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時候,那些新疆士兵開始把平時積攢下來的軍餉以剛剛給付的軍餉交到“物資總管”的手上,並逐一登記家庭地址、聯繫人。這樣,“如果有誰回不來了”,部隊也知道應該把錢和書信寄到什麼地方去。忙完這些事已是夜裡11點了,傘兵們開始乘車前往機場。
迪化機場。
五架經過改動的黑寡婦戰(zhàn)鬥機,正安靜地停在機場中央。現在它開始充當運輸機使用,因爲它獨有的夜航功能與反雷達偵查功能是現代時期任何戰(zhàn)機都不能逾越的。一架黑寡婦只能運送三十名傘兵,因此,五個傘兵小隊的士兵就分乘了五架飛機,每架飛機上三十人,這其中包括隊長一名、副隊長一名、中國同盟軍特種兵六名、新疆士兵二十名、預備飛行員一名、通訊員一名。
“你看那是趙司令”一名新疆士兵興奮地喊道。
趙曉峰同樣揹著行囊,攀上了飛機,這次他親自擔任第一小隊的隊長,而石裡擔任第二小隊隊長、山貓任第三小隊隊長、謝珂與莫雨涵分別擔任四、五小隊的隊長。
下半夜一點整,機滑出跑道,在巨大的轟鳴聲中飛上了天空。飛機升空以後,機艙裡立刻安靜下來。大家都閉著眼睛養(yǎng)精蓄銳,其實都在默默地想心事。
趙曉峰一遍又一遍地回著跳傘程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畢竟,到了這個時期他只跳過一次傘,技術生疏,倘若還沒見到敵人的影子就先把自己給摔死了,那可實在是太冤枉了。
此時。飛機領航員起身對趙曉峰說道:“司令預計空降地域的能見度非常低,不太適合跳傘。”
趙曉朝著他微微一笑,然後點了點頭道:“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如果被蘇聯人看到了,那我們還不被當成活靶子?”
“呵”趙曉峰的話立即將機艙裡沉悶的氣氛給打破了。
6月17日下半夜二時三十分。機艙裡地黃亮了。
“全體起立跳傘準備”趙曉大聲地吼叫起來。這喊聲意味著。中事史上地第一次正規(guī)地傘兵空降作戰(zhàn)即將拉開序幕了。
可是。在當時。機艙裡地傘兵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多麼重要地歷史時刻。提前十分鐘亮起黃色準備燈。也就是要讓戰(zhàn)士們揹著沉重地行囊多站立十分鐘。不過。大家對此並沒有異議。全都在隊長地叮囑下認真地、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檢查著牽引索掛鉤和自己地傘包。
有意思地是。趙曉峰這時候絲毫沒有考慮黑寡婦會不會遇到敵人戰(zhàn)鬥機地攔截。也沒有去考慮地面上是否有敵軍地炮火。他滿腦子擔心地只是降落傘能不能順利地打開。或者自己會不會掉到一個人跡罕至地奇怪地方。找不到同伴了。
“跳傘地時候要抓緊時間”石裡吼叫著:“不許在門口停留飛機上磨蹭一兩秒鐘。落到地上就差了好幾里路。要害死人地。大家一定要按照訓練時地情景。拉近距離”
這句話很有作用。大家情不自禁地向機艙門口挪動了幾步。生怕被前面地人給耽誤了。
趙曉峰站在隊伍中間,他的身上不僅揹負全套傘兵裝備,還攜帶著自己命令機械部門剛剛設計出來的一支“火箭筒”。那沉重的行囊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現在很擔心自己能不能及時地跳出艙門。
就在這時,“嘀……嘀……嘀”,跳傘鈴突然響了起來,頭頂的綠燈亮了。
機艙門被打開,隊長們喊叫著,士兵們相互催促著:“快跳,快跳”
艙門邊的傘兵一個接一個地蹦了出去。快要輪到趙曉峰的時候,飛機忽然轉了個彎,機身猛地向右傾斜,弄得他前面的通信兵高強失去了平衡,一下子跪倒在地。趙曉峰也顧不了那麼多,用手托起他的揹包,硬生生地把他推出了艙門。
高強幾乎是頭朝下從飛機裡倒栽蔥摔出來的。他心想:“完蛋了,傘繩一定打結了,這回我死定了”他一名胡亂地扯著傘繩,一面胡思亂想,可沒過多久,“嘭”的一聲,降落傘竟然在他頭頂上張開了。
降落傘在天空中飄飄蕩蕩,可傘兵的滋味卻比不上先前訓練時的輕鬆自在。跳傘之前,全部的裝備行囊都固定在腰腹以下的胯帶上。先前揹著這些東西的時候還沒感到有什麼不合適,現在被吊在空中,所有的重量都集中在下半身,趙曉峰覺得自己的屁股都快要被扯掉了,“靠老子從今往後再也不跳傘了”
趙曉峰低頭朝地面看,“靠什麼也看不到,一
”他身上的裝備不僅重,而且鼓鼓囊囊地影響了方快落地的時候,趙曉峰才發(fā)現地面上有條小河,亮晶晶的。他急壞了:“老天保佑、菩薩保佑,千萬別落進水裡呀渾身上下這麼沉重的東西,掉進水裡就直接沉底了,絕對爬不上來”
還好,老天爺真的開眼了。趙曉峰落在河邊,他緊跑幾步解開了傘包……“傻成功了”
很多人沒有趙曉峰這麼幸運,小河附近覆蓋著好多張降落傘,一個個人形的怪物在傘布底下拱來拱去,就是鑽不出來。有個新疆士兵急得大嚷大叫:“來人吶救命啊”幸虧河水不深,岸上的人趕緊將他救了上來。
趙曉峰放下身上的裝備,在一棵高樹上樹起了一面白色的召集旗,一衆(zhòng)士兵連忙朝他那裡奔去。
不一會,副隊長王軒到了,通信兵高強也衝了過來,並立即開始動手組裝那臺步話機。這小子不但沒有“像秤砣一樣”的摔死,而且身上連一點兒泥水也沒粘上,真是夠幸運的。
此時,新疆的援歸化騎兵第一師、混合第三師在前敵總指揮楊耀均的帶領下已經與劉伯承的13師匯合了,依仗趙曉峰支援而來的大炮及炮彈,劉伯承此時是躊躇滿志。
新疆兵團前敵總指揮楊均、歸化騎兵第一師張風儀、混合第三師尤得勝、中國的劉伯承、左權、朱瑞以及中國同盟軍的特派員、國防委員呂正操七個人共同研究了一套作戰(zhàn)方案,以配合中國同盟軍的空中打擊與傘兵突擊,當然,除了趙曉峰身邊的人,沒有人知道他也參加了這次代號爲“獵鷹”的敵後軍事行動。
這兩天蘇軍隊非常疲憊,不光要應付著敵人不間斷的空中打擊,還要時刻防備著哈密城外敵人陸軍部隊的偷襲,而且國內還有想要將部隊調到蒙古戰(zhàn)場的想法。
此時,疆地區(qū)戰(zhàn)事總司令康斯坦丁諾夫,指揮著夏克爾的機械化部隊一個團騎兵部隊一個團已經匯合了駐哈密的航空中隊與“紅八團”,將哈密城內外陣地佈置的猶如鐵桶一般。
這哈密的蘇聯軍中配備了大量的t-34中型坦克,還有十五輛t-35重型坦克,這令康斯坦丁諾夫心中非常安穩(wěn),因爲那最新式的“t--35”在國內號稱“無敵將軍”就連蘇聯比較先進的t-34克都無法與它相鬥,它單獨配置的一門155mm榴彈加長炮可以毫不猶豫地將t-34擊穿。
6月17日清晨五點起中國第13師團起了中央進攻;第一路由左權指揮、敢死隊由一團長劉江山帶領、其他師屬炮兵營、機槍營、騎兵營爲總預備隊,同時新疆炮兵受命集中炮火炮擊哈密城外蘇軍陣地,掩護第一路步兵推進。
清晨五點整,悄悄消滅了外蘇聯人三處崗哨的第二路迪化騎兵已經接近了蘇聯軍隊的左側翼駐地,但是,意外的事件發(fā)生了,從右側翼包抄上來的第三路、第四路騎兵忽然遭到了蘇聯地雷的襲擊,原來,蘇聯人爲了防止“新共聯軍”從兩側偷襲,所以,在左右兩路都埋上了大量的地雷。
被雷聲驚動了的蘇聯人立即回到了各自的戰(zhàn)鬥崗位,而正準備進攻蘇軍側翼的第二路騎兵師楊耀均部也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炸聲弄糊塗了,他只好命令部隊停止進攻,轉向就地防守。
而騎在虎背上的第三路、第四路偷襲部隊現在是欲罷不能,張風儀知道,自己身後的炮兵陣地還沒有成型、裝甲部隊沒有騎兵的交叉掩護、步兵部隊距離又太遠,前後脫節(jié)太嚴重,這要是打起仗來,自己的部隊非敗不可。
於是張風儀緊急下令,前線部隊迅速後退,步兵立即前進抵擋蘇聯軍隊的追擊而炮兵部隊則立即依據哈密城外的陣地佈置火炮,到時候給蘇聯的追兵一個沉重的打擊。
而發(fā)現敵人偷襲的蘇聯人現在也顧不得幾日來的睏乏了,他們相繼爬進了坦克中,並發(fā)動起坦克,開始朝著迪化騎兵的後退方向追擊而去。
由於部隊遭到蘇聯人的地雷襲擊,大量的馬匹受驚、士兵受傷,所以張風儀部隊後撤的速度非常緩慢。而敵人的部隊則迅速追來,在他們猛烈地炮火下,迪化騎兵竟然混亂地四處逃竄。
見到此景,劉伯承立即命令中軍左權師團發(fā)起猛烈衝鋒,想要從中路突破,以解新疆騎兵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