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子夜千軍連天弩
李書秀蒙蒼鷹稱讚,心下竊喜,又道:“如此說來,九嬰哥哥的無形劍氣,也是由青蟒、赤蛇兩穴而來的了?”
蒼鷹面露讚許笑容,說道:“但凡修士持劍之時,若能人劍合一,心與劍同,感應(yīng)劍上靈氣,便能打通體內(nèi)諸般穴道,催動內(nèi)力從這兩處穴道噴涌而出,氣勁如鋒,銳利異常。若從青蟒穴聚氣,則化作無形劍氣,從赤蛇穴運功,則化作有形劍芒。”
說罷在李書秀靠近頭維穴兩處點了點,說道:“這頭維穴之下,隱含著青蟒、赤蛇兩穴,平時毫無用處,是以不爲(wèi)常人所知。諸多醫(yī)者,對其置若罔聞,熟視無睹,當(dāng)真可笑之極。但如能精通運功之法,凝聚內(nèi)力,苦練不綴,總有一天,能將內(nèi)力從赤蛇、青蟒穴道中迫出,如此一來,這劍氣功夫也算是有所小成了。”
李書秀莫名好奇,連忙追問:“那這無形劍氣與有形劍芒,兩者又有何異同呢?”
蒼鷹答道:“無形者,無情也,這門劍氣,須得修習(xí)者心中冷漠,無悲無喜、無慾無求,若不能摒棄雜念,便練不成這氣勁。可一旦掌握訣竅,便不再爲(wèi)情緒所左右,劍氣隨心所欲,宛若使動四肢一般。這門劍氣威力極大,隨著修習(xí)者內(nèi)力越深而越強。若體內(nèi)功力爲(wèi)十成,無形劍氣可將功力的七成發(fā)揮出來。”
李書秀用心記憶,又問:“那有形劍芒呢?”
蒼鷹笑道:“劍芒者,劍之魂也。修習(xí)劍芒之人,心中需存得種種情緒,再將其全數(shù)化爲(wèi)內(nèi)力,隨後設(shè)法駕馭。劍芒境界共分三層,第一層爲(wèi)五彩劍芒,便是我剛剛使出的那門劍氣。這劍芒可幻化成種種形狀,繽紛燦爛,炫目耀眼,宛若戲法仙術(shù)一般;第二層則爲(wèi)紅色劍芒,化作劍形,繞體紛飛,功力精純,熾熱難擋,練成這紅色劍芒之人曠古罕見,幾可算得上天下無敵的高手了。”
李書秀遙想那劍芒模樣,不由得心馳神搖,笑道:“那第三層境界呢?”
蒼鷹眼中忽然閃現(xiàn)出惋惜之色,他說道:“第三層乃白色劍芒,形似長劍,卻又可化作虎鶴雙形,宛若盛夏日光,抑或疾雷天降,橫掃千軍,無堅不摧,有雷霆萬鈞之勢,光輝可比日月,威勢能斬山河。練成這白色劍芒之人,早已超脫了凡俗境界,只怕離羽化登仙也只有一步之遙。”
李書秀眨著眼睛,問道:“虎鶴雙形?這白色劍芒與五彩劍芒一般,還能化作動物形狀嗎?”
蒼鷹肅然說道:“兩者大不相同,一者並無定形,故而可變化萬物,一者返本歸元,呈現(xiàn)出仙獸本尊。這虎鶴雙形暗合天道,制衡天地人三才,一陰一陽,動可扭轉(zhuǎn)乾坤,靜則千秋萬載。是故曾有經(jīng)文記載曰:太極初分,天元守一,虎鶴化形,萬物乃生。說的便是這虎鶴雙神創(chuàng)世之道。”
李書秀聽得嘖嘖讚歎,說道:“蒼鷹哥哥,你這故事說的真是好聽。”
蒼鷹聞言大驚,差點兒背過氣去,慌忙嚷道:“這如何是故事?此乃武學(xué)至理,世間大道,若不是你我投緣,我如何能將其告知於你?”
李書秀懶洋洋的站了起來,笑道:“你都將功夫扯到神仙妖怪身上去啦,試問天下哪兒有這等功夫?即便真有,你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霎時間,蒼鷹腦中一片紊亂,思索了半天,結(jié)結(jié)巴巴的說道:“或許....或許是我以前在哪兒讀過的書吧。”
李書秀嗔道:“我還聽說這天下是盤古破開來的呢,這世上神神叨叨的書本太多啦,各家有各家的說法,咱們也不能偏聽偏信不是?”
蒼鷹心中不服,一躍而起,叫道:“我再讓你開開眼界!”怒喝一聲,踏開馬步,運氣丹田,凝立許久,只見他額頭前飛出一隻色彩斑斕的烏鴉,翅膀翕張,雙目靈動,繞著李書秀輕巧的飛了一圈,李書秀又驚又喜,伸手一碰,那烏鴉登時消散,一股大力傳來,李書秀嚶嚀一聲,掌心生痛,急忙縮手。
蒼鷹氣喘吁吁,神情虛弱,喊道:“阿秀,你現(xiàn)在信了麼?”
李書秀撫摸小手,問道:“大哥,你眼下又沒握劍,怎麼也能使出這有形劍芒呢?”
蒼鷹終於緩過勁來,拍拍胸口,答道:“有劍在手,這功夫更容易練成,若手中無劍,使起來便勉強許多啦。不過你大哥是何等人物?天下武學(xué)在我面前,皆毫無奧秘可言。”
李書秀哼了一聲,滿臉不信,蒼鷹見狀,不免唉聲嘆氣,暗歎世人無知,乃至聖人無名。
李書秀見這門功夫美輪美奐,似夢似真,只感心癢難搔,纏著蒼鷹要學(xué),蒼鷹又說道:“我早就傳給你啦,這門功夫的心法含在蛆蠅屍海劍訣之中,只是你火候未到,一時半會兒還練不成,不過以咱倆的功力,這門功夫使起來威力不大,只能用來嚇唬人,遠不如你手中長劍管用。”
李書秀望望篝火,回思方纔情形,心中又生疑慮,她問:“我剛剛替安曼療傷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她體內(nèi)真氣渾厚,彷彿有數(shù)十載的苦練一般,這又是何道理呢?”
蒼鷹武功雖然不高,但似乎對武學(xué)之道無所不知,他自己也頗引以爲(wèi)榮。果然聽他笑道:“安曼乃是處·子之身,體內(nèi)小腹處的元嬰穴尚未閉上,加上她體質(zhì)特異,肩胛骨處的‘離鬼穴’敞開,故而能吸收殘留在四周的真氣。我猜測此地曾有過戰(zhàn)亂,死者氣息彌留,她時常作爲(wèi)招魂巫女,天長日久,日積月累,果真引鬼上身,而她今日屢遭變故,心神大亂,一時真氣紊亂,竟然走火入魔。”
李書秀連聲嘆息,對安曼極爲(wèi)同情,蒼鷹指著手上傷勢,說道:“這姑娘蠻不講理,還真下得了狠手,你還替她擔(dān)心,真是婦人之仁。”
李書秀摸摸他傷口,心中憐惜,也不回嘴。兩人又在篝火旁坐了一會兒,見火焰漸漸熄滅,便起身返回帳篷。
————
深夜丑時,李書秀忽然被一陣忙亂喊聲驚醒,她頭昏腦漲,用力晃晃腦袋,轉(zhuǎn)身去看蒼鷹,發(fā)現(xiàn)他依舊躺在牀鋪上,精神萎靡,一副病怏怏的模樣,登時嚇了一跳,忙問:“大哥,你生病了麼?”
蒼鷹苦笑道:“安曼這臭女人,她針刺上喂著麻藥,當(dāng)時並未發(fā)作,偏偏此刻起效。”
李書秀皺眉道:“她這麼做太過分啦!我去找她要解藥!”
蒼鷹搖頭道:“這麻藥並不傷人,不過是令人昏睡的藥物罷了,我躺上半天,藥性自解。不過外面似乎來了敵人。”說著強撐站起,李書秀攙扶著他,走到帳篷外,只見哈薩克人你來我往,吵吵鬧鬧,族中壯漢手中拿著兵刃火把,臉上帶著兇悍神色。
兩人跑到村口,見到賈尼貝雄赳赳氣昂昂的站在一圈木頭臺階之上,身旁站著一百多好漢,各自彎弓搭箭,嚴陣以待。
李書秀喊道:“賈尼貝叔叔,可是來了敵人?”
賈尼貝大聲道:“在前方放哨的木瓦哈桑見到一大羣蒙古人朝咱們這偷偷殺來!他們帶著盾牌和弩弓,離咱們還有七里路,看樣子是來找咱們復(fù)仇來啦!”
李書秀心中大震,輕輕一躍,跳上一丈高的臺階,問道:“敵人有多少人?”
賈尼貝見她輕功如此了得,眼中滿是詫異欽佩之色,他答道:“大約有兩百多人,這羣該死的蒙古人,居然膽敢前來送死!”
臺階下拉姆長老喊道:“賈尼貝,趁敵人還遠,咱們逃走吧,去投奔回鶻部的人,敵人數(shù)量太多,又是蒙古精兵,咱們可敵不過他們。”
賈尼貝猶豫片刻,喊道:“誰與我一同出去,將蒙古人引開?”
不少族中勇士踴躍投效,賈尼貝大喜過望,對李書秀說道:“李姑娘,你功夫高強,勞煩你留在這兒護送大夥兒離開。”
李書秀毫不遲疑,一口答應(yīng)下來,賈尼貝於是檢視人手,拿取兵刃馬匹,尚未準(zhǔn)備就緒,忽然見一位村民跑上來喊道:“賈尼貝,那個漢族男人騎著馬,拿著劍,兇巴巴的衝出去啦。”
李書秀剎那間反應(yīng)過來,冷汗直冒,怒道:“這大笨蛋,他一個人衝出去做什麼?”
賈尼貝見蒼鷹如此勇猛,心中感激,連忙衝下臺階,領(lǐng)著衆(zhòng)好漢騎馬衝出村子,朝著蒙古士兵襲來的方向奔去。
李書秀平定情緒,幫忙哈薩克人整理行裝,牽馬拉牛,她一顆心懸在胸口,恨不得立即趕到蒼鷹身邊,但她望望眼前這些哈薩克族人,心中不忍離開,唯有默默爲(wèi)蒼鷹祈福。
————
蒼鷹縱馬在草原上疾奔,眼皮沉重,腦中亂成一團,但草原上冷冽的空氣令他稍感清醒,迎面而來的殺氣又讓他殺意奔騰。
他如野獸一般咆哮起來,拼命催促坐騎,馬蹄聲響,踩起碎草亂泥,敵人的聲音越來越近,盔甲抖動,鏗鏗鏘鏘,戰(zhàn)馬喘息,哼哼嘶嘶,頃刻之間,蒼鷹只覺得回到了血腥戰(zhàn)場之上,聞到了久違的廝殺氣息。
那氣息令他狂亂,令他沉迷。
他見到遠方黑雲(yún)之下,蒙古騎兵通體漆黑,密密麻麻聚集在一塊兒,如同一大片堆積的山巖,但這山巖又以磅礴氣勢朝他砸來。
蒼鷹只覺得渾身力道大增,從腰間抽出一柄匕首,隨手一扔,那匕首附上雄渾真氣,如流星趕月般劃過半空,正中蒙古先鋒的脖子,那人慘叫一聲,跌落馬背。
他離蒙古騎兵至少尚有百丈之遠,這匕首上內(nèi)力強勁,直如騰龍破天,星隕雷落,絕非凡人所能。
蒙古人齊聲怒吼,抽出弩箭,在馬背上對準(zhǔn)蒼鷹,一時箭矢漫天,宛如黑雲(yún)壓城,但蒼鷹離他們距離太遠,天色又暗,他們胡亂射箭,卻無一命中目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