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十五章 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又被稱爲稷下之學。屬於戰國時期的官辦高等學府,始建於齊桓公。學宮位於當時的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城稷門的附近,由此而得名。

學宮建成之後,廣招天下名士。據《鹽鐵論·論儒》中記載:“齊宣王褒儒尊學,孟軻、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祿。”允許其不任職而可以論國事,進行自由講學著書論辯。如此開放寬容的態度,也可以認爲這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是絕無僅有的。

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皆來此講學討論,隨後構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格局。其中儒家的兩位大師孟子和荀子皆長期留在稷下學宮取長補短,分別提出【養浩然之氣】的思想和對後世最具有影響的【禮法結合】的政治思想。

稷下學宮自計劃建設到齊王建繼位,歷經近百餘年的風雨滄桑。既是齊國政權穩定經濟繁榮的產物,也是執政者思想開放重賢用士的結果。

這在當時看來只是齊國爲穩定提高國家基礎而建立的,卻爲後世帶來不可磨滅的精神思想。秦統一天下而設七十員博士官的制度,據說也是沿用稷下學宮的傳統。包括後世崛起的各種文化思潮,都可以從稷下學宮裡面找到出處。

其文化氛圍之濃厚,思想之自由,成果之豐碩,在華夏曆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尋找新思想,卻不知國外都在拼命學習華夏文化。被說成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戰國時期,難道果真又要在此時出現反覆嗎!?

雄起吧!年輕人!拿起先人留給我們的這些文化精髓,去細細研讀。相信你隨後就會發現,所有的迷茫都會在此中得到終極解答。你要相信,最終能夠引領世界走向巔峰的,唯我華夏!

當齊國王后屈尊找到呂子之時,作爲昌盛記大掌櫃的呂子對修復戰後被毀壞的稷下學宮之事也是深以爲然。從表面上看這是爲齊國重建文化中心,實則不然。

作爲志在天下的秦國而言,積重難返的齊國已經不再具備領導華夏的能力。而隨後替代之的秦就會接手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高等學府,併爲秦之天下培養出更多的國之棟樑。

當即表示會考慮的呂子馬不停蹄趕回秦都咸陽彙報工作,在得到秦昭王的同意後隨即返回齊都臨淄給了齊國王后一個十分滿意的答覆。爲建立其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中心,我昌盛記責無旁貸!

隨著大量的錢物從各地調撥到臨淄,幾近荒廢的稷下學宮得以重建。好在那個時候辦理地皮手續簡單,只需齊王的一道手諭便可得到國家權力部門的大力支持。

爲保證工程質量,呂子秘密從秦國國內抽調來大批的工程精英人員進行指導。從設計方案出爐到開工建設,期間沒有一點拖泥帶水。

有這方面的專家參與進來,也就在最大限度維護了建築初期時模樣。所以與其說是重新設計,倒不如說是修復。在保證工程建設進度期間,萬衆一心得到最大的體現。

齊國都城附近的百姓在得知要修復自家的文化中心,紛紛趕來幫忙給工程隊打下手。畢竟這是所有齊人爲之自豪的標誌性建築,加班加點也沒聽誰說過一句怨言。哪怕不給工錢不管飯都沒問題,只求能幫上點忙就心滿意足了。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也就是齊共王元年。

得到修復的稷下學宮正式完工並重新啓用,聞訊趕來觀看剪彩儀式的百姓是摩肩擦踵。齊共王田建親自趕到會場主持開業大典,對於繼位不到一年的齊王建而言,這一年可謂是雙喜臨門。

一喜是他登上齊國王位,二喜就是重建並完工的齊國文化中心。爲此,齊王建還下令齊國鑄幣廠鑄造發行刻有【齊建邦長法化】六字刀幣,只爲紀念這將是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時刻。

而真正爲此操心勞神的兩個人,不約而同地都沒有出現在這個舉世矚目的會場之上。一個是不再是王后並變成太后的君王后,而另一個就是昌盛記的呂大掌櫃本人。

在這兩個人看來,這些露臉的噱頭並不重要。爲人處世,但求盡心竭力也就是了。而自身的存在,只求能夠完成心中的夢想即可!

由於要定期彙報工期進度和討論修正某些建築方面的問題,處在百忙之中的呂子總會抽出時間在臨淄逗留一段時間。兩個人因爲稷下學宮而相熟,並最終成了無話不談的老熟人。

而這一切的一切,對於外界而言並不重要。因爲他們不會去關心正面的話題,畢竟沒人願意聽。而那些所謂的緋聞,恰恰就迎合了某些人的非正常心態。於是以訛傳訛變成街頭巷尾,任誰也是百口莫辯。

好在幹大事的人心都大,對此小道消息也是一笑置之。就算一國之君齊王建對此也是倍感無奈,你總不能因爲誰詆譭太后就來個滿門抄斬吧!?再加上剛剛纔大赦了天下,這事兒也就權當沒聽見好了。

隨著稷下學宮重新開門廣招天下才子,齊國國內也迎來了難得的和平時期。得到休養生息的國家基礎隨即逐漸恢復,慢慢充盈起來的國庫裡面又可以見到碩鼠了。

君王后得知這個消息,也只是笑著搖搖頭。戰爭到底有什麼好!?和平共處難道是誰的大魔咒嗎!?連老鼠都活不下去的年代,百姓們又何以爲繼!?

並不以功臣自居的呂大掌櫃該怎麼著還怎麼著,路過臨淄進出齊王宮問安並帶著禮物也是照舊。

知道自己國家實力正在逐漸恢復的君王后也曾表達過意思,那就是詢問呂子修復稷下學宮時,昌盛記一共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如果可以的話,齊國方面願意將此花銷全都折算成銀錢分期還。

聽明白君王后所表達的意思,呂子當即表示天下人就該管天下事。再說,這是利於後世的壯舉,既然身爲炎黃子孫的一員,就有責任去維護國家傳統。

如果非要就事論事的話,這其實並不是單爲齊國才決定重修的稷下學宮,而是爲給我華夏後世的殷殷學子留下可供瞻仰憑弔先人而建造的紀念場所。僅此而已!

第一百二十二章 鋒矢殺陣第五十六章 弓箭弩箭第八十一章 固守待援第八十二章 姓氏圖騰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理王子第四十一章 如何回覆第一百零七章 作戰命令第二十九章 絃斷誰聽第三十章 天色不早第一十二章 滴水成珠第九十一章 生命之花第三十五章 戰與不戰第一十七章 齊家之意第三十七章 知遇之恩第九十六章 排水系統第一百二十六章 秦軍戰旗第一百三十七章 蒙家小童第三十六章 嚴禁械鬥第七十三章 英雄多情第四十章 私下覲見第六十一章 勘察現場第四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七十二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八章 愁人說愁第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二十一章 玄襄之陣第七十九章 只爲特招第二十二章 想聽真話第一十一章 秦軍營地第九十四章 試探主將第二十九章 絃斷誰聽第六十八章 王孫子楚第一十三章 劍拔弩張第三十一章 心理關口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三十五章 守城主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防陣第八十章 劫牢反獄第五十三章 見可而進第四十章 將軍回城第三十六章 嚴禁械鬥第七十八章 緊急動身第六十一章 將軍大令第一十二章 楚考烈王第六十五章 秦軍髮髻第三章 勝者爲王第八十八章 援軍未至第八十六章 衆望所歸第二十四章 絕對防禦第八十二章 姓氏圖騰第二十四章 絕對防禦第七十五章 積極備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邊釣魚第一百二十五章 兵車之陣第六十章 水來土掩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邊釣魚第七十二章 明日登島第一百三十三章 窮追不捨第八章 特種雛形第一百四十章 正面交鋒第九十四章 醜寅之時第一百零五章 出人意料第八章 蒙武將軍第一百零三章 如釋重負第九章 戰前動員第三十章 吾輩之醜第六十九章 賬單拖欠第六十七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章 吾輩之醜第八十章 劫牢反獄第二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六十九章 撤退地圖第一十七章 狙殺行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鐵馬金戈第一百一十七章 步兵方陣第一百七十二章 海外仙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主將標誌第一百零五章 意外收穫第九十八章 未來的王第一章 赳赳老秦第六十六章 個人意見第二十二章 斷竹續竹第七十八章 誰的歷史第一十五章 自強不息第九十四章 試探主將第六章 深藏不露第一百二十章 巡視途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槍易躲第四十四章 觀察哨所第六十四章 注意說辭第一百一十七章 步兵方陣第九章 飛來書信第八十四章 國家繼承第二十章 王翦將軍第六十二章 家有小兒第四章 十里酒樓第四十七章 一觸即發第九十三章 就地防禦第二十七章 齊國宰相第一十九章 輕重緩急
第一百二十二章 鋒矢殺陣第五十六章 弓箭弩箭第八十一章 固守待援第八十二章 姓氏圖騰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理王子第四十一章 如何回覆第一百零七章 作戰命令第二十九章 絃斷誰聽第三十章 天色不早第一十二章 滴水成珠第九十一章 生命之花第三十五章 戰與不戰第一十七章 齊家之意第三十七章 知遇之恩第九十六章 排水系統第一百二十六章 秦軍戰旗第一百三十七章 蒙家小童第三十六章 嚴禁械鬥第七十三章 英雄多情第四十章 私下覲見第六十一章 勘察現場第四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七十二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八章 愁人說愁第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二十一章 玄襄之陣第七十九章 只爲特招第二十二章 想聽真話第一十一章 秦軍營地第九十四章 試探主將第二十九章 絃斷誰聽第六十八章 王孫子楚第一十三章 劍拔弩張第三十一章 心理關口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三十五章 守城主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防陣第八十章 劫牢反獄第五十三章 見可而進第四十章 將軍回城第三十六章 嚴禁械鬥第七十八章 緊急動身第六十一章 將軍大令第一十二章 楚考烈王第六十五章 秦軍髮髻第三章 勝者爲王第八十八章 援軍未至第八十六章 衆望所歸第二十四章 絕對防禦第八十二章 姓氏圖騰第二十四章 絕對防禦第七十五章 積極備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邊釣魚第一百二十五章 兵車之陣第六十章 水來土掩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邊釣魚第七十二章 明日登島第一百三十三章 窮追不捨第八章 特種雛形第一百四十章 正面交鋒第九十四章 醜寅之時第一百零五章 出人意料第八章 蒙武將軍第一百零三章 如釋重負第九章 戰前動員第三十章 吾輩之醜第六十九章 賬單拖欠第六十七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章 吾輩之醜第八十章 劫牢反獄第二十七章 勉爲其難第六十九章 撤退地圖第一十七章 狙殺行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鐵馬金戈第一百一十七章 步兵方陣第一百七十二章 海外仙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主將標誌第一百零五章 意外收穫第九十八章 未來的王第一章 赳赳老秦第六十六章 個人意見第二十二章 斷竹續竹第七十八章 誰的歷史第一十五章 自強不息第九十四章 試探主將第六章 深藏不露第一百二十章 巡視途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槍易躲第四十四章 觀察哨所第六十四章 注意說辭第一百一十七章 步兵方陣第九章 飛來書信第八十四章 國家繼承第二十章 王翦將軍第六十二章 家有小兒第四章 十里酒樓第四十七章 一觸即發第九十三章 就地防禦第二十七章 齊國宰相第一十九章 輕重緩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市| 宾阳县| 定远县| 罗源县| 白朗县| 南昌县| 大兴区| 乌兰察布市| 太湖县| 中西区| 舟山市| 肃北| 大同市| 临朐县| 邢台市| 衡阳市| 岚皋县| 宕昌县| 长治市| 肇州县| 厦门市| 昌图县| 龙岩市| 大安市| 周宁县| 翁牛特旗| 宁都县| 舞阳县| 平江县| 广东省| 河南省| 濮阳市| 青阳县| 渭源县| 当雄县| 云霄县| 本溪市| 府谷县| 唐山市| 江津市| 镇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