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4章 鋪開

“皇上諭旨,大赦天下。”

“皇上諭旨,所有兵籍,匠籍全部歸入民籍。”

“皇上諭旨,從即日起,大明廢除人頭稅。”

“皇上諭旨,陝西、山西免賦稅三年,北直隸免賦稅一年。”

“皇上諭旨,乾武元年,增開恩科!”

“皇上諭旨,賜孛兒只斤.俺答爲蒙王,增設蒙古行省。”

一道接一道的諭旨傳出,整個京師內外一片沸騰,‘皇上萬歲!乾武萬歲!’的呼聲在大街小巷此起彼伏,一衆官員士紳商賈百姓皆是如癡如狂,鼓樂聲、鞭炮聲響成一片,扭花鼓、耍龍燈、獅子滾繡球、高蹺、擡閣、花棍、花燈、傘燈、旱船、獨竿橋等春節元宵纔有表演都一齊涌上了街頭,所有人都盡情的宣泄著心頭的歡愉!

大赦天下,免賦稅錢糧,這都是新皇登基應有的套路,但乾武帝不同,登基之日宣佈廢除人頭稅,這是天下萬民人人受益之事,尤其是對貧窮人家而言,廢除兵籍,匠籍,受益的百姓也是數以百萬計,增開恩科,受益的則是天下的讀書人,增設蒙古行省,則是宣佈了西北從此太平,如此多對百姓有益之事聚在一起,讓人如何不喜?

更令百姓高興的是,乾武帝明顯與以前的皇帝不同,以前的皇帝是拼命的搜刮錢財,而乾武帝卻是大把大把的往外撒銀子,免人頭稅且不說,京師大街小巷的整改至少就是上百萬兩銀子,聽說新鋪砌的石板街道,三尺就要耗費一兩銀子,而且街道還修建公共茅房。兩旁栽樹。

以前的嘉靖只知道修建宮殿祭壇和皇家園林,何曾管過京師的街道?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街上牛馬糞便隨處可見,臭哄哄的,那象現在這樣。新鋪砌的幾條街道都潔淨的不好意思吐痰。

皇宮,景仁宮,景仁宮是東六宮之一,乾武完成了登基儀式,便乘坐便輿趕了過來,與徐清曼分享他的喜悅,在景仁門下轎,徐清曼、關芙蓉便帶著一羣太監宮女迎了上來,盈盈下拜。道:“臣妾拜見皇上。”

“免禮。”乾武矜持的說道,待的衆人起身,他才衝著徐清曼、關芙蓉微微一笑,邁步進了大門,進的正廳,徐清曼揮手屏退一衆太監宮女,便抿嘴笑道:“皇上今兒個真英武。”

胡萬里笑著張開雙臂,道:“平日就不英武?來。幫朕更衣,弄點吃的。一會兒還的見人說事。”

聽的這話,關芙蓉連忙出門吩咐宮女,徐清曼則上前幫著他除去龍袍,一邊唸叨著道:“皇上得注意身子,這段時間連軸轉著見人說事,如今御極登基。也該鬆泛鬆泛,別繃的太緊。”

“朕這些年打熬的一副好身子骨,別擔心。”乾武說著便問道:“嘉靖的那些妃嬪宮女太監都送過去了?”

“都分批送去西苑了。”徐清曼說著擡起頭媚了他一眼,道:“如今後宮已經整肅一新,皇上可以隨心所欲了。”

“吃醋了?那可不行。”乾武輕笑道:“妒可是七出之條。”見的關芙蓉進來。他便含笑打住。

在景仁宮裡略微休息了一陣,乾武才一路踱著回到乾清宮,東暖閣裡,內閣和六部大員都屏聲斂氣的恭候著他的到來,見他進門,衆人連忙跪下道:“微臣等叩見皇上。”

“都平身。”乾武隨意的擺了擺手,徑直落座後,他掃了衆人一眼,才道:“朕做事講究效率,不喜歡疲沓,內閣必須儘快推出‘績效考成法’。”

“微臣遵旨。”翟鑾、夏邦謨、許贊三人忙躬身道;

“內閣如今人手太少,忙不過來。”乾武說著掃了衆人一眼,道:“禮部尚書張璧,兵部尚書毛伯溫、戶部尚書王杲、俱晉文淵閣大學士。”

聽的這話,一衆大臣不由的面面相覷,這主子比嘉靖還強硬,內閣閣臣不經廷推就罷了,一次竟然擢拔三位閣臣,略微沉吟,張璧便起身跪下道:“皇上特旨任命閣臣,弊端頗多,微臣懇祈恢復廷推之制,由吏部會同九卿科道共同推舉,以免朝中再出奸佞之臣。”

聽的這話,翟鑾不由暗暗叫苦,張璧這話等若是將他架在火上烤,說嚴重點,這是挑撥他和乾武的關係!大明有會推大典,吏部每遇員缺,吏部先一日移會大九卿,掌科、掌道,由首輔主持,在朝堂上由高級官員和言官以不記名的方式推選,內閣閣員出缺,同樣是由三品以上的京官廷推,毫無疑問,會推廷推將極大的提升內閣首輔和閣臣的權利,極大的削弱限制皇帝的權利。

想到這裡,他連忙沉聲道:“朝廷雖有會推制度,然自正德以來,經會推入閣者,寥寥無幾,皇上初臨天下,特旨擢拔前朝舊臣,實爲穩定人心。”說著,他便沉聲道:“還不謝恩!小心君前失儀。”

“身爲大臣,當勇於直言。”乾武掃了幾人一眼,不急不緩的說道:“仲鳴說的不錯,特旨擢拔你三人,確爲穩定人心,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不知道有多少官員無心政事,眼巴巴的等著望著朕調整人事,這不好。

至於會推,確實是個好制度,但也有不足之處,朝廷用人,當不拘一格,會推可以恢復,但朕也會特旨擢拔。”

聽的這話,一衆大臣都隱隱有些欣喜,這主子雖說是軟硬兼施,但似乎比嘉靖要好說話,毛伯溫、王杲當即便跪下道:“微臣謝皇上隆恩。”

張璧見狀,忙跟著叩首謝恩。

“都平身。”乾武說著略微一頓,才道:“今日召集你們,主要是爲了衆藩王海外分封事宜,二百多親王郡王位列朝堂,諸位有何感慨?”

“震撼!”翟鑾躬身道:“不到二百年,宗室數目便由洪武朝的五十七人驟升至現在的一萬零三十四人。幾近兩千倍,若不分封海外,再過百年,朝廷歲入將無法供養一衆宗藩。”

朝廷這些年國庫空虛,連年積欠不少宗藩的祿米,爲此可沒少跟朝廷扯皮。夏邦謨亦跟著附和道:“宗藩分封海外不僅利國利民,亦大利宗藩,實是根治宗藩弊端之善政,微臣附議。”

乾武微微頜首道:“宗藩俸祿已經佔到朝廷歲入的三成,實是亙古未見!朝廷負擔不起!百姓也負擔不起!分封海外,勢在必行,爲防重蹈覆轍,大明現如今的兩京十九省,皆不在分封之列。朕意將他們全部分封在南北美洲、非洲、西亞等沿海之地。

遠封海外,沒有兵丁護衛自然不行,畢竟都是宗室,分封也不是流放,允許他們招募朝廷八十餘萬衛所兵丁邊軍隨行,允許招募封地的百姓隨行,你們以爲如何?”

聽的這話,一衆人不由目瞪口呆。這手筆也忒大了,就算要革新兵制。也犯不著將所有的兵力全部都推出去!毛伯溫正想開口,翟鑾卻搶先開口道:“皇上聖明,如此多宗藩分封海外,少則三年五載,多則十年八年,逐步將所有兵力轉移海外宗藩名下。朝廷再另行訓練新兵,此實是一舉數得!

朝廷不僅免除了數十萬大軍的遣散費用,還能從宗藩手中擠出一筆招募費用,免除了宗藩的俸祿開支,宗藩的王田莊田也盡數成爲納稅的田地。宗藩在海外開拓疆土也獲得了足夠的兵力!實是皆大歡喜!

皇上英明睿聖,聖慮深遠,實是大明之福,宗藩之福,天下萬民之福!微臣委實敬服的五體投地!”說著,他便起身恭敬的叩首。

這確實是一石數鳥,皆大歡喜!衆人紛紛跟著起身稱頌!

“別忙著稱頌,還不知道一衆藩王的反應。”乾武含笑道:“不願意分封海外之宗藩,一律遷移來京師,只允許一子降爵以襲,餘子不封,在海外開疆拓土,成績斐然者,可晉升爵位,先將這消息放出去試探一下藩王們的反應。”

這等若是將一衆藩王盡數逼迫去海外了,一衆大臣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消息一傳開,一衆親王郡王下榻的會同館登時就沸騰起來,他們根本就只關心海外分封的情況,呆在國內的封地,純粹就是在四方天裡混吃等死,再充沛的精力也只能發泄在女人的肚皮上,這就是宗室繁衍的速度飛快的主要原因!

海外分封允許招募兵丁招募百姓,又是天高皇帝遠,一旦到了封國,那就完全是他們的天下!誰還願意呆在國內?更別說留在國內的宗藩要盡數遷來京師,在各個封地他們還能作威作福,在京師,一個個就的夾起尾巴過日子了,這種天差地別的待遇,還用選嗎?

次日早朝之後,新紮的錦衣衛指揮使俗稱錦衣總憲的伍子順進宮將一衆藩王的反應詳細的進行了稟報,隨後將整理好的情報呈了上來。

胡萬里細細的翻看了一遍,讚許的點了點頭,才道:“錦衣衛的聲譽素來不好,你擔任指揮使要設法加以改變,一些惡習要大力整頓,有抗令不尊,惡意刁難的,輕慢怠職的,堅決清理出去,不要怕,你自己也要潔身自好,不要授人以柄,朝廷的言官連朕都敢頂撞,你別栽在他們手中!”

“微臣明白。”伍子順忙躬身道。

“如今大局已定,將家眷接來京師罷。”胡萬里說著一頓,道:“西北的活動可以適當的轉向不地汗,另外,對於西亞、西洋,要加強人手,尤其是西班牙,下一步,咱們就該跟西班牙在中美洲死磕,美洲的銀礦,朕是志在必得!”

“微臣遵旨。”伍子順連忙躬身道。

“還有。”乾武接著道:“奧斯曼帝國,你派人跟他們接觸一下,打個前站,今冬我準備派出使團出使奧斯曼。”

“微臣遵旨。”

胡萬里微微頜首道:“出去宣薛良輔、劉思武、李健覲見。”

“微臣告退。”

待的伍子順退出,乾武斟了一杯茶,緩緩的呷著,與歐洲爭霸天下,大明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是人口!他之所以極力避免大規模的戰爭,就是擔心人口損失太大!要想徹底的壓倒歐洲。改變整個世界今後數百年的格局,他需要大量,不!需要天量的人口!他可不想象成吉思汗那樣白忙活一場。

如今,隨著美洲高產作物的推廣,東南亞、南洋的開發,西北的和平。天花的預防,人頭稅的廢除,土地兼併的緩和,慈善會完備的賑濟,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他相信,大明的人口會以爆炸般的速度翻滾上去!

六千多萬人口!這是朝廷統計的數據,他纔不會相信,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地方官員胥吏和百姓聯手刻意隱瞞了。估計不要十年,大明的人口就能上億,整個歐洲如今有多少人口?

將數以千計的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之類的宗藩散播出去,略微加以扶持,整個美洲都將是漢人的天下,非洲至少也要佔領一大半,這個格局,看後世如何去改變?

薛良輔是特意前來參加胡萬里登基大典的。早就估摸著乾武會召見他,一直沒敢出去應酬。聽聞伍子順親自來傳話,急忙就進了宮。

進的乾清宮,見乾武低頭批閱摺子,他連忙恭敬的趨步上前跪下道:“微臣叩見皇上。”

“佐卿來了,坐。”乾武含笑道,俟其落座。他便道:“宗藩分封海外,已成定局,估計有二百萬人口遷移海外,這是項極爲龐大的遷移,需要海量的海船和船員水手。朝廷如今的造船廠並不多,規模大的也就七八家,東興港名下也就三大造船廠,這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大力培訓造船工匠,在安南、倭國、淡馬錫、噶羅巴再建造四個大型造船廠。”

薛良輔微微欠身道:“微臣遵旨。”略微一頓,他才道:“皇上,是官設,還是私建?”

“當然是私建。”乾武輕笑道:“都掛靠在東興港的名下,東興港的軍工作坊、造船廠,玻璃作坊等等都不要跟朝廷扯上關係,官辦的扼殺創造力,不利於培養專業人才。”微微一頓,他便將話頭一轉,道:“我想在漢武建立一個技術學校,專門培養各類技工,冶煉、造船、鑄造、鍛工、勘探測繪等等各方面的人才以後都會大量需要,這事情你抓緊辦。”

薛良輔猶豫著道:“技術學校也是私辦?”

“私辦。”乾武笑道:“有官辦的,朕準備在漢武建立一所海軍學院,這必須是官辦!你先在漢武選址,隨後有旨意下來。”

“微臣遵旨。”薛良輔忙躬身道。

沉默片刻,乾武才輕嘆了一聲,道:“他們可都好?”

薛良輔自然清楚他問的都是誰,連忙躬身道:“一切安好,皇上放心。”

“孩子已經不小了,別太溺愛,海軍學院建成,讓他們進學院。”乾武輕聲道:“那幾位,讓她們多出去散散心,如今已經沒事了。”

薛良輔不願意乾武順著這個話題說下去,忙躬身道:“微臣遵旨,明日就啓程返回漢武。”

“還有一事,去信將胡萬山招去呂宋,授個四品以下的官職,再以鼎國公府的名義送些銀子。”乾武說著揮了揮手,道:“去罷,有私事直接轉給伍子順。”

“微臣遵旨,微臣告退。”薛良輔忙起身行禮。

薛良輔出去不久,劉思武、李健兩人便一身軍裝聯袂而至,進門,兩人便要跪下見禮,乾武連忙伸手道:“既是身著軍裝,就行軍禮!以後朝會,不準穿軍裝。”

“是!”二人忙立正敬禮。

乾武直接說道:“如今大局已定,京師留下一萬護衛隊便可,倭國、安南必須儘快的拿下來,京師兩萬新兵訓練已近一年,拉上戰場去實戰訓練,加上南京還有一萬,一共是六萬兵丁,劉思武率二萬去倭國,李健率四萬去安南,速戰速決,否則我手頭的銀子可不夠你們消耗的。”

兩人一聽大喜,連忙立正道:“是!屬下遵命!”

乾武鼓勵著道:“好好打,爭取一戰封候!”

聽的乾武許以封侯,兩人忙立正敬禮道:“是!保證不負皇上所望!”

“去罷。”乾武含笑道:“薛良輔還在京師,一應彈藥補給跟他去商量,另外,李健順帶將興王送去廣州。”

“興王?”李健不由的一愣。

“就是嘉靖。”乾武道:“今年冬季準備送他去非洲封地,讓他在廣州呆著,我見他心煩,他呆在京師也成天提心吊膽的,去廣州,大家都輕鬆。”

一聽是嘉靖,李健可不敢大意,連忙道:“還請皇上示下,是否留一個營監視?”

劉思武卻插話道:“皇上,何不送他去澳門?”

乾武看了兩人一眼,道:“不日我便要下旨,全面解除海禁,所有沿海港口全面放開,澳門將不再是私港,廣州將成爲大港,護衛隊在廣州留駐一個團吧,從李健的漢武艦隊序列中抽調。”

“是。”李健連忙應道。(未完待續……)

第384章 出征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11章 踏青賞美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192章另有意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218章 踢皮球第42章 少爺稱謂第174章發軍餉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153章 買賣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60章 下聘第409章 強攻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188章刁難第36章 三字真經第453章 偷天換日(十四)第78章 作秀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203章 嚴世藩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422章 捐款第21章 授官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134章大兇之兆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257章 出行第32章 驛站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483章 登基第21章 授官第488章 省心第14章 惹麻煩了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151章 爲那般第98章 陋規第249章 翟鑾撂挑子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272章 逛集 市第62章 嘉靖反應第214章 鬧大了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229章 紛爭起第208章 譁變第390章 大捷第八章 試探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152章 軍火商第33章 驛傳之弊第171章擢升第385章 暗助第408章 殘酷第165章橫插一腳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152章 軍火商第274章 激勵第158章禮物第483章 登基第16章 風雲變幻第120章加快進度第48章 南京(四)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03章 嚴世藩第81章 上任排場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308章 夜襲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94章 雛形第14章 惹麻煩了第87章 恩威並施第188章刁難第98章 陋規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435章 招攬第276章 肉靶第57張 被彈劾第408章 殘酷第470章 雄辯第394章 爭權第39章 胡謅第215章 扯皮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27章 中山狼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79章 船隊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126章瞞天過海第36章 三字真經第432章 相遇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359章 招安條件
第384章 出征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11章 踏青賞美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192章另有意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218章 踢皮球第42章 少爺稱謂第174章發軍餉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153章 買賣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60章 下聘第409章 強攻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188章刁難第36章 三字真經第453章 偷天換日(十四)第78章 作秀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203章 嚴世藩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422章 捐款第21章 授官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134章大兇之兆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257章 出行第32章 驛站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483章 登基第21章 授官第488章 省心第14章 惹麻煩了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151章 爲那般第98章 陋規第249章 翟鑾撂挑子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272章 逛集 市第62章 嘉靖反應第214章 鬧大了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229章 紛爭起第208章 譁變第390章 大捷第八章 試探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152章 軍火商第33章 驛傳之弊第171章擢升第385章 暗助第408章 殘酷第165章橫插一腳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152章 軍火商第274章 激勵第158章禮物第483章 登基第16章 風雲變幻第120章加快進度第48章 南京(四)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03章 嚴世藩第81章 上任排場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308章 夜襲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94章 雛形第14章 惹麻煩了第87章 恩威並施第188章刁難第98章 陋規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435章 招攬第276章 肉靶第57張 被彈劾第408章 殘酷第470章 雄辯第394章 爭權第39章 胡謅第215章 扯皮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27章 中山狼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79章 船隊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126章瞞天過海第36章 三字真經第432章 相遇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359章 招安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丰县| 宜都市| 西和县| 廊坊市| 海宁市| 卢湾区| 中宁县| 武城县| 安西县| 昌都县| 邛崃市| 定南县| 吴桥县| 上蔡县| 沙田区| 罗定市| 陈巴尔虎旗| 和顺县| 陆良县| 汤原县| 丹寨县| 晋中市| 车险| 西乡县| 宿松县| 佛冈县| 巫山县| 都江堰市| 永清县| 顺义区| 斗六市| 定襄县| 怀远县| 孟州市| 金门县| 禹城市| 金湖县| 明溪县| 全州县| 东海县|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