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漫協大樓中,sp布川社長面色陰沉的凝望著手中的數據調查書,與他同坐在會議桌邊的是包括小泉社在內的六人組激進小團體。
“短短一個星期就在我國售出400萬冊,哪有人抵制啊,實在太驚人了。”
“我們大he民族應該是很有民族姓的,卻被她們蠱惑了!”
完全癡迷了。
在短短時間內,大陸來的六部漫畫發售超過了400萬冊,平均成每部漫畫的話看似不多,但六部漫畫一起簡直就像古代形成的巨大戰陣,一星期400萬冊銷量引起他們驚覺,甚至驚恐慌張。在座每一位社長心底都出現了同樣的恐懼。
那種恐懼源自他們商業本能。有的社長擅長創造,爲公司開闢新路;有的社長嗅覺靈敏,擅長規避風險。由於關稅的原因,六部新書版漫畫定價比國內高100~200円,可本國國民仍趨之若鶩。
400萬冊只是個開始,大陸漫畫就像漩渦一樣等著國民自己靠近,接著淪陷……不斷的淪陷。
“太可怕了!”
“禁!得禁!”
“干擾她們,伺機一竿子打翻她們!”
sp社長在對危險的感知中,遂聯合同黨對上國漫畫提出質疑。漫畫重新進入審覈程序,國內批發商暫停進貨和供貨。
上國漫畫來了個急剎車,百萬銷量瞬間停滯下來。曰本國內漫畫產業異常成熟,即使用走私的方式進貨也沒有店家敢擺出來賣!曰本漫畫從一開始就站在起跑線很遠的位置上,漫協成立的最初目的便是爲國內的漫畫產業導航。對於極有潛力的可怕對手,他們千方百計把它扼殺在搖籃裡。
已經發售的漫畫會被互相傳看,等新書發售期一過,不適用於收藏的新書版漫畫便會陷入無人購買的境地。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
印出來的漫畫賣不出去就會積壓,雖然今後還可以慢慢售出,但佔據倉庫費、資金停滯全都足以給上國出版社帶來巨大打擊。
甚至可能因一時間的資金週轉不靈而倒閉,因爲抽不出資金進行新一輪印刷而滅亡的公司比比皆是,孤注一擲的公司最怕的就是有人搗亂。
上國出版社因審覈問題陷入停滯。等審覈完沒有發現問題時被起訴,到時候只要推出一位“舉報者”,言明使用舉報權利和進行審批義務的雙方在道義和法律上都是無罪的便可大致脫罪。
“滯銷。”“滯銷。”“滯銷。”……
這是民族主義愛國者們最誠摯的期待。
他們對他國漫畫的抑制中,飽含著對本國漫畫的擁愛。在自己的公司之前首先要考慮的是民族和國家,講究團體利益至上的曰本人從小到成年養成了這種奉公精神。
只要在愛國主義的問題上點上一個小火苗,他們就能煥發出截然不同的狂暴氣質。
“……釣蝦島是我們的,中國迅猛發展會給我們在東亞經濟地位帶來威脅,在貶低他們漫畫時要若無其事的在專欄或漫畫裡提一下。另外停掉幾部沒用的漫畫,在我們的雜誌裡連載一兩部古今曰本被中國侵略的漫畫。”sp社長提議。
“好。”
“就這樣做。”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軍事和經濟勢力十分強大的國家,自公元前221年統一以後幾乎所有朝代都曾經對外侵略。秦始皇南征百越起,佔領越南中、北部……至唐徵高麗更名朝鮮,朝鮮王想娶個老婆都要向漢人皇帝才能得到批準。
試想他們堂堂一國皇帝娶個喜歡的女人都要請示,不通過還不能娶,何等霸道,何等憋據。現韓國首都仍叫漢城,意爲漢人統治之城(05年覺得實在丟面子,韓棒子改名首爾)。
……就是這樣一個囂張跋扈的國家,你們敢買它的書買讓它發展起來.
……它是兩次大肆殺戮(元1274六月、1281初)我國國民的種族!
……曾經被我們打趴下的支那族的書你們也看.
批!批!批!批!批!批!
週刊、雙週刊、半月刊、三週刊!
六個出版社並不直接言明,只是偶爾在漫畫中透露出些意思,借零零星星的火苗點燃民族之火。
“我們民族是不會讓你發展起來的!呵呵哈哈呵呵……”布川社長做完這些事後在自己辦公室裡發出得意的怪笑聲。
第一階段使上國漫畫發售停滯,第二階段纔是真正的封門絕戶之計。輿論掌握在雜誌社手中,只要一點點火星民族主義便可擡頭!曰本漫畫市場真的很大,二戰後半個世界發展豈是白費.國人都養成了出門看漫畫、隨手買雜誌的習慣。
反觀大陸市場則是盜版橫行,曰本在大陸根本賺不到甜頭。大陸市場管理不嚴,一張壓縮dvd碟可以裝幾十集動漫和上百部漫畫,誰會跑去買正版貨啊.
“等著死吧!”他咒道。
失去曰本這個“最大銷售市場”看她們還能怎麼蹦躂起來,就靠歐美、臺灣那50萬冊的市場嗎……
……
2月初,第五期《上國精品》發售。
封面版面——【好消息!精品的單行本發行量達到預期量啦!發行量突破2300萬冊哦,請大家以後繼續支持~(*^__^*)
嘻……】
一千二百萬冊目標已完成,已完成一千二百萬冊目標,一道兩道——一簇血絲從sp社長眼白崩裂到眼眸。
二千三百萬冊發行量!
“怎麼回事.”
發動阻撓計劃的社長們都驚愕看著這一數字。
“這,這不科學!”
“在我國受阻怎麼可能還能賣這麼多.”
“假的,一切都是假的!”
“難道他們打開了全球市場!.”
“這……”吉井社長也想不通了,按照《精品》雜誌的銷量比例來說,曰本確實應該處於第二,而且依民衆數量計算購買力的確比香港特區強。
但是……是的,誰也沒想到。
這次出力最大的居然是大陸地區。動腦筋回想一下就清楚了,香港也就600多萬人口,港內銷售300萬冊雜誌可能嗎.每兩人人手一本啊.雜誌又不是單行本,基本上看完就丟了,互相傳看一下不行啊。
《精品》購買人羣的年齡跨度雖然很大,卻絕不可能發展到每兩人就有一人購買的程度。最起碼6歲以下小孩看不懂,40歲以上中老年對雜誌沒興趣。
之所以出現港內只有600萬人口,卻發行300萬冊雜誌的情況,那完全大陸有人在從香港偷運黑貨水貨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