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一場大戲啊!戲已經謝幕了,沉浸在戲中的人未曾察覺自己陷入了戲裡,自然至今未曾想過走出戲來。只怕那麼多人此時尚還沉浸在戲中,惴惴不安!
物傷其類也有,悲天憫人也有,她到底還是個人。
然而世間最沉重的四個字,一個成語,莫過於——無能爲力。
這裡的生存法則上首要標明瞭殘酷、冷血,只有殘酷、冷血的人才能自保,如果再加上利益至上四個字,時運相濟,榮華富貴,也可以博上一搏。
沁柔讓自己不要放在心上,人力微薄孱弱,就是在這金碧輝煌又殘忍血腥的皇宮中,也唯有時運眷顧,而後勉力自保罷了。她也是別人棋盤上的棋子,誰也不要憐憫誰了,她不配!
將憐憫之心壓下,憐憫之心還有,但已經影響不到她了。
“熱鬧得很吶!……”沁柔言簡意賅,感嘆一句!沒心思細敘,她也不會多言一語,她還是她,還是老樣子,不是懷了孕就丟了謹慎深思,變得相信別人了,對沁柔而言,除我以外,其餘人都是別人。
陳姑姑笑……即便沒親去,但就憑庶妃這一句,陳姑姑就敢料定,‘熱鬧’十足,不然沁柔也不會這樣說。這宮裡啊!各種算計,就從沒少過,時時刻刻都有,至多不過是換了角兒。
而且她伺候的這位主啊!陳姑姑不敢說自己摸透了七八分,沒有人可以摸透另一個人,但有四五分的瞭解,這也足夠了。
這位主兒,是出身大姓,但非出身大族,對於內債陰司、不動聲色間謀財害命這樣的陰詭之計未曾耳濡目染,但並非無天分,看透不說透、看破不說破,心中有數確不會明目張膽地表現出來,這豈不是更好。
陳姑姑也沒多言,笑道:“僅是聽庶妃這麼說,奴才便知道究竟有多熱鬧了。”畢竟是連庶妃都認證的熱鬧,陳姑姑一會兒還是打算問一問跟著伺候的奴才,不是打探主子的蹤跡,而是對於宮中一些事兒,陳姑姑心裡要留個底兒。
當然,也有瞧一瞧新來的奴才們是不是得用的意思,忠心一時半會兒瞧不出來,但得用與否,能力基本上就是擺在那裡的,一般而言,做不了假。因爲一個人的愚蠢、狂妄等脾性,是掩蓋不了的。
沁柔笑了一下,沒有多言的意思。陳姑姑也不問,時間緩慢又靜謐地流淌,沁柔想著今日後宮裡熱鬧,不期然又想到了前朝,依據往日的經驗而言,前朝比後宮,要熱鬧一百倍。反正自從撤藩擺到明面上以來,前朝就沒寧靜過,同意不同意的,朝臣們吵翻了天。
顯得他們能耐,會吵架。
沁柔等著太醫來給她請平安脈,不過太醫早早不賴,快要到用膳的時候,康熙倒是來了,臭著一張臉,貞順齋的奴才高興又恐懼,個個小心翼翼地,就怕撞到槍口上,被砍了腦袋,這還是比較不痛的死法。一刀下去,就腦袋分家了。
沁柔揮揮手,讓奴才們退下去,她是跑不了,倘若奴才們在跟前小心翼翼地,看著反而傷眼睛,落入眼裡就心火直冒,作爲主子,沁柔自覺也是有庇佑奴才們的義務的,他們誠心伺候她一場,沁柔也不會見死不救,除非當真是沒得救,沁柔也不會還要逞能。 奉上一盞茶,瞧著康熙餘怒不散的樣子,沁柔萬分斟酌,只要不是個智障,都能猜到康熙在爲什麼生氣,無非是前朝撤藩削藩的事兒,大臣中有人和他對著幹,意見不一,康熙氣的唄!如今朝堂上可不是皇帝一言堂,康熙威深權重,還沒深重到這一步。
而三藩,僅僅是奠定康熙威深權重、一言堂的基石。
瞧著她安靜奉茶,康熙一把拉住拉住她,開口道:“朕抱抱你。”
沁柔不言不語,走上前去,伸出雙臂,抱住了康熙的身子,將下顎抵在他的肩上。反正這個時候陪伴、聽話就夠了,其餘的,等康熙平復了心境再說吧!不然沁柔生怕康熙在她這貞順齋大開殺戒。她貞順齋還沒幾個人,經得住他大殺特殺。
李德全在一旁埋頭站著,等著伺候,內心鬆了一口氣,今兒算是暫且逃過一劫了。皇上這段時日,龍顏盛怒的時候,李德全都覺得自己下一刻就會做了刀下亡魂。皇上決定來貞順齋之前,已經往下壓了一回心頭火,踏進貞順齋、瞧見納喇庶妃的時候,又散了許多,此時此刻,怒氣又散了不少。
李德全只想說,老天保佑,祖宗保佑!他這條命,又保住了一回,納喇庶妃真是又做了一回他的救世主。阿彌陀佛!!!
沁柔靜靜地讓康熙抱著,希望她有消火解暑的能力。否則,後果最差也就是大家一起手拉手共赴黃泉了,不過,或許她真有也不一定,不然康熙也就不會抱著她了,出於畏懼,也出於對自己生命的尊重,沁柔並不敢多言。
“跟朕說說話。”康熙聲音已經平復了許多,聲音也出色表達著情緒,然而還是帶出了些餘怒未消。
沁柔自然順從他,除非她想試試腦袋搬家、九族消消樂,沁柔不閃不避,輕柔的嗓音寧靜平和地詢問道:“皇上氣怒,是爲前朝削藩的事兒?”
雖然是疑問,但沁柔清楚,沒有第二個答案。
至於問得爲何如此直白,只能說,如果可以,沁柔也不會多問一句,涉及前朝,是不是屬於后妃干政,不過是康熙一句話、一個念想的事兒。哪日轉變了觀念、或者即刻轉變了念想,有得她苦頭吃,但沁柔還是說出來了。
因爲她清楚,康熙想聽的只有這個,他確實是一位帝王,但帝王也是人,也會有煩悶,煩悶到想要殺人砍頭的地步,殺人砍頭不需要成本,對帝王而言。倘若在帝王煩悶的時候,跟他聊些有的沒的,他不心生煩躁了纔怪呢?一時龍顏盛怒。直接把所有人一道砍了……
所以沁柔選擇了說康熙想要聽的話,即便她知道可能會有的後果。有些事、有些話,明知可能有害,猶如明知是飲鴆止渴,卻還是不得不去做、去做。
人有時候,是沒得選擇的,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