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05章 突破口

大秦軍中的僉事官,確實比較特別,他們通常文化素養比較高,而且從職責上算,他們的職責屬性也屬於文職。

但他們又確確實實是軍人,因爲他們在軍事學院接受的都是軍事化的教育模式。

而且,僉事官並不一定只能限於擔任軍中的文職,很多人憑藉自己的指揮才能,從僉事官變成將軍,直接指揮軍隊作戰。

他們這種軍中的文職和武職並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他們文化素養既高,接受的又是軍事化的教育,做事的效率往往比那些死背四書五經,通過科舉出仕的正統文官高。

如果讓他們由“將”入“相”,擔任朝中的文官,他們應該完全可以勝任,甚至做得更好。

如果能從這方面再開一個口子,另闢蹊徑,那麼科舉取士的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就會慢慢的動搖。而只要動搖了這一點,也就好辦了。

要改革科舉,那就等於是在動天下讀書人的奶酪,這其中阻力之大,不用想就知道,如果行之過急,必須可能導致人心渙散,甚至天下大亂。

對於這件事,秦牧可謂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對朝中大臣一點口風也不敢透。

正所謂: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爲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是以,秦牧連最信任的心腹大臣都不敢使之得曉,慣常用的在《大秦時報》上先以輿論造勢的手法。也不敢再用。只能小心翼翼地,先從其他渠道一點一點地浸潤。

這天宣政殿的常朝上,商議吏部主事空缺之事時,御史李思提議由中軍都督府下轄都僉事官李國維補缺。

這個提議讓朝堂靜了一靜。秦牧適時說道:“李國維乃前明舉人出身,精明強幹,主管中軍都督府考功賞罰之事,知人善任。把本職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中軍都督府年年評優。讓其轉入吏部,同樣是主管考功之職,倒也恰得其所。李御史所薦,朕覺得可行,諸位大臣以爲如何吶?”

在宋明兩代,文官擔任武職再平常不過,但是武將要想改任文官。卻不是件輕鬆的事。

舉個例子,宋代的狄青,戰功赫赫,皇帝很喜歡他,讓他出任樞密使,樞密使在宋代掌管調兵權,嚴格來說。這還是屬於“武”的範疇;

只是因爲在宋代,樞密使一直是由文官把持,已經被文官視爲自己的禁臠,武將動不得。

狄青一出任樞密使,立即遭到文官集團猛烈地衝擊,就連歐陽修等人,也指桑罵槐,暗罵狄青有反骨。狄青做樞密使沒多久,就被迫辭職,鬱鬱而終。

在明代。幾乎所有的“督師”都是由文官出任。像王陽明、孫傳庭、袁崇煥等等,無不是以文官掌武職。而武將要想進入文官的序列,卻是難上加難。

秦牧一開口就著重強調李國維是前明舉人出身,這好歹抵消了朝堂上很多文官的顧慮。畢竟舉人雖然難與進士相比,但好歹也是“文人”。而且李國維在中軍都督府的政績那是實打實的好,有口皆碑。

其在軍中的職責主要是考功,其實和吏部的考功差別不大,只不過一個是軍隊體系,一個是文官體系。

即便如此,還是有官員出來反對了,吏部給事中馬援執笏出班說道:“陛下,吏部向稱六部之首........”

“馬卿,朕要糾正你一下,我大秦不是六部,是七部。”秦牧平靜地打斷馬援的話,朝堂上頓時傳出一陣低笑之聲。

馬援頗爲尷尬,氣勢爲之一弱,他只得先請罪道:“臣一時口誤,請陛下恕罪。”

“朕一直強調,外交的重要性,現在看來,還是有很多大臣不自覺地忽略掉外交部啊,這不妥,不妥!馬卿的過失,朕不希望各位大臣再犯,好了馬卿了,朕這次且恕你無罪,你有何事要奏,請繼續吧。”

這下馬援可就更尷尬了,皇帝如此大度,你哪好意思再反臉不認人,立即反對皇帝的意見啊。他有些訕然,還是勉強說道:“臣,謝陛下不罪之恩。臣以爲,吏部爲七.......七部之首,權責重大,吏部主事一職,掌握百官考功錄評,任事之人更應慎之又慎。

李國維在中軍都督府雖然也是主管考功之責,但畢竟與吏部有所不同。是以臣以爲,當另擇賢能,出任吏部主事一職。臣舉薦吏部員外郎龐越。龐越在吏部掌事多年,對部務十分熟悉,在職期間勇於任事,政績斐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臣以爲,龐越更合適接任吏部主事一職。”

馬援說完,立即便有不少人附議。龐越這個人,秦牧是知道的,確實是個人才。憑心而論,馬援舉薦他倒也不錯。

但秦牧要調李國維入吏部,本是要以此打開一個小口,不達目的,又豈肯作罷。他不動聲色地問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劉伯全道:“劉卿,你以爲何人合適?”

劉伯全當即答道:“陛下,龐越實爲可造之才,將來或能爲朝廷棟樑之用,只是年紀尚輕,臣以爲應該讓其再歷練兩年,若是驟升高位,反而可能是害了龐越這等可造之才。是以,臣以爲,還是先由李國維出任吏部主事一職爲妥。”

秦牧還是不動聲色,接著問首輔司馬安道:“司馬閣老以爲如何?”

司馬安是老人精,秦牧先問劉伯全,再來問他,意思不是明擺著嘛,李國維也是舉人出身,何苦爲此事再跟皇帝過不去呢。

於是乎,司馬安便說道:“臣以爲劉尚書所言不無道理,臣附議。”

“既然如此,那吏部主事一職,就由李國維接任吧。”

秦牧快刀斬亂麻,一得到兩個國閣大臣的贊同,立即把事情確立下來,因爲李國維是以文入武,再由武迴文,大家勉強可以接受,此事沒引發猛烈的文武之爭。

但正所謂蟻穴潰堤,有些事情,只要開了一個小口,就好辦多了。只要順著這個小口慢慢浸潤,遲早能衝破堤防。

看來得逐漸增加軍事學院的教學內容才行,開設行政管理科目,名爲管理軍隊,實則變相培養專業的行政管理人才,一點一點減輕對科舉選官的依賴。

至於讓皇家科學獎獲獎者得到爲官資格,這件事秦牧暫時沒有提。

其實真論起來,官員有技術型和行政型的。不是科學獎獲得者就適合當官的,那些真正醉心於科研的人人,多數無心做官。

通過學數理化曲線去做官,也很不適合,學習這些自然科學的人,做起官來或許還沒學習四書五經的人做得好呢。

因此,用官位來引誘讀書人去鑽研數理化,或許只會導致另一種畸形社會形態。

與其如此,還不如給予官位相等或近似的地位,比如後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之類的稱號和榮譽。

加大物質獎勵力度,變相提高自然學科研究人員的待遇以及知名度。這樣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必然會慢慢提高起來。

就像李益那樣,一個工匠的兒子而已,但因爲獲得了皇家科學獎,一時成爲炙手可熱的人物,媒人爭相上門,比榜下捉婿還熱鬧。

只不過皇家科學獎畢竟不可能像大白菜一樣,弄得滿大街都是,那就不值錢了。

但是光是幾個獲獎的人,又不足以滿足需求。

設立一個皇家科學院,先由皇家來供養一大批自然學科的尖端人才,引用一些後世的教授資格評級,讓他們享受一些與官員相應的待遇,或是特殊津貼之類的。

再在報紙上多宣傳一些他們的事蹟,通過提高他們的知名度變相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

這應該足以扭轉數理化無人問津的畸形狀態了。

PS:訂閱,還是訂閱,每天的麪包,油條,都靠這一章幾分錢的訂閱了,親們,給我一點希望吧,訂閱吧,給我寫下去的動力吧!

.(未 完待續 ~^~)

第794章 漠北奇兵第474章 穎上行第856章 內因第413章 牡丹花下死第921章 經典的口袋戰術第583章 蒼天笑,清月遙第670章 南京郊野麗人同行第325章 福建鄭家第630章 帝都風水第510章 前車可鑑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531章 仙霞關第665章 劉猛獻策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320章 玩大的第276章 剃髮令第723章 碩果累累第87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160章 董小宛侍浴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671章 燕子磯頭第3章 侯方域的怒火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1154章 內憂外患的奧斯曼帝國第948章 二手武器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832章 沙州大撤退第1605章 法蘭西之殤第1068章 巴黎西郊之戰第989章 劉佬佬進大觀園第959章 外交官第526章 東海大戰(七)第1083章 殺出盧浮宮第1149章 貿易通道第140章 大王來巡山嘍第975章 爭執第369章 官營還是私營第699章 馬尼拉海戰(一)第545章 風聲鶴唳第206章 除夕佳節第263章 被逼向地獄之門的尚可喜第266章 富春山居第339章 直取金陵第24章 有心打鼠卻遇虎第1141章 天賜良機第494章 月光下的暗影第1116章 陰雨天第977章 空港第526章 第一臺蒸汽機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317章 長夜戰未休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172章 又起戰雲第448章 滁州西澗第459章 莫教美人空幽怨第704章 陛下可是要用法家治國第696章 遇上就打第820章 將計就計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782章 蘇祿海上的狼第850章 水土治理第877章 信不信由你第787章 馬永貞的計策第435章 殺氣摧山撼塵寰第535章 簡在帝心第953章 醫保第1073章 利益結合第877章 信不信由你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927章 文明的衝突第245章 湯若望第300章 四川大亂第828章 風動,幡動,心動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953章 醫保第192章 鶯歌唱罷軍鼓響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16章 踏上官途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1020章 最長一夜(二)第504章 鶯啼猶著雨第1088章 快刀斬亂麻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707章 自有主張第49章 老馬識途第578章 感謝安達送上門來第107章 生死須臾間第856章 內因第445章 試探第573章 誰是叛徒第1018章 死地第511章 讓領導先走第1047章 船過大西洋第319章 渡淮奔襲第170章 除奸計劃第866章 洪保的小報告
第794章 漠北奇兵第474章 穎上行第856章 內因第413章 牡丹花下死第921章 經典的口袋戰術第583章 蒼天笑,清月遙第670章 南京郊野麗人同行第325章 福建鄭家第630章 帝都風水第510章 前車可鑑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531章 仙霞關第665章 劉猛獻策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320章 玩大的第276章 剃髮令第723章 碩果累累第87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160章 董小宛侍浴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671章 燕子磯頭第3章 侯方域的怒火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1154章 內憂外患的奧斯曼帝國第948章 二手武器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832章 沙州大撤退第1605章 法蘭西之殤第1068章 巴黎西郊之戰第989章 劉佬佬進大觀園第959章 外交官第526章 東海大戰(七)第1083章 殺出盧浮宮第1149章 貿易通道第140章 大王來巡山嘍第975章 爭執第369章 官營還是私營第699章 馬尼拉海戰(一)第545章 風聲鶴唳第206章 除夕佳節第263章 被逼向地獄之門的尚可喜第266章 富春山居第339章 直取金陵第24章 有心打鼠卻遇虎第1141章 天賜良機第494章 月光下的暗影第1116章 陰雨天第977章 空港第526章 第一臺蒸汽機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317章 長夜戰未休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172章 又起戰雲第448章 滁州西澗第459章 莫教美人空幽怨第704章 陛下可是要用法家治國第696章 遇上就打第820章 將計就計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782章 蘇祿海上的狼第850章 水土治理第877章 信不信由你第787章 馬永貞的計策第435章 殺氣摧山撼塵寰第535章 簡在帝心第953章 醫保第1073章 利益結合第877章 信不信由你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927章 文明的衝突第245章 湯若望第300章 四川大亂第828章 風動,幡動,心動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953章 醫保第192章 鶯歌唱罷軍鼓響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16章 踏上官途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1020章 最長一夜(二)第504章 鶯啼猶著雨第1088章 快刀斬亂麻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707章 自有主張第49章 老馬識途第578章 感謝安達送上門來第107章 生死須臾間第856章 內因第445章 試探第573章 誰是叛徒第1018章 死地第511章 讓領導先走第1047章 船過大西洋第319章 渡淮奔襲第170章 除奸計劃第866章 洪保的小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昌县| 南华县| 嵩明县| 小金县| 民勤县| 静宁县| 库车县| 旅游| 永定县| 南郑县| 大化| 镇坪县| 宜宾县| 理塘县| 汕尾市| 临安市| 东乡| 台中县| 阳高县| 抚松县| 三河市| 黄龙县| 巴东县| 舞钢市| 泰兴市| 清镇市| 临沭县| 乌鲁木齐县| 缙云县| 台安县| 富平县| 宜兰县| 崇义县| 宝兴县| 麻阳| 淄博市| 延安市| 清苑县| 泗洪县| 铜陵市|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