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六十一章:天佑大明

朱厚照說著說著,竟有些真情流露。

其實這兩日的歷練,確實使他煥然一新。

他是個有大抱負的人,從他自幼熟讀兵法,練習弓馬其實就可以窺見一二。

一個沒有抱負,沒有足夠毅力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十年如一日的練習弓馬,學習枯燥的兵法的。

因爲真正的兵法,絕不是三十六計這樣簡單。

一個能在沙場上指揮若定的將軍,必定是一個事無鉅細,俱都瞭然於心的人。

他必須瞭解士兵,必須瞭解地理,瞭解天時,必須計算出士兵每日所需的口糧,能隨時計算出,援軍可以在何時抵達。

這都是大學問,但凡是牽涉到了學問,都是枯燥無味的,單憑那孩子一般,過家家似得所謂戰爭。又或者是,讀書人所臆想的那般,戰爭就是兩邊派出武將,先單挑一番,勝者則驅兵掩殺上去,最後大捷。

又或者是,動輒一個所謂的錦囊妙計,將軍們如傻叉一般,哎呀呀,遭了,咋辦,錦囊一打開,有了。

真正的戰爭,都是將軍們指揮著數萬數十萬的軍隊,抵達戰場,腦海裡計算著無數種可能。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哪怕一盞茶前的戰事,和一盞茶後的戰事,都可能全然不同的。

這就需將軍對於戰場有著巨大的把控能力,他必須是那個最瞭解彼此軍隊的人,他也必須是最懂得山川河流,知道哪些地方,可能會遭遇伏擊,哪些地方,適合駐紮軍馬,能精確的計算出援軍到達的時間,能知道自己手裡還有多少的預備隊,可供投入戰場……

這些知識,恰恰是乏味的。

而歷史已經證明,朱厚照是個極優秀的將軍。

同樣,當他真正有了同理心,有了感觸,此時,他認真了起來,回顧著兩日來的感受,不禁眼眶通紅,滿是失望的開口說道。

“連楊師傅這樣的人,本該是我大明未來的棟樑,可連這樣的人,尚且都不知耕作爲何物,不知農人們,平時吃的是什麼,穿的是什麼,卻滿口仁政,爲勸農而拍案叫好,兒臣這些日子,所見所聞,心裡只是感慨,楊師傅對不住那些供養他的百姓。”

說著,他面露愧色。

“兒臣……也對不住那些,辛勞於阡陌之間,繳納賦稅的農人啊,他們悽慘至此,而楊師傅們呢,卻還在不斷的對兒臣說,讀書啊,學習聖人的道理啊,仁政啊……想來,有朝一日,百姓們要餓死了,他們依然,還在說這些吧,兒臣其實,也不懂什麼大道理,只知道,做人不能太虧心,不然,難免夜裡睡不安生。”

“兒臣和王先生學習,不是因爲,王先生的學問有多好,他的學問好不好,以兒臣的愚鈍,其實……也看不出來。可是,王先生是第一個,在兒臣眼裡,口裡說著仁政,卻肯俯下身去耕作的人,兒臣見過許多的大儒,父皇也將許多翰林安排在兒臣身邊,可王先生,只有一個。所以兒臣願意跟著他學習,即便是跟著吃一些苦頭,手裡滿是老繭,腳裡生出水泡,有時累得腰都伸不直,可……兒臣甘之如飴。”

啪嗒!

朱厚照跪下,他認真了。

一開始,或許還只是因爲爭強好勝、不肯服輸的天性使然,可說著說著,居然感動了自己,這其實也可以理解,兩日的耕作,給予了一種新的視覺,這個視覺,使他看清了這個世界許多新的東西,他突然發現,自己不只是尋常的孩子了。

看著那些農人,親自去體驗他們平日的生活,自己受的苦越多,越覺得無法忍受,越是累的氣喘吁吁,他才越意識到,原來……自己這個太子,身上承擔著這樣大的干係。

朱厚照眼眸泛著淚意,一臉堅定的說道。

“兒臣往後,還會去西山,向王先生學習,若是父皇因此而要責怪,那就責怪兒臣好了,反正兒臣隔三差五,也已經被打習慣了。可是兒臣,不曾有錯,兒臣只是不願意,反反覆覆去聽那些所謂仁政和愛民的道理,然後將自己關在書屋裡,每日錦衣玉食,奢言著所謂的應當如何愛民如子,兒臣註定不會是一個令父皇稱心如意的好兒子,因爲兒臣覺得,相比於讀書,世上還有許多,兒臣可以力所能及的事去做,就如王先生所言,人若是不從小處做起,卻是滿口春秋大義,滿口所謂的大治之世,這……豈不是南轅北轍,請父皇……責罰!”

幹得漂亮。

方繼藩都忍不住差點脫口叫好了。

王守仁的洗腦能力,真是一流啊,他方繼藩打心裡佩服。

暖閣裡,一片靜寂。

其實最震驚的,莫過於王華。

王華臉色茫然起來。

自己的兒子,交給了太子殿下這個……

短短幾日時間……這楊廷和和自己幾年時間,都無法給太子殿下灌輸的道理,可只兩天的時間裡,太子殿下……竟是懂了這麼多,雖然有些地方,王華不甚認同自己兒子的主張。

可這並不代表,他對兒子的主張完全的敵視,因爲這其中,許多東西,本就是互通的,無論是任何學派,本質上,目的都是聖人的仁政,只是大家各有各的堅持,對通往仁政的路徑,有爭議罷了。

至少有一點,值得欣慰,那就是太子殿下,竟也開始追求仁政了。

天佑大明啊。

王華居然激動的顫抖。

那些沒有教導過太子的人,是絕不會有這樣感受的。他們永遠不會知道,太子殿下是何等的固執,是何等的油鹽不進,教導太子數年,王華有的只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而如今……太子殿下這一番肺腑之言,竟連自己都動心了。

王華小心翼翼的擡眸,看了一眼方繼藩。

自己的兒子,也是一個固執的人,當初,自己的兒子,所堅持的是格物致知,這一點,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理學之中,所謂的格物,用朱夫子的話來說,即爲:‘“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也就是說,程朱的主要觀點在於,格物乃是奔上聖人之道的途徑,而如何格物呢,格物即物而窮其理,格物的途徑主要是讀書討論,應事接物之類。其做法“須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後脫然自有貫通處”。

在這個從逐漸積累到豁然貫通的過程中,因而,最終得出來的結論是,你們這羣渣渣,都讀書,多研究。

因此,纔會有自己的兒子,跑去研究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伯安當初,是真正的信奉理學啊。

自跟了方繼藩,就開始變‘壞’了,越來越和理學背道而馳。

王華從前對此大發雷霆,現在卻茫然起來……這到底,是好是壞呢?

似乎,從太子身上,王華沒有看到太多的壞處,當然,其中也有一些離經叛道的地方。

弘治皇帝深深凝視著自己的兒子,他突然有一種兒子完全變了一副樣子的感覺。

道理且不論,至少……太子比從前,多了幾分使命感,似乎願意承擔起幾分江山社稷的責任了。

彷彿有一種東西,瞬間的插入了弘治皇帝的內心。

太子……這是長大了嗎?

果然……不愧是自己的兒子啊。

弘治皇帝激動的竟說不出話來,嘴角隱隱在顫抖。

在他心裡,張皇后可以紡織,作爲天下人的表率,來向臣民們宣告,宮中倡議節儉。

那麼太子耕作,又有什麼不好?這不但傳出去,臣民和百姓們只會稱頌太子賢明,而且,卻也令太子嚐到了百姓的疾苦,這……不正是自己所期望的嗎?

弘治皇帝的目光,從起先的嚴厲,接著變成了審視,而現在,卻多了幾分舔犢之情。

長大了啊,果然長大了,終於開始有心了。

唯一臉色蒼白的,是楊廷和。

他是詹事,看太子殿下的意思,從此以後,都跑去跟一個小翰林學習了,這小翰林,還是方繼藩的門生。

他完全不認同這些,他認準了,格物致知,讀書的人,就該窮究自然之理,這是格物致知,是正道,跑去耕作,這能學什麼,太子殿下要做農戶了嗎?

他忍不住道:“殿下,你誤入歧途了。”

他本不該說這番話的,若不是急了,也不會如此的失態。

衆人才反應了過來,看向楊廷和。

誤入歧途,是很嚴重的指控。

只在這短暫的平靜之中,幾乎每一個人,都開始在不斷的思考起來,他們搖擺著自己的情感,不斷的思考著此事的好壞,滿腦子都在想,這到底是誤入歧途,還是太子殿下已經長大,有了成熟的想法。

這時……有人漫不經心的開口道:“老臣以爲,太子殿下如此,沒什麼不好……西山……老臣去過,楊詹事所言的誤入歧途,太言重了。”

說話的人,此前一直在沉默,可是他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人。

內閣大學士,劉健!

......

第五更送到,太累了,睡覺。

第七百一十一章:太子殿下來第四百五十七章:帝心第八百七十一章:此大功也第六百八十八章:生死勿論第四百五十章:渾身都是寶第二章:我是敗家子第五百六十四章:放榜第三百三十八章:不一樣的太子殿下第一百四十二章:陛下威武第三百零九章:臨危一死報君王第五百二十八章:一炮而紅第一百零六章:別人家的爹第二百五十四章: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五百三十七章:恩師仁義啊第六十八章:什麼都懂第六百八十七章:神之箭手第五百八十四章:獻寶第三十六章:賜官第六百九十七章:不堪一擊第三百五十七章:不見棺材不掉淚第八百六十九章:大醫凜然第五百三十四章:功臣覲見第五百二十九章:利國利民第八百零三章:不幸言中第八百五十五章:有良心的人第六百七十一章:家國天下第三百八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七十九章:助人爲快樂之本第四十七章:聚寶盆第六百五十九章:鵬程萬里第五百三十六章:大丈夫當如是也第五十二章:娘娘駕到第二百四十章:將軍百戰死第二百零五章:王守仁悟道第一百九十八章:開講第一百九十三章:邪不壓正第七百四十七章:欽命巡西山第九十六章:放榜第八百六十四章:皇孫放假了第七百七十三章:虎伯無犬侄第六百八十章:天子門生第七百四十章:見駕第八百三十七章:風雨之後見彩虹第三百三十五章:一鳴驚人第四百一十章:民貴君輕第五百三十四章:功臣覲見第二百三十七章:聖意第五百四十三章:大獲全勝第二百五十九章:同理之心第七百九十九章:可憐的孫子第四百二十章:遍地是朋友第四百七十一章:他還是個孩子啊第五百二十一章:封侯第二百九十四章:真神器也第一百七十四章:恭喜陛下第六百六十六章:發現金脈第八百一十一章:聖駕第五百五十九章:君憂臣辱之時第七百九十二章:真命天子第八百七十四章:家國天下第五百九十五章:何以安天下第四百八十二章:迎頭痛擊第三百零四章:幹得漂亮第五百一十八章:不堪一擊第六百八十四章:我很看重你第七百五十八章:獻藥第二百三十八章:聖人第九十四章:開考第三百二十章:喜報入宮第七百九十四章:忠義之名第一百九十八章:開講第七百九十九章:可憐的孫子第一百八十章:封爵第三百三十三章:煥然一新第六百六十三章:神器再出世第三百三十三章:煥然一新第三十八章:爲所欲爲第五百七十章:宮中最大的秘密第三百三十七章:太子施教有方第六百六十二章:太子很棒棒第四百九十八章: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七百二十二章:恩師無事第八百三十一章:天子腳下 朗朗乾坤第七十四章:功在社稷第六百三十一章:漫天飛球第八百七十九章:橫空出世第五百八十四章:獻寶第三百一十章:聖人之心第七百二十八章:天家父子第一百三十一章:天大的人情第四百零九章:今兒,你有難了第三百五十四章:家和萬事興第八百四十一章: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三百三十八章:不一樣的太子殿下第六百三十四章:純潔的太子第六百四十四章:臣有一個門生 他真的很棒第四十一章:臭味相投第七百章:鴻恩浩蕩第八百二十九章:義薄雲天朱厚照第四百一十一章:大局已定
第七百一十一章:太子殿下來第四百五十七章:帝心第八百七十一章:此大功也第六百八十八章:生死勿論第四百五十章:渾身都是寶第二章:我是敗家子第五百六十四章:放榜第三百三十八章:不一樣的太子殿下第一百四十二章:陛下威武第三百零九章:臨危一死報君王第五百二十八章:一炮而紅第一百零六章:別人家的爹第二百五十四章: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五百三十七章:恩師仁義啊第六十八章:什麼都懂第六百八十七章:神之箭手第五百八十四章:獻寶第三十六章:賜官第六百九十七章:不堪一擊第三百五十七章:不見棺材不掉淚第八百六十九章:大醫凜然第五百三十四章:功臣覲見第五百二十九章:利國利民第八百零三章:不幸言中第八百五十五章:有良心的人第六百七十一章:家國天下第三百八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七十九章:助人爲快樂之本第四十七章:聚寶盆第六百五十九章:鵬程萬里第五百三十六章:大丈夫當如是也第五十二章:娘娘駕到第二百四十章:將軍百戰死第二百零五章:王守仁悟道第一百九十八章:開講第一百九十三章:邪不壓正第七百四十七章:欽命巡西山第九十六章:放榜第八百六十四章:皇孫放假了第七百七十三章:虎伯無犬侄第六百八十章:天子門生第七百四十章:見駕第八百三十七章:風雨之後見彩虹第三百三十五章:一鳴驚人第四百一十章:民貴君輕第五百三十四章:功臣覲見第二百三十七章:聖意第五百四十三章:大獲全勝第二百五十九章:同理之心第七百九十九章:可憐的孫子第四百二十章:遍地是朋友第四百七十一章:他還是個孩子啊第五百二十一章:封侯第二百九十四章:真神器也第一百七十四章:恭喜陛下第六百六十六章:發現金脈第八百一十一章:聖駕第五百五十九章:君憂臣辱之時第七百九十二章:真命天子第八百七十四章:家國天下第五百九十五章:何以安天下第四百八十二章:迎頭痛擊第三百零四章:幹得漂亮第五百一十八章:不堪一擊第六百八十四章:我很看重你第七百五十八章:獻藥第二百三十八章:聖人第九十四章:開考第三百二十章:喜報入宮第七百九十四章:忠義之名第一百九十八章:開講第七百九十九章:可憐的孫子第一百八十章:封爵第三百三十三章:煥然一新第六百六十三章:神器再出世第三百三十三章:煥然一新第三十八章:爲所欲爲第五百七十章:宮中最大的秘密第三百三十七章:太子施教有方第六百六十二章:太子很棒棒第四百九十八章: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七百二十二章:恩師無事第八百三十一章:天子腳下 朗朗乾坤第七十四章:功在社稷第六百三十一章:漫天飛球第八百七十九章:橫空出世第五百八十四章:獻寶第三百一十章:聖人之心第七百二十八章:天家父子第一百三十一章:天大的人情第四百零九章:今兒,你有難了第三百五十四章:家和萬事興第八百四十一章: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三百三十八章:不一樣的太子殿下第六百三十四章:純潔的太子第六百四十四章:臣有一個門生 他真的很棒第四十一章:臭味相投第七百章:鴻恩浩蕩第八百二十九章:義薄雲天朱厚照第四百一十一章:大局已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阳县| 通化市| 和硕县| 台江县| 黄石市| 安义县| 仙桃市| 汉川市| 通海县| 白水县| 门头沟区| 堆龙德庆县| 永川市| 保靖县| 林州市| 雅江县| 昆明市| 商城县| 海阳市| 枣强县| 吴旗县| 仁化县| 九江县| 柯坪县| 孟村| 嵊泗县| 罗定市| 无极县| 昌邑市| 达孜县| 灯塔市| 乌海市| 洞头县| 南乐县| 江北区| 红桥区| 彭州市| 无为县| 锡林郭勒盟| 泸州市|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