劉備救自己性命。蔡夫人想讓劉琮繼位,要殺劉琦,劉琦想讓諸葛亮出謀劃策,諸葛亮不願管。

次日,劉備用計把諸葛亮困在閣樓,諸葛亮這纔給劉琦支招,讓劉琦自願退守江夏,以保性命。曹操大軍南下,諸葛亮說劉景升病危,可以取荊州抵禦曹操。劉備言自己決不做此負心之事。蔡冒勾結(jié)曹操,書信被關(guān)羽所獲,劉表病故,蔡氏並未告訴劉備。伊籍受劉琦所託,請劉備幫助劉琦一起去襄陽攻打蔡冒。伊籍看了信後,說以弔喪爲名殺了蔡氏得到荊州。劉備還是不願意背信於劉表。曹仁大軍到了新野,諸葛亮火燒新野,曹仁大軍被燒傷連忙到湖邊沖洗傷口,關(guān)羽、張飛、趙雲(yún)趁機殺出擊退曹仁大軍。劉曄獻計曹操派使臣前往荊州說降劉琮。劉備、關(guān)羽、張飛、趙雲(yún)、諸葛亮及徐庶商討如何應對曹軍之事。徐庶言樊城不可再守,諸葛亮也認同。劉備決定帶著樊城百姓一起逃離,孫乾說帶上百姓恐有拖累。劉備不願意放棄百姓,言君輕民貴。諸葛亮提議願意跟隨的百姓跟隨,不願意的留下,劉備應允。劉備攜民過江,其景象很是悽慘,母子分離,幼子落水等景象。劉備看著百姓心裡傷痛不已。劉備帶著百姓到了襄陽城門前,劉備叫劉琮開門救助百姓,言只留下百姓,劉備一行立刻就走。蔡冒蠱惑人心叫人放箭,魏延過來打抱不平,罵了蔡冒一頓。魏延出城迎接劉備進城,文聘出城要殺魏延,文聘與魏延交手,劉備看到如此情景感嘆了一句:“本欲保民,反害百姓,我不入襄陽。”只得帶著百姓離開襄陽城,轉(zhuǎn)走江陵。魏延看到劉備軍走了,自己也離開了。曹操大軍駐紮樊城,張飛勸說劉備放棄百姓,要不曹兵追上也到不了江陵。劉備:“不,舉大事者,必以民爲本。今百姓歸我,奈何棄之。”諸葛亮讓關(guān)羽、孫乾往江夏求助劉琦。

曹操到了襄陽城未動一兵一卒,蔡冒開城迎接曹操進城,直接將城池獻給了曹操。曹操嘉獎蔡冒、張允爲水軍都督,讓他們訓練水軍。曹操讓劉琮前往青州做官,卻又叫于禁率領(lǐng)五十人馬偷偷將劉琮母子一行人全部處死。荀彧:“丞相,蔡冒、張允二人皆是勢利小人,主公爲何加授顯官貴職,讓他二人掌管水軍呢?”曹操:“我豈能不識人?只因我軍皆北方之衆(zhòng),不習水戰(zhàn),故權(quán)用此二人,待事成之後,我別有理會。”曹操見文聘未能保住襄陽有羞恥之心,故曹操很器重文聘,封文聘爲關(guān)內(nèi)侯江夏太守。荀彧言劉備要是到了江陵便極難動搖,曹操讓文聘率所部兵馬前往江陵爲大軍開道,文聘下去後又派典韋、許褚、李典、張遼、張郃、樂進選鐵騎五千,星夜前進追殺劉備。

劉備這邊行軍緩慢,關(guān)羽一直未歸,因諸葛亮幫助過劉琦,劉備又派諸葛亮前往江夏找劉琦。劉備到了當陽縣傳令駐紮在景山,糜竺勸劉備不要駐紮,言不待今夜過去曹操追兵就會趕到。劉備言兵困民乏,如何趕路。糜竺勸說劉備離開百姓輕騎前往江陵。劉備不忍,誓與百姓生死相依,同存同亡。駐紮景山讓百姓休息,命趙雲(yún)保護家小,張飛斷後。夜間曹軍從西北殺來,張飛讓劉備往東逃跑。劉備罵文聘賣主求榮,投靠曹操還要追殺故主兄弟。文聘羞愧放了劉備一馬。第二日清晨,劉備軍與百姓大多失散,未失散的也都很多受了傷。趙雲(yún)、甘夫人、糜夫人、糜芳、糜竺、簡雍等人皆失散。將領(lǐng)告訴劉備曹軍將百姓盡數(shù)包圍死傷大半,其他人不知去向。劉備痛哭:“十餘萬生靈啊,皆因跟隨我而遭此劫難。百姓、老小、諸將皆不知下落,即使草木之人,鐵石心腸能不悲乎?”劉備要拔劍自刎被張飛攔住。張飛跪下:“大哥要死去,我等還活著作甚?”糜芳回來了連忙稟報劉備:“主公,大事不好,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劉備:“不可胡言,子龍是我故交,怎肯背棄我去投曹操。”張飛:“他見我等勢單力薄,便投奔曹操,以圖富貴。”劉備:“不,子龍從我於患難之中,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糜芳:“他投西北而去,是我親眼所見。”張飛:“待我親自去尋他,若撞見時便一矛刺死。”劉備:“三弟,不可魯莽。”張飛哼了一聲騎馬便去尋趙雲(yún)。張飛到了當陽橋看了看環(huán)境,利用揚塵做疑兵之計。簡雍逃到當陽橋告訴張飛是趙雲(yún)救了自己性命,現(xiàn)在又去尋找二位夫人與小主人去了。張飛讓簡雍去告訴劉備此事。趙雲(yún)讓甘夫人坐在馬上,帶著甘夫人也來到了當陽橋,把甘夫人交給張飛後自己又去尋找糜夫人及阿斗。趙雲(yún)一路拼殺,看到了曹操的背劍官夏侯恩,趙雲(yún)擊敗夏侯恩奪了青釭劍,簡直如虎添翼。趙雲(yún)找到了糜夫人,糜夫人帶著阿斗,腿已經(jīng)不能動了,在斷牆邊坐下。趙雲(yún)讓糜夫人上馬,糜夫人不肯,曹操士兵看見了趙雲(yún),糜夫人將阿斗交給了趙雲(yún),趙雲(yún)將阿斗綁在身上,抵擋敵軍。糜夫人爲了不連累趙雲(yún)自己便要扎入枯井之中。哪隻宋朋鍹又從天而降,攔住糜夫人,讓糜夫人坐在自己馬後:“趙將軍放心,糜夫人有我照顧。”趙雲(yún)見宋朋鍹救了糜夫人氣力大增:“朋鍹兄弟有你在此,雲(yún),無後顧之憂矣!”趙雲(yún)氣力頓時又增長了三個級別。趙雲(yún)綁著阿斗在前開路,宋朋鍹帶著糜夫人在後面跟著。趙雲(yún)搶了曹軍將領(lǐng)的戰(zhàn)馬,又搶了曹軍將領(lǐng)的長槍。有時用青釭劍有時用長槍,殺了曹軍五十多員將領(lǐng)。曹操讓曹洪打探趙雲(yún)姓名,趙雲(yún)大聲答:“我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操傳令擒拿趙子龍與宋朋鍹不許放冷箭,只許活捉。當陽常志此心丹,趙子龍一襲徵袍鮮血染,拼命保護阿斗。

跑了很久,忽然殺出一人阻攔了去路。宋朋鍹:“呂布?”宋朋鍹看呂布神志不清,似乎中了邪。宋朋鍹和趙雲(yún)不得不與呂布交戰(zhàn),呂布魔化狀態(tài)也是非常了得,宋朋鍹讓一隨行蒙面將軍保護糜夫人,自己與趙雲(yún)奮力對抗呂布,閃電術(shù)劈了呂布幾下,呂布似乎有些清醒,小聲說道:“小,心,董,卓。”說完呂布騎著馬離開了。宋朋鍹心想:看來這魔王附身於董卓,很快就會迎來一場大戰(zhàn)。

宋朋鍹與趙雲(yún)帶著阿斗和糜夫人到了當陽橋前,趙雲(yún)大喊:“兄長助我。”宋朋鍹:“翼德!”張飛見二人帶著糜夫人和阿斗很是欣喜:“追兵我自擋之。”宋朋鍹與趙雲(yún)到了劉備處,劉備:“爲這孺子,幾乎損我一員上將!”劉備接過阿斗往地上摔去,趙雲(yún)抱住阿斗。甘夫人、糜夫人兩人也趕緊護住阿斗。糜夫人給劉備講述了宋朋鍹與趙雲(yún)如何搭救她與阿斗,劉備感激跪在地上,劉備:“二位將軍受備一拜。”趙雲(yún)連忙將劉備扶起,趙雲(yún):“雲(yún)雖肝腦塗地,主公之恩不能報也。”宋朋鍹:“接下來就看三哥的了。”

長阪橋上,張飛率領(lǐng)二十騎,露出憤怒的眼神,橫握長矛,大聲吼道:“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zhàn)!”曹操:“關(guān)雲(yún)長曾言張翼德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卿等不可輕敵。”曹洪:“丞相橋那邊恐有伏兵。”張飛見曹操大軍遲遲未動大喊道:“戰(zhàn)又不戰(zhàn),退又不退,卻爲何故?”夏侯傑被驚嚇的吐膽而亡。曹操一看,張飛虎狼之聲嚇壞了曹操的士兵與將領(lǐng),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shù),人如潮涌,馬似山崩,自相踐踏。曹操大軍撤退,宋朋鍹騎馬過來支援張飛,見到此一幕大笑道:“張三哥獅子吼果然了得啊,哈哈哈!”張飛:“曹操大軍發(fā)現(xiàn)我布的是疑兵一定會再回來,看我把橋斷了。”張飛大喝一聲,用蛇矛使勁砸向當陽橋,當陽橋被張飛震斷。宋朋鍹與張飛回去找劉備覆命。

宋朋鍹與劉備軍到了江夏劉琦處暫避。魯肅以弔喪爲名前來探聽虛實,以便聯(lián)合抗曹。諸葛亮與魯肅前去東吳,諸葛亮要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quán)與劉備軍聯(lián)盟抗曹。曹操書信與孫權(quán),讓孫權(quán)幫助自己打劉備,張昭等人想投降曹操。孫權(quán)心裡明白,大臣投降曹操可以有一官半職,自己降曹必死無疑,可是又不能明說。會議後魯肅告訴孫權(quán)諸葛瑾弟弟諸葛亮在此,孫權(quán)可以問他曹軍虛實。

魯肅把諸葛亮帶到了會議廳,囑咐諸葛亮不要說曹操兵精糧足,給諸葛亮一一介紹了衆(zhòng)位文臣,不錯有名的舌戰(zhàn)羣儒開始了。

張昭先以言挑之:“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諸葛亮:“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張昭:“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爲如魚得水,思欲席捲荊襄。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孔明心想張昭乃孫權(quán)手下第一個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得孫權(quán),所以回答:“吾觀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yè),故力辭之。劉琮孺子,聽信佞(NING)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閒可知也。”張昭:“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餘城:此二人者,真濟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廬之中,但笑傲風月,抱膝危坐。今既從事劉豫州,當爲生靈興利除害,剿滅亂賊。且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縱橫寰宇,割據(jù)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雖三尺童蒙,亦謂彪虎生翼,將見漢室復興,曹氏即滅矣。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而待:以爲拂高天之雲(yún)翳,仰日月之光輝,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在此時也。何先生自歸豫州,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孤子而據(jù)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孔明聽罷,啞然而笑:“鵬飛萬里,其志豈羣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痾(KE),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diào)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爲難矣。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於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guān)、張、趙雲(yún)而已:此正如病勢尫(WANG)羸已極之時也,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借以容身,豈真將坐守於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jīng)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至於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yè),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shù)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衆(zhòng),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shù)敗於項羽,而垓(GAI)下一戰(zhàn)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爲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並無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聲問:“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爲何如?”孔明視之,乃虞翻也。諸葛亮:“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衆(zhòng),雖數(shù)百萬不足懼也。”虞翻冷笑:“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區(qū)區(qū)求教於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諸葛亮:“劉豫州以數(shù)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衆(zhòng)?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虞翻不能對。

座間又一人問:“孔明欲效儀、秦之舌,遊說東吳耶?”孔明視之,乃步騭也。諸葛亮:“步子山以蘇秦、張儀爲辯士,不知蘇秦、張儀亦豪傑也。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非比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也。君等聞曹操虛發(fā)詐僞之詞,便畏懼請降,敢笑蘇秦、張儀乎?”步騭默然無語。

忽一人問:“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視其人,乃薛綜也。諸葛亮:“曹操乃漢賊也,又何必問?”薛綜:“公言差矣。漢傳世至今,天數(shù)將終。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歸心。劉豫州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孔明厲聲:“薛敬文安得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爲立身之本。公既爲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公乃以天數(shù)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言!”薛綜滿面羞慚,不能對答。

座上又一人應聲問:“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是相國曹參之後。劉豫州雖雲(yún)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眼見只是織蓆販屨之夫耳,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孔明視之,乃陸績也。孔明笑:“公非袁術(shù)座間懷桔之陸郎乎?請安坐,聽吾一言:曹操既爲曹相國之後,則世爲漢臣矣;今乃專權(quán)肆橫,欺凌君父,是不惟無君,亦且蔑祖,不惟漢室之亂臣,亦曹氏之賊子也。劉豫州堂堂帝胄,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雲(yún)無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蓆販屨,又何足爲辱乎?公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陸績語塞。

座上一人忽:“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且請問孔明治何經(jīng)典?”孔明視之,乃嚴酸也。諸葛亮:“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鄧禹、耿弇(YANG)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審其生平治何經(jīng)典。豈亦效書生,區(qū)區(qū)於筆硯之間,數(shù)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嚴峻低頭喪氣而不能對。

忽又一人大聲:“公好爲大言,未必真有實學,恐適爲儒者所笑耳。”孔明視其人,乃汝陽程德樞也。諸葛亮:“儒有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jié)杉爱敃r,名留後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jīng);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程德樞不能對。

衆(zhòng)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時座上張溫、駱統(tǒng)二人,又欲問難。忽一人自外而入,厲聲言:“孔明乃當世奇才,君等以脣舌相難,非敬客之禮也。曹操大軍臨境,不思退敵之策,乃徒鬥口耶!”衆(zhòng)視其人,乃零陵人,姓黃,名蓋,字公覆,現(xiàn)爲東吳糧官。黃蓋告訴諸葛亮:“愚聞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言。何不將金石之論爲我主言之,乃與衆(zhòng)人辯論也?”諸葛亮:“諸君不知世務,互相問難,不容不答耳。”於是黃蓋與魯肅引孔明進入。至中門,正遇諸葛瑾,孔明施禮。諸葛瑾:“賢弟既到江東,如何不來見我?”諸葛亮:“弟既事劉豫州,理宜先公後私。公事未畢,不敢及私。望兄見諒。”諸葛瑾:“賢弟見過吳侯,卻來敘話。”說罷自去。魯肅:“適間所囑,不可有誤。”孔明點頭應諾。引至堂上,孫權(quán)降階而迎,優(yōu)禮相待。施禮畢,賜孔明坐。衆(zhòng)文武分兩行而立。魯肅立於孔明之側(cè),只看他講話。孔明致玄德之意畢,偷眼看孫權(quán):碧眼紫髯,堂堂一表。諸葛亮心想: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說。等他問時,用言激之便了。獻茶已畢,孫權(quán):“多聞魯子敬談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見,敢求教益。”諸葛亮:“不才無學,有辱明問。”孫權(quán):“足下近在新野,佐劉豫州與曹操決戰(zhàn),必深知彼軍虛實。”諸葛亮:“劉豫州兵微將寡,更兼新野城小無糧,安能與曹操相持。”孫權(quán):“曹兵共有多少?”諸葛亮:“馬步水軍,約有一百餘萬。”孫權(quán):“莫非詐乎?”諸葛亮:“非詐也。曹操就兗州已有青州軍二十萬;平了袁紹,又得五六十萬;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萬;今又得荊州之軍二三十萬:以此計之,不下一百五十萬。亮以百萬言之,恐驚江東之士也。”魯肅在旁,聞言失色,以目視孔明;孔明只做不見。孫權(quán):“曹操部下戰(zhàn)將,還有多少?”諸葛亮:“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zhàn)之將,何止一二千人。”孫權(quán):“今曹操平了荊、楚,復有遠圖乎?”諸葛亮:“即今沿江下寨,準備戰(zhàn)船,不欲圖江東,待取何地?”孫權(quán):“若彼有吞併之意,戰(zhàn)與不戰(zhàn),請足下爲我一決。”諸葛亮:“亮有一言,但恐將軍不肯聽從。”孫權(quán):“願聞高論。”諸葛亮:“曏者宇內(nèi)大亂,故將軍起江東,劉豫州收衆(zhòng)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除大難,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荊州,威震海內(nèi);縱有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願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衆(zhòng),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其不能,何不從衆(zhòng)謀士之論,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權(quán)未及答。諸葛亮:“將軍外託服從之名,內(nèi)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孫權(quán):“誠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降操?”諸葛亮:“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衆(zhòng)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又安能屈處人下乎!”孫權(quán)聽了孔明此言,不覺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衆(zhòng)皆哂笑而散,魯肅責問諸葛亮:“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寬洪大度,不即面責。先生之言,藐視吾主甚矣。”諸葛亮仰面笑道:“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計,彼不問我,我故不言。”魯肅:“果有良策,肅當請主公求教。”諸葛亮:“吾視曹操百萬之衆(zhòng),如羣蟻耳!但我一舉手,則皆爲齏粉矣!”魯肅聽了,便入後堂見孫權(quán)。孫權(quán)怒氣未息,魯肅:“孔明欺吾太甚!”魯肅:“臣亦以此責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輕言,主公何不求之?”孫權(quán)欣喜:“原來孔明有良謀,故以言詞激我。我一時淺見,幾乎誤了大事。”便同魯肅重複出堂,再請孔明敘話。孫權(quán)見到諸葛亮:“適來冒瀆威嚴,幸勿見罪。”諸葛亮:“亮言語冒犯,望乞恕罪。”孫權(quán)邀孔明入後堂,置酒相待。

文臣主降,武將主戰(zhàn),兩撥人都紛紛來找周瑜。周瑜其實心裡偏向主戰(zhàn),小喬也不願意降操,但周瑜嘴上又說主降。周瑜爲了試探諸葛亮請孔明來府上,假意說要向曹操投降。諸葛亮看周瑜故意這麼說,自己也假意說讓孫權(quán)投降,以曹操銅雀臺賦爲由,曲解了曹操建造銅雀臺的意思,諸葛亮說讓二人前去曹操處便可解救數(shù)萬人,周瑜問二人是誰。諸葛亮言曹操好色,江東有二喬,曹操有二願,一願平定四海,成就大業(yè);二願得江東二喬置於銅雀臺,以娛晚年,雖死無恨。周瑜問有何憑證,諸葛亮說曹操有《銅雀臺賦》,諸葛亮將銅雀臺賦背誦給周瑜聽,故意將二橋改爲二喬。

銅雀臺賦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蝦蠑。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yún)霞之浮動。

欣羣才之來萃兮,協(xié)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yún)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揚仁化於宇內(nèi)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爲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guī)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於東皇。

御龍旗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願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周瑜聽後大怒,也告訴諸葛亮自己受孫伯符知遇之恩怎肯降曹,只是試探孔明。最後周瑜與諸葛亮達成協(xié)議抗曹,周瑜也要力挺孫權(quán)抗曹。

孫權(quán)找來周瑜一同議事,張昭主降,周瑜言主降之議乃迂腐論,東吳開國以來已歷三世,豈能一旦廢棄。張昭啞口無言。孫權(quán):“公瑾有何良策?”周瑜:“曹操雖託名漢相,實爲漢賊,主公以神武雄才,又倚父兄所創(chuàng)基業(yè),虎踞江東,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除殘滅爆之時,豈能不戰(zhàn)自降。且曹操此來多犯兵家大忌,北方有馬騰、韓遂爲其後患,戰(zhàn)事一起,馬、韓必將襲其後方,此曹賊一忌也;曹軍不習水戰(zhàn),舍鞍馬而乘舟楫,其戰(zhàn)鬥力必將大大削弱,此曹賊二忌也;現(xiàn)今即將入冬,天氣漸漸寒冷,曹操兵缺寒衣,馬缺草料,此曹賊三忌也;曹賊驅(qū)中原士卒遠涉江湖,必然水土不服,多生疾病,此曹賊四忌也。曹操犯此四忌,雖兵多而必敗。主公破曹,正在今日。臣願率精兵數(shù)千,進屯夏口,爲主公破曹!”孫權(quán):“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所懼者二袁、劉表、呂布與孤耳。今數(shù)雄已滅,惟孤尚存,卿言伐曹,甚合孤意,此乃天以卿授我也。”周瑜言怕孫權(quán)猶豫不定,孫權(quán)拿劍劈斷桌角:“我與老賊勢不兩立,再有言降者,與此案同!”孫權(quán)封周瑜爲大都督,程普爲副都督,魯肅爲贊軍校尉,孫權(quán)將寶劍賜予周瑜,言不聽號令者以此劍誅之。

會議後,諸葛亮對周瑜說孫權(quán)猶豫不決讓周瑜以敵我雙方優(yōu)劣對比方可讓孫權(quán)心定,周瑜按照諸葛亮說的果然讓孫權(quán)再無憂慮。周瑜、魯肅回府的路上,周瑜對魯肅言諸葛亮工於心計,能力高出自己與魯肅一籌,日後必成江東之禍。想要殺了諸葛亮,魯肅勸阻,言曹操未破,先殺賢士,是自傷其臂,且失信於天下。二人想讓諸葛瑾規(guī)勸諸葛亮歸順東吳。諸葛瑾依照周瑜所言,前來勸說自己弟弟諸葛亮歸順東吳。諸葛瑾與諸葛亮二人聊親情,諸葛瑾巧轉(zhuǎn)話題要孔明投靠東吳,孔明反轉(zhuǎn)而讓諸葛瑾投奔劉備。周瑜問諸葛瑾事情辦得如何,結(jié)果諸葛瑾說反被孔明堵了自己的嘴。周瑜只好另想辦法對付諸葛亮。

周瑜讓諸葛亮到聚鐵山斷曹操糧道,孔明跟周瑜要了一千兵馬。孔明點兵之時周瑜告訴魯肅自己要借曹操之手殺了諸葛亮。魯肅不忍心孔明遇害,一直都在幫助諸葛亮,諸葛亮在魯肅面前嘲笑周瑜只善水戰(zhàn),不善陸戰(zhàn),周瑜聽了很是生氣,便要自己去聚鐵山劫糧。諸葛亮讓魯肅勸周瑜不要劫糧,曹操最善劫糧,去必遭擒。

劉備派糜竺過江犒勞軍隊,想跟周瑜要回諸葛亮,可是被周瑜回絕,周瑜請劉備前來江東一緒。糜竺走後,周瑜又說要誘殺劉備,魯肅勸阻可是周瑜不聽。關(guān)羽對劉備言此去可能有詐,劉備讓關(guān)羽同去,張飛、趙雲(yún)也想同去,劉備讓他們守城。諸葛亮知道劉備到了江東赴宴,聽見是巴渝舞,知道周瑜要害劉備,趕快前來阻止,遇到魯肅說明了情況。周瑜本想摔杯殺劉備,周瑜見關(guān)羽用側(cè)眼秒他,周瑜被震住,不敢摔杯。周瑜問其名才知是斬顏良、誅文丑的關(guān)雲(yún)長,揮手讓手下舞者下去了。諸葛亮到了宴前纔看到原來是關(guān)羽陪著劉備,諸葛亮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道:“我主無險矣。”諸葛亮在小船裡等候劉備,諸葛亮告訴劉備要不是雲(yún)長在劉備已經(jīng)被周瑜所害,劉備讓諸葛亮一同回去,諸葛亮讓劉備回去調(diào)動船隻軍馬以備破曹,叫趙雲(yún)十月二十日甲子駕小舟來南岸邊等候,切勿有誤。劉備問其含義,諸葛亮叫劉備趕緊啓程回去,晚則有變。劉備只得先回去了。

周瑜擔心劉備諸葛亮必爲後患,心情鬱悶,曹操派遣使臣前來,周瑜一氣之下將其殺之。曹操派兵打東吳,可是大敗而歸。周瑜同學蔣幹向曹操自薦要勸說周瑜投奔曹操,曹操應允。周瑜將計就計,酒醉之時讓蔣幹偷得假書信,書信中提到蔡冒、張允聯(lián)合東吳,半夜蔣幹裝睡,一吳將來找周瑜說蔡冒、張允眼下急切不能下手,被蔣幹聽見。周瑜回來後,蔣幹借周瑜睡覺之時偷偷回到曹營。蔣幹把書信與事情告訴了曹操,曹操怒斬了蔡瑁、張允,忽然曹操恍然大悟可惜爲時已晚,蔡冒、張允已被斬首。曹操後悔莫及又不能說,蔣幹以爲自己立了大功,曹操只得表面嘉獎。曹操令毛玠、于禁操練水軍。

周瑜正在慶幸自己除掉了憂慮的蔡冒、張允。周瑜讓魯肅試探孔明知不知道是自己用計殺的蔡冒張允,果然諸葛亮知道,孔明本不讓魯肅告訴周瑜,可是魯肅告訴了周瑜,周瑜更要殺害諸葛亮。周瑜想出讓諸葛亮十日之內(nèi)造十萬之箭,諸葛亮不好推掉只好答應,而且只要三日。周瑜聽了那心裡是一個勁的高興啊,這諸葛亮還立了軍令狀,魯肅想阻止,周瑜叫其名諱示意不許插手。諸葛亮立了軍令狀後離開,魯肅去找諸葛亮,孔明責怪魯肅告密害了自己。諸葛亮用二十隻大船,每艘船綁上一千草人,諸葛亮囑咐這次絕對不能讓周瑜知曉,魯肅應允。

夜晚趁江中迷霧,諸葛亮帶著魯肅坐船到了曹兵營寨草船借箭。大霧中曹操士兵以爲江中都是東吳士兵,用箭射之。諸葛亮用草人借到了十萬之箭,臨走還讓士兵大喊:“謝曹丞相贈箭。”曹操知道後惱羞成怒卻又沒轍。

PS:如果你們要問我曹操爲什麼不用火箭,我可以告訴你們?nèi)c:首先火箭製作麻煩,耗費資源多;其次火箭需要氣候乾燥,敵方東西易燃,當然還有風向;第三火箭容易暴露自己的座標。

諸葛亮借箭成功後,周瑜想殺諸葛亮的心就越發(fā)放大。每次周瑜都放大,估計最後就是膨脹才病死的。

PS:我一直在想,周瑜如此這般,到底救不救他。

言歸正傳,周瑜與諸葛亮都想到火攻,二人不謀而合將火字寫在手上,二人決定用火攻對付曹操。蔡中、蔡和帶幾百兵士來假意投靠東吳,周瑜、諸葛亮都看出是曹操的計謀。周瑜又一次將計就計,用苦肉計,來了個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真是打在黃蓋身,痛在周瑜心哪,衆(zhòng)人皆看不穿爲黃蓋求情,只有孔明看出是周瑜之計。黃蓋被打的遍體鱗傷臥牀不起,闞(KAN)澤前來探望並決定幫助完成苦肉計,假意投降曹操。闞澤能言善辯,曹操雖然相信了黃蓋投誠卻尚有疑慮,後接到蔡中、蔡和的密信方纔相信。闞澤回到江東後將事情告訴了黃蓋,又跟甘寧一起演了一齣戲,將蔡中、蔡和引了出來,蔡中、蔡和以爲甘寧也要加入曹軍便說可以作爲引薦人,蔡中、蔡和又書信與曹操說甘寧願爲內(nèi)應,曹操又叫蔣幹前來探聽虛實。魯肅告訴周瑜鳳雛龐士元就在江東,而且龐統(tǒng)說要是能讓曹軍戰(zhàn)船連在一起那就更容易燒掉曹操戰(zhàn)船了。正巧蔣幹又來找周瑜,故意將蔣幹安置在龐統(tǒng)所在居所不遠處。夜晚蔣幹無事遊走發(fā)現(xiàn)了龐統(tǒng)居所,龐統(tǒng)面容醜陋,蔣幹本不以爲然,後聽說是鳳雛龐統(tǒng),蔣幹欣喜,蔣幹與龐統(tǒng)促膝長談,龐統(tǒng)說周瑜不能容人才隱居在此,蔣幹勸說龐統(tǒng)歸順曹操,龐士元也說正愁無人引薦,蔣幹心想立功的機會又來了,趕緊答應要引薦龐統(tǒng)。

曹操知道鳳雛龐統(tǒng)的名號,對龐統(tǒng)很是恭敬,曹操帶著龐統(tǒng)觀看了自己的營寨,龐統(tǒng)看後誇讚不已。龐統(tǒng)幫曹操想到將戰(zhàn)船連在一起方能跟陸地一樣,這樣不僅能夠站得穩(wěn),而且還能減少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之癥狀。曹操依龐統(tǒng)鐵索連環(huán)計,將戰(zhàn)船一一連在一起。夜宴之時曹操答應龐統(tǒng)渡江之後不會殘殺百姓。龐統(tǒng)獻計後便要離去。

基地內(nèi),宋朋鍹對衆(zhòng)將說:“此次赤壁之戰(zhàn)傷亡必定慘重,我不忍心看到。”孫堅:“這次可以殺的曹軍片甲不留,豈不大快人心,主公爲何憂慮。”宋朋鍹:“這不又要死很多人,曹操大軍八十三萬人馬,難道不是性命嗎?我不願意看到生靈塗炭,幸虧我當初救了郭嘉,郭奉孝。這樣曹操兵馬或許可以把傷害降到最低。”方悅:“主公。”宋朋鍹:“到時候我們見機行事,孫堅、孫策我知道你們很想見到江東諸將,但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孫堅、孫策互相看了看:“聽後主公調(diào)遣。”

曹操高興,夜裡在大船上宴請衆(zhòng)將,說了許多誇讚自己的話,並作詩短歌行。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爲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皎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因師勖(XU)、師祭酒直言曹操短歌行中透著不吉祥,曹操酒醉殺了他。

次日曹操在戰(zhàn)船上操練士兵,程昱、荀彧皆對曹操說船連在一起雖然穩(wěn)固,但如果用火攻必然慘烈。曹操大笑讓人取火炬來。曹操讓程昱燒曹操,結(jié)果程昱只能燒到自己。曹操笑言現(xiàn)在隆冬之際只有西風、北風,哪會有東風、南風呢?周瑜用火是燒我,還是燒他自己?程昱本想再勸,荀彧阻止道:“昨夜師勖之事可記否?”程昱這才作罷。

周瑜派兵與曹操交戰(zhàn),曹操大勝周瑜軍隊,更加驕傲,以爲連環(huán)戰(zhàn)船威力無窮。韓當週泰本以爲周瑜紀律嚴明會砍了自己,沒想周瑜卻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放了他們,是因爲周瑜故意讓曹操深信龐士元連環(huán)計之精妙。大風起,這時周瑜心急如焚,直接暈了過去。周瑜之病在於曹操所言隆冬之時沒有東風、南風,真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魯肅請了諸葛亮來,孔明深知周瑜之病根,決定用良藥解之。孔明讓周瑜在南屏山修建七星壇,再派一百二十名士兵聽後自己調(diào)遣,孔明當借來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周瑜聽了病立刻就好了,命人即刻修建七星壇,聽孔明調(diào)用。諸葛亮登臺做法,黃蓋也已經(jīng)準備好了乾柴青油大船,船頭插了青龍牙旗。過了許久東南風一直不見動靜,周瑜心急如焚,又過一陣東南風起,周瑜大悅,可是周瑜心裡忌憚諸葛亮經(jīng)天緯地神鬼莫測之才,要立刻除掉諸葛亮,派人前往七星臺殺孔明。程普到時孔明已經(jīng)到了趙雲(yún)的小船上往夏口行駛。程普請諸葛亮回來,諸葛亮言早已料到周瑜定不容自己故而先回去了,趙雲(yún)一箭射掉東吳船帆,程普不敢追趕,只能稟報周瑜。諸葛亮回到夏口宋朋鍹與劉備衆(zhòng)將迎接,諸葛亮連忙讓劉備點兵準備迎接大戰(zhàn)。周瑜設計蔡中、蔡和。諸葛亮讓趙雲(yún)帶三千兵馬到烏林小路埋伏曹操;命張飛領(lǐng)三千兵過江截斷彝(YI)陵之路,去葫蘆谷口埋伏;徐庶、陳登、糜竺、糜芳、劉封擒拿敗軍,奪取兵器;孔明讓宋朋鍹見機行事,以防曹軍有所變故;劉琦去武昌擒拿逃亡敗軍;諸葛亮、劉備遙望大戰(zhàn)景象,觀看周瑜成就大功。散帳後諸葛亮唯獨不給關(guān)羽任務,關(guān)羽問其緣故,諸葛亮答曹操有恩於關(guān)羽,本想讓關(guān)羽把手最重要隘口,怕關(guān)羽放行曹操。關(guān)羽言昔日已經(jīng)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報答過了,今日撞見已是敵人相逢豈能放過?。諸葛亮讓關(guān)羽守華容道,關(guān)羽立了軍令狀,又說若曹操不從華容道過軍師又當如何。諸葛亮也立了軍令狀。諸葛亮讓關(guān)羽在華容小道高山處放煙引曹操來,諸葛亮反覆囑託關(guān)羽休要留情。劉備擔心關(guān)羽放行曹操,諸葛亮言自己有意而爲,孔明知道曹操命不該絕,即使換將也殺不死曹操,孔明是要曹操欠關(guān)羽一個大人情。

曹操這邊,本來曹操也都準備好了一切,就待黃蓋降軍來到,郭嘉病癒前來阻止曹操,告訴曹操連環(huán)大船必然有詐,曹操提及風勢,郭嘉言諸葛亮有經(jīng)天緯地之能,神鬼莫測之才。郭嘉勸曹操將計就計,將部分大船船鎖解開,曹操最信任郭嘉之計,這也成了曹操的一種習慣,曹操聽了郭嘉的建議。周瑜這邊斬了蔡中、蔡和,讓東吳沒有後顧之憂。

黃蓋駕船到了曹操水寨,程昱、郭嘉連忙讓曹操阻止黃蓋來船,可惜爲時已晚,黃蓋命人大船點火,十餘艘火船撞向曹操大船,黃蓋及士兵跳江而逃。幸得部分戰(zhàn)船已經(jīng)斷開繩索,士兵傷亡降低。周瑜大舉進攻,曹操這邊依然手足無措,正在兩軍交鋒火熱之際忽然天空一陣黑色霹雷,魔王董卓帶領(lǐng)著五隊三隊士兵出現(xiàn)了,一隊鬼兵,一隊妖兵,一隊魔兵。

宋朋鍹遠遠望去,心想:糟糕,這時候妖魔軍團出現(xiàn)看來只有我去阻止了。

宋朋鍹把將領(lǐng)都召集到了赤壁,帶領(lǐng)著士兵一起攻擊魔王董卓帶領(lǐng)的軍隊,宋朋鍹勸說周瑜停止攻擊曹操,攻擊妖魔大軍,周瑜不聽,但是妖魔大軍會攻擊東吳軍隊。宋朋鍹又接觸劉備軍,孔明只得讓關(guān)羽、張飛、趙雲(yún)臨時斬殺妖魔大軍,遇到曹軍也一併攻擊。沒辦法宋朋鍹也不能改變他們要滅曹的決心。

宋朋鍹又想辦法與曹操相遇,曹操、郭嘉見到宋朋鍹很是高興,宋朋鍹讓曹操停止攻擊東吳水軍應該聯(lián)合擊退妖魔軍團,曹操因答應過無論什麼要求都聽宋朋鍹的,所以曹操真的放棄了攻打東吳與劉備,直接叫士兵擊退妖魔大軍。這樣有些不公平,周瑜統(tǒng)領(lǐng)的軍隊只會擊殺遇到的一切敵人。沒辦法,宋朋鍹又不能讓自己的人以真實面目到見到他們。魔王董卓:“哈哈哈,酒池肉林馬上就要回來了。”宋朋鍹:“你能別總拿自己跟商紂王帝辛比嗎?帝辛雖然酒池肉林,但是他真是有本領(lǐng),要不是貪圖美色也不至於落到最後滅國的下場。而你頂多也就是紂王的一個屁。”魔王董卓:“就憑你也敢教訓本王,自不量力,去死吧!”

宋朋鍹的士兵與將領(lǐng)大戰(zhàn)妖魔軍團,貂蟬被小妖偷襲,差點被魔兵殺掉之時,宋朋鍹來不及阻止,千鈞一髮之計貂蟬四周妖魔都被砍成粉末。魔化呂布:“貂蟬。”呂布抱著貂蟬。貂蟬:“呂布你還活著。”魔王董卓:“呂布,這不可能,你怎麼可能不受我控制?”董卓利用魔力控制呂布。呂布放下貂蟬後頭痛,眼睛深紅,宋朋鍹:“貂蟬快離開!”貂蟬往後跳開,呂布又被董卓控制了。董卓趁機跑到宋朋鍹身後要偷襲,天雷劈在了董卓身上。張角:“董卓好久不見啊!”魔王董卓:“張角!老匹夫你還沒死?”張角:“我們也該算算帳了。”張角和張曼成也來相助。魔王董卓將火勢引向宋朋鍹部隊,宋朋鍹龍龘劍變成救世龍鳯扇將火燒向妖魔軍團,頓時妖魔軍團一半以上都被殲滅。經(jīng)過三天三夜的廝殺,曹操士兵貢獻最大也犧牲最多。宋朋鍹將呂布打敗後把他關(guān)了起來。魔王董卓沒有了軍隊也只好撤退,臨走之時,魔王董卓:“好戲纔剛剛開始,最強的大魔王正在慢慢甦醒,宋朋鍹,我們慢慢計較,哈哈哈!”魔王董卓走了,水面上漂浮著無數(shù)人的屍體,宋朋鍹用龍龘劍將他們超度。

宋朋鍹感嘆現(xiàn)在的自己不能將魏、蜀、吳的軍隊聯(lián)合在一起,曹操因爲與妖魔軍團和東吳作戰(zhàn)中損失慘重,不得不逃往烏林,周瑜軍隊窮追不捨。此時宋朋鍹的將士也都個個疲憊不堪,陳宮:“主公,我們是否幫助東吳追殺曹賊?”宋朋鍹搖了搖頭。顏良:“難道我們要相助曹操?”宋朋鍹:“曹操落到現(xiàn)在這個下場我們也是有責任的。先看看呂布,怎麼幫他解除魔咒。”于吉、張角用法術(shù)合力解除了呂布的詛咒,自此張角、張曼成、呂布也都加入了宋朋鍹的陣營,貂蟬抱住呂布,兩人發(fā)誓永遠不分開。

宋朋鍹不放心曹操,便自己對周瑜的追兵多少做了些拖延,幫助曹操儘快逃離赤壁。曹操準備前往彝陵,太史慈、甘寧前來追殺。曹操讓張郃斷後其他人繼續(xù)向前,忽然前方出現(xiàn)兩路兵馬,原來是許褚、徐晃二位將軍,曹操見到許褚、徐晃很是高興,言有你二將勝過千軍萬馬。張郃擊退太史慈、甘寧軍隊,雙方各有損傷。呂蒙又率一軍追上曹操,許褚、張遼一起擊退呂蒙繼續(xù)向前。曹操逃到烏林,曹操大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言若自己用兵先在這裡埋伏一軍。笑音未落只聽趙雲(yún)喊道:“放箭,曹軍休走,趙雲(yún)在此。”許褚:“主公,這裡交給我請快前行。”徐晃:“趙雲(yún)我來與你一決勝負。”許褚、徐晃攔住趙雲(yún),曹操前行,許褚、徐晃見曹操跑遠便趕快脫離與趙雲(yún)的戰(zhàn)鬥,追趕曹操。曹操軍兵困馬乏,到林間休息,程昱、荀彧一起追趕上曹操,曹操言我?guī)资f兵馬尚存,來日再戰(zhàn)必勝。曹操本想繼續(xù)趕路,可是大軍飢寒交迫,殺了幾匹隨行馬匹給軍隊充飢。程昱言追兵將至,曹操軍繼續(xù)趕路。曹操大軍走到葫蘆口山脈中,曹操大笑:“我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倘若在葫蘆口埋伏一彪人馬,以逸待勞,突然殺出,將我等圍住,我軍即使不全軍覆沒也,難免死傷慘重。”笑音未落又殺出一軍。張飛:“我乃燕人張飛,軍師果然神機妙算,爾等休想逃走。俺張飛早想取你性命,曹賊拿命來。”曹操眼睛直瞪瞪看著張飛帶著軍馬到自己面前,張飛:“曹賊還不快下馬受死。”張遼知道打不過張飛,叫曹操趕快前行,張遼、許褚、徐晃、張郃四員大將一起上前與張飛相搏。曹操、荀彧、程昱趁機往前跑去。典韋來到葫蘆口見此狀況,自己攔住張飛讓其餘諸將前去護送曹操,典韋與張飛大戰(zhàn),二人力氣消耗太多,曹操軍跑遠,張飛追趕不及只能作罷。曹操軍走到岔路前有兩條路,曹操問那條路近,嚮導官言大陸稍平,卻遠五十餘里;小路直插華容道,則近五十餘里,只是道路狹窄,坎坷難行。曹操言快上山觀望。嚮導官言小路深處有幾股煙,大陸無動靜。衆(zhòng)將都認爲應該走大陸,曹操言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自己偏偏看破諸葛亮詭計。曹操軍直插華容小道。華容道坎坷難行,曹操軍歷盡萬難,眼看快要走出華容道之時,曹操又開始大笑,曹操心裡也怕又有伏兵,停止了笑聲,曹操看了看前方,無人出現(xiàn),又哈哈大笑起來。曹操:“人言諸葛亮神機妙算,周瑜才智超羣,依我看來,到底是無能之輩。我等現(xiàn)已力竭,疲憊至極,若於此處埋伏一師,我等皆束手被擒矣。哈哈哈!”笑音未落見一英氣颯爽的將軍手提長刀,曹操立刻停止了笑聲,一看原來是關(guān)羽、關(guān)雲(yún)長。曹操:“既至絕境,只好以死相拼。”衆(zhòng)將:“丞相,人縱然能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再戰(zhàn)?”許褚:“關(guān)羽如果想立功就拿我的人頭吧,請放過丞相。”張遼:“我張文遠的首級也送給你,請你放過我家主公。”程昱小聲對曹操說:“雲(yún)長傲上而不辱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最著。丞相舊日有恩於他,今可親自哀告,或可脫此危難。”曹操:“事已至此也只有如此了。”曹操走到關(guān)羽面前:“將軍別來無恙。”關(guān)羽:“關(guān)羽奉軍師將令在此等候丞相多時。”曹操:“兵敗勢微,至此絕路。望將軍以昔日情義爲重。”關(guān)羽:“不錯,昔日丞相是待我不薄,然而我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已報答過丞相。今日兩家對敵,豈敢以私廢公。”曹操:“雲(yún)長,還記得過五關(guān)斬六將時否?我不但不派兵追趕,還連派三個使臣沿途傳令給將軍放行。大丈夫以信義爲重,將軍深明《春秋》大義,此時難道忍心殺害故交嗎?”曹操見關(guān)羽有些動搖,曹操接著說:“既然將軍不肯饒恕,我願下馬束手就擒,但願將軍放過手下兵將,他們都跟隨我多年了。”曹操淚流滿面。張遼及其部下都下跪請求關(guān)羽。關(guān)羽見昔日好友張遼以及那麼多人乞求自己,心裡真真不是滋味。關(guān)羽:“關(guān)某實在不願意再看到丞相委身求情的樣子,散開。”關(guān)平:“父親,已立軍令狀。”關(guān)羽緩過神來:“站住!”曹操軍站住。張遼又上前求情:“雲(yún)長兄!”關(guān)羽看著可憐的張遼又看了看曹操,扭過頭去:“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兄長就算以軍紀處死關(guān)羽,關(guān)羽也無悔,你走吧。”曹操大軍趕緊飛奔而去。

劉備營中正在舉辦慶功宴,大家都在等關(guān)羽立蓋世奇功,怎知關(guān)羽回到營寨便向諸葛亮請死。諸葛亮:“莫非曹操不曾走華容道?”關(guān)羽:“是從那裡走來。只是關(guān)羽無能被他走脫了。”諸葛亮:“想必是曹操手下猛將死拼,救他逃出。如此可曾擒獲曹軍大將?”關(guān)羽:“不曾擒獲。”諸葛亮:“可曾繳獲軍械錢糧?”關(guān)羽:“也不曾。”諸葛亮點了點頭:“想必是將軍念昔日恩情,故意放曹操走吧。將軍可知罪?”關(guān)羽:“關(guān)羽甘願領(lǐng)死。”諸葛亮:“既有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行事。推出去,斬了!”張飛大喊:“慢!”張飛跑過來跪地求諸葛亮:“軍師,刀下留情!”趙雲(yún)也跑過來跪在地上:“軍師,刀下留情!”衆(zhòng)將都跪在地上:“軍師,刀下留情!”劉備:“軍師,我三人當年桃園結(jié)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日雲(yún)長犯了軍法,我卻不忍心違背前盟,望軍師權(quán)且記過,容他日後將功贖罪。”諸葛亮很是爲難,劉備也跪在了諸葛亮面前:“軍師,刀下留情!”衆(zhòng)將:“軍師留情!”諸葛亮扶起劉備:“既如此,亮還有何話可說。”趙雲(yún)連忙道:“謝軍師!”張飛一聽趕緊便喊:“謝軍師!”衆(zhòng)將:“謝軍師!”關(guān)羽走到諸葛亮面前跪下:“謝軍師!”諸葛亮扶起關(guān)羽:“關(guān)將軍,請起。”關(guān)羽羞愧的扭著頭。

曹操回到南郡宴請了衆(zhòng)位將領(lǐng),結(jié)束後曹操讓各位將軍回去歇息了。曹操離開南郡回許都之時留下一錦囊要曹仁危及時拆開來看。

孫乾受劉備之命拜謝周瑜,周瑜言會去登門回禮,孫乾走後周瑜跟魯肅說不能讓劉備坐享其成取南郡。周瑜假意前來答謝,其實是爲南郡到了劉備處,劉備叫趙雲(yún)前去迎接。宴會中劉備、周瑜談論南郡之事,劉備說周瑜要取南郡自己當相助,如果周瑜不取劉備就取。就這樣周瑜搶了個先機。

周瑜對魯肅言自己賣了劉備個空頭人情,曹軍新敗攻下南郡彈指可破。派丁奉、徐盛攻打南郡,甘寧攻打彝陵。諸葛亮對劉備說,先讓周公瑾去廝殺,早晚讓劉備在南郡高坐。果然蔣欽攻打南郡,被曹仁打敗。周瑜想到蔣欽失敗必定危及甘寧,甘寧打敗曹洪奪取了彝陵,可是曹軍大將曹純、牛金又與曹洪聯(lián)合包圍了甘寧,周瑜將鎮(zhèn)守大寨之事交給了淩統(tǒng),親自帶兵去救甘寧。周瑜與甘寧裡應外合奪取了彝陵,直向南郡殺來。曹仁打開曹操錦囊,按照錦囊所寫撤離南郡。周瑜小看曹仁有勇無謀,但不知這是曹操的計謀。周瑜與曹仁大戰(zhàn),曹仁分三路撤離南郡,周瑜大軍衝入南郡,怎知已被設下埋伏,城牆上射下箭雨。周瑜軍連忙撤出南郡城,曹純看準時機,射了周瑜一箭,周瑜被射於馬下,程普趕緊過來救起周瑜,身後連中數(shù)箭,拼死保護周瑜。營寨中周瑜讓人先給程普治療,魯肅說程普箭傷不礙事,只需十餘日便可如初,周瑜之箭卻有劇毒。周瑜身中劇毒,曹仁軍百般辱罵,要報赤壁之仇。周瑜懸掛免戰(zhàn)牌,曹仁軍每天交替將領(lǐng)震動周瑜箭傷要猝死周瑜。魯肅派人夜裡射殺擊鼓之人,這才擊退一波曹仁謾罵。宋朋鍹知道此消息,派于吉喬裝成醫(yī)師,拿著《太平清領(lǐng)道》爲周瑜治療了箭毒。周瑜箭毒雖解,可惜周瑜小心眼,聽見曹仁在外辱罵非要出去迎戰(zhàn),結(jié)果被氣得箭傷發(fā)作死去。曹仁夜襲周瑜營寨想要奪取周瑜屍體,怎知是周瑜之計,周瑜把曹仁軍打敗。曹仁軍逃往南郡,曹洪大叫快開城門,怎知無人應答,曹仁軍只得離開,周瑜軍到時只見趙雲(yún)已在城樓上,劉備軍奪得了南郡。周瑜正生氣時又一報,荊州已被張飛奪取。周瑜問張飛如何得之,探子答諸葛亮奪了南郡,竊用曹軍兵符,星夜詐調(diào)荊州兵馬前來救援,張飛乘機襲取了荊州。周瑜大罵諸葛村夫。又來一報,襄陽已被劉備得手。周瑜:“夏侯惇鎮(zhèn)守襄陽,劉備怎能攻取?”探子:“昨夜諸葛亮差人手持兵符,詐稱曹仁求救,誘夏侯惇出城,叫關(guān)羽襲擊了襄陽。”周瑜這次被氣得跌下馬,暈死了過去,立誓奪回南郡。

魯肅怕孫劉兩家火拼,曹操得利,自願前來荊州遊說。魯肅說明了東吳功大而且救了劉備,荊州應該歸東吳,諸葛亮說荊州從來不是東吳之地,是劉景升的,劉備是劉景升之弟,再不濟也應該傳給劉表的兒子劉琦,劉琦在世相見魯肅,魯肅無奈,魯肅又說公子不在又當如何,諸葛亮說若公子不在另有商議。魯肅告知周瑜劉琦病入膏肓,命不久矣到時再去討要。孫權(quán)攻打合肥屢遭失敗,派人叫周瑜收回大軍前去助戰(zhàn),並讓周瑜去柴桑養(yǎng)病。

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 完結(jié)

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上)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三章 董卓亂政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第六章 兄弟喜重逢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下)第六章 兄弟喜重逢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朋鍹傳之三國傳說 夢想的天空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朋鍹傳之三國傳說 夢想的天空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第十三章 羣魔亂天下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第七章 臥龍現(xiàn)天下第六章 兄弟喜重逢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十章 義薄雲(yún)天救關(guān)羽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九章 荊襄九郡 西征巴蜀 (上)外傳一 五虎上將第七章 臥龍現(xiàn)天下第九章 荊襄九郡 西征巴蜀 (上)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九章 荊襄九郡西征巴蜀(下)第十章 義薄雲(yún)天救關(guān)羽第六章 兄弟喜重逢第三章 董卓亂政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下)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三章 董卓亂政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外傳一 五虎上將第九章 荊襄九郡 西征巴蜀 (上)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下)第十章 義薄雲(yún)天救關(guān)羽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下)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下)第三章 董卓亂政第十二章 北伐出祁山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九章 荊襄九郡西征巴蜀(下)第六章 兄弟喜重逢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外傳一 五虎上將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下)外傳一 五虎上將朋鍹傳之三國傳說 夢想的天空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朋鍹傳之三國傳說 夢想的天空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外傳一 五虎上將朋鍹傳之三國傳說 夢想的天空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第九章 荊襄九郡 西征巴蜀 (上)第九章 荊襄九郡 西征巴蜀 (上)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下)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上)第七章 臥龍現(xiàn)天下第十章 義薄雲(yún)天救關(guān)羽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下)
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上)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三章 董卓亂政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第六章 兄弟喜重逢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下)第六章 兄弟喜重逢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朋鍹傳之三國傳說 夢想的天空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朋鍹傳之三國傳說 夢想的天空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第十三章 羣魔亂天下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第七章 臥龍現(xiàn)天下第六章 兄弟喜重逢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十章 義薄雲(yún)天救關(guān)羽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九章 荊襄九郡 西征巴蜀 (上)外傳一 五虎上將第七章 臥龍現(xiàn)天下第九章 荊襄九郡 西征巴蜀 (上)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九章 荊襄九郡西征巴蜀(下)第十章 義薄雲(yún)天救關(guān)羽第六章 兄弟喜重逢第三章 董卓亂政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下)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三章 董卓亂政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外傳一 五虎上將第九章 荊襄九郡 西征巴蜀 (上)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下)第十章 義薄雲(yún)天救關(guān)羽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第四章 徐州風雲(yún)錄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下)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下)第三章 董卓亂政第十二章 北伐出祁山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九章 荊襄九郡西征巴蜀(下)第六章 兄弟喜重逢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外傳一 五虎上將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下)外傳一 五虎上將朋鍹傳之三國傳說 夢想的天空第二章 英雄現(xiàn)世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朋鍹傳之三國傳說 夢想的天空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外傳一 五虎上將朋鍹傳之三國傳說 夢想的天空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第九章 荊襄九郡 西征巴蜀 (上)第九章 荊襄九郡 西征巴蜀 (上)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十一章 南下擒孟獲第八章 赤壁風雲(yún)變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下)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上)第七章 臥龍現(xiàn)天下第十章 義薄雲(yún)天救關(guān)羽第五章 英雄討逆賊終章 偉大的英雄 不滅的希望 (上)第十四章 堅強的意志 妖魔討伐戰(zhàn)(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壁市| 安龙县| 东至县| 鱼台县| 榆林市| 南川市| 镇安县| 镇坪县| 栾川县| 广东省| 济阳县| 马边| 米泉市| 宜章县| 依兰县| 奇台县| 东阳市| 望谟县| 涿鹿县| 安阳县| 宝鸡市| 海宁市| 南充市| 龙州县| 那坡县| 辽宁省| 芦溪县| 收藏| 南开区| 秦安县| 那曲县| 凌海市| 永靖县| 定州市| 达州市| 禹州市| 三台县| 安宁市| 屏山县| 法库县|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