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大姜氏遞牌子進宮。
那天崔可茵離開後,姜氏忙坐車去四條衚衕,把要爲唐倫做媒的事說了。她當即派人去打聽沈清的爲人脾性。
崔可茵宣她進來,參見畢,坐下喝茶。姜氏提起沈清,道:“我著人打聽,雖然嬌氣了些,但長得真不錯。”
最要緊的是,沈清真的有幾分崔可茵的神韻,從側臉看,不知道的人會以爲兩人是姐妹。唐倫唯一讓她去提親的姑娘便是崔可茵,只是遲了一步,被太后捷足先登了。自此之後,唐倫好象對女人沒有興趣。這件事,大姜氏誰都不敢說,心裡卻有些明白,只怕唐倫對崔可茵未曾忘情。如果真是這樣,或者他會看上沈清。今天,她進宮,便是求崔可茵賜婚。
崔可茵道:“姨母的心情,我理解,只是我打聽到的情況跟姨母不同?!苯凶咸m進來:“你把沈氏的事兒跟姨母說說?!?
要是真的覺得沈清不錯,她早就宣大姜氏進宮了。
大姜氏很意外,瞪大眼看著紫蘭。
紫蘭行了禮,道:“夫人,沈家小姐是識幾個字沒錯,只是跟才女還有很大差距。沈府中有幾個書生,詩做得極好,沈小姐每次赴賞花會的詩,都是由這幾人做捉刀。沈大人會在這些人做的詩中挑最好的,讓沈小姐背熟了,在賞花會中大出風頭。她的脾氣也不大好。她出生不到一個月,沈大人便高中。沈夫人常對人說,她給沈家帶來好運,沈大人才能高中,因而對她分外疼愛。不過,長得很像娘娘倒是真的,側臉看,除了鼻子塌些,眼睛小些,臉型是挺像的。”
也就是說,雖然長得不錯。到底還是比不上崔可茵。
大姜氏聽得倒抽一口冷氣。這些,她的人可打聽不出來。
崔可茵補充道:“她的脾氣不好,常爲一點小事便鞭打身邊服侍的人。生活極是奢侈,吃飯的盤碗赤金打造的。居住的屋子也是府中最好的一間。她的母親倒住在後罩房?!?
主母住正堂。那是所有官宦人家默認的潛規則。沒想到在沈家。正堂卻是女兒所住。
大姜氏色變,難道娶了她,自己得把正堂讓出來給她住麼然後再把她供起來
紫蘭又道:“所謂的才女。極有可能是沈大人爲了讓女兒進宮而造的勢。沈大人幾乎把所有身家都投在沈小姐身上?!?
沈淵中舉前家境平常,並不像崔家那般是世家大族。這些年宦海所取得的銀子都用來投資女兒,確實難爲了她。
崔可茵長眉一挑,道:“你細細地查,沈淵這些年可曾貪墨?!?
“奴婢查過了,早年他省吃儉用,買了好些良田店鋪,現在對外宣稱用這些良田店鋪貼補家用。要查他在外地做官時有沒有貪墨還須些時日,皇上即位這兩年,倒是沒貪?!?
周恆曾嚴懲貪官。沈淵以圓滑著稱,自然不會頂風作案。這一條道走不通了。
崔可茵揮手讓紫蘭退下,大姜氏的情緒很是低落,發了半天呆,道:“這可怎麼好”
唐倫的姻緣在哪裡呢
崔可茵只好安慰她,又答應她再留心,看可有配得上唐倫的名門淑女。兩人正說著話,珍珠來報:“娘娘,楊娘娘把趙嬤嬤捆起來了?!?
“綠瑩,去瞧瞧是怎麼回事”崔可茵道。
綠瑩應聲而去,半個時辰後回來,稟道:“楊娘娘與太后說話,簾外有我們的人守著,不知太后說了什麼,楊娘娘便出來,說我們的人窺視太后,大爲不敬,趙嬤嬤分說了幾句,楊娘娘便連趙嬤嬤一起捆了。”
分明是找碴。不是太后急著與沈淵互通消息,便是沈淵急著與太后互通消息,聯絡人自然便是楊氏了。這是要打發趙嬤嬤等人回來,讓沈淵去西苑商議了。
崔可茵問:“嫂嫂如何處置趙嬤嬤”
話音未落,宮人報楊氏在外頭求見。崔可茵笑了,道:“有請?!?
大姜氏起身告辭,在門外遇見楊氏,行禮後出宮而去。
楊氏入內與崔可茵見禮,身後兩個宮人押著趙嬤嬤。以趙嬤嬤的身手,不會被擒。她沒有反抗,束手被擒,是因爲站出來的這個人是楊氏。如若她與西苑的宮人們對抗,會置崔可茵於被動的局面。
崔可茵看了趙嬤嬤一眼,道:“不知她如何得罪嫂嫂”
說的是得罪,而且得罪的人是楊氏,而不是太后。
楊氏嘆了口氣,讓人爲趙嬤嬤鬆綁,道:“母后到底是長輩,是我們的婆婆,你這樣對她,很是不公?!?
崔可茵笑了,示意趙嬤嬤先下去,道:“嫂嫂這是給我面子若是母后怡養天年,我自當供養她??上牟皇俏业墓B,而是與朝臣勾結,圖謀不軌?!?
楊氏的身子輕輕一顫,道:“這話是怎麼說的她主持後宮慣了,不甘寂寞是有的,可若說她與朝臣勾結,卻是冤枉她了。太祖祖訓,後宮不得干政,她又怎會與朝臣勾結”
崔可茵道:“嫂嫂這麼說,我自是信得過的。要不,把守宮門的重任就交給嫂嫂。嫂嫂以爲如何”
讓她防著太后不與朝臣們來往她哪拗得過太后。今天之所以突然發難,還不是因爲太后以死相逼。爲了在太后與崔可茵之間尋求平衡,這不,她立刻把人送回來了。
崔可茵見她低頭不語,再次笑了,道:“要不,讓趙氏帶人守住西苑幾個宮門只是臣子們不能當面覲見母后,互通書信也是一樣的。唉,真是防不勝防啊?!?
“母后那兒,我會勸她?!睏钍项H爲無奈,道:“你這樣傳出去,於婦德有虧。”
把婆婆軟禁在西苑,成什麼樣子。
崔可茵道:“我磊落坦蕩,哪怕天下悠悠衆口”
楊氏軟聲道:“母后著人幾次請你過去,你總以忙爲由不過去。她有火只能朝我發。弟妹,我也爲難得很。”
總不能因爲你爲難,我便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吧崔可茵笑而不答。
室中一片靜謐,半晌,楊氏嘆氣:“好吧,只守在宮門外。不過,你自己去跟母后說。”
看來,她是甩手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