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九章 翻雲覆雨南明朝

金陵是東林黨的老巢,東林黨人聲勢浩蕩、咄咄逼人的態勢,讓優柔寡斷的史可法頓時舉棋不定。而對史可法來說,他雖然不是東林黨人,但卻是東林黨元老左光斗的門生,他的立場多少都會傾向於東林黨,因爲他擔心,萬一成功登位的朱由崧秋後算賬,說不準自己也會牽連進去。

正當史可法舉棋不定的時候,馬士英找上門來助推了他一把。

馬士英是個五十多歲的武將,字瑤草,貴州貴陽人,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進士,歷任金陵戶部主事、郎中、大同知府等職。崇禎三年,遷任山西陽和道副使僅一個月,因以金錢交結朝中權貴,遭鎮守太監彈劾,發配金陵。崇禎十五年,在好友阮大鋮的幫助下得以復出,在金陵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廬州、鳳陽等處軍務。

有軍界爲他撐腰,史可法底氣硬了不少。他很快便與馬士英沆瀣一氣,將南京兵部右侍郎呂大器、南京都御史張慎言等東林黨人對福王朱由崧的詆譭之辭,向馬士英和盤托出。

“福王在藩期間不忠不孝,恐難主天下。”史可法向馬士英密謀道,“東林黨人還定了他七宗罪,‘不孝、虐下、干預有司、不讀書、貪、淫、酗酒?!!?

史可法所言非虛,在李自成攻陷洛陽的時候,福王朱由菘只顧自己逃命,結果連老爹朱常洵都讓人給煮了。在南逃的路上,他還是隻顧自己逃命,結果親媽走散,下落不明。這樣的人品,不單單是一個不孝就能說明問題的。

於是,南明的皇帝,在史可法和馬士英的操控下,新鮮出爐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認定爲皇上的既非“親而不賢”的福王,也非“賢而不親”的潞王,而是“既親又賢”的桂王朱常瀛。

可是,這樣密謀定下來的皇帝是難以服衆的。這個桂王本身就不佔多少優勢,第一,桂王是朱由檢的叔叔,倫理上還是屬於“舍親立疏”、“侄終叔及”;第二,福王、潞王此時身在淮安,距離南京不過兩三天路程,而桂王遠在廣西,快馬加鞭趕來上任也得一兩個月,地理位置吃了大虧。

不過,這一結果倒是令東林黨人高興了一陣子,在他們看來,當初提議潞王也是不得已,只要不選福王,讓自己不會被秋後算賬,誰做這個皇帝都無所謂。

滿心歡喜的東林黨人開始籌劃派人去廣西迎接桂王登基,金陵表面上一團和氣、皆大歡喜,史可法也以爲大局已定,等著向即將登基的朱常瀛邀功領賞。

史可法高興得太早了,亂世之中,誰掌握了軍權,誰說了纔算。

那麼在金陵是誰掌握了軍權呢?

左良玉,字崑山,臨清人。自從在羅英山被高峻山大敗之後,一蹶不振,被馬士英調往徐州與義軍對峙,目前只有兵馬萬餘人,已經不會有人去注意他的存在。

高傑,字英吾,陝西米脂人。與李自成同邑,同起爲盜,原爲李自成部將,綽號翻山鷂,於崇禎八年降明。與同爲李自成部將的劉良佐兵敗被俘而投降不同,高傑是主動“棄暗投明”的,因爲他捅了婁子——勾搭上了李自成的夫人邢氏。

黃得功,號虎山,明末開原衛人,其先自合肥徙。軍中號黃闖子,爲京營名將,在與義軍的戰爭中,他迫降義軍五營兵,擒馬武,殺王興國,戰功赫赫,升任廬州總兵。

劉良佐,字明輔,山西大同左衛人,李自成的部將,兵敗投降明廷,後參加對義軍的追剿,升任總兵官。

劉澤清,字鶴洲,山東曹縣人,出身行伍,原山東總兵,因調往河南剿匪兵敗,領兵南逃至淮安,沒敢再回山東。

當下能夠左右局勢的就是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和劉澤清這四位總兵,他們都隸屬於鳳陽總督馬士英。而守備鳳陽的太監盧九德則是朱由菘的老熟人,盧九德在萬曆年間曾在皇宮中服侍過老福王朱常洵,他可是一個力挺朱由菘的太監,他當作朱由菘的面表態,當年自己沒有能力,沒有將你爹扶上馬,這一次本公公有軍隊在手,一定要把你扶上馬。

正當金陵張燈結綵,準備迎接桂王登基時,盧九德開始在武將之間密謀串聯,意圖憑藉武力,強行擁戴福王朱由崧登基。

實力派們一向垂涎於擁戴新主的“定策之功”,從而提高政治地位,奪取朝廷上的話語權。因此盧九德的動議,很快得到高傑、黃得功、劉良佐三大總兵的積極響應。不久,總兵劉澤清,也從東林黨的陣營中倒戈,加入盧九德這邊。

四大總兵紛紛倒戈,最先感到鬱悶的不是史可法,而是鳳陽總督馬士英,因爲這四個總兵名義上都是歸他節制的。一旦部下大功告成,馬士英必然先被架空,再被淘汰,最後的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關鍵時刻,馬士英轉變陣線,站在了支持朱由菘的隊列中,他將史可法與他密談時交出來的“七宗罪”,遞給盧九德作爲加入的投名狀,並向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提出了擁立福王的倡議。

馬士英有足夠的底氣讓金陵的文臣們就範,他的背後是四大總兵的千軍萬馬,手上還有東林黨人、史可法“詆譭”福王的鐵證。

可伶的史可法被出賣了,而且被出賣得非常慘,他原本的位置是肯定保不住了。

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一,福王朱由崧在馬士英、高傑的武裝護送下抵達金陵,兩天後暫就“監國”(代理皇帝)之位。當然,先任“監國”是羣臣以“太子、皇子下落不明”爲由“據理力爭”的結果。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經大臣們反覆“勸進”後,便正式登基,史稱“弘光政權”。

朱由菘一上臺就大封有功之臣,馬士英因“定策”之首功得以入閣,並在事實上代替史可法執掌兵部,任內閣首輔。

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借“定策之功”,分別封爲靖南侯、興平伯、廣昌伯、東平伯,各領一鎮駐防江北。

這樣,東林黨在金陵的勢力被徹底瓦解。

自知失勢的史可法主動請纓,要求去督師淮揚,朱由菘當然恩準,這樣,史可法就被排除出最高決策層。

第一百九十八章 認一個乾女兒第三百九十章 失蹤的荷蘭使團第四十八章 韃子滾回老家去第四百三十三章 蘇伊士運河第三百零二章 啓航之前第五百八十九章 正在興建的漢口港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姓嚮往年年有大餘第四百五十三章 海上遇敵第六百章 對袁崇煥的討論(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誰要老子上班,老子讓他沒班上第一百八十章 不倫不類的蒸汽機第五百八十四章 打牌第五百八十章 美麗的尼羅河第八十五章 議降第一百六十五章 神秘女人第四十九章 收了三個義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雲南歸順第二百一十七章 下江南第一百零三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一百一十一章 點將入川第一百四十四章 忙裡偷閒去聽戲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軍第六陸戰師第一百章 祖母綠第一百一十二章 黃雲發,你發福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朕不怕打戰第五百零六章 向因紐特人學捕魚第一百一十一章 點將入川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切爲了華夏的鐵路建設第五百一十六章 加特林機槍第一百七十九章 翻雲覆雨南明朝第三百三十四章 父子對話(1)第九十三章 谷城知縣第五百五十五章 視察蒙古第三百一十章 發現了電子管第三八六章 關鍵時刻全靠忽悠第二百六十三章 雲南邊境風雲錄第三十九章 未雨綢繆(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成立橡膠樹工作組第五百七十八章 建設非洲鐵路第六十二章 志不同者道不同第一百七十章 登上皇帝寶座第四百六十一章 半夜來敲門第二百章 喀喇沙爾城第一百零五章 大略方針第一百五十七章 陳圓圓的希望之火被澆滅第三百九十四章 援助英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朕只要兩個億第五百七十一章 中將俘虜第二十一章 平涼撫民第三百三十二章 進駐印度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切爲了華夏的鐵路建設第三百五十六章 冒煙的戰艦第二百一十四章 高瞻遠矚第四十六章 太極腰刀第二百八十七章 金蘭灣的漁家妹第二百二十三章 奧斯曼的耶尼切裡近衛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對三的水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位夫人聚首孟買第四百五十五章 與英國的爭執第一百零一章 曹操來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派系之爭第五百九十七章 見到了龍夫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視察曼城炮彈廠第二百七十六章 鄭和級巨型戰列艦第四百四十二章 產科大夫第五十三章 再墜馬第二百九十二章 遠征波斯的華夏艦隊第四百一十一章 沒有結論的一次會議第四百九十九章 勞動力短缺第四百三十章 螳螂捕蟬(三)第六章 穿越者的優越性第八十六章 一個蠢蛋傻逼殺手第三百七十八章 準備向荷蘭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移民政策第四百六十七章 與奧斯曼簽署停戰協議第三十八章 未雨綢繆(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俄羅達拉里公爵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年演說第九十四章 高峻山的陰招第五百二十四章 韋小寶和威廉第二百二十三章 奧斯曼的耶尼切裡近衛軍第六十章 劉文秀被留堂第五百九十一章 金融專家的擔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農田開墾隊第一百九十八章 認一個乾女兒第五百三十四章 島國娘們很風騷一百九十六章 招收女兵第七十七章 小二,來四碗酸漿面!第二百四十二章 走訪如雲茶莊第五百四十四章 還有一個好消息第一百零三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四百三十六章 奧斯曼帝國第七章 嚮導是個女的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第四百一十五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四百四十九章 市長齊志國第四百七十三章 農部部長田瑞龍一百九十五章 報務主任好緊張第四百六十五章 進城領設備第一百章 祖母綠
第一百九十八章 認一個乾女兒第三百九十章 失蹤的荷蘭使團第四十八章 韃子滾回老家去第四百三十三章 蘇伊士運河第三百零二章 啓航之前第五百八十九章 正在興建的漢口港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姓嚮往年年有大餘第四百五十三章 海上遇敵第六百章 對袁崇煥的討論(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誰要老子上班,老子讓他沒班上第一百八十章 不倫不類的蒸汽機第五百八十四章 打牌第五百八十章 美麗的尼羅河第八十五章 議降第一百六十五章 神秘女人第四十九章 收了三個義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雲南歸順第二百一十七章 下江南第一百零三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一百一十一章 點將入川第一百四十四章 忙裡偷閒去聽戲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軍第六陸戰師第一百章 祖母綠第一百一十二章 黃雲發,你發福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朕不怕打戰第五百零六章 向因紐特人學捕魚第一百一十一章 點將入川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切爲了華夏的鐵路建設第五百一十六章 加特林機槍第一百七十九章 翻雲覆雨南明朝第三百三十四章 父子對話(1)第九十三章 谷城知縣第五百五十五章 視察蒙古第三百一十章 發現了電子管第三八六章 關鍵時刻全靠忽悠第二百六十三章 雲南邊境風雲錄第三十九章 未雨綢繆(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成立橡膠樹工作組第五百七十八章 建設非洲鐵路第六十二章 志不同者道不同第一百七十章 登上皇帝寶座第四百六十一章 半夜來敲門第二百章 喀喇沙爾城第一百零五章 大略方針第一百五十七章 陳圓圓的希望之火被澆滅第三百九十四章 援助英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朕只要兩個億第五百七十一章 中將俘虜第二十一章 平涼撫民第三百三十二章 進駐印度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切爲了華夏的鐵路建設第三百五十六章 冒煙的戰艦第二百一十四章 高瞻遠矚第四十六章 太極腰刀第二百八十七章 金蘭灣的漁家妹第二百二十三章 奧斯曼的耶尼切裡近衛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對三的水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位夫人聚首孟買第四百五十五章 與英國的爭執第一百零一章 曹操來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派系之爭第五百九十七章 見到了龍夫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視察曼城炮彈廠第二百七十六章 鄭和級巨型戰列艦第四百四十二章 產科大夫第五十三章 再墜馬第二百九十二章 遠征波斯的華夏艦隊第四百一十一章 沒有結論的一次會議第四百九十九章 勞動力短缺第四百三十章 螳螂捕蟬(三)第六章 穿越者的優越性第八十六章 一個蠢蛋傻逼殺手第三百七十八章 準備向荷蘭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移民政策第四百六十七章 與奧斯曼簽署停戰協議第三十八章 未雨綢繆(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俄羅達拉里公爵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年演說第九十四章 高峻山的陰招第五百二十四章 韋小寶和威廉第二百二十三章 奧斯曼的耶尼切裡近衛軍第六十章 劉文秀被留堂第五百九十一章 金融專家的擔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農田開墾隊第一百九十八章 認一個乾女兒第五百三十四章 島國娘們很風騷一百九十六章 招收女兵第七十七章 小二,來四碗酸漿面!第二百四十二章 走訪如雲茶莊第五百四十四章 還有一個好消息第一百零三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四百三十六章 奧斯曼帝國第七章 嚮導是個女的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第四百一十五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四百四十九章 市長齊志國第四百七十三章 農部部長田瑞龍一百九十五章 報務主任好緊張第四百六十五章 進城領設備第一百章 祖母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瑞昌市| 三河市| 平顶山市| 洪雅县| 蛟河市| 谢通门县| 南川市| 永顺县| 灌阳县| 临武县| 呼玛县| 崇阳县| 银川市| 德化县| 阆中市| 巧家县| 徐汇区| 通山县| 长岛县| 白沙| 石楼县| 棋牌| 纳雍县| 萨嘎县| 施甸县| 田林县| 图们市| 根河市| 马鞍山市| 林西县| 龙里县| 河津市| 墨竹工卡县| 江川县| 原阳县| 镇安县| 正安县| 巴楚县| 黄龙县|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