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7章 黑色好

明末行sodu

縱觀華夏上下數(shù)千年的歷史,各個朝代英雄輩出,可以說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但若是讓龐剛說出他最爲欽佩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被譽爲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這位被譽爲華夏曆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改革家人物可不是一般的了得。他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tǒng)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北擊匈奴,南服百越,修築萬里長城,奠定了後世華夏數(shù)千年版圖的基本格局,把華夏推向了大一統(tǒng)時代,爲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制度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對華夏和世界歷史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華夏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爲“千古一帝”。

在龐剛看來,後世咒罵秦始皇,說他焚書坑儒,殘暴無道的人都是一些蛋疼的閒人,秦始皇對華夏民族做的貢獻那就是不可磨滅的。比起後世電視劇裡那位靠著種紅薯讓國人吃了幾天紅薯飽飯的後,就厚著臉皮高唱著自己還要“再活五百年”的那位蛋疼皇帝不知強了多少倍。

秦始皇的功績就連後世的西方學者也驚歎道:“儘管秦朝僅僅延續(xù)了十五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tǒng)治模式卻一直延續(xù)下去。秦始皇是中國兩千餘年中央集權(quán)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其影響之深廣,是後來的任何其他帝王都難以比擬的。在世界歷史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正因爲對秦始皇的敬仰和崇拜,當聞人君和王志、大壯等人前來詢問龐剛,新既然已經(jīng)自立爲周王,那原來大明的旗幟符號等東西自然不能再行襲用了,請龐剛指定一個顏色作爲軍隊的制式色時,龐剛就毫不猶豫的說了黑色兩個字。

“黑色?”聞人君等人面面相窺了一眼。聞人君猶豫了一下後問道:“王爺,黑色屬水,水德乃先秦之色,我等用之恐不詳啊。”

“屁的不祥!”對於這樣的論斷龐剛向來是嗤之以鼻的,爲此還不惜爆了粗口:“水德有什麼不好,你們不就是想說大秦只存在了短短數(shù)十年不吉利嗎?秦始皇留下了千載罵名嗎?”

看到龐剛心中不悅,衆(zhòng)人都不吭聲了,只有李源在一旁低聲咕囔。“知道您還用黑色。”

“胡說!”龐剛怒了,指著李源罵道:“你懂個屁,黑色咋啦,黑色不好嗎?那要依你的意思用什麼顏色啊,和大明一樣用紅色,還是像韃子那樣八個顏色都要,弄得像塊花布似的纔好看嗎?”

老闆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李源嚇得低下了頭不敢吭聲。其餘的人也是站在一旁噤若寒蟬連喘氣都小心起來。

發(fā)了一通火候,龐剛的氣也慢慢的消了,他看了看低著頭的衆(zhòng)人。嘆了口氣道:“你們啊,我適才之所以生氣是因爲你們不知道變通的緣故,李源,我就先說說你吧,你說你一個大老爺們,書也沒讀過幾本,你咋就知道秦始皇是壞人呢?你都是聽誰說的?

還有你,聞人君,你也算是飽讀詩書的人了。怎麼人云亦云的事你也信,秦始皇他怎麼你了,他燒了你家房子還是搶你媳婦了,你咋就這麼不待見他呢?他不就是焚書坑儒,然後殺了四百六十多個讀書人嗎?至於讓你們罵了一千多年嗎?別的不說了。大明的永樂帝殺方孝孺一家十族的時候人可不止四百六十多人吧,怎麼不見你們這麼罵人家啊?”

龐剛一連串喝問將聞人君罵得啞口無言,秦始皇只是殺了四百多人讀書人而已就讓世人罵了一千多年,可歷朝歷代哪朝的皇帝殺的讀書人比他少啊,也沒見誰被罵了這麼久啊。人家大詩人李白還專門寫詩歌頌了秦始皇了呢。什麼“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yún),諸侯盡西來........”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將衆(zhòng)人大罵了一頓後,就再也沒有人對新成立的大周軍用黑色作爲制式顏色有什麼不滿了,最後龐剛還決定用白虎旗作爲自個軍隊的旗幟,白虎位於西方,屬金。金主殺伐,用它作爲軍旗是最好不過的。

討論結(jié)果出來之後,至此,龐剛麾下的大周軍就正式將顏色改爲了黑色,同時以白虎旗作爲軍隊的標記,本來聞人君等人還要求要將大周之下的官府也一併改制,但龐剛想了想?yún)s否決了這項提議,畢竟自己現(xiàn)在的地盤太小,若是將官職也再次改動的話只會徒惹人笑話。

改變了軍隊的顏色、旗幟後,接下來龐剛要做的東西就是要討論擴大地盤的問題了,龐剛現(xiàn)在有了林峰從歐巴羅帶回來的八百多萬兩銀子後,腰包可是鼓鼓的,那麼再次擴軍的問題就提到了日程上來。

看重整齊坐在下首的衆(zhòng)人,龐剛道:“好了,大家都議議吧,咱們現(xiàn)在銀子有了,而且咱們現(xiàn)在有了三個省的地盤,現(xiàn)在的十萬大軍守成還可以,但若想和流寇、大明以及滿清爭奪天下恐怕就不夠了,大夥說咱們應該再招多少兵源爲好?”

聞人君想了想,才謹慎的說道:“王爺,下官以爲若是要爭奪天下,沒有五十萬以上的大軍那是萬萬不能的,依咱們現(xiàn)有的兵力那就還得再行徵兵,但咱們目前的兵源可沒有這麼多啊。”

“五十萬!”龐剛失笑道:“我的聞知府啊,你以爲五十萬大軍是從天上掉下來,你還真敢想啊,且不說能否徵召到五十萬大軍,即便是真能徵召到五十萬大軍咱們現(xiàn)在也養(yǎng)不起啊,以咱們目前的財力來看,養(yǎng)二十到二十五萬已經(jīng)是咱們的極限了,除非是咱們能迅速佔領江南諸省,把江南數(shù)省的財力迅速的轉(zhuǎn)化過來,這樣才能養(yǎng)得起五六十萬大軍,否則你想都別想。”

李源再次忍不住的說話了,“二十萬就二十萬,卑職以爲,咱們?nèi)羰怯辛硕蛘呤嵌迦f大軍,收復江南足矣!”

“不可!”

一聽李源喊著要收復江南的話,聞人君急忙攔住了,“李將軍你不可犯糊塗,你知不知道,咱們既然已經(jīng)佔據(jù)了河南、湖北和山東三省,爲何不切斷漕運通道嗎?爲的就是生怕朝廷狗急跳牆抽調(diào)九邊所有兵馬前來對付咱們,如此一來勢必會生靈塗炭,河南數(shù)省也勢必會淪爲廢墟。”

“打就打,難道咱們害怕他不成?”李源懼怕龐剛,但可不會怕聞人君這個白面書生,他瞪起了眼睛:“別說咱們可以繼續(xù)徵兵了,就算是依咱們現(xiàn)有的十萬大軍,朝廷就算是來二十萬兵馬咱們也絲毫不用怕他”

“不怕?”聞人君冷笑道:“若是咱們和大明朝廷血戰(zhàn)之時,韃子趁機涌入關內(nèi),咱們又該如何抵擋?”

“韃子入關?”李源這下啞了,想了想有些疑惑的說道:“不會吧,難道朝廷爲了和咱們打仗就這麼任由韃子入關?”

看到李源的模樣,一旁的龐剛不禁失望的搖了搖頭,這個李源,即便是當了統(tǒng)領兩萬大軍的軍團長官了,戰(zhàn)略眼光還是這般沒長進,看來他在這個職位上也算是到頭了,若是加更重的擔子給他反倒是害了他。

龐剛嘆了口氣,擺擺手:“好了,這件事你們也別爭了,現(xiàn)在大明就是一個巨大的靶子,韃子、流寇以及所有人都盯著他們,咱們雖然是另立了山頭,但在他們眼裡還是比不上大明這個招牌好使,而且還有朝廷擋在前頭,因此咱們才能這麼安生的坐在這裡算計別人,否則你們想想,若是流寇和韃子都一蜂窩的衝著咱們而來,那麼咱們?nèi)≈鼗厥率颤N樣子?”

聽到這裡,李源也不禁打了個寒戰(zhàn),“是啊,若是咱們的地盤和滿清接壤,而流寇又不斷和咱們搗亂,咱們還能安心發(fā)展嗎,恐怕各地都是硝煙四起吧,即便是能將韃子和流寇趕出去,恐怕家裡的罈罈罐罐也會被砸個稀爛吧?”

李源這才恍然大悟的道:“所以您纔不讓咱們掐斷朝廷的漕運吧?”

龐剛似笑非笑的看著李源,意思很明顯,你小子總算是沒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王爺,那咱們此次還要招兵的話,能養(yǎng)得起嗎?”

聞人君是文官,最關心的就是民生的事情,現(xiàn)在山東省養(yǎng)了十萬陸軍,再加上數(shù)萬水師,已經(jīng)是滿負荷運轉(zhuǎn)了,若是再擴兵的話他可是很害怕糧食接濟不上啊。

“不打緊。”龐剛顯得很是胸有成竹,“你可別忘了,湖北這塊風水寶地現(xiàn)在可是在咱們手裡,自古兩湖就是產(chǎn)糧大戶,雖然湖北已經(jīng)遭到了流寇們的洗劫,許多東西已經(jīng)都已經(jīng)被破壞,但好處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原本的士紳富戶也被他們洗劫一空,今後咱們做什麼事時,阻力也會少了很多,開春之後,咱們立即就發(fā)動人手開始重新丈量土地分田到戶,只要辛苦一年,糧食就會有的!”

龐剛看著窗外已經(jīng)消融了不少的積雪,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第43章 前往青州第177章 到底救不救呢第60章 緣由第254章 流民潮開始第62章 躺著也中槍第7章 挖野菜第400章 鬱悶的流寇第518章 糾結(jié)的吳三桂第139章 穩(wěn)住第436章 來使第71章 陰謀第1章 城管來了第450章 沒鎢礦了第551章 膠著第505章 又是大婚第539章 孤注一擲第16章 逃離賊窩第152章 登聞鼓第519章 領命出城第170章 這些是叛兵第429章 劉芳亮第158章 敲打四百九十三章 後宮之爭第43章 前往青州第五百三十四章 對轟第49章 老子就是王法第450章 沒鎢礦了一百四十八章 皇帝召見第438章 加稅第313章 目標,盛京第205章 爭奪城門第2章 會變異的書第505章 又是大婚第377章 決定出兵第271章 撤離第478章 被激怒的李自成第227章 商議第359章 說到底就是缺銀子第101章 灌溉工具第323章 來糧食了第326章 遭遇戰(zhàn)第一把八十三章 下不爲例第304章 多爾袞第73章 與子偕老第294章 到達第303章 封賞下來了第551章 膠著第362章 我們也要發(fā)展火器第289章 再次勤王第284章 臺灣是我大明的第421章 知我者岳父也第555章 攻破外城第81章 幫個忙好嗎第412章 歸順第354章 放虎歸山一百四十八章 皇帝召見第227章 商議第57章 假正經(jīng)第337章 填壕溝第356章 鉅額的軍費第189章 他們來了第492章 取國號第21章 向望海堡進發(fā)第115章 步卒衝鋒第523章 出乎意料第131章 退兵第308章 韃子分兵第438章 加稅第173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251章 宣旨第101章 灌溉工具第402章 瘋狂的高一功第176章 你們是什麼人第262章 提條件第518章 糾結(jié)的吳三桂第246章 回青州第204章 進城第208章 阿敏的對策第198章 清理四百九十三章 後宮之爭第236章 大人有人找第89章 開始抄家第80章 知府有請第246章 回青州第179章 又見抄家第105章 成親第440章 不交不行第316章 迎敵第188章 只要他沒事你也一定沒事第23章 新來流民第139章 穩(wěn)住第507章 事起波瀾第64章 密謀第321章 “助紂爲虐”第33章 抵達靈山衛(wèi)第129章 震怒第435章 自立爲王第470章 動員會議第50章 不敲你敲誰第162章 滿清的反應
第43章 前往青州第177章 到底救不救呢第60章 緣由第254章 流民潮開始第62章 躺著也中槍第7章 挖野菜第400章 鬱悶的流寇第518章 糾結(jié)的吳三桂第139章 穩(wěn)住第436章 來使第71章 陰謀第1章 城管來了第450章 沒鎢礦了第551章 膠著第505章 又是大婚第539章 孤注一擲第16章 逃離賊窩第152章 登聞鼓第519章 領命出城第170章 這些是叛兵第429章 劉芳亮第158章 敲打四百九十三章 後宮之爭第43章 前往青州第五百三十四章 對轟第49章 老子就是王法第450章 沒鎢礦了一百四十八章 皇帝召見第438章 加稅第313章 目標,盛京第205章 爭奪城門第2章 會變異的書第505章 又是大婚第377章 決定出兵第271章 撤離第478章 被激怒的李自成第227章 商議第359章 說到底就是缺銀子第101章 灌溉工具第323章 來糧食了第326章 遭遇戰(zhàn)第一把八十三章 下不爲例第304章 多爾袞第73章 與子偕老第294章 到達第303章 封賞下來了第551章 膠著第362章 我們也要發(fā)展火器第289章 再次勤王第284章 臺灣是我大明的第421章 知我者岳父也第555章 攻破外城第81章 幫個忙好嗎第412章 歸順第354章 放虎歸山一百四十八章 皇帝召見第227章 商議第57章 假正經(jīng)第337章 填壕溝第356章 鉅額的軍費第189章 他們來了第492章 取國號第21章 向望海堡進發(fā)第115章 步卒衝鋒第523章 出乎意料第131章 退兵第308章 韃子分兵第438章 加稅第173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251章 宣旨第101章 灌溉工具第402章 瘋狂的高一功第176章 你們是什麼人第262章 提條件第518章 糾結(jié)的吳三桂第246章 回青州第204章 進城第208章 阿敏的對策第198章 清理四百九十三章 後宮之爭第236章 大人有人找第89章 開始抄家第80章 知府有請第246章 回青州第179章 又見抄家第105章 成親第440章 不交不行第316章 迎敵第188章 只要他沒事你也一定沒事第23章 新來流民第139章 穩(wěn)住第507章 事起波瀾第64章 密謀第321章 “助紂爲虐”第33章 抵達靈山衛(wèi)第129章 震怒第435章 自立爲王第470章 動員會議第50章 不敲你敲誰第162章 滿清的反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川| 韩城市| 娄底市| 南部县| 明水县| 建宁县| 武威市| 淮南市| 虹口区| 莱芜市| 延长县| 新蔡县| 达拉特旗| 汉中市| 佛坪县| 临夏县| 洛浦县| 来凤县| 广水市| 平顺县| 平山县| 泗阳县| 平定县| 凉城县| 柳河县| 枣强县| 武威市| 施甸县| 漳浦县| 合作市| 招远市| 响水县| 桐乡市| 长葛市| 灵石县| 双桥区| 佳木斯市| 紫云| 旌德县| 资溪县|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