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8章 父皇,您是給劉基下套

張異身上有許多秘密,劉基和許存仁心知肚明。

其中一個讓他們擔心的點,就是所謂的算學入科舉。

這件事動了科舉自古以來的格局,遠比龍虎山的存在更爲膈應人。

皇帝以君子六藝爲藉口,纔將算學強行塞入科舉之中,可如果讓別人知道這是張異,或者說龍虎山在背後推動的,肯定會引起巨大的反彈。

也許他們改變不了皇帝的心意,算學入科舉也是大勢所趨。

可這些人心中對張異的不滿,肯定會化成冰冷的殺機。

在應天府,一旦被人盯上了,誰知道他們能從什麼地方找出攻訐你的理由?

萬一遇見皇帝哪天心情不好,剛好有人往龍虎山帶,那想殺一個人,也是很輕鬆的事。

許存仁無聲點頭。

他真正擔心的也是這一點。

當時劉伯溫見過張異之後,也向皇帝主動提及瞞下《算學十二冊》作者,就是出於一樣的擔心!

“張異不瞭解皇帝,你我二人卻是瞭解的,陛下的意志並沒有那麼容易被影響,你莫杞人憂天!

不過既然伱說了,老夫會找那些人聊聊,但我也不能保證,我能壓下他們……”

劉伯溫的表現,已經算是誠意十足。

就算是他,也不能說事事都能主導御史臺那般御史的想法,更何況,許存仁尚且因爲算學入科舉受過百官的反噬。

如果《算學十二冊》的事情暴露,劉伯溫自己都要受到反噬。

他願意爲張異運作,已經算是十分難得。

“多謝了,回頭我會帶著張異親自登門拜謝!”

“不用了,那小子不氣死我,就是老夫萬幸……”

兩人聊了一會,許存仁告辭離去。

劉伯溫將人送到門口,目視老友遠去。

“這場風波,不應再擴大了……”

他正要讓僕人把門關上,遠處有一輛車緩緩駛來。

劉伯溫一看這輛馬車,趕緊出去迎接。

這是宮裡的馬車,那肯定是皇帝有什麼事情找他了。

“劉大人,陛下想請您入宮一趟!”

王公公給劉伯溫帶來皇帝召見的消息,劉伯溫領命,趕緊回去換上官服,進宮面聖。

……

“父皇,您這是要直接將楊憲提爲中書省右相?”

皇宮,御書房。

朱元璋讓朱標幫自己擬一道聖旨,朱標提筆,卻是大吃一驚。

中書省右相這個職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個空懸的職位,所以李善長事實上掌控中書省,是內閣第一人。

原因很簡單,右相徐達常年帶兵在外,他雖然爲宰相,但事實上基本沒有行使過作爲一個文官的職責。

大明目前這樣的職位還很多,比如用御史大夫這個職位就是湯和擔任,可湯和本身就是個武將,常年處出征在外,御史臺本質上還是劉伯溫爲主官。

楊憲從資歷來看,絕對無法和李善長相提並論,將他提起來,父皇這是做什麼?

“朕考一考你,看你能不能猜對?”

朱標低頭思索,略帶猶豫:

“楊憲此人的忠心不成問題,他檢校出身,父皇信得過他!

且他和劉夫子走得近。

如今父皇是想要將浙東派的人安排到中書省,和李大人形成平衡?”

朱元璋搖搖頭,笑道:

“你說對了一半,剩下的情況卻錯得離譜!

楊憲這個人朕確實信得過,可朕用他,卻不是因爲他信得過,而是他的出身!”

“出身,兒臣明白了!”

楊憲是太原人,或者說,他是北方人。

在彌合南北這個大背景之下,朱元璋急需改變以前的錯誤,要提拔一批北方人。

帝王心術,最重要的是平衡!

就如皇帝有意無意用劉伯溫去平衡李善長這幫功臣,就是爲了未來做準備。

可浙東和淮西之間的平衡,本質上還是南方內部的爭鬥。

南北平衡,纔是從皇帝應該彌補的當務之急。

楊憲就是朱元璋選出來的新的政治領袖,皇帝在他身上有自己的期許。

他忠心,哪怕是跟李文忠共事的時候,楊憲也絲毫不會顧忌他是朱元璋的侄兒,該報告報告,該攻訐攻訐,這種不怕惹事的勁頭,正合老朱心意。

所以老朱纔將他安排進中書省,就是爲了歷練他。

加上楊憲本身能力還不錯,這也是老朱信任他的原因之一。

此時皇帝想要培養一個北方派系的領袖,舉目朝堂,好像也只有他一個人最爲合適。

“父皇這是想將楊大人培養成北方派系的領袖?”

朱元璋點頭:

“本來還想讓楊憲在中書省歷練一下,再好好重用他!

不過張異提醒了朕,朕也覺得有些事情應該未雨綢繆!

雖然南方的朝廷統一北方,朕是第一個,但從宋時期,南方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無論文化,經濟,南方早就遠遠超越北方,龍氣所在之地,這種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且,我大明是南人的朝廷,如果不注意引導,南人的勢力壯大,遲早會打破君王特意營造的平衡!

朕【以前】犯過的錯誤,朕可不想再犯一次!”

朱標竊喜,至少這一部分他算是猜對了,此時,他繼續追問:

“那父皇,兒臣猜錯的部分是什麼?”

朱元璋還沒來得及說話,太監在外邊稟告。

“陛下,劉基劉大人前來覲見!”

“讓劉先生進來!”

朱元璋揮手,讓人趕緊請劉伯溫。

劉伯溫進入御書房,跪倒地上:

“見過陛下,見過太子殿下!”

“劉先生,您起來吧,來人呀,給劉先生搬個椅子過來……”

“謝陛下!”

朱元璋讓人搬椅子,劉伯溫就知道皇帝肯定有要事要談。

果然等坐下之後,老朱說:

“劉先生,朕問你一件事!朕準備去了徐達的相位,另有任用!

中書省乃是大明行政之中樞,只是李先生一個人忙碌,朕也憂心他的身體情況!

所以朕準備再提一個人成爲右相,你給朕拿拿主意?”

劉伯溫聞言,大吃一驚。

同時心中百感交集。

徐達的職位去掉,這件事劉伯溫早有預料。

畢竟他是武將,長期佔著相位,其實並沒有起到他應該有的作用。

可是給中書省多加一個宰相,那是妥妥的分掉李善長的權力。

只是讓劉伯溫有些難受的,是皇帝壓根就沒考慮過他進入中書省。

他雖然早就看透這個道理,卻還是忍不住難受。

封侯拜相,乃是讀書人的最高理想,他心中未必沒有產生過這種幻想。

“此事應當,既然中書省設了兩個相位,自然有它的道理,徐將軍的心血終歸是在領軍之上,朝廷也當換一個文官來幫幫李先生纔是!”

劉伯溫心思活泛,提一提中書省右相這件事皇帝不去問李善長而是問自己,這裡邊有貓膩。

少不得,皇帝提拔的人選,大概率不是淮西人。

可是誰呢?

這個問題並沒有困擾劉基太久,朱元璋已經揭曉答案。

“朕準備提拔楊憲作爲中書省右相,你看如何?”

“他?”

老劉的臉色再次大變,朱元璋選擇楊憲,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倒不是他覺得楊憲沒有前途,當朱元璋將楊憲放在中書省的時候,他已經看出皇帝的意圖。

監視中書省,在中書省裡埋下一個釘子,出身檢校的楊憲就是最好的人選。

有這個身份,楊憲未來在中書省的前途肯定不會差。

但老朱在他資歷尚淺的時候將他提起來,真的合適嗎?

要知道楊憲現在纔是一個參知政事罷了,皇帝了不起要提,也就將他提爲左右丞都是高升,直接拔爲右相,這未免也太駭人了!

劉伯溫面對朱元璋的提問,臉色變得猶豫起來。

他和楊憲的關係走得很近,楊憲更是外人眼中的浙東派的人。

按照道理,老朱提出這個提議,他應該欣喜若狂纔對,但劉伯溫本身卻高興不起來。

皇帝見他面色變幻,猶豫了好久,卻不催促。

他似笑非笑的模樣,落入朱標眼中,朱標也變得迷惑起來。

終於,劉伯溫經過劇烈的思想鬥爭,還是站起來說:

“臣,以爲不妥!”

“啊!”

朱標卻是沒想到,劉伯溫竟然會反對楊憲成爲中書省的宰相?

明明這對他來說是一件有利的事情纔對,不對,難道是劉先生怕楊憲坐大之後,架空他這個浙東派的領頭人。

太子眼神中的迷茫,落在老朱眼中,他卻是笑了。

不過他沒有多在朱標身上停留,只是詢問劉伯溫:

“爲什麼?”

劉伯溫深吸一口氣,躬身道:

“楊憲沒有宰相的度量,若是讓他當個輔臣還可以,若是當宰相本身,他不堪重用!”

他這話音剛落,御書房鴉雀無聲。

朱標很震驚,劉先生平時跟楊憲走得很近,而且兩個人在朝堂中大事小事,經常聯合。

怎麼在這種關鍵時刻,劉先生會說出這種話?

他不理解,皇帝似乎卻早有預料,朱元璋等劉伯溫說完,道:

“那先生覺得,還有誰能勝任右相之位,朕覺得先生也很合適,若不然……”

劉伯溫登時惶恐,跪在地上:

“臣更不行,臣這性子噹噹御史便可,這中書省臣卻決不能勝任!”

“先生這是小看了自己!罷了,這件事臣再考慮考慮……”

朱元璋順其自然轉移話題:

“對了,最近你手下的御史可不安分呀,朕收上來關於彈劾龍虎山的奏疏沒有一百份也有八十了,他們這是沒事做,天天給朕寫奏疏逼宮呢?”

劉伯溫道:

“御史向皇帝進言,本在職責之內,是非對錯,由陛下定奪!

可言官若只會察言觀色,趨利避害,反而不是大明之福!

且,微臣雖然是御史臺的主官,但上有御史大夫節制,下邊的御史,也不全是要看微臣行事!”

他這話說得沒毛病。

御史這種職位,從設立開始本來就是給皇帝提意見的。

朱元璋點頭,問:

“那你怎麼看張異這個事?”

劉伯溫再次沉默下來,皇帝是讓他表個態度,但這個表態卻不好做。

“臣以爲,御史們的擔憂有御史的道理,孔家的形象很重要,張家的身份也很敏感,若是有什麼坊間流言傳出,對孔家來確實不利,那些御史之怨憤,也是爲了維護孔家的名聲!

其實臣以爲,如果陛下不喜他們這種態度,不如讓孔家人出來親自澄清!

孔希學不是馬上要到了嗎,到時候……

真相自明!”

朱元璋見他將皮球踢給孔家,主打一個因果不沾,也是覺得好笑。

他知道自己在劉伯溫身上大概討不到多少好處了,揮手道:

“行了,朕明白了,你的想法朕會考慮,回去吧!”

“臣告退!”

皇帝火急火燎將自己召喚過來,問了幾句話又放自己回去。

老劉心中,似乎隱約已經有了什麼猜測。

他低著頭,一路出宮。

直到出了宮門,他才自言自語:

“陛下好手段,老夫還是上當了!”

……

“父皇,您……”

另一邊,朱元璋讓人送走劉伯溫,朱標此時才真正反應過來。

他大驚小怪的聲音,朱元璋並不見怪,反而很欣慰:

“你總算開竅了,這次明白朕的心思了?”

朱標無聲點頭,道:

“這次父皇是在給劉大人挖坑呢,父皇要提楊憲,目的在於拉出一個新的派系,這個派系自然不能以劉先生馬首是瞻,依附在浙東派之下!

所以父皇想用楊憲作爲北方派系的領頭人,第一個就是將他和劉夫子做分割!

而今日劉夫子對他的評價,恐怕就是他們分裂的開始!”

朱元璋強調過許多次,帝王心術最重要的就是平衡。

君王和臣子相互依賴,也天然的站在對立面。

臣子會不斷試探君王的底線,從君王那裡一點點摳下他的權力。

君王天然的,也會去分化,離間臣子,免得他們架空自己。

這無關善惡,喜好。

朱標從張異身上聽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立場!

人皆有立場,屁股決定腦袋。

經歷了許多,他相比以前,終歸成熟了不少。

“只是兒臣不明白,爲什麼劉夫子明明跟楊憲關係如此好,卻還是會在您面前說他的壞話?

這不是送把柄給父皇拿捏嗎?”

朱元璋沉默了一會,道:

“朕爲什麼會將他放在御史中丞這個位置上,跟今日他選擇反對楊憲爲左相是一個道理!

劉伯溫的心眼子很多,可他本質上和其他人不同,他大抵算得上是個正直之人!”

朱標:……

那皇帝的行爲,算不算欺負老實人呢?

第429章 錦衣衛的名單,你看我閨女如何第206章 我跟李善長比起來如何?第193章 一句話省卻百年努力第239章 百年情分,今日斷絕第97章 張異最不想要的賞賜第479章 不該出現的軍隊,復活的徐達第386章 飲馬富士山,常遇春的新戰場第104章 他是讀書種子?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176章 若非皇帝是朱元璋,貧道不敢做第139章 丟了魂的衍聖公,送上門的肥羊第442章 假情報,敲打陳珂第102章 你造僞經,你是漢奸第298章 我心裡的魔,那是真的第421章 科舉的意義,危險在和平之時第62章 彌合南北,秋之功第309章 兔死狗烹,楊憲案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6章 這點賞賜,打發叫花子呢第50章 龍虎山的出路,膽大包天第161章 天家的悲哀,以未來爲鑑第315章 錦衣衛,剝皮萱草第一人第391章 北伐折戟,肥得流油的美洲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398章 吐露野心,嚇唬朱樉第400章 小心眼的皇帝,仙山宴第150章 別人家的孩子,改革考試製度第377章 公開秘方,藥王再世第278章 讀書人和傳教士,掀桌子第259章 蠱惑人心,何嘗不是教化第79章 終究是皇帝想得深遠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166章 救命,他憑什麼?第194章 你不如劉基,沉迷配種的老朱第320章 工業和商業,政策試點第200章 百姓苦,跨階級的愛情第159章 徐家的規矩,出賣朱老四第36章 解夢,甩鍋甩回自家人頭上第229章 都是七竅玲瓏心,再次得罪藍氏第245章 民心即香火,兩眼一黑第39章 幫他出氣,再見張異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17章 趁皇帝沒反應過來,先撈一筆第147章 道觀進賊人,你欠我的第190章 天師即帝師,張異不上當第354章 國士無雙,積極自救第498章 成吉思汗不曾到達之地第9章 朕能當好一個皇帝嗎?第157章 洛陽紙貴,再見徐丫頭第337章 燕王殿下的偶像,跟常遇春學兵法第408章 徐達的試探,王保保的命第187章 朕帶你見神仙,出海大禮包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9章 朕能當好一個皇帝嗎?第383章 大航海的成就,找皇帝要說法第50章 龍虎山的出路,膽大包天第487章 殺常茂,皇帝負責毀屍滅跡第450章 突然頓悟,茶味十足第473章 中原百姓,真希望我們回去?第388章 故人來,怕什麼造反第325章 常遇春:當時我害怕極了第473章 中原百姓,真希望我們回去?第422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第523章 青衣宰相,半步黃泉(二合一)第35章 真相不重要,態度纔是關鍵第472章 爭奪釋經權,新儒家第122章 算學裡的國運,滅國之策第552章 換個宰相第60章 借君王之勢,修世功德第112章 講義氣的孔訥,道不同不相爲謀第455章 完美的計劃,張異的苦頭第463章 朱老三的私心,掌心雷配方第361章 誰當皇帝,都逃不出貧道手心第410章 奉旨同居,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270章 奇怪的畫,碎片化傳播第549章 病虎出山,貨幣改革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52章 得國最正,唯漢與明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349章 魔法對轟,貧道的丈母孃?第518章 獨家的震撼,汪廣洋的逆鱗第115章 許存仁入獄,再見劉伯溫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408章 徐達的試探,王保保的命第128章 科舉改革,軒然大波第313章 自卑的傳承,你會殉葬嗎第100章 剛來第一天就大鬧國子學?第401章 恩澤龍虎山,父子二真人第492章 皇帝車上下來的道士第177章 滾滾人頭,皇帝的刀第411章 落地鳳凰不如雞,人工呼吸第61章 勾欄聽曲,你才七歲呀第298章 我心裡的魔,那是真的第272章 宋濂勇敢飛,有黑鍋你背第235章 百姓需求,神仙產品經理第332章 老朱的求而不得,別把老常當莽夫第185章 攻陷大都,推行簡體字第322章 稅收本質,在劫富濟貧第162章 馬皇后亂點你鴛鴦譜
第429章 錦衣衛的名單,你看我閨女如何第206章 我跟李善長比起來如何?第193章 一句話省卻百年努力第239章 百年情分,今日斷絕第97章 張異最不想要的賞賜第479章 不該出現的軍隊,復活的徐達第386章 飲馬富士山,常遇春的新戰場第104章 他是讀書種子?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176章 若非皇帝是朱元璋,貧道不敢做第139章 丟了魂的衍聖公,送上門的肥羊第442章 假情報,敲打陳珂第102章 你造僞經,你是漢奸第298章 我心裡的魔,那是真的第421章 科舉的意義,危險在和平之時第62章 彌合南北,秋之功第309章 兔死狗烹,楊憲案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6章 這點賞賜,打發叫花子呢第50章 龍虎山的出路,膽大包天第161章 天家的悲哀,以未來爲鑑第315章 錦衣衛,剝皮萱草第一人第391章 北伐折戟,肥得流油的美洲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398章 吐露野心,嚇唬朱樉第400章 小心眼的皇帝,仙山宴第150章 別人家的孩子,改革考試製度第377章 公開秘方,藥王再世第278章 讀書人和傳教士,掀桌子第259章 蠱惑人心,何嘗不是教化第79章 終究是皇帝想得深遠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166章 救命,他憑什麼?第194章 你不如劉基,沉迷配種的老朱第320章 工業和商業,政策試點第200章 百姓苦,跨階級的愛情第159章 徐家的規矩,出賣朱老四第36章 解夢,甩鍋甩回自家人頭上第229章 都是七竅玲瓏心,再次得罪藍氏第245章 民心即香火,兩眼一黑第39章 幫他出氣,再見張異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17章 趁皇帝沒反應過來,先撈一筆第147章 道觀進賊人,你欠我的第190章 天師即帝師,張異不上當第354章 國士無雙,積極自救第498章 成吉思汗不曾到達之地第9章 朕能當好一個皇帝嗎?第157章 洛陽紙貴,再見徐丫頭第337章 燕王殿下的偶像,跟常遇春學兵法第408章 徐達的試探,王保保的命第187章 朕帶你見神仙,出海大禮包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9章 朕能當好一個皇帝嗎?第383章 大航海的成就,找皇帝要說法第50章 龍虎山的出路,膽大包天第487章 殺常茂,皇帝負責毀屍滅跡第450章 突然頓悟,茶味十足第473章 中原百姓,真希望我們回去?第388章 故人來,怕什麼造反第325章 常遇春:當時我害怕極了第473章 中原百姓,真希望我們回去?第422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第523章 青衣宰相,半步黃泉(二合一)第35章 真相不重要,態度纔是關鍵第472章 爭奪釋經權,新儒家第122章 算學裡的國運,滅國之策第552章 換個宰相第60章 借君王之勢,修世功德第112章 講義氣的孔訥,道不同不相爲謀第455章 完美的計劃,張異的苦頭第463章 朱老三的私心,掌心雷配方第361章 誰當皇帝,都逃不出貧道手心第410章 奉旨同居,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270章 奇怪的畫,碎片化傳播第549章 病虎出山,貨幣改革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52章 得國最正,唯漢與明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349章 魔法對轟,貧道的丈母孃?第518章 獨家的震撼,汪廣洋的逆鱗第115章 許存仁入獄,再見劉伯溫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408章 徐達的試探,王保保的命第128章 科舉改革,軒然大波第313章 自卑的傳承,你會殉葬嗎第100章 剛來第一天就大鬧國子學?第401章 恩澤龍虎山,父子二真人第492章 皇帝車上下來的道士第177章 滾滾人頭,皇帝的刀第411章 落地鳳凰不如雞,人工呼吸第61章 勾欄聽曲,你才七歲呀第298章 我心裡的魔,那是真的第272章 宋濂勇敢飛,有黑鍋你背第235章 百姓需求,神仙產品經理第332章 老朱的求而不得,別把老常當莽夫第185章 攻陷大都,推行簡體字第322章 稅收本質,在劫富濟貧第162章 馬皇后亂點你鴛鴦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马鞍山市| 弥勒县| 丹寨县| 九龙坡区| 余江县| 松溪县| 汤原县| 三江| 波密县| 婺源县| 宁波市| 石泉县| 昂仁县| 临泉县| 泰和县| 阿城市| 胶南市| 文安县| 台东市| 通道| 尉氏县| 青龙| 吉木乃县| 克东县| 太仓市| 潼南县| 宜州市| 化隆| 青州市| 鄯善县| 绥化市| 鸡东县| 武陟县| 东海县| 神池县| 新郑市| 高淳县| 大城县| 阜康市|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