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侍女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命運,在最開始的十幾天裡,幾乎每天都有美貌的侍女被接親的匈奴士兵姦污。
這些侍女要麼認命接受甚至享受匈奴人的蹂躪,要麼找機會自殺以保護自己的純潔,和親之路的開端就是被無數(shù)少女的屍體鋪就的。
那些拜占庭帝國的士兵更是敢怒不敢言,在拜占庭護衛(wèi)長斯塔爾將軍的壓制下選擇了沉默。
見到拜占庭士兵的懦弱匈奴人更是得寸進尺,他們的頭領(lǐng)烏維不但是匈奴王的小兒子,更是匈奴有名的勇士,所以烏維很有可能成爲下一任匈奴可汗。
烏維一直垂憐黛芙妮公主的美色,竟然在隊伍休息時跑到黛芙妮公主的房間意圖不軌。
還公開叫囂雖然現(xiàn)在黛芙妮公主是嫁給他父親阿提拉,但是隻要他的父親死了,他就有權(quán)娶自己的繼母爲妻。
反正黛芙妮早晚都是他的人,現(xiàn)在陪他過一夜也沒什麼,他父親阿提拉也不會介意的。
對於烏維的歪理差點讓黛芙妮氣瘋,她拿出陪嫁的獵命石,如果王子不離開她就一頭撞在石頭上,玉石俱焚。
這下烏維王子是真的害怕了,他不是怕黛芙妮公主死了,這個黛芙妮公主死了在換一個就是,可獵命石就只有一個。
這是大祭祀指定要的東西,對部落而言至關(guān)重要。要是因爲自己一時衝動而被毀掉,就是再有幾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烏維無奈,女人在好也沒有自己的性命重要,只能離開黛芙妮公主的帳篷。
過了一會負責保護公主安全的斯塔爾將軍,才進入帳篷對黛芙妮不冷不熱的說一些,爲了國家不要激怒匈奴人的話。
好像黛芙妮被人**時的誓死抵抗是禍國殃民的舉動,面對蠻族的侵犯,她就應該主動迎合,獻出自己的貞操纔是愛國。
看著黛芙妮公主厭惡的眼神,斯塔爾將軍也感覺自己說的話有些無恥,冷哼一聲也沒在說什麼就離開了。
黛芙妮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收拾一下凌亂的房間,黛芙妮雖然恢復了公主的身份,身邊卻連一個侍女和僕人都沒有。除了到時間有人送飯外,所有人都像躲瘟疫一樣躲著她。
這次烏維王子的舉動,更是讓這些侍女們不敢靠近黛芙妮的帳篷一步,要是被惱怒的王子抓去纔是生不如死那。
黛芙妮清楚大家的想法,並沒有要求什麼,獨自處理反抗烏維時造成的傷口。
可是她沒有發(fā)現(xiàn)在,剛纔的慌亂中她的血滴在獵命石上,並被獵命石吸收了。
之後的幾天黛芙妮一直拿著獵命石,因爲黛芙妮知道這是唯一能保護自己的東西了,而石頭永遠不會背叛自己。
經(jīng)過這次事件之後匈奴人老實了很多,烏維也沒有在做出過分的舉動,送親隊伍的行進速度也快了很多。
可是和親的隊伍在快要抵達邊界時遇到了伏擊,伏擊他們的不是從君士坦丁堡匆匆趕來的布萊恩,而是一隊拜占庭精銳騎兵。
這些裝備精良的騎兵突然從山腳衝出襲擊了匈奴人,而且原本一直表現(xiàn)懦弱的拜占庭士兵,在斯塔爾隊長的帶領(lǐng)下也突然爆起,對身旁是匈奴人發(fā)起瘋狂的進攻。
這支突然出現(xiàn)的拜占庭軍隊,是拜占庭貴族查爾斯領(lǐng)導的護國義勇軍。
雖然也是帝國的正規(guī)軍,但是卻不受拜占庭皇帝的控制,它更像是查爾斯發(fā)起的民兵組織。
但是這些民兵都是忠誠於拜占庭的狂熱青年,在這個時代還有閒情逸致用來愛國的,自然都是一些中小貴族子弟。
所以護國義勇軍的裝備是極其優(yōu)良的,一些士兵甚至攜帶了數(shù)個魔法卷軸。
良好的裝備以及嚴格的貴族訓練,使得這支護國義勇軍的戰(zhàn)力極強。
可惜的是愛國者畢竟是少數(shù),更何況是貴族了。所以護國義勇軍的人數(shù)一直都不多,最鼎盛時也不過幾百人罷了。
這些熱血的愛國者是不能接受偉大的羅馬帝國向蠻族妥協(xié)的,於是在查爾斯的領(lǐng)導下發(fā)動了這次襲擊。
而一路上早已經(jīng)對匈奴人恨之入骨的斯塔爾將軍,在秘密會見過查爾斯後便同意配合他發(fā)動襲擊。
斯塔爾將軍之所以要公主委曲求全,就是爲這次襲擊找一個藉口,如果公主在到達匈奴領(lǐng)地之前就被烏維王子侵犯。
斯塔爾將軍和查爾斯就可以以保護公主爲理由屠殺匈奴人,將烏維永遠留在拜占庭,讓在這些蠻族爲自己的暴行付出代價。
本來這裡的地形並不適合伏擊戰(zhàn),但匈奴人在人數(shù)上就沒有拜占庭的士兵多,接親的隊伍多是步兵騎兵只是少數(shù),隊伍中又沒有祭祀所以面對憤怒的拜占庭人,匈奴人很快就被殺的死傷殆盡。
這些匈奴人似乎個個是天生的騎兵,他們常年像膠粘在馬背上一樣,酷愛騎馬打仗。
但在阿提拉當政時期,匈奴人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定居的民族,而不再是早先的牧馬人了。
大匈牙利平原不可能象黑海北部的大草原那樣,有足夠的空間供他們放牧馬羣。
因而阿提拉不得不發(fā)展步兵團,來補充比過去規(guī)模小得多的騎兵力量。
實際上在阿提拉的時代,匈奴人的軍隊在形式上已經(jīng)和當時歐洲其他蠻族相差無幾了,都是以步兵爲主騎兵爲輔。
不同的是他的軍事力量極爲龐大,因爲阿提拉擁有其他蠻族不具有的兵種魔法師。
魔法師的存在讓匈奴人能夠在實施包圍,和攻城等大型軍事行動中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而其他的蠻族軍隊則望塵莫及。
終於趕上和親隊伍的布萊恩正好看到了這一幕,布萊恩並不喜歡匈奴人。
當然這些蠻族裡是不包括法蘭克的,布萊恩是不會認同自己蠻族身份的。
雖然在絕大部分羅馬人的眼中,法蘭克人和匈奴人一樣都是未開化的蠻族,但是匈奴人卻是法蘭克人的宿敵。布萊恩之所以仇恨匈奴人,還是因爲百多年前的一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