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1章 夜襲

期間諸葛亮雖然多有提醒,要求劉琦注意張衛所率領的四萬大軍,劉琦大笑:“孔明你也見識過漢中軍的戰力,如何?如此軍隊,就是十萬之衆,也難奈何我劉琦,何況四萬?另外,張衛與益州大都督楊懷對峙於劍閣一線,若是有異動,楊懷必然派出使者星夜趕往大營報告,漢中已經實力耗盡,何必如此小心?”

諸葛亮言又止,劉琦不以爲意。來到三國後,雖然對諸葛亮還是很崇拜,但早已不像後世那樣認爲他是後算五百年的奇才.另外,諸葛亮性格過分謹慎也讓劉琦一覽無遺,打仗拼的是性命,若是過分謹慎,淡然七出祁山無功了。

劉琦現在才明白爲何劉備死後,仿照孫策的安排,如張昭、周瑜般安排諸葛亮、李嚴的職位,如此看來,閱人無數的劉備,也認爲諸葛亮過分保守,領軍難有大作爲。

當夜三更,劉琦正在夢中考慮如何接收漢中郡,如何謀取益州時,耳際傳來陣陣喊殺聲。

急忙穿上盔甲,呼喚親兵,片刻周倉劉坤來到營中,告訴劉琦漢中軍劫營,趕快逃命吧。

劉琦暗歎自己怎麼流年不利,邊走邊想:蔡瑁他們被劫營而兵敗,難道劉琦也會遭受此劫難嗎?要知道劉琦爲這個斬殺了張允,對蔡和實施了鼻刑啊。

難道是走夜路遇到鬼了,前段時間因爲夜襲兵敗,劉琦當衆處罰了張允、蔡和,難道今天自己也要面對這種結局嗎?

剛走到議事大帳,看見諸葛亮正襟危坐在一邊,正在向傳令兵傳達命令,前世不是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嗎?既然在敵軍來襲的時候,我營中有諸葛亮在,大概也不必過分緊張,大概局勢還沒有到逃命的地步。

劉琦內心方漸漸安寧,笑著看諸葛亮發號施令。

諸葛亮看到劉琦非常平靜的來到大帳,連忙起身迎接道:“大都督,外面傳來喊殺聲,亮估計漢中軍夜襲,故暫代大都督督促將士。”

劉琦笑道:“孔明,甚好。不知敵情如何?”

諸葛亮搖了下扇子道:“目前前營、中軍與左右營四營都發現敵人夜襲現象,只有後軍向寵來報,敵人未夜襲其營,左右前營都聯繫不上。”

“爲了儘快瞭解敵人夜襲情況,亮已經向前營與左右三營派出使者,嚴令各自謹守本營,防止被敵人所趁。另外,對營中喧譁者,逃跑者,立斬不赦。”

聽到戰報,劉琦感覺大驚,敵人同時襲擊前營、中軍、左右營四軍,需要多麼龐大的兵力,而漢中城原來僅僅一萬老弱殘兵,在劉琦猛攻數日後,早已經人疲馬倦,怎麼有如此強的實力前來夜襲荊州大軍。

劉琦疑惑的看著諸葛亮道:“孔明兄,你說漢中軍同時襲擊我軍四營,漢中城內只有數千老弱殘兵,張魯怎麼積累起這樣大的實力?”

諸葛亮邊搖扇子,邊說道:“亮最初也認爲是漢中城內少量敵軍夜襲,但不久發現四營同時被襲後,才感覺情形不對。將士反映,夜襲敵營將士也是操著漢中地方口音,但是其戰力非漢中城內將士可比。如此亮懷疑爲張衛大軍。”

“張衛大軍?這太神奇了?劉璋數萬大軍與其對峙於劍閣一線,劍閣離漢中有四百里遠,張衛瞞過與其對峙的數萬益州大軍,從四百里前線回援漢中,真是不可思議?想劉琦自認爲用兵能手,又有諸葛兄,賈文和等人相助,要做到這點,也是難亦?”

諸葛亮沉思片刻,良久說道:“大都督,若是劉璋軍敗,怎麼會考慮到我軍安危,也不會向我軍通報張衛大軍去處,若是如此,一般將領也能做到亦?”

劉琦先是暴怒,斷言不可能,楊懷有數萬大軍,張衛數月未功,怎麼能夠輕易被張衛擊敗?良久,低頭自語道:“從目前形勢看,只有這種可能了!”

也怪劉琦不信,就是在四天前,楊懷六萬大軍被張衛四萬大軍所敗,益州軍將士不但被殺兩萬多,就是抗拒張魯的門戶劍閣關也在此戰丟棄了。益州大都督楊懷突遭此慘敗,慌忙領軍向霞萌關逃竄,此時的楊懷正在大罵劉琦,哪有功夫管遠在漢中的劉琦?

原來情形是這樣的。

數天前巴蜀大都督楊懷聽說荊州劉表已經派兵夾擊張魯。劉琦大軍過處,如秋風掃落葉,旬日之間就攻破了上庸關,大軍正向漢中進發。大喜,當即召集益州諸將軍議事。

益州諸將聽到這個驚天消息後,紛紛請戰。聲言如今劉琦兵臨漢中城下,漢中旦夕之間將被攻破,在劍閣關前的數萬漢中軍聽到這個消息後,早已風聲鶴唳,將士歸心似箭,主將也擔心遠在數百里外親屬的安危。如此形勢,正是漢中軍最爲低靡時候,也是益州軍一吐往日被漢中軍所逼的痛苦。

楊懷一看,往日聲言固守的衆將居然都揚眉吐氣,都紛紛請戰後,也感覺是大破張衛大軍的時候,以一吐往日的鬱悶,以及稍稍改變因爲兵敗所遭到的責難。當即決定留五千將士守城外,其餘部衆全部出擊,妄圖畢其功於一役。

也怪楊懷等人流年不利,他們什麼都估算對了,就是沒有估計到時差。因爲劉琦大軍非常隱蔽,就是佔領上庸也沒有走漏一人,以及於在荊州前鋒到達漢中城下時,張魯才知道上庸被佔,急忙要求與荊州議和,急忙派出信使前往張衛軍中。

但是就是如此,張魯信使還是晚了一步,如今竟然還在路上,以及於張衛根本沒有得到漢中被圍,其老巢可能被端的消息。

第二天一早,張衛感到非常驚訝,看到往日困守險關的楊懷居然大軍盡出,全線向漢中軍進逼。

奇怪歸奇怪,但也是張衛連日來求之不得的事情。楊懷等人退守劍閣,導致張衛等人數日無功,前段時間還因此被張魯責難。

於是張衛也排兵佈陣,四萬大軍也列陣完成,向益州軍發起猛攻。

漢中軍主要由五斗米教衆組成,平日惟張氏兄弟馬首是瞻,非常頑強。且近日連連數陣大敗益州軍,早已經佔據心理優勢。

故兩軍一接觸,高下立分,漢中軍一個個視死如歸,勇往直前,而益州軍最初憑藉一股銳氣,憑藉漢中軍知道上庸關被破,老巢漢中不保的僥倖,誰知居然碰到這幫不要命的教衆。

於是不到半個時辰,益州軍呈現潰敗之勢,楊懷見勢不妙,怎麼後路被端,漢中軍居然如此勇猛?難道情勢估計有誤,難道漢中軍不知道上庸關被佔,劉琦數萬大軍正進逼漢中城下嗎?

當即讓手下親兵高呼“荊州大軍已經攻破上庸關,正進逼漢中城下.”妄圖動搖漢中軍軍心。

但不到一柱香工夫,張衛看到漢中軍居然由勝轉敗,士氣低靡,一問才知道益州人竟然如此卑鄙,放出消息,說什麼荊州大軍攻破上庸關,漢中城旦夕可破。

當即大怒,命令隨軍道士當衆掐算,當然道士一算,漢中與荊州劉表目前是井水不犯河水,如此怎麼可能攻破上庸關,如此荊州大軍怎可進逼漢中城下。

漢中將士本來對楊懷所說的有點疑惑,現在一看隨軍道士一算,居然是益州人耍小聰明,當即羣情激憤。兩軍對陣,奸詐是可以的,但不能如此奸詐卑鄙吧。

於是轉過馬頭,大軍向益州發起排山倒海的攻勢。

益州人一看,漢中軍根本不相信上庸關被破,老巢正被圍攻,攻擊竟然比剛纔更猛,在簡單抵抗後,不敵,兵敗如山倒,如潮水般的向劍閣關門逃竄。

但是一來一往,很多漢中軍混在益州軍陣中,隨著逃竄的益州軍,有上千人衝進了城門,趁慌亂佔領了城樓,引導漢中軍殺進關來。

張衛率隊正在攻擊,突然看到關門旗幟變爲漢中軍大旗,一查聽,原來有千人漢中軍趁亂佔領了城門。當即督導大軍猛攻,殺進城來。

在關前益州軍本來就兵敗如山倒,剛一落腳,竟然聽說關門被佔,張衛數萬大軍正向關內涌來。

當即將軍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將軍,大家唯一共同的想法就是逃離這片混亂的戰場,退到安全的地方。

如此陰差陽錯,劉璋用來阻擋張魯的堅固堡壘劍閣關就這樣輕易的被張衛佔領了。

害得楊懷一路向霞萌關逃竄,邊逃竄邊嘀咕,劉琦是不是騙我,數萬大軍前行數百里竟然能夠隱蔽蹤跡,竟然如此輕易的佔領了上庸關,進逼漢中城。

越想越是氣,以及於楊懷身邊所有將軍都懷疑不貳,最後楊懷手下大將高沛竟然向劉璋發了一封書信,公開質疑劉琦攻破上庸關,進逼漢中訊息的真實性。

當然這是後話,在劉璋受到高沛書札後,大怒,手下這幫將軍怎麼與別人比差距這麼大呢?別人真真實實的做到千里行軍不留痕跡,城池朝夕可下,而自己手下這幫將軍不但失地,竟然荒唐到懷疑別人做事能力。

這件事當然成爲一時美談,蜀州大都督楊懷也因此掉了大都督位置,最後保留一個副都督,戴罪立功。

不說楊懷一路向霞萌關逃竄,單說張衛攻破劍閣,殺敵逃竄百里後,方回到大營,正準備慶祝漢中軍大捷時,信使來報。

劉琦大軍在二十日前攻破上庸關,大軍已經兵臨漢中城下。張魯要求張衛不惜一切代價,率軍回援漢中,以期到時能夠殺出一條血路,帶領家人北投曹操或者西涼馬騰。

張衛大驚,當即召集大將楊松前來商議。楊松聽後大驚,懷疑訊息真實性。

張衛連連搖頭道:“此爲兄長親筆信,斷不可能有假.何況若是虛假信息,也不會在我軍大敗楊懷後知悉,應該是我軍與楊懷對峙過程中傳開。”

於是商議決定,張衛率領剩餘的三萬大軍回援漢中。留下大將楊松率領數千老弱殘兵,以防備新敗的楊懷大軍,

大軍星夜兼程,這一日離漢中城還有二十餘里的時候,張衛在此碰到張魯的信使。

聽到荊州軍幾次差點攻破漢中城牆,張魯家中教衆,老弱婦孺都已經上了城牆後,張衛大驚失色。

不過信使還帶來一個好消息,荊州軍一意攻城,甚是驕縱,根本沒有將斥候分散,他一路南下四十餘里,竟然沒有碰到一個伺候。

張衛在詢問信使荊州軍戰力後,料想即使自己這3萬大軍投入漢中城內防守,亦難獲勝,不如利用荊州軍初到漢中,信息收集困難,也不知道自己這三萬大軍剛剛戰敗楊懷,對方訊息不明的有利條件,今晚率領大軍夜襲荊州軍軍營。

料想黑夜中突然遭到襲擊,荊州軍必然軍心渙散,大軍離敗亡不遠矣。如此既然可以解漢中之圍,又能打敗荊州軍,讓張衛頗爲自豪。

於是讓大軍就地宿營,天黑後率領2萬精銳前來襲營。

張衛從小就在漢中,對漢中內外地形早已經瞭若指掌,在張魯信使幫助下,於子時到達荊州軍大營,同時發動攻勢,妄圖一舉擊潰荊州大軍,解除漢中之圍。

此時諸葛亮根據漢中軍喊殺聲,根據夜襲部隊的聲勢,斷言是張衛大軍,劉琦初時不信,在一番計較後,也深信不疑了。

想不到楊懷數萬大軍就如此輕易的被張衛大敗,想不到張衛大軍北上數百里竟然未驚動敵軍,看來張氏兄弟還是一個人物。

當然,劉琦也悔得鼻子都青了,自己完全憑藉對歷史的記載,估計對手,如此與紙上談兵有何不同,看來自今日起,自己要切記切記。

但是沒有時間給劉琦多想,外面喊殺聲陣陣,由遠及近,看來雙方已經短兵相接了,是戰還是撤,都需要儘快拿主意。

第25章 倉皇北逃?第42章 女人如衣服第68章 雙喜盈門第27章 奪取兵權119章 士庶不同席第40章 馬鐙馬鞍第53章 再斬敵將第93章 蔡瑁的陰謀第35章 兵器作坊120章 學院教堂第51章 高祖之劍第63章 靜待機會第70章 後院起火121章 個人所得稅第53章 曹操之痛第20章 孫吳軍威77章 要談判就城下之盟第48章 掉入陷阱第126章 圍困第35章 屍塞長江第86章 西涼搶馬?第68章 徐庶謀益州第51章 高祖之劍第188章 基本國策2第115章 所得稅第179章 再戰袁尚1第21章 定計第1章 公子劉琦第16章 花園巧對132章 圍困引言魂歸三國第185章 大封羣臣103章 對陣103章 對陣第8章 聞雞起舞第129章 夜襲第6章 初步勝利第79章 破夜襲戰者勇亦第1章 魂歸三國第63章 靜待機會113章 就任益州牧102章 興義師討奸佞修改第83章 戲禰衡第65章 劉表發怒了第125章 狹路相逢第176章 大戰烏恆2第39章 謀取宛城第157章 追擊周瑜(1)134章 形勢逆轉第43章 政治婚約105章 前堵後追第87章 龍陽君之嗜?第24章 反擊第86章 如何化解第37章 不平等條約第9章 交心第32章 斷敵退路引言魂歸三國第46章 張繡的煩惱第85章 不和諧聲音第3章 花園風波1第147章 曹孫聯軍1第65章 此恨綿綿第65章 此恨綿綿第9章 猛將黃忠第114章 中國式教堂第7章 荊襄詞第152章 三面圍攻第68章 徐庶謀益州第113章 埋頭辦公學第30章 奪取兵權第169章 開科取士2第63章 靜待機會第22章 孫吳軍威117章 曹孟德奪青州第135章 襄陽會戰第73章 劉表之怒第10章 醜漢龐統第165章 曹操南征2第95章 劉璋出招了第61章 撤離宛城第77章 西涼使者第49章 斬殺牛金第152章 三面圍攻第92章 不和諧的聲音第9章 猛將黃忠131章 狹路相逢第19章 夜宴真名士龐德公第53章 再斬敵將第35章 屍塞長江第188章 基本國策2第97章 驅趕俘虜攻擊第79章 破夜襲戰者勇亦第55章 陣斬牛金第74章 賈文和謀劃140章 勢如破竹第51章 艱難阻擊第20章 如此良將 吾必用之第193章 蕩平中部鮮卑2
第25章 倉皇北逃?第42章 女人如衣服第68章 雙喜盈門第27章 奪取兵權119章 士庶不同席第40章 馬鐙馬鞍第53章 再斬敵將第93章 蔡瑁的陰謀第35章 兵器作坊120章 學院教堂第51章 高祖之劍第63章 靜待機會第70章 後院起火121章 個人所得稅第53章 曹操之痛第20章 孫吳軍威77章 要談判就城下之盟第48章 掉入陷阱第126章 圍困第35章 屍塞長江第86章 西涼搶馬?第68章 徐庶謀益州第51章 高祖之劍第188章 基本國策2第115章 所得稅第179章 再戰袁尚1第21章 定計第1章 公子劉琦第16章 花園巧對132章 圍困引言魂歸三國第185章 大封羣臣103章 對陣103章 對陣第8章 聞雞起舞第129章 夜襲第6章 初步勝利第79章 破夜襲戰者勇亦第1章 魂歸三國第63章 靜待機會113章 就任益州牧102章 興義師討奸佞修改第83章 戲禰衡第65章 劉表發怒了第125章 狹路相逢第176章 大戰烏恆2第39章 謀取宛城第157章 追擊周瑜(1)134章 形勢逆轉第43章 政治婚約105章 前堵後追第87章 龍陽君之嗜?第24章 反擊第86章 如何化解第37章 不平等條約第9章 交心第32章 斷敵退路引言魂歸三國第46章 張繡的煩惱第85章 不和諧聲音第3章 花園風波1第147章 曹孫聯軍1第65章 此恨綿綿第65章 此恨綿綿第9章 猛將黃忠第114章 中國式教堂第7章 荊襄詞第152章 三面圍攻第68章 徐庶謀益州第113章 埋頭辦公學第30章 奪取兵權第169章 開科取士2第63章 靜待機會第22章 孫吳軍威117章 曹孟德奪青州第135章 襄陽會戰第73章 劉表之怒第10章 醜漢龐統第165章 曹操南征2第95章 劉璋出招了第61章 撤離宛城第77章 西涼使者第49章 斬殺牛金第152章 三面圍攻第92章 不和諧的聲音第9章 猛將黃忠131章 狹路相逢第19章 夜宴真名士龐德公第53章 再斬敵將第35章 屍塞長江第188章 基本國策2第97章 驅趕俘虜攻擊第79章 破夜襲戰者勇亦第55章 陣斬牛金第74章 賈文和謀劃140章 勢如破竹第51章 艱難阻擊第20章 如此良將 吾必用之第193章 蕩平中部鮮卑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米脂县| 元阳县| 中西区| 边坝县| 陆川县| 彰化市| 曲松县| 辽中县| 特克斯县| 萨迦县| 习水县| 南城县| 安国市| 金坛市| 静宁县| 措美县| 昭苏县| 红安县| 益阳市| 台南县| 吴川市| 漾濞| 曲阳县| 集贤县| 广河县| 弋阳县| 专栏| 临沂市| 遵义县| 桓台县| 海丰县| 贡觉县| 深州市| 南平市| 金坛市| 南通市| 颍上县| 克什克腾旗| 香格里拉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