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太子爺 祖制是你的護身符
在於成龍的家裡,沈葉劈頭蓋臉,狠狠的把于成龍說了一頓。
當然,這個說一頓並不是因爲于成龍上書,而是因爲快速通道總督府的選址。
隨著直達通州的快速通道通車,每天都有大量的貨物通過快速通道流通,光這方面就日進斗金,更不要說來來往往的行人了。
雖然普通老百姓還是更願意走免費的路,但是對於達官貴人們來說,他們寧肯多花點銀子,也要自己舒坦。
對他們來說,一丁點兒過路費算個屁,真的不必放在眼裡。
沒有分紅,但是手裡卻有不少錢,這種情況下,偌大的總督衙門和學校擠在一起,這實在是讓沈葉這個老闆丟面子。
於是,他給於成龍講了一番顏面的重要性之後,這才離開。
剛剛回到毓慶宮,留守的太監就來稟告,說王琰和翰林學士孔梅雲求見。
王琰雖然此時只是一個侍郎,但是他做過太子的日講官。
平日裡他對太子多有支持,是忠心耿耿的太子門人。
對於這個王琰,沈葉心裡很是欣賞。
不爲別的,就爲他的忠心。
至於翰林學士孔梅雲,沈葉印象不深,卻也知道他來頭頗大。
即便是幹熙帝,對他都是頗爲尊重。
這兩個人突然到來,讓沈葉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
不過,人既然已經到了府上,也沒有不見的道理。
把兩個人請到書房之後,沈葉阻止了兩個人的見禮。
互相寒暄一番之後,沈葉沉聲的問道:“兩位老師找我,不知有何見教。”
王衍和孔梅雲飛快地對視了一眼,最終還是孔梅雲道:“太子爺,最近,外邊傳言,攤丁入畝是您在推動。對於這種說法,我們是不相信的。”
“哦,兩位大人爲什麼不相信?”沈葉平靜的問道。
“因爲太子爺您不可能自己反對自己。”王琰臉上笑容不變的說道。
王琰這種說法讓沈葉的心中一動。他怎麼也不明白,爲什麼王琰會這樣說。
對於攤丁入畝他雖然沒有表達自己的態度,但是他自己很清楚,他是支持攤丁入畝的。
“攤丁入畝和我有什麼關係?”不想兜圈子的沈葉,沉聲的問道。
孔梅雲笑著說道:“太子爺,攤丁入畝怎麼能和您沒關係呢?攤丁入畝違反祖制,祖制不能動搖啊。”
孔梅雲這話說得很客氣,好像有點兒驢脣不對馬嘴,但是稍微一揣摩,他的言外之意就出來了。
現行的丁銀是祖制,嫡長子制繼承也是祖制。
如果動搖了祖制,那麼太子的位置也就搖搖欲墜。
對於孔梅雲話語中的威脅之意,沈燁自然是聽在了耳中。
不過,他心裡很清楚,幹熙帝最終沒有讓太子即位,也就是沒有堅持嫡長子繼承製。
甚至在幹熙帝的眼中,所謂的嫡長子繼承的祖制,就是對他皇權的一種威脅。
看著面帶笑容的兩人,沈葉心裡的好感已經消失殆盡。
今天,他見識了爲民請命,義不容辭之人。
此刻,也見到了拿著祖制說話,一副道貌岸然,但是實際上卻一肚子蠅營狗茍的傢伙。
沒心思再和這麼兩個老東西糾纏下去的沈葉,直接端起茶杯道:“兩位還有其他事兒嗎?”
端茶送客!
王琰看到這種情況,知道孔梅雲的話惹得太子不高興,剛準備說話彌補一下,就聽孔梅雲道:“太子爺,我們對您一向忠心耿耿。”
“祖制不可變一直是我們的堅持。”
“我們懇請太子爺爲了祖制,爲了蒼生社稷,和我等一起上書,請陛下治罪年遐齡這個奸僞小人。”
讓自己跟著上書。
讓自己反對幹熙帝的決定!
孔梅雲還真是敢想! 沈葉冷冷的道:“孔大人,如果本太子不上這個書呢?”
“太子爺,您這樣的話,會讓天下的忠臣感到心寒。”
“微臣覺得,您不會這樣做的。”
孔梅雲一直淡淡的笑著,神色顯得無比的從容。
沈葉甚至有一種感覺,這個傢伙好像是吃定了自己。
就在沈葉心中怒氣迸發的時候,王琰突然道:“孔大人,你暫且在門外等我,我和太子爺說句話。”
孔梅雲應該是和王琰商量好的,此時聽到王琰如此說,他絲毫沒有反對,徑直衝著沈葉行了一禮,而後告辭離去。
沈葉對於王琰這種做法,倒也沒有阻攔,他倒要看看王琰有什麼話要和自己說。
“太子爺,祖制不可違這句話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您本人。”
王琰鄭重的道:“您是嫡長子,嫡長子即位,天經地義。”
“而祖制一旦被打破,就會有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風險。”
“畢竟,今日攤丁入畝,明日就不知道是什麼了。”
說到這裡,王琰懇切地道:“太子爺,現在不少人都看著您呢,還望太子爺三思啊!”
沈葉看著一副我都是爲你考慮的王琰,淡淡的道:“王大人,我要是說不,是不是意味著,你們都要反對我呢?”
王琰沒有說話,但是他的神色,卻越加的凝重。
送走了王琰,沈葉就覺得無比的憋悶。
爲了安安生生的過日子,儘管他心裡也爲年遐齡打抱不平,但他仍然選擇了不吭聲。
因爲他覺得,有幹熙帝在,輪不到自己操心。
卻沒想到,自己都這般息事寧人了,居然還會被人給威脅到門上來了。
“我是不是太給他們臉了!”
沈葉看著空蕩蕩的書房,惱火道。
對於沈葉這種自言自語,自然是沒有人迴應的。
本來就因爲今天去見於成龍而生出的鬱郁之氣,此時不覺又衝了上來。
“你們不是要我上書嘛,那我就給你們上一個得了!”
“還拿皇位威脅我,不知道老子就登不了基嗎!”
心裡這麼想著,沈葉就拿起一個奏摺寫了起來。
《關於在現任大臣之中實行……》
就在沈葉寫奏摺的時候,幹熙帝正在煩躁的看著奏摺。
厚厚的兩摞奏摺,基本上都是參奏年遐齡和于成龍的。
這裡面于成龍少一點,年遐齡的多一些。
誰讓在這件事情上,他是始作俑者呢。
讓年遐齡頂缸的事情,幹熙帝也想過,但是他下定不了決心。
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他把大鍋甩得果斷,黑鍋甩得好看,小鍋甩得劃算,甩鍋技術早就練就得爐火純青了。
他之所以不想甩,是因爲如果這樣的話,就意味著在推動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他幹熙帝,不得已而爲之地低頭了。
他作爲皇帝,怎麼能夠低頭呢!
但是現在的情形,卻讓他覺得無比的難受。
就在他想要將一封請誅殺年遐齡的奏摺扔在地上的時候,趙昌來到他的身邊,奏報了王琰和孔梅雲見太子的舉動。
幹熙帝的眉頭,不覺間皺得更緊了。
如果太子和那些大臣聯手,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