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節 美酒閒話(下)

有句話說寧教人知,莫叫人聞。

意思是可以叫人知道,但是不要叫人親耳聽到或親眼見到。

這不是掩耳盜鈴的愚人做法,而是在具備規則的社會體系下,用規則來掩護自己的一種常規行爲。通常指的是別人知道與否無關緊要,關鍵的是說話的時候不要被人聽到,從而拿來充作敵對的證據。

這其中的道理,但凡有些社會履歷的人都會很清楚,羅某人這話不啻於在鄰居家裡對著鄰居的親戚說對方的家長不會持家!

所以在座的一衆老漢都有些驚愕,宋立國數十載,河西這片地方受轄制也過了十多年,誹議朝政的事情也曾有過,但是從未有人當著衆人之面如此直言不諱!

不過,衆老中間終有反應快的明白人,之前被張酒公戲稱作酸子劉的半百書生開口了,“羅將軍遠途而來,切莫輕下結論。有道是耳聞不若目睹,將軍所言,概聽路人之言,或聽部衆信報,如此輕定來日去向,實非明智之舉。之前將軍將往汴京一行,且聽老夫一言,多走多看,再訂來日之策!”

這老書生換了稱呼,表面上是恭敬了些,實際上卻是拉遠了距離,話語中含了規勸,卻又暗指羅開先話語唐突,決策冒失,幾個偏又語氣溫婉,坐實了現場和事佬的角色。

羅開先也不禁暗呼厲害,正要開口說話,一旁老楊犒的聲音響了起來。

“酸子這書生,每每開口便是之乎者也,今日這話語卻甚是爽快!哈哈!”老楊犒顯然並未被羅開先之前的話語影響了情緒,笑鬧兩句之後,轉又問道:“老朽壽數六十八,昔年也曾遊走天下,見過甚多英雄人物,也見過甚多狂妄之徒。羅家三郎率衆十數萬遠途而歸,途中萬苦千辛都不能阻擋,顯然非是坐井觀天之輩,不知三郎你適才如此之言,究有如何考量?可否給老朽衆人解說一二?”

“也好,就依楊老丈所議,且請諸位長者聽羅三一敘!”羅開先稍一琢磨,也不客套,開口便道:“世人所爲立國,概因孤家寡民勢弱難以爲生,故抱團以求衣食無憂出入平安。然衆家粥粥,利益不一,則務須制定規則條陳以約束,規條之下,必難有均衡之說,故衆家難免有得有失……如此利害梳分之後,帝王將相臣僚庶民各層人等自現!此爲一國之概況,諸老以爲羅三所說如何?”

這番話半文半白,羅開先說的是國家的由來,雖然措詞與時下河西話語有所出入,卻並不難懂,現場能夠在座的,卻也都是識文斷字的,平素都各忙家事,乍聽這種高大上的話題,一時都陷入了沉思,包括剛纔開口當和事佬的劉書生和主導話題的老楊犒。

大段話語末尾,羅開先問了一句,也並非等衆人回覆,而是緩和了一下口氣,然後整理了一下思路,接著說道:“之前所說不提,據羅三所知,自趙氏開國,攻滅各國之後,隨之便是收攏兵權,轉而籠絡文人,壓制武人,並於軍中嘗試以文官掌領軍隊,軍務訓練及供給諸事皆有文人掌控,如此重用紙上談兵之輩,怎能保士卒戰力?至其後,每有戰事,對率軍出征之將門更是千防萬防,戰事結束之後雖有獎賞,卻對收回兵權毫不遲疑,雖說此舉有利王權,卻會消磨將門心志,長此以往,將門必定後繼乏人!羅三自謂武人,若至宋境,何以自處?”

比在座諸老高出一頭的羅開先正襟危坐,穩若鐘山,低沉的話語悠悠,更似晨鐘暮鼓,響徹在衆人腦際。

“說得好!”臉面潮紅的張酒公的喝彩聲響了起來,“俺老酒昔年本是軍中將官,從軍征戰二十載,淳化四年①,因文官補給不利剿匪失誤,即被免去軍中參將之職,那文賊卻只是脫去軍職照例去當他的府堂要員,其中道理又與何人訴說?哼……”

張酒公的話音未落,與他間隔不遠的酸子劉再次發言:“老酒,你那陳年舊事暫且休提,某有一言卻要詢問羅家三郎!”

“唔……好吧,好吧,你問便是,俺口舌不及你,三郎這晚輩新來乍到,卻非尋常之人,看你這書生又能如何?!”臉都紅了的張酒公顯然是有滿腹牢騷的,但顯然他還沒有醉倒,並未與書生爭執起來。

老劉書生臉孔轉向羅開先,頗爲認真的問道:“適才老夫失言,卻是以貌識人,小窺了三郎心智,老夫在此向羅將軍道歉!”

說著話竟然站起身,就在小桌後面,抱拳躬身施了一禮。

羅開先先是一驚,連忙同樣站起,左右都是小桌矮幾,無法躲避,急切之下只好同時抱拳作揖以表對長者的恭敬。

他心中暗道,這老書生口舌伶俐,卻又灑脫不拘一格,就從此點而言,倒是一個難得的君子。

心中置評,嘴上卻不會直言,只是起身的同時,開口說道:“長者不必如此,羅三言語亦有不恭冒失之處,但請海涵。長者且請安坐,有何疑惑,儘管直言,羅三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或是羅某人的恭敬打動了人,或是被他的言語驚醒了,自見面初始就有一臉書生自傲之氣的酸子劉這刻緩和了太多,安然坐下之後,徑直順接剛纔羅某人的話語說道:“皇帝崇文抑武,當可避免前唐藩鎮割據之局面,然……依三郎適才所言,如今治政之****使將門頹唐,兵士無能……是否有些危言聳聽?如今國家一統,北方契丹亦無再侵之力,黨項諸部也已偃旗息鼓,除此之外周圍已無強敵,貌似也並無不可……”

話說著說著,這老書生到不似在問話,而是陷入了某種思量推演。

羅開先臉上重又泛起笑意,看來這被稱作“酸子”的劉姓長者確實有些書生意氣,是個難得實事求是的坦誠君子,很難得的他對此人有了一絲好感,看著老書生有些清苦的衣著和花白頭髮,心中不忍對方糾結,開口訴說道:“羅三是否危言聳聽,長者不妨尋人探問一番。至於強兵弱兵,羅三記得《司馬法》中有一名句,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說到這裡,羅開先再不開言,悶頭喝起店家送上的鹿肉薏米粥,這粥做得香滑順口,對他那一路被烤肉撐起來的腸胃極具溫養之用。

他雖不說話,這酒樓二樓卻也沒有安靜下來,有了之前引開的話題,一衆老者想法不一,不約而同的三五成羣討論起來。

在座這些老者,都是綏州一地頗具名望之人,雖然沒有在職官員,卻也都和時下朝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或者家中兄弟身居某職,或者族中子侄於某地軍伍中混跡,更不用說自己爲維持生計而操持的務農經商,這一切都與國家安穩息息相關,又怎能讓他們不放在心上?

有了先前話語做鋪墊,諸老再沒人把羅開先當作遠方歸來的幸運晚輩,把適才聽到的話語,對照前些時日耳聞的一些消息,兩相結合之後,頭腦轉得快的人都開始在心底揣摩起羅開先這個人。

僅僅表露出來的一些細枝末節,就能讓他們感覺到那個坐在主位的長人不簡單,那麼沒有被人所知的呢?又該有多少?

悶頭喝粥的羅開先其實也沒得到什麼空閒,面對旁人的詢問,總要時不時地應付一下,不過都只是尋常瑣事,卻再沒有說些什麼驚人言論。

畢竟這些人只是初識,談不上什麼信任與否,他也沒想充當什麼萬事通,更沒想在這些人面前做什麼指點江山的聖賢。

至於之前所說的話,也不過是他刻意爲之——若論引發人的關注,有什麼比挑起旁人的好奇心更好的?所以他話說半截,言語開闊,卻並無實質,泛泛而談點燃了話題之火後,卻不拿出什麼解決辦法,這纔是最爲勾人心腸的。

而這,只是他順手爲之的一件小事。

悠悠然間,一個跟在羅開先身邊輪值的親兵從樓下沿階而上快步走了過來,彎腰低聲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話,在羅開先吩咐之後,轉又匆匆離開。

羅開先心中的悠然已經當然無存,待親兵離開後,霍然起身,抱拳衝四周做了一個羅圈揖,“諸位長者,羅三有要事務須離開,暫且少陪!三五日後羅三將率衆東去汴京,今日某言語貿然,諸老若有異議,不妨待春暖之後往靈州一行,羅三必掃榻以待!”

話畢,也不等衆人回覆,吩咐了兩個親兵負責其後雜事,招呼了其他所有隨行親兵,便急匆匆揚長而去。

…………………………………………………

注:①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趙光義在位,王順李曉波於川蜀之地起義。

——————————————

附:這章實在不大好寫,複查資料、整理思路、再加上琢磨語境措詞,足足來回返工了四次。看在如此辛苦份上,厚皮求推薦,求書評反饋,求微信紅包打賞……也讓我看到你們的意見或建議,謝謝!

第四十六節 收宮(六)第九十五節 輕戰(下)第二十八節 內與外第三十六節 情報與決策(三)第十二節 不平靜的草原夜第五十五節 風起(上)第一百二十節 雪色,血色(一)第三十節 賊走連環第四十六節 偷戰(二)第十五節 馬賽人的棲息地第六十三節 浪戰(八)第七十三節 應對第二十八節 探聽消息第七十三節 刑罰第七十七節 又是一年冬節到第三十節 努瓦克的野望(上)第一百節 倒計時(十)第四十九節 中場(上)第二十二節 心魔與狡詐第六十三節 浪戰(七)第六十八節 整理第八十節 巴格拉特三世第二十二節 路上(下)第一百零一節 攘外與安內並重第三十一節 初見李繼衝第六十六節 赫爾頓問對第五節 藪貓花彪第一百零一節 倒計時(十一)第十九節 桌邊話第十五節 攔截戰(上)第九十五節 輕戰(下)第八十七節 綠教漢人第五十七節 會議(五)第四十六節 西德克諾德的憂慮 (上)第三十四節 戰前第十六節 攔截戰(下)第十三節 殺與罰(下)第二十一節 戰利品第二十一節 戰利品第一百一十七節 布策第三十四節 哈克木第三十九節 長談(下)第五十九節 俘虜(上)第九十一節 秦大將軍(上)第二十節 李德明的計較第四十八節 晉州城外的對話(下)第六十六節 交流(五)第九十七節 品評與指點(下)第九十六節 初雪(下)第九十八節 叔與侄第六十四節 與巴哈米爾的談判(下)第二十五節 告別與交易第二十六節 閒人們(四)第六十七節 漣漪(七)衛慕家父與子第一百一十一節 日常第二十二節 路上(下)第六十七節 交鋒(中)第九十四節 倒計時(四)第三節 會州(中)第十八節 烤肉味第二十節 李德明的計較第四十四節 避戰第二十一節 烏古斯人第七十三節 應對第五十九節 紛擾與商議第六十一節 俘虜(下)第二十四節 應對第四十三節 見聞(一)第一節 湯湯(shang)第四十八節 收宮(八)第四十六節 綏州瑣務第一百零九節 杜衍入莊院法蒂瑪王朝第四十四節 喧囂與寧靜第一百零五節 生意(下)第一百零三節 倒計時(十三)寫在二百萬字之後第十三節 夜襲戰(下)第八十節 婚前教育與解讀(中)第五十五節 雪夜(下)第一百零七節 陰影(下)第一百零七節 陰影(下)第三節 穿越空間第七十五節 興州亂(中)第六十五節 浪戰(終)第七十節 東出第二十一節 戰利品第一百節 會議(三)第五十七節 浪戰(一)第四十五節 見聞(三)第三節 黑色的摩加迪沙第四十節 定戰第十九節 亞歷山大港的酒館第六十四節 交流(三)第五十六節 謀定第一百一十二節 訂婚宴第六十一節 漣漪(一)古麗亞娜的想法第三十六節 情報與決策(三)第九十五節 初雪(上)第八十一節 婚前教育與解讀(下)
第四十六節 收宮(六)第九十五節 輕戰(下)第二十八節 內與外第三十六節 情報與決策(三)第十二節 不平靜的草原夜第五十五節 風起(上)第一百二十節 雪色,血色(一)第三十節 賊走連環第四十六節 偷戰(二)第十五節 馬賽人的棲息地第六十三節 浪戰(八)第七十三節 應對第二十八節 探聽消息第七十三節 刑罰第七十七節 又是一年冬節到第三十節 努瓦克的野望(上)第一百節 倒計時(十)第四十九節 中場(上)第二十二節 心魔與狡詐第六十三節 浪戰(七)第六十八節 整理第八十節 巴格拉特三世第二十二節 路上(下)第一百零一節 攘外與安內並重第三十一節 初見李繼衝第六十六節 赫爾頓問對第五節 藪貓花彪第一百零一節 倒計時(十一)第十九節 桌邊話第十五節 攔截戰(上)第九十五節 輕戰(下)第八十七節 綠教漢人第五十七節 會議(五)第四十六節 西德克諾德的憂慮 (上)第三十四節 戰前第十六節 攔截戰(下)第十三節 殺與罰(下)第二十一節 戰利品第二十一節 戰利品第一百一十七節 布策第三十四節 哈克木第三十九節 長談(下)第五十九節 俘虜(上)第九十一節 秦大將軍(上)第二十節 李德明的計較第四十八節 晉州城外的對話(下)第六十六節 交流(五)第九十七節 品評與指點(下)第九十六節 初雪(下)第九十八節 叔與侄第六十四節 與巴哈米爾的談判(下)第二十五節 告別與交易第二十六節 閒人們(四)第六十七節 漣漪(七)衛慕家父與子第一百一十一節 日常第二十二節 路上(下)第六十七節 交鋒(中)第九十四節 倒計時(四)第三節 會州(中)第十八節 烤肉味第二十節 李德明的計較第四十四節 避戰第二十一節 烏古斯人第七十三節 應對第五十九節 紛擾與商議第六十一節 俘虜(下)第二十四節 應對第四十三節 見聞(一)第一節 湯湯(shang)第四十八節 收宮(八)第四十六節 綏州瑣務第一百零九節 杜衍入莊院法蒂瑪王朝第四十四節 喧囂與寧靜第一百零五節 生意(下)第一百零三節 倒計時(十三)寫在二百萬字之後第十三節 夜襲戰(下)第八十節 婚前教育與解讀(中)第五十五節 雪夜(下)第一百零七節 陰影(下)第一百零七節 陰影(下)第三節 穿越空間第七十五節 興州亂(中)第六十五節 浪戰(終)第七十節 東出第二十一節 戰利品第一百節 會議(三)第五十七節 浪戰(一)第四十五節 見聞(三)第三節 黑色的摩加迪沙第四十節 定戰第十九節 亞歷山大港的酒館第六十四節 交流(三)第五十六節 謀定第一百一十二節 訂婚宴第六十一節 漣漪(一)古麗亞娜的想法第三十六節 情報與決策(三)第九十五節 初雪(上)第八十一節 婚前教育與解讀(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畴县| 湘潭县| 安阳县| 鄂托克旗| 莱芜市| 疏附县| 贵港市| 寻乌县| 天全县| 安化县| 沁水县| 大港区| 固阳县| 鹤山市| 图木舒克市| 共和县| 潞西市| 凤凰县| 宁明县| 夏津县| 永福县| 南丹县| 南投县| 县级市| 潮州市| 东方市| 萨嘎县| 临泉县| 武威市| 绥江县| 奇台县| 侯马市| 德兴市| 宜黄县| 阿鲁科尔沁旗| 龙胜| 阿尔山市| 依安县| 沅江市| 白河县|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