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601 -0610

明朝的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3正文潛伏

劉瑾的工作終於有了效果,得到消息的焦芳連夜把內(nèi)閣制定的計劃告訴了八虎。

人被逼到了絕路上,即使沒有辦法也會想出辦法的。

明天一早就會有人來抓了,而逃跑是不可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還能跑到哪裡去?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豁出去了!

劉瑾明白,現(xiàn)在只有一個方法可以挽救他們。於是,他和其餘七人連夜進(jìn)宮,去拜會他們最後的希望——朱厚照。

一見到朱厚照,八個人立刻振作提神,氣沉丹田,痛哭失聲。生死關(guān)頭,八個人都哭得十分認(rèn)真敬業(yè),朱厚照被他們搞得莫名其妙,只得讓他們先停一停,把話說完。

劉瑾這纔開口說話,他把矛頭指向了王嶽,說王嶽與文官們勾結(jié)一氣,要置他們於死地。

劉瑾實在是一個聰明人,他沒有直接指責(zé)攻擊他們的文官,因爲(wèi)他十分清楚朱厚照的心理,對於這個少年而言,文官從來都不是他的朋友,他最信任的是身邊的太監(jiān),因而具有深厚根基的王嶽纔是他們最可怕的敵人,只要把王嶽歸於文官一夥,朱厚照自然就會和他們站在一起。

朱厚照被打動了,他本來就極其討厭那些文官,只不過是迫於形勢,才屈服於他們的脅迫,聽了劉瑾的話,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如此的危險,連王嶽也聽從文官的指揮,將來的日子怎麼過?

可我又能怎麼辦呢?

劉瑾看穿了他的心思,加上了關(guān)鍵的一句話:

“天下乃陛下所有,陛下所決,誰敢不從!”

朱厚照終於醒悟了,原來最終的解釋權(quán)一直都在他的手中,做皇帝和做太子其實並沒有任何不同之處,只要他願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他即刻下令,免除王嶽等人的司禮監(jiān)職務(wù),由劉瑾接任,而東廠及宮中軍務(wù)則由八虎中的谷大用和張永統(tǒng)領(lǐng)。

事情就這樣結(jié)束了,劉瑾完成了逆轉(zhuǎn),成爲(wèi)了最後的勝利者。

劉瑾充分領(lǐng)會了時間寶貴的精神,他沒有等到第二天,而是連夜逮捕了王嶽等人,把他們發(fā)往了南京。

然後他穿好了司禮監(jiān)的衣服,靜靜地等待著清晨的到來。

第二天

興奮的劉健和謝遷興沖沖地趕來上朝,有了皇帝的首肯和王嶽的接應(yīng),他們信心百倍,準(zhǔn)備聽這幾個太監(jiān)的終審結(jié)果。

可他們最終聽到的卻是幾份出人意料的人事調(diào)令,然後就看到了得意洋洋的司禮監(jiān)劉大人。

強(qiáng)打精神回到家中的劉健再也支撐不住了,他立刻向朱厚照提出了辭職申請,與他一同提出辭呈的還有李東陽和謝遷。

很快,劉健和謝遷的辭職要求得到了批準(zhǔn),而李東陽卻被挽留了下來。

那天晚上,焦芳將會議時的一切都告訴了劉瑾,包括劉健、謝遷的決斷和李東陽的猶豫不決。

劉瑾根據(jù)這一點作出了判斷,在他看來,猶豫的李東陽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就這樣,弘治年間的三人內(nèi)閣終於走到了終點,“斷”和“侃”離開了,“謀”留了下來。

離別的日子到了,李東陽在京城郊外爲(wèi)他的兩個老搭檔設(shè)宴送行,在這最後的宴會上,李東陽悲從心起,不禁痛哭起來。

可是另兩個人卻沒有他這樣的感觸。

劉健終於忍不住了,他站了起來,嚴(yán)肅地對李東陽說:

“你爲(wèi)什麼哭!不要哭!如果當(dāng)時你態(tài)度堅決,今天就可以和我們一起走了!”

李東陽無言以對。

謝遷也站起身,用鄙夷的目光注視著李東陽,便和劉健一同離席而去,不再看他一眼。

沉默的李東陽看著兩人的背影,舉起了杯中的殘酒,灑之於地。

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有時候,屈辱地活著比悲壯地死去更需要勇氣。

明朝那些事兒3正文一號人物登場

章節(jié)字?jǐn)?shù):582更新時間:07-09-2919:30

李東陽決不是劉瑾的同情者,他之所以會猶豫,恰恰是因爲(wèi)他注意到了被其他大臣忽視的因素——朱厚照的性格。

焦芳的背叛只不過是個偶然因素,劉瑾之所以能夠成功,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爲(wèi)朱厚照,這位玩主是不會殺掉自己的玩伴的,而八虎也絕對不會坐以待斃。

李東陽是一個深思熟慮的人,他思維縝密,看得比劉健和謝遷更遠(yuǎn),也更多,他很清楚要解決劉瑾,並沒有那麼容易。

劉瑾是一個可怕的對手,遠(yuǎn)比想象中要可怕得多,要打倒這個強(qiáng)大的敵人,必須等待更好的時機(jī)。

是的,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

但是其他官員們似乎不這麼想,他們爲(wèi)劉健、謝遷的離去痛惜不已,紛紛上書挽留,第一批上書的官員包括監(jiān)察院御史薄彥徵、南京給事中戴銑等二十多人,劉瑾對這件事情的處理十分果斷——廷杖。

二十多人全部廷杖,上書一個打一個,一個都不能少!

最慘的是南京給事中戴銑,他居然被活活打死了,而爲(wèi)了救戴銑,又有很多人第二批上書,劉瑾對這些人一視同仁,全部處以了廷杖。

在這一批被拉出去打屁股的人中,有一個叫王守仁的小官,與同期被打的人相比,他一點也不起眼。但此次廷杖對他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位三十四歲的小京官的即將踏上歷史舞臺的中央,傳奇的經(jīng)歷就此開始。

兵部武選司主事,六品芝麻官王守仁,他的光芒將冠絕當(dāng)代,映照千古。

明朝那些事兒3正文傳奇

章節(jié)字?jǐn)?shù):3405更新時間:07-09-2919:30

1905年,日本海軍大將東鄉(xiāng)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爲(wèi)日本軍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將領(lǐng),他率領(lǐng)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艦隊在日俄戰(zhàn)勝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成爲(wèi)了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

由於他在戰(zhàn)爭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日本天皇任命他爲(wèi)海軍軍令部部長,將他召回日本,併爲(wèi)他舉行了慶功宴會。

在這次宴會上,面對著與會衆(zhòng)人的一片誇讚之聲,東鄉(xiāng)平八郎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衆(zhòng)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

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

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餘姚,大凡成大事者往往出身貧寒,小小年紀(jì)就要上山砍柴,下海撈魚,家裡還有幾個生病的親屬,每日以淚洗面。這差不多也是慣例了。可惜王守仁先生的情況恰好完全相反。

王守仁家是遠(yuǎn)近聞名的大地主,十分有錢,而且他還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祖先——王羲之。是否屬實不知道,但以他家的條件,就算是也不奇怪。

王家的先輩們大都曾經(jīng)做過官,據(jù)說先祖王綱曾經(jīng)給劉伯溫當(dāng)過跟班的,最高混到了四品官,後世子孫雖然差點,但也還湊合。而到了王守仁父親王華這裡,事情發(fā)生了變化。

成化十七年(1481),十歲的王守仁離開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因爲(wèi)他家的墳頭冒了青煙,父親王華考中了這一年的狀元。

這下王家更是了不得,王華的責(zé)任感也大大增強(qiáng),畢竟老子英雄兒好漢,自己已經(jīng)是狀元了,兒子將來就算不能超過自己做個好漢,也不能當(dāng)笨蛋。於是他請了很多老師來教王守仁讀書。

十歲的王守仁開始讀四書五經(jīng)了,他領(lǐng)悟很快,能舉一反三,其聰明程度讓老先生們也倍感驚訝,可是不久之後,老師們就發(fā)現(xiàn)了不好的苗頭。

據(jù)老師們向王狀元反映,王守仁不是個好學(xué)生,不在私塾裡坐著,卻喜歡舞槍弄棍,讀兵書,還喜歡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寫一些莫名奇妙的東西,有詩爲(wèi)證:

山近月遠(yuǎn)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dāng)見山高月更闊。

在先生們看來,這是一首荒謬不經(jīng)的打油詩,王華看過之後卻思索良久,叫來了王守仁,問了他一個問題:

“書房很悶嗎?”

王守仁點了點頭。

“跟我去關(guān)外轉(zhuǎn)轉(zhuǎn)吧。”

王華所說的關(guān)外就是居庸關(guān),敏銳的他從這首詩中感覺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玄妙,他第一次認(rèn)識到,自己的這個兒子非同尋常。書房容不下他,王華便決定帶他出關(guān)去開開眼界。

這首詩的名字是《蔽月山房》,作者王守仁,時年十二歲。這也是他第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此詩看似言辭幼稚,很有打油詩的神韻,但其中卻奧妙無窮。山和月到底哪個更大,十二歲的少年用他獨(dú)特的思考觀察方式,給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

他的這種思維模式,後世有人稱之爲(wèi)辯證法。

在居庸關(guān)外,年少的王守仁第一次看到了遼闊的草原和大漠,領(lǐng)略了縱馬奔騰的豪情快意,洪武年間的偉績,永樂大帝的神武,那些曾經(jīng)的風(fēng)雲(yún)歲月,深深地映入了他的心中。

一顆種子開始在他的心中萌芽。

王華原本只是想帶著兒子出來轉(zhuǎn)轉(zhuǎn),踩個點而已,可王守仁接下來的舉動卻讓他大吃一驚。

不久之後的一天,王守仁一反常態(tài),莊重地走到王華面前,嚴(yán)肅地對他爹說:

“我已經(jīng)寫好了給皇上的上書,只要給我?guī)兹f人馬,我願出關(guān)爲(wèi)國靖難,討平韃靼!”

據(jù)查,發(fā)言者王守仁,此時十五歲。

王華沉默了,過了很久,才如夢初醒,終於作出了反應(yīng)。

他十分激動地順手拿起手邊的書(一時找不到稱手的傢伙),劈頭蓋臉地向王守仁打去,一邊打還一邊說:

“讓你小子狂!讓你小子狂!”

王守仁先生第一次爲(wèi)國效力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了,但他並沒有喪氣,不久之後他就有了新的人生計劃,一個更爲(wèi)宏大的計劃。

王華的腸子都悔青了,他萬想不到,自己這個寶貝兒子還真是啥都敢想敢?guī)帧?

也許過段時候,他就會忘記這些愚蠢的念頭。王華曾經(jīng)天真地這樣想。

也許是他的祈禱發(fā)生了效果,過了不久,王守仁又來找他,這次是來認(rèn)錯的。

王守仁平靜地說道:

“我上次的想法不切實際,多謝父親教誨。”

王華十分欣慰,笑著說道:

“不要緊,有志向是好的,只要你將來努力讀書,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用了,出兵打仗我就不去了,現(xiàn)在我已有了新的志向。”

“喔,你想幹什麼?”

“做聖賢!”

這次王華沒有再沉默,他迅速做出了回覆——一個響亮的耳光。

完了,完了,一世英名就要?dú)г谶@小子手裡了。

王華終於和老師們達(dá)成共識,如果再不管這小子,將來全家都要敗在他的手裡,經(jīng)過仔細(xì)考慮,他決定給兒子談一門親事。他認(rèn)爲(wèi),只要這小子結(jié)了婚,有老婆管著,就不會再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了。

王華是狀元,還曾經(jīng)給皇帝當(dāng)過講師,位高權(quán)重,王守仁雖然喜歡鬧事,但小夥子長相還是比較帥的(我看過畫像,可以作證),所以王家要結(jié)親的消息傳出後,很多人家擠破頭來應(yīng)徵。

出於穩(wěn)妥考慮,也是不想這小子繼續(xù)留在京城惹事,王華挑選了江西洪都(南昌)的一個官家小姐,然後叫來了剛滿十七歲的王守仁,告訴他馬上收拾行李,去江西結(jié)婚,少在自己跟前晃悠。

王華給王守仁安排這麼個包辦婚姻,無非是想圖個清靜,可他沒有料到,他的這一舉動將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

愣頭愣腦的王守仁就這麼被趕出家門,跑到了江西洪都,萬幸,他的禮儀學(xué)得還算不錯,岳父大人對他也十分滿意。一來二去,親事訂了下來,結(jié)婚的日期也確定了。

這位岳父大人估計不常上京城,沒聽過王守仁先生的事蹟,不過不要緊,因爲(wèi)很快,他就會領(lǐng)略到自己女婿的厲害。

結(jié)婚的日子到了,官家結(jié)婚,新郎又是王狀元的兒子,自然要熱鬧隆重一點,岳父大人家裡忙碌非凡,可是等大家都忙完了,準(zhǔn)備行禮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少了一個關(guān)鍵的人——新郎。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結(jié)不成婚還在其次,把人弄丟了怎麼跟王華交代?

岳父大人滿頭冒汗,打發(fā)手下的所有人出去尋找,可怎麼找也找不到,全家人急得連尋死的心都有了。直到第二天早晨,他們纔在城郊的一所道觀裡找到了王守仁,大家都十分激動。

可是失蹤一天的王守仁卻一點都不激動,他驚訝地看著那些滿身大汗的人們,說出了他的疑問:

“找我?guī)稚叮俊?

原來這位兄弟結(jié)婚那天出來閒逛,看見一個道觀,便進(jìn)去和道士聊天,越聊越起勁,就開始學(xué)道士打坐,這一打就是一天。直到來人提醒,他纔想起昨天還有件事情沒有做。

無論如何,王守仁還是成功地結(jié)了婚,討了老婆成了家,他的逸事也由此傳遍了洪都,大家都認(rèn)爲(wèi)他是一個怪人。

王守仁不是一個怪人,那些嘲笑他的人並不知道,這個看似怪異的少年是一個意志堅定,說到做到的人,四書五經(jīng)早已讓他感到厭倦,科舉做官他也不在乎,十七歲的他就這樣爲(wèi)自己的人生訂下了唯一的目標(biāo)——做聖賢。

有理想是好的,可是王兄弟挑的這個理想操作性實在不高,畢竟之前除若干瘋子精神病自稱實現(xiàn)了該理想之外,大家公認(rèn)的也就那麼兩三個人,如孔某、孟某等。

王守仁自己也摸不著頭腦,所以他出沒於佛寺道院,希望從和尚道士身上尋找成爲(wèi)聖賢的靈感。但除了學(xué)會念經(jīng)打坐之外,連聖賢的影子也沒看到。他沒有灰心喪氣,仍然不斷地追尋著聖賢之道。

終歸是會找到方法的,王守仁堅信這一點。

或許是他的誠意終於打動了上天,不久之後,它就給王守仁指出了那條唯一正確的道路。

弘治二年(1489),十八歲的王守仁離開江西,帶著他的新婚妻子回老家餘姚,在旅途之中,他認(rèn)識了一個書生,便結(jié)伴而行,閒聊解悶。

交談中,他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怎樣才能成爲(wèi)聖賢呢?”

這位書生思慮良久,說出了四個字的答案:

“格物窮理。”

“何意?”

書生笑了:

“你回去看朱聖人的書,自然就知道了。”

王守仁欣喜若狂,他認(rèn)爲(wèi)自己終於找到了答案。

明朝那些事兒3正文聖賢之路

章節(jié)字?jǐn)?shù):3145更新時間:07-09-2919:30

朱聖人就是朱熹,要說起這位仁兄,那可真算得上是地球人都知道,知名度無與倫比,連高祖朱元璋都想改家譜,給他當(dāng)孫子。

可關(guān)於他的爭論也幾百年都沒消停過,罵他的人說他是敗類,捧他的人說他是聖賢,但無論如何,雙方都承認(rèn)這樣一點:他是一個影響了歷史的人。

朱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支持者認(rèn)爲(wèi),他是宋明理學(xué)的標(biāo)誌性人物,是一個偉大的哲學(xué)家。

反對者認(rèn)爲(wèi),他是宋明理學(xué)的標(biāo)誌性人物,是禁錮思想的罪魁禍?zhǔn)住?

其實朱熹先生遠(yuǎn)沒有人們所說得那麼複雜,在我看來,他只是一個有追求的人,不過是他的目標(biāo)有些特殊罷了。

他追求的是這個世界最爲(wèi)深邃的秘密。

(提示:下面的內(nèi)容將敘述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哲學(xué)問題,相信按本人的講述方式,大家是能夠理解的,如有疑問,可以舉手示意,實在不行,就去翻書吧。)

自古以來,有這樣一羣僧人,他們遵守戒律,不吃肉,不喝酒,整日誦經(jīng)唸佛,而與其他和尚不同的是,他們往往幾十年坐著不動,甚至有的鞭打折磨自己的身體,痛苦不堪卻依然故我。

有這樣一羣習(xí)武者,經(jīng)過多年磨練,武藝已十分高強(qiáng),但他們卻更爲(wèi)努力地練習(xí),堅持不輟。

有這樣一羣讀書人,他們有的已經(jīng)學(xué)富五車,甚至功成名就,卻依然日夜苦讀,不論寒暑。

他們並不是精神錯亂,平白無故給自己找麻煩的白癡,如此苦心苦行,只是爲(wèi)了尋找一樣?xùn)|西。

傳說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神奇的東西,它無影無形,卻又無處不在,輕若無物,卻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夠獲知這樣?xùn)|西,就能夠了解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奧秘,看透所有僞裝,通曉所有知識,天下萬物皆可歸於掌握!

這並不是傳說,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這樣?xùn)|西的名字叫做“道”。

所謂道,是天下所有規(guī)律的總和,是最根本的法則,只要能夠了解道,就可以明瞭世間所有的一切。

這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誘惑,所以幾千年來,它一直吸引著無數(shù)人前仆後繼地追尋。更爲(wèi)重要的是,事實證明,道不但是存在的,也是可以爲(wèi)人所掌握的。

對於不同種類的追尋者而言,道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對於和尚們來說,道的名字叫做“悟”,對於朱熹這類讀書人而言,它的名字叫“理”。

和尚們夢寐以求追尋的“悟”,並不是虛無縹緲的,事實上,它是一種極爲(wèi)玄妙的快感,遠(yuǎn)遠(yuǎn)勝過世間所有的歡悅和一切精神藥品,到此境界者,視萬物如無物,無憂無慮,無喜無悲,愉悅之情常駐於心。佛法謂之開悟

第一個“開悟”的中國人就是著名的“六祖”慧能,之後的德山和尚與臨濟(jì)和尚也聞名於世。

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jī),似一滴投於巨壑。

此即所謂佛者之道。

而關(guān)於武者的道,大致可以用這樣一個故事來說明:

按照武術(shù)中的說法,兵器是越長越好,既所謂“一寸長,一寸強(qiáng)”。但據(jù)說五代年間,有一位高手用劍,卻是越用越短,到後來他五六十了,劍法出神入化之時,居然不用劍了,每逢打架都是光膀子上陣,卻從未打敗過。

當(dāng)我看到這個故事時,才真正開始相信一句小說中的常用語: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而朱熹的道源自儒家,又叫做“理”,既不是開悟,也不是練習(xí)武術(shù),這玩意兒是從書中讀出來的,而且還是能夠拿出去用的,一旦通理,便盡知天下萬物萬事,胸懷寬廣,寵辱不驚,無懼無畏,可修身,可齊家,可治國,可平天下!

惟天下至誠,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贊天下之化育;可以贊天下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此即儒家之道。

上面大致解釋了道的意思,如果某些文言看不大懂的話,也不用去找翻譯了,概括起來,只要你懂得三點就夠了:

1、道是個稀罕玩意,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

2、無論什麼職業(yè)什麼工種,悟道之後都是有很多好處的。

3、悟道是很難的,能夠悟道的人是很牛的。

也就這樣了,能看明白就行。

說了這麼多,還有一個關(guān)鍵問題沒有解決,既然道這麼好,那怎樣才能悟道呢?

還是按照職業(yè)來劃分,如果你去問一個已經(jīng)開悟的和尚,得到的回答會十分有趣。

對於這個問題,守初和尚的答案是:麻三斤。

丹霞禪師的答案是:把佛像燒掉取暖。

清峰和尚的答案是:火神來求火。

德山和尚的答案是:文殊和普賢是挑糞的。(罪過罪過)

他們並不是在說胡話,如果你有足夠的悟性,就能從中體會到“酒肉穿腸過,佛祖心頭坐”的真意。所謂目中無佛,心中有佛,正是佛法的最精髓之處。

而佛家悟道的唯一途徑,也正隱藏在這些看似荒謬的語言中,簡單說來就是三個字——靠自己。

他們從各種聳人聽聞的話來回答問題,只是想要告訴你,悟道這件事情,不能教也是教不會的,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可以幫你。

可是高僧們的答案可操作性實在不強(qiáng),一般人幹不了,很難讓我們滿意,我們再來看看武者。

對於練武的人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更加簡單,丟給你一把劍,您就慢慢練吧,至於要練多久才能到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最高境界,不要問師傅,也不要問你自己,鬼才知道。

畢竟一本幾十萬字的長篇武俠小說裡絕頂高手一般也就一兩個人,如果兄弟你沒有練出來,那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諸位一定要端正心態(tài)。

現(xiàn)在我們的期盼都寄託在儒家的朱聖人身上,希望這裡有通往聖賢之路的鑰匙。

朱聖人確實不負(fù)衆(zhòng)望,用四個字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金光大道:格物窮理。

好,現(xiàn)在我們終於回到了起點,和王守仁先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那麼這四個字到底有什麼魔力,又是什麼意思呢?

朱聖人還是很耐心的,他告訴我們,“理”雖然很難悟到,卻普遍存在於世間萬事萬物之中,你家耕地的那頭黃牛是有理的,後院的幾口破箱子是有理的,你藏在牀頭的那幾貫私房錢也是有理的。

理無處不在,而要領(lǐng)會它,就必須“格”。

至於到底怎麼格,那就不管你了,發(fā)呆也好,動手也好,願意怎麼格就怎麼格,朱聖人不收你學(xué)費(fèi)就夠意思了,還能幫你包打天下?

那麼“格”到什麼時候能夠“格”出理呢?

問得好!關(guān)於這個問題,宋明理學(xué)的另一位偉大導(dǎo)師程頤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貫通,終知天理。”

看明白了吧,只要你不停地“格”,用心地“格”,聚精會神地“格”,加班加點地“格”,是會“豁然貫通”的。

那麼什麼時候才能“豁然貫通”呢?

不好意思,這個問題導(dǎo)師們沒有說過,我也不知道,但兄弟你只管放心大膽地去“格”吧,請你相信,到了“豁然貫通”的時候,你就能“豁然貫通”了。

好了,我們的哲學(xué)課到此結(jié)束,課上討論了關(guān)於佛學(xué)、禪宗、儒學(xué)、宋明理學(xué)的一些基本概念,相信這種講述方式大家能夠理解。

其實我並不願講這些東西,但如果不講,諸位就很難理解王守仁後來的種種怪異行爲(wèi),也無法體會他那冠絕千古的勇氣與智慧。

聖賢之路是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它有起點,卻似乎永遠(yuǎn)看不到終點。它神秘,詭異,又深不可測,它比名將之路更加艱辛,在這條道路上,沒有幫手,沒有導(dǎo)師,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成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失敗,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應(yīng)該放棄。

然而十八歲的王守仁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條道路,他最終成功了,在十九年後的那個地方,那個夜晚,那個載入歷史的瞬間。

明朝那些事兒3正文躊躇

章節(jié)字?jǐn)?shù):3975更新時間:07-09-2919:30

在外面混了一年的王守仁終於帶著老婆回了北京,剛一回來,父親王華就用警惕的眼睛審視著他,唯恐他繼續(xù)幹那些奇怪的事情,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變了,回家之後除了看書還是看書。

他十分滿意,終於放下了心頭的大石。

王華犯了一個天真的錯誤,因爲(wèi)王守仁讀的只是朱熹的書,他讀書的動機(jī)也一如以往——做聖賢。

不久之後,另一件怪事發(fā)生了。

王華突然發(fā)現(xiàn),王守仁從書房失蹤了,他怕出事,連忙派人去找,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位怪人正呆在自家的花園裡,看著一枝竹子發(fā)呆,一動不動。

他走上前去,無奈問道:

“你又想幹什麼?”

王守仁壓根就沒有看他,眼睛依然死盯著那根竹子,只是揮了揮手,輕聲說道:

“不要吵,我在參悟聖人之道。”

王華氣得不行,急匆匆地走了,一邊走一邊大叫:

“我不管了,我不管了!”

王守仁依然深情地注視著那根竹子,在他的世界中,只剩下了他和這根不知名的竹子。

0731 -07400051 -00601351 -13601481 -14900861 -08701021 -10301161 -11700721 -07301749 -17500131 -01401041 -10500991 -10001281 -12900051 -00600391 -04001727 -17281681 -16901121 -11301749 -17500801 -08100371 -03801331 -13401733 -17340361 -03701733 -17341211 -12200101 -01100661 -06700561 -05701381 -13900631 -06400021 -00300281 -02901511 -15200481 -04901501 -15100951 -09600001 -00100141 -01501021 -10301231 -12400051 -00600801 -08100911 -09200101 -01100011 -00200661 -06700291 -03000611 -06201451 -14601081 -10900861 -08701391 -14000871 -08800611 -06201705 -17060071 -00801431 -14400511 -05201051 -10600261 -02701381 -13900651 -06600681 -06900211 -02200791 -08000921 -09300541 -05500651 -06600601 -06101361 -13701441 -14501581 -15900761 -07701431 -14400811 -08200011 -00200571 -05800651 -06601351 -13601531 -15401769 -17700751 -07601707 -17080321 -03300201 -02101705 -17061741 -17421727 -17280731 -07401661 -16701709 -17101401 -14101705 -17061151 -11601755 -17561411 -14200511 -05201763 -1765
0731 -07400051 -00601351 -13601481 -14900861 -08701021 -10301161 -11700721 -07301749 -17500131 -01401041 -10500991 -10001281 -12900051 -00600391 -04001727 -17281681 -16901121 -11301749 -17500801 -08100371 -03801331 -13401733 -17340361 -03701733 -17341211 -12200101 -01100661 -06700561 -05701381 -13900631 -06400021 -00300281 -02901511 -15200481 -04901501 -15100951 -09600001 -00100141 -01501021 -10301231 -12400051 -00600801 -08100911 -09200101 -01100011 -00200661 -06700291 -03000611 -06201451 -14601081 -10900861 -08701391 -14000871 -08800611 -06201705 -17060071 -00801431 -14400511 -05201051 -10600261 -02701381 -13900651 -06600681 -06900211 -02200791 -08000921 -09300541 -05500651 -06600601 -06101361 -13701441 -14501581 -15900761 -07701431 -14400811 -08200011 -00200571 -05800651 -06601351 -13601531 -15401769 -17700751 -07601707 -17080321 -03300201 -02101705 -17061741 -17421727 -17280731 -07401661 -16701709 -17101401 -14101705 -17061151 -11601755 -17561411 -14200511 -05201763 -176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宜春市| 弋阳县| 民县| 峨边| 靖西县| 潍坊市| 泸水县| 宣城市| 丹巴县| 韶关市| 任丘市| 绥中县| 平谷区| 吴忠市| 怀集县| 荆门市| 磐石市| 天柱县| 太和县| 抚松县| 白银市| 正安县| 建阳市| 酒泉市| 诸城市| 万山特区| 宁强县| 行唐县| 施秉县| 台北市| 安义县| 开江县| 佛学| 罗源县| 潮安县| 高陵县| 磴口县| 如皋市| 厦门市|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