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

“大父,請帶上我!”

夢中的項籍,還是那個沒有車輪高,卻在戎車旁拼命奔跑的少年。

“你還太小。”

大父項燕站在車上,轉(zhuǎn)過身,他的戎裝似火一般豔麗,濃濃的鬍鬚遮蔽了繫帶,對他們慈祥而嚴厲。

“那籍兒何時能上戰(zhàn)場?”

一根兵器從車上被扔了下來,一起留下的,還有父親和項氏叔伯兄弟們的笑聲:

“等你至少有六尺短戟那般高,便能與吾等一同,去戰(zhàn)場上殺秦寇。”

他只能拾起短戟,將它高高舉起,對著車隊遠去的煙塵大呼:

“大父此去必勝!”

“楚必勝!”

那時候在項籍心裡,作爲上柱國,所向披靡的大父,曾殺秦七都尉,大敗李信的大父,不存在敗的可能。

直到噩耗傳來。

那時候他才知道,對楚將而言,一旦戰(zhàn)敗,就只有一個選擇:

“死!”

如此大喝著,項籍從夢裡清醒過來,滿頭是汗,這是一間狹小的帳篷,架在一個剛開闢的樹叢中間,落腳就是溼潤的地面,他甚至能看到一隻受驚的蜥蜴從縫隙裡爬了出去。

這便是他們被困住的地方,名爲大澤鄉(xiāng)的沼澤,那該死的田婦給他們指了錯誤的路,楚軍殘部一頭撞了進來,又遇大雨,竟脫身不得,結(jié)果被不斷趕到的秦軍團團包圍。

而項籍身上,從額頭到腿腳,也滿是傷痕,最嚴重的一下,是一枚鋒利的箭矢刺破了甲,扎進了他的背上,儘管已簡略處理過,但仍然鑽心般的疼。

這是項籍起兵以來,受傷最重的一次,但這些傷,全然沒有戰(zhàn)敗帶來的屈辱痛!

現(xiàn)在,隨著清醒過來,前日大戰(zhàn)失敗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在腦海裡浮現(xiàn),如果如此這般佈陣,如果早一點發(fā)動衝陣,如果自己再堅決一點,如果……

沒有如果,結(jié)果便是他一敗塗地!

整整六萬楚人,戰(zhàn)死在符離,龍且、蒲將軍、虞子期,一個個舊部都戰(zhàn)死沙場,若非堂弟項莊,部下英布奮力救援,項籍在衝擊黑夫本陣失敗後,也差點身陷而亡。

於是項籍再度想起了楚國的那個傳統(tǒng):

“師出之日,有死而榮,無生而辱。楚之法,覆將必殺,君不能討,也必自討!”

這是從屈瑕、子玉、沈尹戎乃至項燕,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光是春秋,就有17位莫敖,令尹,司馬,王子因戰(zhàn)敗而自殺。這是因爲,楚人視尊嚴勝過性命,不惜爲信念慷慨赴死。

春秋時是自縊,到了後來則變成了自刎,甚至還發(fā)展出了一套自刎的禮制。

自刎,成了失敗者光榮赴義,保留最後一絲尊嚴的方式。

至少在楚人的腦子裡,一直如此認爲。

項籍強撐起身,摸了摸身邊,空空如也,遂看向一旁一直睜大眼睛,守著自己的項莊:“劍呢?”

多年軍旅,劍好似成了第三隻手,缺了就空落落的。

但帳篷內(nèi)守著項籍的項莊,好似預(yù)感到了什麼,他腰上掛著兩把劍,一把是項籍在西河之戰(zhàn)時所贈的名劍“工布”,一把是項籍自己的佩劍,此刻牢牢握著兩劍。

項莊舌頭過去被秦吏割了,無法說話,只能發(fā)出呀呀的聲音,直對項籍搖頭。

“你放心。”

“我還不至於到那一步。”

“我的劍,哪怕到了最後,也要指向敵人。”

項籍如是說,讓項莊將自己扶起來,就在這時,他們聽到了外面的騷動。

“何事?”

守在外面的英布來稟報:”上柱國,是秦軍在唱歌,唱的還是……“

這個天不怕地不怕,在符離面對數(shù)倍秦卒逼壓,仍面不改色的黥面刑徒臉上,第一次浮現(xiàn)了絕望:

“是楚歌!”

……

“青春受謝,白日昭只。

春氣奮發(fā),萬物遽只。

冥淩浹行,魂無逃只。

魂魄歸徠!無遠遙只。

魂乎歸徠!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只。”

歌聲最初很小,好似是幾個人的唱和,但漸漸變大,變成了一場大合唱,從四面八方傳來……

這韻腳,這言語,確實是楚歌無誤,而內(nèi)容,則頗似楚國傳統(tǒng)的葬歌《招魂》,或許便是其中的一個地方版本。

兩年前起兵,攻打壽春時,項籍曾高聲唱過《招魂》,那時候的他相信,自己已經(jīng)喚回了迷失已久的,楚國的邦族之魂……

那一首招魂曾鼓舞了楚人戰(zhàn)鬥的勇氣,但今日這首,卻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讓僅剩三千餘楚兵的鬥志崩潰!

英布,這個鐵打的漢子,此時卻鬥志盡失,他絕望地跪在泥地裡,喃喃道:“秦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黑夫軍中本多南郡之人,這歌中言語,也確實是南郡衡山西楚之風(fēng)。”

這一次,項籍卻是判斷得清楚,這些唱歌的人,要麼就是南郡兵,黑夫軍隊的主力之一,要麼則是那些前不久背棄楚國,投降侵略者的無恥縣公部屬。

但他拎得清,普通士卒卻不一定拎得清,當(dāng)歌聲漸漸消停後,就在項籍又因傷勢而暈厥的間隙裡,從起兵之日起一直追隨項籍的親兵來報:

“上柱國,英布帶人走了!”

“還有千餘人隨他涉水出澤,向秦軍乞降!”

項籍卻似乎早有預(yù)料,笑道:“英布啊英布,那些楚歌,擊垮了他的脊樑,以爲這樣便能得活,他應(yīng)該斬了我的頭再去。”

英布確實在帳外窺伺半響,但終究爲項籍威名所嚇,沒敢進來。

項莊憤怒地來請示,那意思是,是否要追擊?但項籍卻搖了搖頭:

“走吧,由他們?nèi)ァ!?

“時至今日,願意走的,都走罷。”

“項籍這一次,不帶一個不想死的人去死。”

等他重新走出帳篷時,所有人都已聚集到了這兒,原本狹小的澤中空地,竟不再擁擠,大半楚兵都不見了人影。

“還剩下多少人?”

“八百。”

項籍慘笑:“當(dāng)年隨我在巢湖起兵的人數(shù),正好也是八百。”

外頭響起了鼓點,這是秦軍開始向澤中推進了!黑夫終究是沒了繼續(xù)圍困的耐心,想要在太陽落山前,結(jié)束戰(zhàn)鬥,滅亡楚國!

項籍的目光,一個個從剩下的人臉上掃過,他素來親而愛人,幾乎能叫出大半士兵的名。

“鍾平,我還記得你拿下淮陽城頭那天,能將秦人整個舉起,扔下城樓,今日又當(dāng)如何?”

“柳季,汝家世代爲項氏家臣,汝大父隨吾大父戰(zhàn)死,汝父爲護衛(wèi)項氏莊園而死,汝藏匿民間,聽聞吾起兵,也第一時間響應(yīng)。”

每點到一個人,那些渾身掛彩,疲倦不堪,卻依然死死握著兵器的楚尉楚兵,便會爆發(fā)出一聲大喝,彷彿他們隨著項籍兩年苦戰(zhàn),只是爲了得到上柱國的一聲贊。

有人鄙夷項籍,有人痛恨項籍,有人對他不屑一顧,但也有人對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崇敬忠誠。

因爲那些楚人憋屈十?dāng)?shù)年後,一場場激動人心的大勝!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二十餘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渡西河,那可是楚人走得最遠的地方啊。”

這是項籍的驕傲,也是今日所有在場者的談資,就像他仲父項梁,在符離之戰(zhàn),雙方分開時與他做的訣別一樣。

“汝或許會對仲父失望。”

“但籍兒,你從未讓仲父失望!”

“項氏能有你如此英兒,方能在這天地之間,再奏響幾聲鐘鳴!足矣!”

項籍?dāng)E起頭,如今連他仲父,也已不在了。

“然今敗北於符離,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也。”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

但可以選擇自己的死法。

“我寧願戰(zhàn)死,也不願意吾等死於飢渴,或茍且於秦人腳邊,最後被獄吏羞辱,亡於斧鉞!”

沒有人會歌頌?zāi)菢铀廊サ娜恕?

“今日固決死,願爲諸君快戰(zhàn),爲諸君潰圍,斬將,刈旗!”

項莊舌頭被秦吏割了,無法說話,但也放開嗓子大吼起來,如同憤怒的野獸!

“今日固決死!”

跟著所有的僅剩的楚兵都開始吼叫,並用手中的破盾和斷矛相互拍打,澤中充滿了丁丁咣咣的聲音,使得從外圍涉水向這緩慢推進的秦軍,不由遲滯了一會。

項籍改變主意了。

他不再想再如先輩楚人敗北將領(lǐng)們一樣,死於自刎。

他寧願用自己手裡的劍,最後一次,敲響屬於項氏,屬於楚國的鏗鏘鐘鳴!

他寧願來一場戰(zhàn)鬥,來終結(jié)這個悲劇:刀劍相交,血紅的雪,破碎的盾牌和切斷的肢體,讓一切都在此結(jié)束吧!

縱是死志已明,但當(dāng)項莊牽來那匹渾身是傷,沾滿了泥的大黑馬“烏騅”時,項籍好似看到了自己。

“好馬,汝也追隨我到了最後。”

這個五大三粗的男人,這個在西河,在襄邑殺人如麻的魔王,卻忽然溫柔起來,撫摸烏騅馬的皮毛,爲它捋去毛髮上乾硬的泥土,最後卻沒有跨上馬背。

他在符離之戰(zhàn)中渾身被創(chuàng),但若要強騎馬而戰(zhàn),依然能做到,項籍甚至敢拍著胸脯保證,不會在與任何騎將交鋒時落下風(fēng),他手裡的長戟,和坐下的烏騅,總是得心應(yīng)手,所向披靡!

項籍讓人將烏騅,拴在帳篷邊的樹上,最後看了它一眼,決然轉(zhuǎn)身離去。

烏騅焦躁而不安,縱已負傷疲倦,縱是被拴著,也依然嘶鳴不已,但它卻只能看著,高大雄壯的主人,手握著戟盾,和八百最後的楚卒一同,朝澤外而去。

他們步履蹣跚,他們也步伐堅定,雖殘衣破甲,卻在項籍帶領(lǐng)下,以八百人,走出了八萬人的氣勢!

它聽到他們怒喝的聲音,聽到他們與涉水而來的秦人交鋒,刀光劍影,金鐵相交,楚人的唾罵,秦人的號子混雜在一起,不時有重物轟然倒下,砸出了大片水花,那漣漪,一定散出去了很遠。

它不斷掙扎,拉拽繩索,希望能掙脫出去,加入戰(zhàn)鬥——它也是楚軍中的一員!曾載著主人所向無敵,跨過鴻溝,飲馬黃河!

這場與秦人上千前鋒的交戰(zhàn),或是楚人贏了,它聽到腳步向外而去,漸行漸遠,然後便是破空的尖銳鳴嘯!

它記得啊,那是秦軍陣地中,萬弩齊發(fā),箭矢落下的聲響!

每當(dāng)這聲響出現(xiàn),就會有無數(shù)同類,連同它們身上的騎手,人仰馬翻!

如同一場驟雨打過,沼澤中水花響成一片,但齊射的聲音過去後,卻依然有楚人存活!

“殺!”

是楚人的衝鋒號角,是主人的聲音,嘶聲竭力,卻依然那麼有爆發(fā)力,如同滾雷!

接著是第二齊射,又一次,再一次,每過一次,怒喝的楚音,就小上許多。

直到再無絲毫聲息。

不知道發(fā)生了什麼,外面的聲響漸漸停了,烏騅終於拽斷了孩臂粗的樹幹,拖著它往外奔去,越過灌木,跳入沼澤,看到了外面的場景……

放目望去,碩大一片沼澤中,楚人皆已倒伏,從天而降的箭矢紮在他們身上,好似剛長出的稻桿。

唯獨它的主人項籍,依然手持長戟,在澤中佇立不倒!

他身邊則是被擊殺的十?dāng)?shù)名秦兵——他們貪圖項籍首級重賞,不聽號令而冒進,見其中箭無數(shù),不再動彈,欲上前斬首,卻盡數(shù)被反擊殺死。

於是遠方箭矢依然不斷髮射,幾乎將項籍射成了刺蝟,然其縱是氣絕,亦不曾倒下。

這個男人殘忍,暴戾,但他確實戰(zhàn)鬥到了最後一刻,站著死。

項籍身上的紅色甲衣,被血浸透,顯得更加鮮紅,也成了倖存的唯一一點紅色。

而大澤對面,黑色的旌旗,鋪天蓋地的黑甲大陣,十萬人緩緩朝這個紅點圍攏過來……

……

戰(zhàn)鬥停止後,迎西風(fēng)飄揚的秦旗之前,黑夫站在戎車上,鬆開了一直緊握的劍柄。

看著那匹從澤中衝出,奔向項籍屍體的黑色駿馬,他伸出手,阻止了士卒們擡起的弩機,長唏噓後,擡起頭望向漸漸發(fā)暗的天際,那顆血紅色的妖星,早已不在:

“熒惑星,落了……”

“亡秦必楚的預(yù)言,也破滅了。”

反倒是另一件事,從此成爲事實。

“後世的人會不會這樣說?”

黑夫露出了石頭落地的笑:

“楚地人黑夫。”

“亡楚於此!”

……

“裂項籍屍爲五,一傳東海,一傳泗水,一傳陳郡,一傳九江,頭顱向西傳遞,經(jīng)碭郡、潁川、三川帶回關(guān)中。”

這便是黑夫?qū)椉畬企w的處置,項籍身上插滿了箭矢,拔下來一稱量,足足有半石重……

他最後倒是帶著最後一批楚兵力戰(zhàn)而死,死前想的是什麼呢?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戰(zhàn)爭,是黑麪閻羅贏了!

而那所謂的“楚懷王”,早在數(shù)日前,便被蔡賜帶著,一起在城破的蘄縣自焚而死,蔡賜當(dāng)年未能侍奉楚王負芻殺身成仁,如今倒是得以殉國,不過讓黑夫詫異的是,那位“楚懷王”竟不是熊心,而是不知從哪找出來的楚王遺族。

在項籍也戰(zhàn)死後,楚國便徹底消滅,只剩下季布依然在守壽春,爲趙佗圍攻。

這時候,尉陽帶著人,喜滋滋地牽著那匹大黑馬過來,說這就是項籍的坐騎,只是此馬十分暴躁頑劣,踢傷了兩個人,一直悲鳴不已,好似是在哀悼項籍。

“這馬叫什麼?”黑夫看向被押在一旁的楚降將英布,方纔黑夫命他帶著楚降兵,向澤中發(fā)動衝鋒,順利消耗了大多數(shù)人的性命,而英布大腿上也捱了項籍一戟,竟還未死,他的命運,還在等待黑夫的判決。

“叫烏騅。”人之忠誠不如馬,英布面生愧色。

“果然是烏騅。”黑夫低聲唱道: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但只有馬,沒有虞姬,問過楚軍俘虜英布等,說是項籍確實有一愛妾美人名虞,但留在下相,今不知所蹤。

一同不知所蹤的,還有亞父范增……

或許是躲到了民間,也可能是藏匿到了某個山澤裡?

“攝政,這馬兒如何處置?”

“還是殺了爲好。”尉陽等人如此建議。

“不,治好它。”

黑夫沒有伸手去摸這總想著咬人,爲主人報仇的駿馬,只是遠遠指點著它道:

“然後,帶它去江東,解掉一切馬具,放到馬苑草場裡。”

“讓因曾爲楚軍效力獲罪的烏江亭長爲圉人飼養(yǎng),讓這一人一馬,在園囿裡,了此一生罷……”

黑夫沒必要對一匹馬痛下殺手,楚國的魂兒,已經(jīng)在今日被消滅了。

周圍是秦軍的歡呼雀躍,相互慶賀,以及憧憬著過年前回到故鄉(xiāng)。

他們都覺得,戰(zhàn)爭,終於結(jié)束了。

但接下來,中原就可以馬放南山了麼?

“還不行。”

黑夫看向北方,那裡,還有一個敵人,一個很多年前,被他放跑的,狼子野心的敵人!

“還沒結(jié)束!”

……

PS:今天只有一章。

第390章 溫暖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921章 誅惡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446章 撼山第992章 大蟒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666章 七閩第302章 折節(jié)下交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171章 破楚策第304章 六百石第382章 郡尉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984章 石頭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367章 夸父逐日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553章 袒右第155章 樑崩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797章 北線無戰(zhàn)事第119章 絕地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7章 喜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379章 黑白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zhàn)雲(yún)第806章 沛公第643章 長街第661章 北江第858章 三呼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996章 招安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849章 博浪沙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47章 秦之律令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44章 這麼大!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288章 不要臉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446章 撼山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769章 三楚第565章 惡名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282章 勝利者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1015章 統(tǒng)一哈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510章 撥雲(yún)見日第196章 卸甲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816章 智將務(wù)食於敵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400章 臨戰(zhàn)合刃之急者三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105章 打穀第987章 出關(guān)(下)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495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第862章 等上路兵線第340章 背井離鄉(xiāng)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731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671章 美夢第347章 法術(shù)勢第248章 言志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106章 重租第467章 蕭何第290章 燈下黑第391章 良弓第730章 君要臣死
第390章 溫暖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921章 誅惡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446章 撼山第992章 大蟒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666章 七閩第302章 折節(jié)下交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171章 破楚策第304章 六百石第382章 郡尉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984章 石頭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367章 夸父逐日第410章 喪家之犬第553章 袒右第155章 樑崩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797章 北線無戰(zhàn)事第119章 絕地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7章 喜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379章 黑白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zhàn)雲(yún)第806章 沛公第643章 長街第661章 北江第858章 三呼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996章 招安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849章 博浪沙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47章 秦之律令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44章 這麼大!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288章 不要臉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446章 撼山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769章 三楚第565章 惡名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282章 勝利者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1015章 統(tǒng)一哈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834章 長袖善舞第510章 撥雲(yún)見日第196章 卸甲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816章 智將務(wù)食於敵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400章 臨戰(zhàn)合刃之急者三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904章 布衣將相之局第105章 打穀第987章 出關(guān)(下)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495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第862章 等上路兵線第340章 背井離鄉(xiāng)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731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671章 美夢第347章 法術(shù)勢第248章 言志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106章 重租第467章 蕭何第290章 燈下黑第391章 良弓第730章 君要臣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海阳市| 新化县| 涿鹿县| 岳西县| 丹江口市| 崇文区| 元江| 五峰| 格尔木市| 大方县| 石泉县| 太白县| 中江县| 蓝山县| 仙居县| 锡林郭勒盟| 海宁市| 扎兰屯市| 崇信县| 汨罗市| 泗水县| 化隆| 公安县| 革吉县| 双鸭山市| 平乡县| 济南市| 葵青区| 平邑县| 治多县| 茂名市| 天津市| 赤壁市| 保亭| 邵武市| 云南省| 历史| 铜山县| 土默特右旗|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