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從狹意上來講,是指一種工作的場所;從廣義上來講,是指與工作相關的環境、場所、人和事,還包括與工作、職業相關的社會生活活動、人際關係等。
在社會中,政治和經濟密不可分,在職場中職場政治和個人能力同樣密不可分,職場的精英們個個有能力,懂政治。個人能力表現爲時間掌控能力、知識水平、現場問題解決能力,職場政治能力表現爲判斷自身所處環境的能力以及創造利於自己條件的能力。真正的職場精英是可以做到三件事的:我知道該做什麼,我知道該怎麼做,我有時間去做。那麼對於初入職場的新人這三個步驟是相反的:即我有時間去的事情,我才知道該怎麼做,然後我才能知道這件事情該不該做??偨Y前面的內容,我們可以得到職場新人需要依次掌握的四個本領:時間管理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執行能力。
時間管理的方法很多,建議大家去看看GTD(最新的時間管理方法),問題分析的方法亦很多,建議大家看看TOC(瓶頸理論);判斷能力,政治能力,這方面的書很多,但是沒人能告訴你該怎麼做,只能自己去摸索。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職場裡,充滿著陰謀與陷阱,如果有人對你好,就代表有人要害你,如果有人巴結你,就代表有人想利用你!正所謂人在職場,身不由己!怎樣成功的躲避這些陷阱,順利地實現心中的夢想呢?
首先,要在職場中正確地定位。職業定位有兩層含義:
1、確定自己你的職業身份——確定你自己是誰?你適合做什麼工作;
2、確認你的職業能力和發展方向——告訴別人你是誰,你擅長做什麼工作。
定位準確了,你就會持久地發展自己。很多人在事業上發展不順利,不是因爲能力不夠,而是選擇了並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很多人並沒有認真地思考一下“我是誰”“我適合做什麼”,也因爲不清楚自己要什麼,而無法體會如願以償的感覺。很多人把時間用於追逐不是自己真正適合的工作上,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會感覺後勁不足。準確地定位,可以獲得更加長足的發展。你定位準確,你就會善用自己的資源。利用所掌握地資源集中精力去發展,而不是“多元化發展”,這是職業發展的一個規律。很多人多年來涉足很多領域,學習很多知識,其實內部很虛弱,每一項都沒有很強的競爭力。人們常說,“學MBA吧,大家都在學”?!俺鰢桑俨怀鰢蛠聿患傲恕薄!白x研究生和博士吧,年齡大了就讀不動了”?,F實已經說明,MBA、出國、研究生博士生不代表持續的發展,投資很多,收益很少,過於分散精力會讓你失去原有的優勢。
定位準確,你就會抵抗外界的干擾,就不會輕易地放棄。過去,有的人選擇工作,用現實的報酬作爲準則,哪裡錢多去哪裡,什麼時尚去哪裡,你會發現頭幾年可能在待遇上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後來錢的多少差距並不大,風水輪流轉,今天時尚的過幾年不時尚了,從前掙錢容易,過幾年掙錢不容易。有的人憑藉機遇獲得一個好職位,但是輕易地放棄了。給自己準確定位,你就會理性地面對外界的誘惑。你定位準確,你就會讓合適的用人單位招聘你,或者讓你的上司正確培養你,或者讓你的所有關係幫助你。很多人在寫簡歷和麪試的時候,不能準確地介紹自己,使得面試官不能迅速地瞭解你,有的在職業上搖擺不定,使得單位不敢委以重任;還有的人經常換工作,使得朋友們不敢積極相助。定位不準,就好像遊移的目標,讓人看不清真實的面目。我們逐漸發現,職業中的誘惑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多,如果你不能給自己定位,那麼你可能出現的現象是有了機遇看不到,找到的又不是自己適合的;或者找錯了大方向,改變起來很難;或者得到的又輕易失去,走了好多彎路;或者精力分散,失去自己的優勢地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會定位兩者的統一,一個人只有在瞭解自己和了解職業的基礎上才能夠給自己做準確定位。如何給自己準確地定位,需要做到四點:
第一、要充分地瞭解自己:主要是核心價值觀念、動力系統、個性特點、天賦能力以及缺陷等等。你可以自我探索,也可以請他人做評價,或者藉助心理測驗等多種途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
第二、要了解職業:包括職業的工作內容、工作條件(比如對知識、技能、經驗以及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工作環境、工作角色等。你可以詢問業內的專家(10名以上),也可以參照業內的成功人士,或者通過多種途徑,充分了解所有從事的職業的更種信息。
第三,要了解自己和職業要求的差距,需要仔細地比較各個方面要求的差距。你可能會有多種職業目標,但是每個目標帶給你的好處和弊端不同,你需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仔細地權衡選擇不同目標的的利弊得失,還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條件,確定達到目標的方案。
第四,要確定如何把自己的定位展示給面試官和上司,確定了自己的職業取向和發展方向之後,你需要採用適合的方式傳達給面試官或者上司,以此獲得入門和發展的機會。
我們在給自己定位地時候,相信會有不少人不能真正地理解定位,所以容易產生很多誤解,爲了避免進入誤區,所以我們列出以下幾點,比較常見且容易進入的誤區:
誤區一、定位會使自己變得僵化。其實定位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事情,當自我發生重大變化,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都需要重新定位;
誤區二、定位,很多想要的會得不到。我們要的很多,要做技術還要做管理,要有挑戰還要休閒,人們擔心定位會讓自己受到限制。其實定位並不是確定一個固定的位置,而是確定和目標的距離你可以確定多種目標,只是你要知道自己距離各種目標的遠近程度,要知道達到目標需要怎樣的努力。
誤區三、定位讓自己失去機會。這個誤區尤其體現在畢業生身上,如學生經常到處投放簡歷,甚至發給誰了都不知道,學生會取得很多的證書,認爲這樣得到的機會更多;其實,這樣的漫天撒網更可能耗費你的時間和精力,而沒有獲得實質性的機會。
誤區四、定位,應該讓旁觀者來做,自己定位不準確。其實,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習慣做什麼的是自己,領導、同事、朋友、家長都只能提供參考意見,並不能真實地瞭解你的“心”,所以在定位這個問題上,首先要自己瞭解自己,可以藉助別人的幫助。
每個人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證自己持續地發展,但是各個羣體定位的重點不同:
對於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學歷而言,定位重點在於:
1、瞭解自己的興趣點——知道自己喜歡學習什麼,喜歡做什麼工作;
2、瞭解職業對於知識、技能、人品和性格的要求。高中生羣體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定位並不是確定是什麼,更重要的是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對於大學生而言,定位重點在於認清自己。大學生常常過高或者過低估價自己,過於看重自己的文憑,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績,有的過於低估自己身上的潛質,所以對於大學生而言,既需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瞭解社會需求,以求準確地定位。
對於白領階層而言,定位重點在於確定輕重緩急。白領階層在接觸社會之後,已經明白了自己的特點,也明白了社會的要求,但是在發展的路上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爲定位混亂。建議白領階層在分析自我特點的時候,確定輕重緩急。
對於管理人員而言,定位重點在於搞明白要什麼和放棄什麼。管理人員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但是下一步的發展不是一個簡單的追求過程,而是獲得和放棄的問題,你可能追求速度,但是要放棄穩定,可能要追求權利,但是要放棄技術,可能要追求挑戰,但是要放棄休閒,這個階段是一個得與失比較明顯的階段,所以個人定位的時候重點要關注未來的風險,評估自己願意和能夠承受的得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