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章 夭折的叛亂

此時國民黨一干頑固派正團結在何應欽的周圍,看中國各個政黨的頭面人物陸續抵達,他們也急了,要是商討會之前沒有搞定,那麼到時候就算他們政變成功,他們也將面臨全國人民的反對,甚至中國又將經歷一次內戰,何應欽也不想到時候自己的位置還沒坐穩,內戰又起,到時候打不打得贏還不好說,何況還有外敵在。

而蔣介石則秘密的監視這何應欽等人,何應欽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那些慫恿何應欽的人,好幾個其實已經投靠了蔣介石。

何應欽現在還下不了決心,雖然他是一個野心家,以前算計過蔣介石,還想借刀殺人。也是投降派,以前還跟汪精衛主張投降日本人,不過後來蔣介石寧死不投降,他們也就沒動了,因此最後汪精衛自己跟幾個貼身的心腹去了。

但是現在日本人跑了,依照蔣介石現在的威望,如果真的殺了蔣介石,那麼他自己也很難鎮服各地的軍閥還有社會黨以及蔣系人馬,何應欽百分之百確定如果自己真的殺了蔣介石,那麼這些人絕對會以此爲藉口討伐自己,特別是社會黨那邊絕對會趁機擴大勢力,而且會拉攏全國的不服自己的勢力來對付自己。

何應欽思考了一晚上,最終還是下不了決心動手,因爲他就算這次成功了,也當不了全國的一把手多長時間。

第二天一大早,何應欽要求見蔣介石,蔣介石早就掌握的何應欽的一舉一動,但對於何應欽來見自己還是感覺蠻奇怪,他決定見一見。

何應欽上來直道:“委員長,我請辭!”

蔣介石不會真的以爲何應欽是真的要辭職,但是他又猜不到何應欽的意思,“呵呵,幹嘛要辭職啊,剛剛趕走了日本人,國家百廢待興,正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

何應欽道:“累了,想休息一下。”

蔣介石道:“年紀輕輕的就說累,這可不像你啊!”

何應欽道:“好吧,我承認我不滿你的作爲,還算計過你,現在我不想幹了,這不是正好符合你的意思嗎,難道你不想把我這個政敵趕走嗎?現在我主動離開,你應該立馬批了纔是。”

蔣介石看著何應欽的樣子,看起來不像是有什麼別的目的,看起來真的像是辭職,不過他也說不準,何應欽一向很狡猾。“這不是你要離開的理由,要是你只是給我這個理由,我是不會放人的,你走了,我再去哪裡找比你更合適的軍政部長。”

何應欽道:“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我以後不管事了,這是辭職信,你看著辦。”說罷何應欽將信放在桌子上就離開了。

日本人走了,何應欽決定回自己的老家看看,這樣也能避開重慶的政治漩渦。

第二天一早何應欽就真的走了,蔣介石也不知道何應欽是怎麼想的,但是何應欽一走,那麼叛亂也就夭折了,接下來就是善後了,那些心懷不軌的人肯定會接受懲罰,現在沒有了社會黨的拖累,蔣介石處理這些人是毫不留情,更何況他還有偉大的理想要實現,同時還有自己的夢想要實現。

1943年8月25日,解決了內部重大分歧的國民黨和內部已經統一意見的社會黨共同發表聲明,表示要放棄武裝解決政治分歧的方式,改走和平路線,避免內戰,更加要避免再一次被外敵乘虛而入。

消息一出,舉國歡慶,整個華夏民族民族都沉浸在歡樂海洋當中。

日本人佔據了中國大半江山,日本人被趕走之後,這裡原來的軍閥也不可能在回來,這些地方自然被這樣政府接管,而退居西北和西南的軍閥要解決起來比較簡單,對於瞭解時局的人來講,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國民黨和社會黨會爆發內戰,現在這個矛盾解決了,雲南王龍雲也跑去當皇帝了,中國已經沒有什麼大的軍閥,國家真正的統一指日可待,到時候他們就有好日子過了。

而對於軍閥來說,他們的好日子就要到頭,龍雲不再是軍閥的領頭了,何應欽這個最大的庇護者也辭職回家了,社會黨再也不武裝鬧事了,他們這些人也就失去了價值,蔣介石現在既不需要他們打社會黨,也不擔心他們投降誰和自己爲敵。

同時他們還會接道很多記者的採訪,最重要的是問他們會不會把軍權交出去。

閻錫山,西北三馬還有新疆的盛世才無疑是最擔心的,特別是西北三馬和盛世才。盛世才控制著新疆,背靠著蘇俄這可大樹,西北三馬則因爲是一個家族的人,同時青海、寧夏等地以信仰***教爲主,因此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是非常堅固的,有一定的實力,因此他們四個自然是對於用別的方式阻止中央進入這些地區,以維持自己的統治抱有幻想。

實際上西北地廣人稀,而且多荒漠,就算來了很多人,沒有糧食也不成。

但是王漢章並不擔心盛世才那邊,靠著蘇俄也沒有用,王漢章直接派社會黨進軍新疆,還就怕蘇俄不阻止,要不然那些對蘇俄還有幻想的人是不會醒悟的。

要是蘇俄阻止,就算一時幫了盛世才,那王漢章也高興,到時候收拾蘇俄的時候,相信一定能讓全國黨派看親斯大林和蘇俄的真正面目,看誰還敢同情蘇俄,那樣就是漢奸。

按照約定,社會黨的黨魁毛將軍在9月1日正是抵達重慶,商討建立聯合政府的進一步事項。

上午9點,毛將軍乘坐的飛機在重慶機場降落,蔣介石親自迎接他,兩人在各大報紙的記者面前握手,以示握手言和。

當然這一天自然是作秀的一天,雙方簽署了一份代表和平的條約,即在任何矛盾面前,兩黨都不得使用武力解決問題,而應坐下來實用和平的辦法,聽取民意來解決。

此事世界處於大戰當中,作爲剛剛從世界大戰脫身的中國的一舉一動自然備受關注,中國最大的兩個黨派放棄成建再一次走到了一起,國內外記者自然有許多問題要問。

一名英國記者不懷好意的對蔣介石道:“請問蔣先生,中國原來作爲盟國的一員,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刻是盟國支援物資幫助中國渡過了難關,但是現在中國卻私下裡同日本達成停戰協議,做出這種背信棄義的事情,你們就……”

蔣介石心情現在格外的好,也不生氣,“衆所周知,背信棄義的不是我們。最開始英美兩國支持日本,同日本大做貿易,使得日本有足夠的資源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如果說這是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利益的話,那麼在結盟之後,英國每次都把援助不多的物資還要扣押很大一部分,是嚴重的背信棄義。另外,在緬甸的時候,先前英國人不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致使緬甸局勢惡化我也不說了,但是遠征軍進入緬甸之後,英國人屢次陷害遠征軍,先是同古陷害戴安瀾的200師,後來是在仁安羌陷害剛剛解救了他們的孫立人的新38師……例子有無數個,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不是天不亡中華,遠征軍在緬甸力挽狂瀾,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那名英國人道:“但是貴軍還在印度搶了我們的物資,那些物資足夠幾十萬人用上大半年了。”英國人用起來肯定不跟中國這種沒有工業的國家一樣,他們工業力量雄厚,所以他們的裝備比上落後的中國肯定是要強上很多的,因此王漢章認爲那些物資夠一百萬人用一年,在英國人那裡是幾十萬人用上大半年就不奇怪了。

蔣介石道:“說得好,決我所知英國一直說自己很困難,所以總是剋扣我們的物資,但是那次之後,我們取得的物資卻夠我軍一百萬人實用一年,請問英國人既然困難,爲什麼還儲存了這麼多物資呢,爲什麼你們撤退,讓分一點點給我們都不肯呢,我們只不過是拿回了屬於自己的東西。”

“另外,我們跟日本人和談,還不是因爲盟國拋棄了我們,既然日本人願意無條件退出中國,那我們自然只能和談了,打下去,就算打贏了,中國也會破敗不堪,而且英國人還一直威脅說等打敗了德國,把希特勒抓去給他們的女王洗廁所,一定要收拾中國,因此我們只能講和了。”蔣介石順便挑撥了一下英德的關係,雖然不知道有沒有用,不過說一句話的事情,浪費了就浪費了。

另一名白人記者道:“那請問,現在貴國從戰爭中脫身,今後打算怎麼辦呢,還會不會捲入世界大戰?”

蔣介石道:“會不會再一次捲入進去我不知道,但是我不想,中國亂了一百年了,需要好好的休養生息,不過要是有人想侵佔我們的國土,那麼我們絕對會堅決的還擊。如今國、社兩黨已經握手言和了,我相信我們不會再給侵略者可趁之機了。”

“另外今天既然各國記者都在,那我也就提前宣佈了,那就是,中華民國政府決定正是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即日生效。”

第25章 果敢之行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47章 送唐刀第13章 敗退前夕第22章 煮酒論局勢第35章 賺錢第66章 目標非洲第24章 初戰告捷第11章 海上大戰(上)第56章 守溪待鹿第39章 德國人的抉擇第49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上)第72章 攻佔中途島第41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下)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15章 對策第30章 英、日的滅印計劃第4章 橡樹嶺風雲第62章 冬季攻勢(二)第5章 斯大林的想法第39章 滅印度第33章 控制緬北第43章 大戰前第11章 再拉德國援助第57章 你坑我、我坑你第34章 猶太真的要建國了第57章 橡樹行動(一)第18章 進攻溫哥華島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37章 中東戰爭(一)第28章 發動機第30章 仰光大屠殺(上)第18章 僞蒙古來降第17章 再殲日軍整師團第51章 對日條約第56章 守溪待鹿第23章 質問第33章 有何詭計第35章 賺錢第11章 英、日的對策第22章 怒江空戰(下)第45章 阿拉斯加陰霾第29章 貨幣金融第17章 轟炸珍珠港第65章 世界凌亂了第28章 不要臉是做大事的基本原則第53章 高爾察克投降(中)第45章 阿拉斯加陰霾第19章 坐收漁人之利第5章 交好德國第65章 撕破臉皮第70章 轟炸美軍艦隊(下)第32章 歐洲爛局第51章 對日條約第2章 局勢惡化第23章 石油大發現第5章 遠征軍不潰第6章 大戰前夕第2章 以錢換時間第3章 戰爭終結者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33章 斯普魯恩斯的陰謀第23章 質問第56章 他們不淡定了第32章 歐洲爛局第22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少錢第30章 印尼人的惡夢第11章 再拉德國援助第34章 漢語編程第31章 仰光大屠殺(中)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23章 進攻夜豐頌第47章 送唐刀第59章 印度人的救星第2章 驅逐計劃順利第53章 黃種人應該和解第32章 德國的實力第23章 質問第35章 還得鄙視蔣介石第51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下)第43章 社會黨軍要進攻了第42章 日本密謀第29章 猶太建國談判(二)第60章 夭折的叛亂第16章 一潑冷水灌頂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31章 德國人的背叛第49章 御前討論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25章 工業發展第18章 美國人的決定第47章 佔領咽喉第4章 德國人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動第33章 美援第16章 我要讓世界記住我一千年第64章 斯大林的陰謀
第25章 果敢之行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47章 送唐刀第13章 敗退前夕第22章 煮酒論局勢第35章 賺錢第66章 目標非洲第24章 初戰告捷第11章 海上大戰(上)第56章 守溪待鹿第39章 德國人的抉擇第49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上)第72章 攻佔中途島第41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下)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15章 對策第30章 英、日的滅印計劃第4章 橡樹嶺風雲第62章 冬季攻勢(二)第5章 斯大林的想法第39章 滅印度第33章 控制緬北第43章 大戰前第11章 再拉德國援助第57章 你坑我、我坑你第34章 猶太真的要建國了第57章 橡樹行動(一)第18章 進攻溫哥華島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37章 中東戰爭(一)第28章 發動機第30章 仰光大屠殺(上)第18章 僞蒙古來降第17章 再殲日軍整師團第51章 對日條約第56章 守溪待鹿第23章 質問第33章 有何詭計第35章 賺錢第11章 英、日的對策第22章 怒江空戰(下)第45章 阿拉斯加陰霾第29章 貨幣金融第17章 轟炸珍珠港第65章 世界凌亂了第28章 不要臉是做大事的基本原則第53章 高爾察克投降(中)第45章 阿拉斯加陰霾第19章 坐收漁人之利第5章 交好德國第65章 撕破臉皮第70章 轟炸美軍艦隊(下)第32章 歐洲爛局第51章 對日條約第2章 局勢惡化第23章 石油大發現第5章 遠征軍不潰第6章 大戰前夕第2章 以錢換時間第3章 戰爭終結者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33章 斯普魯恩斯的陰謀第23章 質問第56章 他們不淡定了第32章 歐洲爛局第22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少錢第30章 印尼人的惡夢第11章 再拉德國援助第34章 漢語編程第31章 仰光大屠殺(中)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23章 進攻夜豐頌第47章 送唐刀第59章 印度人的救星第2章 驅逐計劃順利第53章 黃種人應該和解第32章 德國的實力第23章 質問第35章 還得鄙視蔣介石第51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下)第43章 社會黨軍要進攻了第42章 日本密謀第29章 猶太建國談判(二)第60章 夭折的叛亂第16章 一潑冷水灌頂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31章 德國人的背叛第49章 御前討論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25章 工業發展第18章 美國人的決定第47章 佔領咽喉第4章 德國人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動第33章 美援第16章 我要讓世界記住我一千年第64章 斯大林的陰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千阳县| 延安市| 寻甸| 临安市| 凤翔县| 平乡县| 康平县| 洛宁县| 宜章县| 襄垣县| 同江市| 阜新市| 崇仁县| 松滋市| 出国| 建水县| 迭部县| 增城市| 日照市| 佛学| 郑州市| 房山区| 武陟县| 阜康市| 兰溪市| 玛曲县| 洮南市| 武穴市| 恭城| 抚州市| 石渠县| 萨迦县| 西宁市| 琼结县| 临猗县| 鄂托克旗| 武宁县| 锦州市| 左贡县|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