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節 談話

入得門後,三尼不由得眼前一亮,與其說這國師府是一個宅院,不如說是一個庭園來得確切。

甫一入門中,便是可以見到一條青磚鋪就的道路,中央是一個數米見方的圓形花壇,花壇分爲七層,每一層皆是各色的花卉,招蜂引蝶,而最高處,卻是一株修剪整齊的小小的雲鬆。

若是傲雪看到,自然知道那花壇最上的雲鬆便是盆景。

花壇之後是聯通著玲瓏迴廊,這青磚路旁,但見松柏映綠,巍然成列,猶如兵衛,樹下鮮花盛放,奼紫嫣紅,有蝴蝶在其上飛舞,三尼初見只感到美妙無比,心神怡然,但是很快便是吃驚萬分。

此時乃是正月時分,天氣猶冷,但見甫一入此處,便是感到溫暖如春,當真是如同陽春三月的光景,鮮花怒放,蜂飛蝶舞,哪裡有寒意,分明是暖春時分的光景。

三尼低頌佛號,那小尼姑更是滿眼驚訝,她心境修爲是在八位長老之中最低的,還做不到萬事由心,古井不波的境地,其實,說起來,八位長老之中也是沒有人可以做到萬事不驚的境地。

“寧真人是如何做到這樣的?”小尼姑越看四周,臉色越色驚訝,她左手邊是一個怪石嶙峋的假山,假山之上,青苔鋪就,有著鬱郁生機,假山峰頂之上,一縷噴泉噴出,然後如同萬條細繩傾瀉而下,落在假山之下鬱郁的野草青苔之上,滋潤著它們的生長。

一道虹光臥在假山半山腰之上,泛著七彩的光暈,讓人只感到置身在仙境一般。

而她們右手邊赫然是一大片的花海,那白的如雪,紅的如火,當真是紫嫣紅,妖嬈萬千。

鮮花的香氣直透鼻間,讓人心神迷醉,恍惚間,如在仙境。

這裡充滿了一股勃勃的生機,自然恬淡,寧靜風聲拂過。三尼只感到心中寧靜安寧,雖在紅塵,自有清風www.Qingfo.Cc繞身。明月相隨,三人不期然想起了一句話:“心有靈山,處處靈山!”

那老尼姑一聲佛號,閉門嘆道:“此處與外邊迥然相異,宛若兩個天地,宗師,大宗師,一字只差,雲泥之別,當真是讓人感慨!這般手段。豈非是菩薩手段,不知道寧真人是如何實現地!”

那小尼姑搖頭說道:“此等手段已然是超出我們的想象,只怕只有領悟到劍典最後一章方纔能夠明白!”

境界不同,自然是見識不同,她們眼中不可思議,猶若仙神、菩薩的手段,但是在寧道奇看來,不過是隨手拈來。輕而易舉。

大長老此時低聲說道:“心生心滅。一切皆空!”說吧閉上了雙目。

此時兩個道童已然走來,見到三尼,恭敬稽首爲禮,左手邊稍高的道童稽首道:“霽月見過三位師太!”

而另一邊的道童也是稽首爲禮道:“彩雲見過三位師太!”

正是霽月難逢,彩雲易散。

兩道童舉止有禮。偏生又是有著一股淡然感覺。當真是名師高徒。

三位尼姑當下回禮。

霽月說道:“三位師太,我家老爺有請!”

三尼微微睜開雙目。只看到這兩個道童年紀不過是六七歲,生得眉清目秀,更可貴的是雙目明澈,宛若一汪清水,絲毫不見煩惱,更兼根骨卓越,三尼也是暗暗讚歎。

三尼低誦佛號,皆道:“有勞了!”

兩位道童回禮道:“不敢!”

兩道童遂帶著三位師太走入了迴廊之中,三尼跟隨著兩個道童走去,但見迴廊曼曼,九曲十八折,交錯縱橫,十多步距離,便可以見到迴廊交錯,如同網絡一般,也不知道有多少地迴廊,雖然如此繁複,但是絲毫不予人煩躁錯亂的感覺,四處或是植有綠樹,或有翼然亭臺,或有風繡翠綠,或是假山怪石,點綴在一起,雅緻有趣。

兩道童其中稍高的霽月笑道:“三位師太,此處國師府是魯妙子魯師作品,此處迴廊足足有八十一處之多,交錯縱橫,若沒有熟悉之人,必是迷路,因此老爺方纔著我們兩人爲三位師太帶路!”

彩雲也是說道:“老爺還道這是妙子大師地玩笑,平日裡也有不少人抱怨一番,妙子大師聽後總是大笑一番!”

三尼一聽,心中想到:“魯妙子如此做來莫非真是爲了弄人?”

她們並不知道她們如此所想正是是魯妙子的本意,魯妙子自與商秀珣和好之後,只感到心情愉快,更兼原本積鬱暗疾盡去,他武功本高,如此一來,身體比之尋常青壯更加健碩,加上與墨言在一起,一老一少,竟成忘年。

與墨言多了,魯妙子也是多了幾分的年輕心思,金陵營造本是他督造,他修建宮殿、樓閣無數,精品甚多,只是覺得少了幾分的趣味,也不知道他如何有了靈感,便是做了一個宅院,依照庭園式樣而做,其中迴廊交錯,打造得曲折幽深,點綴亭臺、池苑,別有趣味。

老尼聽得兩道童說平日裡不少有來訪,因此問道:“真人此處平日裡很多人來訪?”

霽月笑道:“正是,此處平日裡多是訪客,三教九流,商賈、官吏、文人、百姓多有來訪,就算是陛下也是時常來此!”

他復又說道:“老爺在此甚有名聲,百姓也有來訪,老爺爺並不禁止,此處大門不禁,想進便進,無人阻止,就是陛下也是時常攜著皇后妃子來訪!”

“不過陛下到來,總是帶上小師姐而來,小師姐也是喜歡帶些有趣的玩意送給我們!”彩雲說道,言語間對於他們的小師姐也是喜歡不已,三尼聽後自覺莞爾,這兩人也是孩子而已,還是孩子天性。

“不知道兩位的小師妹是哪位?”一直閉目不開口的大長老問道,霽月微微一愣,寧道奇的關門弟子兩人,此事可謂是金陵

道,原因無他,數天前的《江南時報》有載。大夏人,乃是兩姐弟。

還是彩雲機靈,說道:“師太必是外地人,我家老爺有本有一位關門弟子,便是我們地師姐,乃是我大夏長公主殿下。前些日子,又收了師姐的弟弟爲徒,正是我大夏皇太子殿下。此事江南皆知,想必不久,天下也是知道了!”

彩雲言語間頗有自豪。

三尼對視一眼,均感愕然,隨即是悚然,寧道奇此舉依然是表明對大夏的支持,也是對天下的態度,三尼雖是六根清淨,但是聽聞此事,也是不由得心緒萬千。那小尼姑心思玲瓏,八位長老之中也是年歲最小,也不過是八十多歲地光景而已,當下問道:“此事爲何天下皆知?”

霽月此時說道:“三位師太有所不知,我大夏報紙繁多,朝廷消息多有在上面刊登,我大夏百姓能夠從其中知道很多朝廷的消息,諸如律法、政令。還有一些軍國大事。朝廷也允許私人出報,不過要在朝廷備案,受到朝廷監督,百姓也可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見解!”

此時的大夏,特別是江南之地。經過了精武會多年經營。不獨是武風大盛,更是學風大盛。大夏對於教育可謂是不遺餘力,當真是普及了某人後世地觀念,全民教育,義務教育,對於適齡孩童地教育當真是不遺餘力。

因爲此事,還倍受儒生、文士地讚譽,認爲此舉大有聖人教化天下的功德,讓某人名聲大好。

更兼先前某人尊崇百家,能者而上的觀念,當真是百家興盛起來,一些依然是沒落地學派爲數不多地子弟當真是不遺餘力地擴充學說,紛紛著述,而各家爲了讓朝廷重用,紛紛自省、吸收他人長處。

如今大夏地政體乃是儒法結合,以法治國,以德治國,縱橫、兵、農、墨各傢俱爲朝廷所用,但是要佔上風,便是看你得本事。

民間學堂大肆建立,傳授百姓子女學問,精武道場雖然學武,但是也傳授文化學問。

如此風氣之下,民智大開,江南的政治也是清明,很多地事情都是公開來,讓百姓知曉,官吏的政績也在報紙上登出,百姓若是受欺壓,可到告官,當真是與前代不同。

這些消息聽得三尼懵然,只得感嘆一番,當真是與前朝,乃至歷代不同,不過這樣的治下,確實是讓政治清明。

三尼心中嘆息,暗道:“大夏得天下果然非是僥倖,如此民心依附,錢糧充足,更有強兵利器,如何不勝?”

三尼隨著兩道童走在迴廊之上,但見數步一交錯,當真是有趣,小尼姑淡淡說道:“兩位,寧真人本是清淨之人,爲何就大夏國師?”

霽月笑道:“心若清淨,何處不清淨?若心無旁騖,雖紅塵萬丈,依然青山處處;若心有旁騖,雖青山綠水,也是塵囂喧然,我家老爺時常道出世入世,皆是修心,因此就與不就,皆是一樣!”

“更何況,能爲神州氣運貢獻一份氣力,就算是心墮紅塵,依然是無悔無怨!”彩雲肅然說道,這話赫然是寧道奇所說。

三尼心中一顫,閉目誦經,不再言語。

三人隨兩道童又是穿過了一處迴廊拐角,原本風竹處處,風鈴陣陣送來脆響的景緻陡然一變,眼前驀然間一陣綠意,但見湛湛天宇如洗,日光明媚,一池荷葉連連,層層荷葉疊嶂生姿,如同蝴蝶穿化,也似重重彩霞連綿,更似極光陣陣,連綿不絕,那小小的河池,滿是綠意,彷彿是無垠無邊,連接天地一線,讓人只覺得眼前一亮,心胸陡然開闊。

那荷葉碧綠之中,更有荷花映日,露珠晶瑩,後人有詩正應此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三尼也是被這樣的景色震撼住,先前所在還是陽春景緻,如今卻是夏日景緻,這等神妙所在,豈不是造化之力?

良久,三尼方纔回過神來,方纔發現這荷池之旁,正坐著一個身穿道袍地老道,那老道光著雙腿,兩條腳丫子浸入荷池之中,雙腿猶自晃動,踢動著池中水珠,道人身子半躺,彷彿是靠著什麼東西一般,手中似是拿著什麼東西,頭戴斗笠,身便是一個魚,好一派釣魚的雅興。

“老爺,三位師太到了!”霽月說道,倒是彩雲有些調皮,笑道:“老爺,今日可有收穫?”

那道人呵呵一笑,滿眼笑意,清澈的目光之中帶著孩童的天真與笑意,紅撲撲的臉上有著一種如玉的溫潤,三尼見到這個道人,這感到此人平淡自然,與江邊漁夫沒有不同,但是三尼均是知道此人乃是天下兩位大宗師之一的寧道奇散人。

自然、天真、率真,這是三尼的感覺。

而寧道奇地目光也是落在了三尼地身上,他右手一揚,像是拉起釣竿一般,三人恍然有感,寧道奇已然笑道:“真耶,幻耶?”

“一切皆是心動,心若動,萬物爲真,心若靜,萬物俱滅!”大長老淡然說道。

寧道奇微微一笑,目光打量著三位尼姑,臉上顯出了訝然的神色,“妙哉,靜齋長老果然是厲害,此等心有靈犀的功法果然是天才的想法,以數日同參見點,共同參悟,確實是勝過一人,只是……可惜了!”

他微微搖頭,三尼卻是大爲驚訝,這寧道奇竟然是一眼就看穿了她們的奧妙,如何不讓三尼驚訝,繞是她們心志堅定,古井無波,也是不由色變。

正要說話,寧道奇已經開口道:“三位前來,可爲靜齋前途?”

三尼看著寧道奇平淡無奇地目光,竟是生出一股無所遁形地感覺,只能是點頭。

第十三節 故地重遊第五節 忘憂第四十二節 襄陽第三九節 殺人、放火第十三節 君王之論第二四節 赴宴第五三節 纏綿恩愛第十三節 若有人兮花帶雨,瀟瀟情愫兩依依第十六節 魔女現身第五九節 道魔相爭第十四節 高手寂寞第六八節 安隆蹤跡②第四九節 託大?第三十九節 刺客驚現第五五節 自毀傾向③第九節 ①前奏第八節 清兒第二四節 赴宴第四三節 開始第四八節 聖門高手第六九節 奇異變化第二節 血洗①第十六節 野外第三三節 高麗男人都死絕了嗎?第二八節 魔帥第十五節 ①丹藥第九節 三千世界第十四節 憶第五五節 自毀傾向⑤第五四節 獨尊邀客第十七節 影子刺客第二七節 刺客第二十七節 再幹一場第二一節 巔峰之戰第四節 ②醉酒第五二節 蓮柔公主第三十三節 小橋流水第六十二節 亂局第十三節 ①餘波第六六節 畫地爲牢②第三十二節 剩勇第四四節 亂兵十年之回憶第三十一節 閨名婠婠第七五節 雙姝會第三十三節 小橋流水第二六節 東溟駐地第十一節 宗師會第三十二節 又見師道第六一節 宿怨第六二節 河南狂士第三十四節 底牌翻出第三十七節 江淮舉動第五五節 文龍挑釁第五六節 反應第三十節 東行的目的第六一節 宿怨小結第六六節 畫地爲牢 ①第三十四節 沙盤第四五節 巴蜀之行第七節 瑤琴第四一節 秦川第三十六節 刀意八式第三六節 瑣事②第三十三節 甚囂塵上第十七節 影子刺客第四四節 亂兵第四十一節 意外之變第七一節 酒館中第六三節 之後第五九節 道魔相爭第三節 王府夜宴第四十節 空谷幽蘭第十七節 出兵伐唐第四七節 大事件第三節 碧如第八節 訪客第十三節 ①餘波第六節 風雨前夕第六節 歸程十年之回憶第二節 魔門秘史第四節 山谷逸事第二十五節 邪王現身第六四節 東宮第十四節 神秘女子第八節 一筆生意第二十節 兩代間④第十二節 天道之上第二一節 海上第六五節 賭鬥第十五節 霞長老第四十五節 清除第二七節 七日紅第六六節 黃雀第十節 地劍宋智第十八節 天元第二十節 兩代間①第七二節 不死印
第十三節 故地重遊第五節 忘憂第四十二節 襄陽第三九節 殺人、放火第十三節 君王之論第二四節 赴宴第五三節 纏綿恩愛第十三節 若有人兮花帶雨,瀟瀟情愫兩依依第十六節 魔女現身第五九節 道魔相爭第十四節 高手寂寞第六八節 安隆蹤跡②第四九節 託大?第三十九節 刺客驚現第五五節 自毀傾向③第九節 ①前奏第八節 清兒第二四節 赴宴第四三節 開始第四八節 聖門高手第六九節 奇異變化第二節 血洗①第十六節 野外第三三節 高麗男人都死絕了嗎?第二八節 魔帥第十五節 ①丹藥第九節 三千世界第十四節 憶第五五節 自毀傾向⑤第五四節 獨尊邀客第十七節 影子刺客第二七節 刺客第二十七節 再幹一場第二一節 巔峰之戰第四節 ②醉酒第五二節 蓮柔公主第三十三節 小橋流水第六十二節 亂局第十三節 ①餘波第六六節 畫地爲牢②第三十二節 剩勇第四四節 亂兵十年之回憶第三十一節 閨名婠婠第七五節 雙姝會第三十三節 小橋流水第二六節 東溟駐地第十一節 宗師會第三十二節 又見師道第六一節 宿怨第六二節 河南狂士第三十四節 底牌翻出第三十七節 江淮舉動第五五節 文龍挑釁第五六節 反應第三十節 東行的目的第六一節 宿怨小結第六六節 畫地爲牢 ①第三十四節 沙盤第四五節 巴蜀之行第七節 瑤琴第四一節 秦川第三十六節 刀意八式第三六節 瑣事②第三十三節 甚囂塵上第十七節 影子刺客第四四節 亂兵第四十一節 意外之變第七一節 酒館中第六三節 之後第五九節 道魔相爭第三節 王府夜宴第四十節 空谷幽蘭第十七節 出兵伐唐第四七節 大事件第三節 碧如第八節 訪客第十三節 ①餘波第六節 風雨前夕第六節 歸程十年之回憶第二節 魔門秘史第四節 山谷逸事第二十五節 邪王現身第六四節 東宮第十四節 神秘女子第八節 一筆生意第二十節 兩代間④第十二節 天道之上第二一節 海上第六五節 賭鬥第十五節 霞長老第四十五節 清除第二七節 七日紅第六六節 黃雀第十節 地劍宋智第十八節 天元第二十節 兩代間①第七二節 不死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冶市| 梁山县| 拜泉县| 信宜市| 德惠市| 扎鲁特旗| 寿阳县| 辛集市| 花垣县| 大埔区| 东山县| 东乡县| 乐至县| 潜江市| 乐东| 白朗县| 绥德县| 静海县| 黄浦区| 昆山市| 科技| 迁西县| 高尔夫| 宜良县| 西昌市| 莒南县| 梅州市| 兰考县| 沅江市| 竹山县| 沛县| 合作市| 临高县| 句容市| 山丹县| 福安市| 洞口县| 扎鲁特旗| 万源市| 响水县|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