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節 彼得堡五

反對派的政治力量終於登上舞臺了。2月28日,剛從監獄裡釋放出來的孟什維克領導人們:格沃茲傑夫、波格丹諾夫、博列依多等人趕到塔夫利達宮,與孟什維克國家杜馬黨團代表齊赫澤、斯科別列夫等人一起,宣佈組成工人代表蘇維埃臨時執行委員會。並且散發傳單,要求各企業和部隊立即選出蘇維埃代表到塔夫利達宮集中:每1000名工人和每個連的士兵選出一名代表。提議被迅速響應,當天晚上,在塔夫利達宮召開了蘇維埃第一次會議,與會者超過1000人。會議選舉產生了正式的執行委員會,齊赫澤擔任主席,克倫斯基和斯科別列夫爲副主席。

對於飛速變化的彼得堡,密切關注著局勢的中國人感到不可思議。有兩個彼得堡站的特工被選爲蘇維埃代表,丘博夫是其中之一。消息當然以最快的速度傳回到聯絡處,範德平感嘆俄國人對於民主政治的熟稔,“這種事情如果是我們搞,沒有一兩個月是搞不出名堂的,而且還是四不像。謝天謝地,總算有了結果。”他對張小丁和李三才說,“我得去莫吉廖夫了,或許俄軍已經回師彼得堡了。你們倆留守這裡,以小丁爲主。大事直接請示家裡,小事自己拿主意。你們的人真不錯,有前途。哈哈。”範德平感到機會真的來了。

且不說範德平立即動身前往莫吉廖夫。彼得堡蘇維埃成立後立即通過了呼籲書。“鬥爭還在繼續,它應該進行到底。舊政權應當徹底推翻並讓位於新的人民管理。這樣俄羅斯方能得救。爲了順利完成爭取民主的鬥爭,人民應當建立自己的政權組織。我們要齊心協力地爲徹底排除舊政府。在普遍直接和平等的基礎上選舉並召集立憲會議而鬥爭。”

蘇維埃會議還成立了由社會革命黨人姆斯基斯拉夫斯基和菲裡波夫斯基爲首的軍事委員會,決定成立彼得堡蘇維埃士兵部,建議在前線和後方的部隊中選舉連和營的委員會,由其掌握部隊和武器。爲了爭取部隊,會議宣佈士兵和其他公民享有相同的政治權利。

爲了將會議的這些決定儘快散發全國,蘇維埃會議還選舉了一個委員會來起草文件。文件迅速出臺,被冠以“一號文件”之名。印製總數高達900萬份。這些傳單以各種形式被送入軍隊中,對瓦解俄軍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必須說說身在莫吉廖夫俄軍大本營的尼古拉二世了。他在25日給彼得堡軍區司令哈巴羅夫將軍下達了恢復首都秩序的命令後。就將這件事拋下了,注意力集中在協約國春季攻勢,聽取了大本營參謀長阿列克謝耶夫將軍主持擬定的方案。阿列克謝耶夫否決了俄軍總參謀部在西南方向重點發展進攻打擊奧軍的方案,仍將進攻的方向指向了正西。阿列克謝耶夫將軍認爲。當英法軍隊在西線大規模集結後,德軍必然從東線抽走大批的軍隊以應對西線危機,這樣就給俄軍報去年冬季波蘭失利之仇創造了條件。阿列克謝耶夫計劃動用70個師的兵力展開進攻,其中包括23~25箇中國師。阿列克謝耶夫強調了中國遠征軍的重要性,特別是他們的飛行部隊已經擁有約400架飛機了,近一個月來,華軍向俄軍提供了許多被證明是真實的情報,這些情報都是靠空中偵察獲得的。西方面軍華沙以南方向發生的空戰大多由中國人擔綱了。而他們的步兵也獲得了大量的補充,其在波蘭戰役中受到重創的師團除了兩個師被調回國休整補充外。其餘部隊都恢復了實力。而且,中國人第三批援俄部隊已經進入了俄國,通報是兩個軍。其中有他們最老資格的第1軍。如果戰役發起了時間稍晚(阿列克謝耶夫將軍建議在4月1日發起總攻但三個方面軍司令官均認爲時間過緊),華軍這兩個生力軍完全可以使用上去。按照大本營參謀長所說,戰役將在三個方向進行,戰役的目的是擊敗西方面軍正面之敵,收復去年冬季喪失的領土,將戰火燒至德國領土。

尼古拉二世被這個宏偉的計劃打動了。他建議召開一個有中國人蔘加的高級別會議商討戰役計劃。26日晚上,莫吉廖夫給位於盧布林的中國遠征軍司令部發去了電報。邀請王明遠上將親自來莫吉廖夫商討軍情。這份電報簽上了尼古拉二世的名字。當然,大本營同時給西南戰線司令勃魯西洛夫、西方戰線司令艾維爾特、西北戰線司令魯茲斯基、高加索戰線司令尼古拉耶維奇(前俄軍總司令)發去了同樣內容的電報,請他們親自或者派遣他們的參謀長來莫吉廖夫參加會議。

僅僅過了36個小時,彼得堡的消息傳來了。在確認彼得堡當局無力平復形勢後,尼古拉二世憤怒了,他下達了一個含義明確的指示,調一些可靠的部隊到彼得堡去,將叛亂分子全部抓起來!爲此,阿列克謝耶夫將軍建議委任前西方面軍司令官、目前賦閒待在大本營無所事事的伊萬諾夫將軍替代無能的哈巴羅夫(彼得堡軍區司令),全權負責這次討伐行動。沙皇同意了大本營參謀長的建議,簽署了委任書,並且簽署了一項秘密命令,授權伊萬諾夫將軍對居民適用野戰軍事法庭。

伊萬諾夫將軍接受了這項命令。他建議除帶領大本營警衛部隊外,主要從西北方面軍調集平叛部隊,這當然是爲了更快一些。

就在大本營部隊(不足一個團)登車出發後不久,駐彼得堡聯絡處主任、中國遠征軍總參謀長範德平中將在副總參謀長阿爾傑米耶夫將軍的陪同下來到了莫吉廖夫。處於焦慮、憤怒、彷徨中的尼古拉二世第一時間接見了他們。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從彼得堡來的人,而且很可靠。阿爾傑米耶夫中將詳細介紹了彼得堡的現狀:政權已經癱瘓,軍隊全部譁變。反對黨們日夜聚集於塔夫利達宮商議成立他們的新政府。阿爾傑米耶夫還帶來了令尼古拉二世煩躁不安的消息:英國、法國駐彼得堡軍事代表團和中國一樣,非常關注俄國出現的不利於協約國大局的變數,希望皇帝陛下迅速採取有力措施恢復秩序。

這不是威脅。英法當然不希望出現反對派們叫嚷的停戰,對於彼得堡出現的亂局深爲擔憂。

範德平在阿爾傑米耶夫彙報後指出,俄軍前線部隊也極不可靠了。如果陛下願意使用中國遠征軍前往彼得堡執行平叛任務的話,遠征軍部隊願意執行皇帝陛下下達的任務。

尼古拉二世當然不會使用一支外國軍隊來恢復首都的秩序。所以他禮貌地向範德平表示了感謝,對範德平說。他的將軍們有力量迅速平定事態。事實上,在派出伊萬諾夫將軍之後。尼古拉二世又通過阿列克謝耶夫將軍給西北方面軍下達了調集可靠部隊前往彼得堡平亂的命令,並且明確這些部隊接受伊萬諾夫將軍的指揮。

但事情絕非尼古拉二世所想了。3月1日中午以後,守在大本營焦急等待消息的尼古拉二世終於得到了被他寄予全部希望的伊萬諾夫將軍的電報,他的列車在3月1日早上抵達距彼得堡約100俄裡的維力扎車站。與西北方面軍的一支部隊遭遇,部隊停止了前進,軍官們公然拒絕執行“討伐”任務。

這個消息給了尼古拉二世當頭一棒。中國人的預言應驗了,俄軍出大問題了。

尼古拉二世立即作出了返回彼得堡的決定,他不顧阿列克謝耶夫和阿爾傑米耶夫的勸告,當日便登上專列返回彼得堡。陪同他的是阿爾傑米耶夫中將,阿列克謝耶夫被留在大本營,按照他的要求和俄軍前線主要將領進行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

尼古拉二世於3月2日凌晨抵達彼得堡距彼得堡200俄裡的小謝維拉車站。這一路都很平靜。看上去彼得堡的騷亂尚未波及他處。但在小謝維拉,鐵路部門帶給了皇帝不好的消息,說專列不能繼續往前走了。前面的幾個必經站點,託斯諾,柳班都被造反的軍隊佔領了。尼古拉二世恐懼了,他擔心小謝維拉也不安全了,下令專列掉頭開往西北方面軍司令部所在地普斯科夫。

當晚,沙皇的專列抵達普斯科夫。西北方面軍司令魯茲斯基已經等候在站臺了。專列一到,魯茲斯基將軍立即登車覲見了沙皇。轉達了杜馬主席羅將柯的意見:要求尼古拉二世同意成立一個對杜馬負責的新政府。

尼古拉二世立即表示反對。什麼叫對杜馬負責?這不就是所謂的“君主在位,政府治國”嗎?尼古拉二世說,很難想象一個立憲制的俄羅斯會是什麼樣子。

但魯茲斯基勸說了皇帝。他是第一個明確敦促沙皇接受君主立憲的將領。魯茲斯基分析了局勢,坦承部隊已經受到了彼得堡的影響,他們再不願意打仗了,他們認爲,只有推翻現政府成立一個反戰的新政府纔可以滿足。如果不能滿足部隊的願望,很難估計會發生什麼情況。

魯茲斯基進一步指出,駐彼得堡軍隊之所以站到了政府的對立面,是因爲他們根本不願意上前線!那些後備營一聽打仗就嚇的要死,誰承諾結束戰爭,他們一定會跟誰走。

這確是事實。如果是革命黨滲透了彼得堡的軍隊,則是擴大了事實。實際上,彼得堡駐軍突然站到了政府的對立面是導致局面失控的主要因素,但背後真正的原因則是幾乎所有的下級官兵們都極度厭戰了。

魯茲斯基的分析令沙皇沮喪,但他還是聽了魯茲斯基將軍的勸告,用魯茲斯基的電臺給伊萬諾夫將軍發了一封電報:在我到達和向我報告之前不要採取任何行動。

鑑於軍隊出了問題,尼古拉二世似乎改變了他在莫吉廖夫的決定了。他準備跟杜馬妥協了。

歷史早已證明,在歷史進程最關鍵的時刻,主導局勢的大人物的性格是決定歷史走向的關鍵因素。在俄羅斯帝國面臨重大考驗的時候。尼古拉二世懦弱的性格彰顯無遺。

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俄羅斯將變爲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了。但彼得堡方面又發生了變化,杜馬領袖們原以爲,只要沙皇承諾成立新政府並實行君主立憲,反對黨們就可以滿足了。但市裡如火如荼的集會遊行給了反對黨領袖們更大的壓力和動力,他們明確提出沙皇必須退位了。

成功說服沙皇讓步的魯茲斯基將軍在離開專列後立即與彼得堡通了電話,那邊接電話的是杜馬主席羅將柯。倆人在電話裡足足談了四個小時。羅將柯對魯茲斯基將軍說,“很遺憾。已經晚了。彼得堡認爲,沙皇必須退位,皇位應交給他的兒子阿列克謝,由米哈伊爾大公攝政。”

米哈伊爾即那位帶著近衛軍“投降”起義者的皇族。

羅將柯在電話裡對魯茲斯基將軍說。“這是最完美的方案。如果按照它實施,一切將會和平解決,幾天內就結束了。”

魯茲斯基將軍將他和羅將柯的談話在第一時間轉給了阿列克謝耶夫將軍,這位大本營參謀長的立場動搖了,他指示助手立即給幾位手握軍權的前線司令官拍發電報,將彼得堡局勢與沙皇的態度進行了通報,並要求他們就此表態。在這裡,這位大本營參謀長並未遵照沙皇的指示去做各方面軍司令官的工作,而僅僅做了一個傳聲筒。

能夠扭轉局勢的無疑是軍隊了。但靠近彼得堡的西北戰線卻是那個樣子。大本營的將軍們感到了悲哀和無奈,預料到了局勢的發展,皇帝陛下完蛋了。沒有人同情他,甚至連阿列克謝耶夫也背叛了。

當天,手握軍權的幾位司令官的電報陸續抵達大本營,西南戰線司令官勃魯西洛夫、西方面軍司令官艾維爾特,高加索戰線司令官尼古拉耶維奇都贊成尼古拉二世退位,只有羅馬尼亞戰線——隸屬於西南戰線領導但相對獨立的一條戰線。其司令官薩哈羅夫將軍表示反對並公開譴責羅將柯等杜馬領袖與一些高級將領(此處應指魯茲斯基,因薩哈羅夫並不知道勃魯西洛夫等人的態度)的背叛行爲。

這些電報被轉變了立場的阿列克謝耶夫將軍轉給了魯茲斯基。3月3日下午。魯茲斯基拿著阿列克謝耶夫將軍轉來的電報去見尼古拉二世,並且直言,只有讓位於皇太子這條路了。

在尼古拉二世默讀那幾份電報時,陪侍在旁的阿爾傑米耶夫將軍憤怒地指責魯茲斯基將軍,“您正在毀滅俄羅斯!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嗎?知道羅曼諾夫王朝一旦垮臺意味著什麼嗎?我不相信部隊全部叛變了,至少我遠東方面的部隊是忠於沙皇陛下的!”

魯茲斯基用聳肩的動作回覆了阿爾傑米耶夫將軍,他跟這位中將不熟悉,也懶得解釋什麼。在魯茲斯基將軍看來,俄國兩年半來的一切災難早已應當有人爲此負責了,只能是沙皇。

在場的還有西北方面軍參謀長達尼洛夫將軍,當沙皇的目光望向他時,這位參謀長明確表示他支持自己司令官的意見。

一向優柔寡斷的沙皇這次卻顯得很鎮定,只用了不到五分鐘便做出了決定,“我決定了,我退位。”

反對的只有阿爾傑米耶夫將軍和沙皇的侍從們,但沙皇沒有聽他們的意見。

魯茲斯基立即起草了給羅將柯和阿列克謝耶夫將軍的電報。其內容是,尼古拉二世已經決定退位,皇位交給皇太子。在皇太子成年前由米哈伊爾大公攝政。

但到了晚上,沙皇又變卦了,他不是後悔讓位,而是認爲自己的兒子也無力挑起這副重擔,他決定不僅自己退位,而且也代兒子讓位於自己的兄弟米哈伊爾大公。這個決定令魯茲斯基等人感到驚訝,不過,現在已經不重要了,尼古拉二世已經被所有俄國人拋棄了。()

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4節 破莊四第7節 破莊七第15節 演習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5節 新生活第32節 大勢一第36節 風起二第16節 北京會議第5節 外交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7節 許思一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6節 整編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7節 要價第15節 平叛五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15節 演習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9節 整編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3節 新局面一第2節 司徒均第17節 犧牲一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9節 國慶日二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23節 貪腐案二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8節 奉天第8節 兗州行二第13節 機場宣言第4節 鐵良發難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39節 周馥一第9節 別離第7節 要價第35節 沂州三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5節 探路者第12節 北京二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8節 北京八第29節 參謀第7節 許思一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3章 唐紹儀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4節 各方第8節 天津二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5節 寧時俊二第6節 戰火重燃第11節 封國柱第6節 家事國事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4節 南京一第8節 交底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3節 喀山二第22節 擴軍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9節 王士珍三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8節 犧牲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2節 疑惑第31節 變化七第6節 嶧縣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6節 武昌一第9節 戰後二第3節 國會三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36節 風起二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2節 反擊計劃
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4節 破莊四第7節 破莊七第15節 演習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5節 新生活第32節 大勢一第36節 風起二第16節 北京會議第5節 外交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7節 許思一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6節 整編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7節 要價第15節 平叛五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15節 演習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9節 整編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3節 新局面一第2節 司徒均第17節 犧牲一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9節 國慶日二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23節 貪腐案二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8節 奉天第8節 兗州行二第13節 機場宣言第4節 鐵良發難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39節 周馥一第9節 別離第7節 要價第35節 沂州三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5節 探路者第12節 北京二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8節 北京八第29節 參謀第7節 許思一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3章 唐紹儀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4節 各方第8節 天津二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5節 寧時俊二第6節 戰火重燃第11節 封國柱第6節 家事國事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4節 南京一第8節 交底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3節 喀山二第22節 擴軍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9節 王士珍三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8節 犧牲二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2節 疑惑第31節 變化七第6節 嶧縣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6節 武昌一第9節 戰後二第3節 國會三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36節 風起二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2節 反擊計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来县| 从化市| 景宁| 高雄市| 宣恩县| 湘潭市| 莱西市| 淮滨县| 长寿区| 石城县| 三都| 荔浦县| 家居| 东海县| 义马市| 屏边| 黎城县| 大洼县| 普兰店市| 政和县| 遂平县| 衡山县| 禹州市| 兴仁县| 砚山县| 永德县| 青阳县| 宁武县| 同德县| 南昌县| 板桥市| 油尖旺区| 策勒县| 砀山县| 布尔津县| 日照市| 宁陕县| 夏邑县| 咸丰县| 原平市|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