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91章 是誰給你的膽量敢這麼對我說話(兩章合一)

果然,見過錢楓林沒有兩天,朝廷下令出兵的聖旨便到了揚州。吳孟明接旨後對著欽差答應會很快出兵,可實際卻以各種藉口拖延著,兵力集結,糧餉補給,這些都成了拖延的藉口

錢謙益等一干東林黨官員眼巴巴的等著吳孟明出兵過江的消息,然而吳孟明卻一直沒有什麼動靜。

往揚州派出催促出兵的欽差派了一波又一波,吳孟明卻不爲所動,口口聲聲說正在準備。

而就在這些天來,攻下蘇州城的叛軍四處出動,分兵到處攻掠著。蘇州府所轄各縣紛紛被攻佔,在開倉放糧之下,衆多的貧民無賴加入了叛軍隊伍,使得隊伍越來越大,攻佔城池鄉鎮越來越迅速。

無數的軍情從江東各府縣傳到南京,都是城池被叛軍攻破的消息。籍貫江東的朝廷官員一個個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整日鼓譟著催促立刻出兵,逼得錢謙益甚至不敢離開皇宮回家。

錢謙益同樣心急如焚,就在昨日,叛軍攻入常熟,他的家鄉正式淪陷。可急有什麼辦法?急也變不出一兵一卒!

難道齊王陳越真要謀朝造反不成?可自己已經派人往北京輸誠,已經明確表態會全力支持於他,爲何叛軍還會進攻江東?錢謙益深深的不解著。

......

北京,因爲距離的原因,陳越接到的情報一直有些滯後。前兩天剛收到錢謙益的親筆書信,信中錢謙益代表東林黨表示支持陳越。雖然沒有明言直接支持陳越造反,可輸誠的意味卻是直接表露了出來。

陳越知道,是錢楓林組織的叛軍把江南的士紳打疼了,他們纔不得不向自己這個曾經的政敵低頭。

對於錢謙益的輸誠,陳越完全不置可否,因爲他現在根本沒有再把東林黨看在眼裡。江南的士紳看似力量極大,控制著朝堂和江南鄉下??墒窃谑滞熘乇膹姍嗾呖磥恚瑓s是根本不值一提。

錢楓林在江南做的很好,陳越覺得自己沒必要再插手,所以對錢謙益的書信根本沒有回覆。

然後,又接到了朝廷的聖旨,這次陳越不能不再無動於衷了。

崇禎竟然向自己妥協了,已經冊立坤興爲皇太女,並下詔讓自己帶兵回京。

陳越知道,這表示崇禎已經認命,已經不願再折騰,這個選擇對崇禎來說很難,陳越能夠想象崇禎做出這個選擇時的痛苦和無奈,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些愧疚。

君臣相處多年,要說沒有感情那是瞎話??墒?,陛下啊陛下,我不能再讓你由著性子來,大明在你的手裡已經到了滅亡的境地,是我還有無數的將士拋頭顱灑熱血,這才挽救回來,爲此甚至搭上了我父親的性命。所以,決不能再讓你糟蹋!

對崇禎的性格能力陳越深知,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太平時節守成尚可,亂世之時崇禎性格缺陷便很快的顯露了出來。

現在雖然滿躂被驅逐,但亂世遠未結束,又恰逢世界之大變局,大航海時代已經到來,所以現在對華夏來說極爲重要。若是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華夏便會繼續領先世界,成爲世界獨一無二龐大帝國。西夷那些小國尚能在海外建立龐大的殖民地,大明若是把目光看向海洋,碾壓這些小國又豈在話下?

而另一個時空,滿清佔據華夏之後,因爲滿人的粗鄙目光短淺,根本沒有把目光看向世界,這纔有了數百年的沉淪。

既然陳越穿越到這個世界,既然有能力改變這一切,他又豈能置之不理!

所以,陛下啊,我陳越並非爲了自己的一己之私,更不是爲了謀朝篡位稱王稱霸,我要做的事情是爲了華夏,爲了億兆漢民啊!

“王爺,朝廷聖旨已到,咱們什麼時候回京?”何祿激動的向陳越道。

單明磊、李彥直各自負責山東北直隸事務,何祿便是陳越身邊首席謀士,隨侍在陳越身側,只不過這個謀士能力有限,更多的負責大都督行轅文書工作。

“你以爲呢?”陳越微微一笑,問道。

何祿激動的道:“當然是越快越好?!?

既然崇禎已經下旨,陳越到達南京之日,便是接掌朝政之時,對跟隨陳越多年的老部下們來說,盼望這一刻已經很久。陳越掌握朝政,意味著他們也將雞犬升天,位極人臣的日子已經爲時不遠。

“滄水兄,你認爲呢?”陳越笑著對一旁沉默的張煌言問道。

看到聖旨,張煌言一直有些愣神。雖然他在大都督行轅任職,一直主持著參謀司的工作,可是像叛軍這種機密的事情,陳越卻並未告知於他。這種事情,也就侷限於陳越單明磊等真正的高層知曉。畢竟,張煌言跟隨陳越時日尚短,尚未進入到真正心腹的行列。

不過,既然跟在陳越身邊,對陳越的佈局張煌言隱隱也有些瞭解,對陳越手下獨當一面的人物張煌言也都知道。所以對叛軍的事情,張煌言也有著自己的猜測。

雖然遲滯一些時日,但江南的變故先後傳來,身爲陳越身邊的近人,張煌言對這些事情自然知道。叛軍攻佔浙江,九江暴兵動亂,鄭森兵敗,堵胤錫受阻,這些張煌言全都知道。

而現在看到朝廷的聖旨,心中的一些猜測便印證了下來,艾能奇叛軍背後的底細在張煌言心裡漸漸清晰了起來。

這一切看似和遠在北京的齊王陳越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張煌言卻知道,陳越絕對脫不了干係。所以,某種程度來說,陳越做的這些事情已經算得上大逆不道。

可是,張煌言卻無可奈何,因爲他已經上了陳越的賊船,想下也下不來。叛軍攻佔浙江,張煌言的鄞縣老家自然無法倖免,不過消息早就從南方傳來,鄞縣張煌言的親眷已經被接到了舟山島上,現在安全無比。

所以,僅僅從家人這個角度,張煌言也不得不跟著陳越走下去。

而現在看到聖旨,張煌言算是長出了口氣,既然崇禎皇帝已經妥協,齊王就不會走到亂臣賊子的路上去,自己也不會落得個逆臣的名聲。

“滄水兄,想什麼呢?”見張煌言愣神,陳越忍不住繼續問道。

“啊!”張煌言這纔回過神來,微以沉吟,連忙說出自己的看法。

“齊王,以屬下之見,沒必要太過急著回京。叛軍,叛軍雖然猖狂,並不會攻打南京,所以朝廷並未傾覆的危險?!彪m然猜出了叛軍的底細,不過既然齊王陳越沒有挑破,張煌言只能裝作不知。既然叛軍是自家人,自然不會去攻打南京,這個大家都知曉。

“既然南京沒有危險,咱們就沒必要倉促回京,”張煌言繼續道,“雖然滿躂被趕出關外,但北方還遠未穩定。順賊還依然佔據著關中,擁有著數十萬賊兵。

山西還掌握在姜瓖以及李建泰等士紳的手裡,雖然都是大明的軍隊,可姜瓖等人和咱們未必一條心。山東、北直隸的變革正在進行,兩地的士紳遭到打擊屢屢反抗,若是和山西的士紳勾結在一起,會有很大麻煩。所以在回京之前,必須把北方的這些麻煩都處置妥當才行?!?

張煌言把北方現在面對的困難一一說出。既然自己已經和齊王綁在一起,便只能傾力爲齊王謀劃。

陳越滿意的點點頭:“滄水兄所言甚是。雖然朝廷已經下旨,但咱們沒必要急著走,先把北方的事情歸攏清楚再說!”

陳越知道,此去南京恐怕再也沒有精力回來,北方雖然殘破,卻關係著北疆的穩定,如是現在不弄妥當,會爲以後帶來極大麻煩。

經過商議之後,陳越給朝廷上疏,言明現在北方的困難,說要在平定陝西順賊之後再回京。

傳旨的欽差太監苦勸不果,只能帶著陳越的回覆返回了南京。

而在欽差啓程的次日,陳越帶著五萬大軍離開了北京,經居庸關進入宣府,向大同鎮而去。

吳平受命鎮守宣大,已經整修了長城關口。長城以外的蒙古人也很消停,畢竟強大的滿人八旗兵都被明軍打敗,滿人曾經的附庸蒙古人如何敢扎刺?而滿人退回了遼東老巢,在蒙古草原上的勢力同樣退走,對很多蒙古部落來說,與其招惹無比強大的明軍,倒不如佔據滿人退出後的空間,蠶食原本屬於滿人的利益來的劃算。

陳越帶著大軍沿著長城一線挺進,長城外的蒙古人立刻躲得遠遠的,百里之內連一個蒙古包都沒有,害怕明軍出長城討伐他們,科爾沁等蒙古部落甚至派出使者,敬獻牛羊嚮明軍表達善意。

現在當然不是征伐草原的時候,陳越收下蒙古部落獻的禮物,表示了沒有出兵塞外之意,便把這些蒙古的使者打發了回去。

大同,吳平拜見了陳越,陳越對其交代了自己的打算。北方重鎮,非大將不能鎮守,而陳越麾下大將之中,擁有獨當一面能力的也就幾個,吳平便是其中之一。

陳越沒有在大同多做停留,而是帶兵繼續南下,經寧武關進入山西。

陳越之威名已經響徹天下,看著他身後數萬強軍,寧武關數千守兵根本不敢攔阻,惶恐的打開關門請大軍進入。

聞聽陳越帶著大軍入境,山西總兵姜瓖慌忙來到軍中覲見齊王,然後便被齊王陳越留在身側。而寧武關一線的山西守軍也被一路挾裹,以攻打順賊的名義被統統徵發。

身爲掌管天下軍隊的大都督、北伐軍統帥,手中又握著五萬強軍,山西軍隊的地方將領絲毫不敢違抗陳越的意志。

數日後,大軍到達太原,山西總督李建泰帶著一幫官員迎出城外。

對這些官員,陳越根本沒有好臉色,擺出大都督的架勢,命令山西地方爲大軍提供糧餉補給。

對明朝地方官員來說,最討厭的便是客軍入境,按照明朝制度,客兵入境需要當地官府提供糧食補給,而對地方官府來說,這可是一筆龐大的額外開支,地方官員自然不情願。

山西巡撫李建泰當過崇禎朝的大學士,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時逃離了北京,回到了山西老家。

清兵入關之後,李建泰一直在鄉閒居。後來北方各地風起雲通,掀起抵抗滿清的浪潮,李建泰便聯繫山西士紳,組建義軍,配合舉兵反正的姜瓖佔領了山西全境。而當時的滿清急著應付陳越的北伐,對山西暴亂根本無力鎮壓。

山西光復,南京朝廷便委任反正舉義的士紳們當地方官,李建泰便被委任爲山西總督。

李建泰當過大學士,現在又是一省總督,自覺無論從哪方面都足以和齊王陳越分庭抗禮,對陳越沒經朝廷同意,沒有和山西地方官府商量,便隨意帶兵進入山西十分不滿,所以對陳越下令爲大軍徵調糧餉事情非常牴觸。

“齊王,您帶著這麼多軍隊進入山西,事先爲何沒有請示朝廷,爲何也不和下官說一聲,現在這麼多軍隊過境,讓下官如何徵集足夠的糧餉?”絲毫沒有請陳越進城的意思,李建泰當面質問道。

“本王身爲大都督,剿滅流賊綏靖地方是我職責,根本不需向朝廷請示,更沒必要向你解釋什麼?”看著一身大紅官袍的李建泰,陳越淡淡的說道。

聽陳越如此囂張,李建泰氣急。當過大學士的李建泰,思想還停留在以前,身爲文官的他對武將極爲鄙夷,哪怕陳越有著齊王的爵位。

“齊王,若是本官沒有記錯的話,你現在的差遣是北伐軍統帥,負責的是帶領軍隊攻滅滿躂,而非攻打順賊。既如此,你未經朝廷聖旨帶領軍隊擅入山西便是違法,少不得本官要上奏朝廷彈劾於你!

休要再提糧食補給,還是帶著軍隊速速離開山西去吧!”面對陳越,李建泰絲毫不假辭色,聲色俱厲的斥道。

陳越頓時愕然,是誰給他的勇氣敢對自己如此說話?

Ps:唉,快到春節,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只有到了晚上纔有點空閒。所以更新的很晚,還請見諒。兩章合在一起,不再分割了。

第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第775章 牀榻上的君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車陣顯威第675章 名聲大震閻應元第七十三章 西山巡檢司第492章 石橋激戰第814章 收復掖縣第403章 兵發東臺第409章 各自出招第968章 國姓爺第四十五章 打贏後的收穫第931章 大軍凱旋入京師第909章 滿清要撤回關外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895章 抵定勝局第807 章 姜瓖反清第427章 暗潮第269章 山海關驚變第355章 號脈第502章 水淹七軍(1)第961章 鄭芝龍之死第十三章 人市第一百三十章 七品兵備道(第四更)第531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780章 史可法的對策第554章 倉促北伐不可取第1032章 逃了又能如何?第十三章 人市第一百六十九章 薊遼總督的官職沒了第826章 略施小計第651章 我心向明月第349章 各方反應第五十五章 要做生意的公主第三十八章 勳貴子弟第713章 計毒莫過絕糧第262章 敵退第431章 劉能西行第856章 范文程的計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坤興出宮第973章 無題第813章 兵不血刃入膠州第二十一章 創業第440章 歸德風雲第一百六十四章 無題第六十八章 你生了一個好兒子第978章 鄭森的選擇第八十六章 人才匱乏第966章 福州第293章 劉良佐和高傑第十七章 美妙第439章 清軍南下第720章 決戰的時刻快要到了第738章 坤興公主的打算第926章 寧遠城外的戰鬥第539章 阿濟格要退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崇禎要奪取蜂窩煤生意第849章 處置第917章 淒涼第629章 談判第692章 陳越之憂第554章 倉促北伐不可取第893章 吳三桂馬踏八旗軍陣第411章 發難第491章 暴怒的多鐸第501章 大雨第318章 以文御武是傳統第245章 坑爹的郝搖旗第336章 有心栽花花不開第一百四十六章 動手第970章 席捲浙江第410章 暴烈手段第十八章 做飯難吃的吳婉兒第894章 多爾袞兵敗逃跑第十四章 少年吳平第257章 銀錢炮彈第二十四章 大明第一隻蜂窩煤球的誕生第684章 破岳陽第851章 戰正酣第527章 陳越的對策第838章 雪漸大第231章 血戰棋盤街第198章 喀爾喀部落(第三更,求訂閱求打賞)第398章 驅逐陳越第四十六章 收了兩個手下第五十八章 吳孟明第276章 殺機第818章 揮軍濟南第599章 李國助的建議第998章 趁雨襲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山軍進駐礦區第433章 勸降第一百零七章 樂得合不攏嘴的陳越第207章 範家的反擊第854章 入聊城第四十五章 打贏後的收穫第792章 封駁與恩科第798章 武備學院第218章 竹槓敲不成第740章 儲君之爭第五十章 洗腦和編組
第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第775章 牀榻上的君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車陣顯威第675章 名聲大震閻應元第七十三章 西山巡檢司第492章 石橋激戰第814章 收復掖縣第403章 兵發東臺第409章 各自出招第968章 國姓爺第四十五章 打贏後的收穫第931章 大軍凱旋入京師第909章 滿清要撤回關外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895章 抵定勝局第807 章 姜瓖反清第427章 暗潮第269章 山海關驚變第355章 號脈第502章 水淹七軍(1)第961章 鄭芝龍之死第十三章 人市第一百三十章 七品兵備道(第四更)第531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780章 史可法的對策第554章 倉促北伐不可取第1032章 逃了又能如何?第十三章 人市第一百六十九章 薊遼總督的官職沒了第826章 略施小計第651章 我心向明月第349章 各方反應第五十五章 要做生意的公主第三十八章 勳貴子弟第713章 計毒莫過絕糧第262章 敵退第431章 劉能西行第856章 范文程的計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坤興出宮第973章 無題第813章 兵不血刃入膠州第二十一章 創業第440章 歸德風雲第一百六十四章 無題第六十八章 你生了一個好兒子第978章 鄭森的選擇第八十六章 人才匱乏第966章 福州第293章 劉良佐和高傑第十七章 美妙第439章 清軍南下第720章 決戰的時刻快要到了第738章 坤興公主的打算第926章 寧遠城外的戰鬥第539章 阿濟格要退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崇禎要奪取蜂窩煤生意第849章 處置第917章 淒涼第629章 談判第692章 陳越之憂第554章 倉促北伐不可取第893章 吳三桂馬踏八旗軍陣第411章 發難第491章 暴怒的多鐸第501章 大雨第318章 以文御武是傳統第245章 坑爹的郝搖旗第336章 有心栽花花不開第一百四十六章 動手第970章 席捲浙江第410章 暴烈手段第十八章 做飯難吃的吳婉兒第894章 多爾袞兵敗逃跑第十四章 少年吳平第257章 銀錢炮彈第二十四章 大明第一隻蜂窩煤球的誕生第684章 破岳陽第851章 戰正酣第527章 陳越的對策第838章 雪漸大第231章 血戰棋盤街第198章 喀爾喀部落(第三更,求訂閱求打賞)第398章 驅逐陳越第四十六章 收了兩個手下第五十八章 吳孟明第276章 殺機第818章 揮軍濟南第599章 李國助的建議第998章 趁雨襲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山軍進駐礦區第433章 勸降第一百零七章 樂得合不攏嘴的陳越第207章 範家的反擊第854章 入聊城第四十五章 打贏後的收穫第792章 封駁與恩科第798章 武備學院第218章 竹槓敲不成第740章 儲君之爭第五十章 洗腦和編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蒲江县| 介休市| 广灵县| 麻城市| 宁远县| 咸宁市| 湟源县| 旌德县| 大埔区| 正镶白旗| 鲁甸县| 禹州市| 大新县| 垦利县| 黔南| 罗甸县| 清水县| 南木林县| 津市市| 长丰县| 卓尼县| 罗源县| 济阳县| 繁峙县| 杭州市| 阳城县| 沾化县| 阳山县| 乐业县| 鹤庆县| 平塘县| 临沧市| 东源县| 宜春市| 阜平县| 普安县| 买车| 高尔夫| 新绛县|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