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96章 革新科舉(一)

仁和元年七月初二,京津天路試運行並大清鐵路公司正式掛牌典禮在京郊豐臺附近舉行,仁和帝率諸多臣工出席典禮,不單親爲典禮剪綵,更興致勃勃地率朝中從一品以上大員乘專列從京師進抵天津,於當地接見了新任直隸總督劉承恩以及海陸軍少將以上軍官,但並未下榻天津行宮,而是於下午又乘專列回到了京師,沿途百姓無不跪伏迎候。

次日一早,《京師時報》又以大幅篇章詳細介紹了鐵路的功用以及對大清社稷的重要性,至此,大清鐵路公司尚未正式運營,便已名聲大噪於天下,藉著這股東風,大清鐵路公司又趁熱打鐵地公佈了京津鐵路的運營細則以及後繼鐵路開發的大略計劃,很快便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鐵路熱,不少省份之地方大員紛紛上本要求優先待遇,各省富豪也都敏銳地聞到了商機,爲此,到大清鐵路公司關說者可謂是不計其數。

軍務深化革新進展順利,三大情報局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朝堂局勢日新月異,弘晴的心情自然也就很是舒爽,哪怕因著諸事繁雜,每日裡都須得從早忙到晚,然則弘晴卻是甘之如飴,絲毫不曾有過半點的懈怠,這不,今兒個一大早地,方纔剛用過早膳,弘晴便已乘著軟輦趕到了養心殿,準備開始一日之日常工作,這纔剛坐下來,連茶水都尚未來得及飲上一口,李德全就已匆匆來報,說是馬齊與方苞聯袂來見。

“宣。”

這一聽馬齊與方苞齊至,弘晴的眉頭不自覺地便是一皺,沒旁的,弘晴所任用的幾名軍機大臣都各自劃定了所管之事,錯非有大事發生,否則的話,斷然不可能出現兩名輪值軍機大臣齊齊前來稟事之情形,而今,二人既是齊至,那就意味著必然有要事發生,這自不免令弘晴心中頗爲犯嘀咕的,不過麼,倒是沒半點的猶豫,聲線平和地便道了宣。

“喳!”

弘晴金口既開,李德全自是不敢稍有耽擱,趕忙恭謹地應了一聲,急匆匆地便退出了大殿,不多會,便又陪著馬、方二人從殿外轉了回來。

“何事,說罷,朕聽著呢。”

一番見禮之後,馬、方二人卻並未急著稟事,一見及此,弘晴的眉頭自不免便微微地皺了起來,語帶一絲不悅地發問了一句道。

“啓奏陛下,奉天將軍和衲蘇送來急信,已革親王允禩已於前日辰時病死在府中,奉天將軍不知該以何禮儀爲其下葬,特急報朝廷,請陛下明訓。”

弘晴這麼一開口,馬齊可就不敢再保持沉默了,趕忙開口解釋了一番。

嗯?竟然死了?

一聽八爺已死,弘晴不由地便是一愣,緊接著一股子不知何等滋味的情緒突然在心底裡盪漾了起來,硬是沉默了良久,都不曾開口言事,而事涉天家隱秘,馬、方二人也不敢在此際胡亂出言,也就只能是盡皆默然地垂手而立著,恭謹地等候著弘晴之訓示。

“及早下葬罷,就依貝勒例好了,免其諸子之罪,準回京居住。”

跟八爺間苦苦纏鬥了二十餘年,要說仇,固然是有的,可說起來,不過是天家政治之必然罷了,弘晴其實並不甚記恨八爺,當然了,八爺若是沒死,弘晴也不可能會放其出山,而今,其既是病故,弘晴倒是樂得給其一點哀榮,也算是對老對手的一種尊敬罷。

“陛下聖明。”

這一見弘晴已然開了金口,馬、方二人也自鬆了口氣,當然不會在此事上有甚異議的,緊趕著便齊齊稱頌了一聲。

“還有事?且就一次道將出來罷,朕不耐猜啞謎。”

馬、方二人雖是稱頌不已,卻並未就此離去,而是兀自站在了御前,似乎還有甚礙難之事要稟,一見及此,弘晴的眉頭當即便皺了起來,聲線微寒地便開口催促了一句道。

“陛下明鑑,確實還有兩件事,一是告病在家已多時的軍機大臣李敏銓上本請求乞骨還鄉,現有本章在此,請陛下過目。”

一見弘晴面露不耐之色,二人自不敢再多遷延,這回是方苞上前一步,抖手從寬大的衣袖裡取出了份摺子,雙手捧著高高地舉過了頭頂。

嘿,這老東西想溜了?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兒!

一聽李敏銓想告老還鄉,弘晴的眼中立馬閃過了一絲的精芒,沒旁的,李敏銓當初可是設下了不少的陰謀詭計,極欲置弘晴於死地,待得弘晴一登基,這老小子倒是很識趣地稱病躲在了家中,然則弘晴卻並未忘了這廝幾番陷害的血仇,之所以一直不曾處置其,不過是因著政務繁忙,暫時騰不出手來罷了,而今,其居然想全身而退,這又怎生可能!

“陛下,李大人乃先朝重臣,先皇在日,每多倚重,其既乞骨,老臣以爲似無可不準者。”

眼瞅著弘晴半晌無語,既不準奏,也沒讓太監們將摺子遞上去,方苞自是猜到了弘晴心中的殺機,但卻顯然並不以爲然,這便語出誠懇地進諫了一句道。

“遞上來。”

弘晴並未對方苞的進諫加以置評,僅僅只是不動聲色地吩咐了一聲。

“喳!”

聽得弘晴有令,侍候在側的李德全自不敢稍有遷延,趕忙恭謹地應了一聲,小跑著搶上了前去,伸手接過了方苞手中的摺子,恭謹萬分地遞到了弘晴面前的龍案上。

“此事,朕知道了,且再議罷,靈皋先生且先說第二樁事好了。”

弘晴自是聽得懂方苞言語間的暗示,說的無非是要弘晴寬以示人,以此來安那些個當年站在諸阿哥一邊的朝臣們之心,然則弘晴心中卻顯然另有考慮,並不打算對此事詳加討論,甚至連摺子都不曾翻看一下,便已是語調淡然地轉開了話題。

“陛下,臣此處還有一份奏摺,乃是江西道監察御史汪四祺所上,事關科舉,臣等不敢擅加定奪,還請陛下過目。”

弘晴金口這麼一開,方苞心中雖是有所憂慮,卻也不敢強諫,這便又抖手從寬大的衣袖裡取出了份摺子,雙手捧著,高高地舉過了頭頂。

嗯?又是這廝,看來四爺還真是欠收拾來著!

一聽又是汪四祺上本,弘晴的眉頭當即便是一揚,心底裡的火氣不由自主地便躥了起來,不過麼,倒是沒衝著方苞發作,僅僅只是寒著臉地一揮手,頗爲不耐地吩咐道:“遞上來。”

“喳!”

一聽弘晴語氣不善,李德全趕忙小心翼翼地應了一聲,疾步行到了方苞面前,將那份厚實的摺子接了過來,恭謹萬分地轉呈到了弘晴的面前。

嗯哼,有點意思麼,看來四爺這回還真是下了苦功了的。

弘晴沒去理會馬、方二人試探的目光,拿起摺子便細細地翻看了起來,這一看之下,還真就入神了,沒旁的,汪四祺這份摺子上所載,雖有偏激之嫌,可基本上卻是切中了眼下科舉之弊端所在,那就是如今的讀書人大多是“死讀書,讀死書”,國家憑著一文取士,取中的雖不凡英才,可泰半是一無是處的酸儒,不說沒有經世之才,就連基本的爲人處世都糟得夠嗆,讓這等樣人去治理地方,無疑是在禍害百姓,更別說不少進士出身的官員滿口仁義道德,文章做得個花團錦簇,可實際上卻是骯髒小人,就如前些日子被拿下的鉅貪陳望玄一般,長此以往,社稷不免堪憂。

“二位愛卿以爲此折如何哉?”

科舉改革是弘晴早就想做卻遲遲不敢動手去做的事兒,沒旁的,武舉還好說,有著三大軍事學院在,習武之人大可考取軍事學院,同樣能取得軍官的身份,自然不會引起太大的反響,可文舉就不同了,牽涉的面極廣,一個不小心,那便是天下大亂之局面,對此,弘晴雖是早有盤算,卻依舊不敢輕動,本來是打算在取得對外戰爭大勝之後再慢慢設法改變現狀的,可而今四爺那頭既是鼓譟了起來,弘晴還真就起了順勢而爲之想法,只是茲事體大,身爲帝王,弘晴卻是不敢輕易表態的,待得看完了摺子之後,也不曾加以置評,反倒是不動聲色地將問題丟給了馬、方二人。

“陛下,老臣以爲科舉一事牽一髮而動全身,再如何謹慎皆不爲過。”

馬、方二人本以爲弘晴看完了摺子之後,定會勃然大怒,卻沒想到弘晴居然什麼表情都沒有,問話的語氣裡似乎對此折還有著幾分的讚許之意味,自不免都爲之詫異不已,彼此飛快地交換了個眼神之後,由著馬齊出言提醒了一句道。

“嗯,馬愛卿所慮甚是,朕亦是這般考慮的,這樣好了,今早便好生議議此事也罷,李德全,去,將張廷玉、瀋河、郎爾衡盡皆喚了來。”

弘晴皺著眉頭想了想之後,心中革新之熱切依舊不曾稍減,儘管明知此事風險不小,卻並不打算就這麼擱置了下來,這便沉吟著下了令,自有李德全恭謹地應了諾,領著兩名小太監,急匆匆地便跑出了養心殿,自去傳喚諸般軍機大臣不提……

第831章 請君上路第821章 斬將奪軍(二)第257章 老十六發飆(二)第126章 先禮後兵(四)第1042章 死頂到底(二)第619章 父子論兵第554章 餘震連連(三)第507章 大鳴大放(一)第153章 彼此試探第1115章 京都大亂之序章(一)第485章 烽火連天(一)第1081章 重用四爺第691章 算與反算(三)第1114章 江山代有新人出第78章 揚眉劍出鞘(五)第871章 絕對權威(二)第492章 最後的瘋狂(四)第291章 歡喜冤家第891章 謀定而後動第521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二)第392章 老爺子的板子(二)第259章 急轉直下(二)第631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三)第192章 養心殿裡耍太極(三)第32章 潮平浪不止(二)第168章 八里灣遇盜劫(三)第1127章 血洗京都(二)第303章 分封的隱喻(二)第412章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二)第112章 一舉成擒第1107章 金融風波再起(三)第674章 蛛絲馬跡(一)第519章 麻煩終於還是來了第154章 聯合抵制第664章 不好管的閒事(一)第686章 各施密謀(二)第621章 指東打西(二)第497章 得勝歸第547章 巍巍太行(三)第451章 炸開鍋了(三)第346章 聖心有懼(二)第360章 一朝權在手(一)第1134章 關門行動(二)第397章 一語道破(二)第79章 謀算與反謀算(一)第994章 舉重若輕(五)第371章 案中有案(二)第1100章 革新科舉(五)第567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四)第775章 好事壞事(一)第1125章 沸騰的大洋(五)第885章 屈尊降貴(二)第71章 河槽衙門的怠慢第715章 適可而止(一)第304章 第一次碰撞(一)第660章 黃雀與獵人(五)第147章 上陣父子兵(一)第20章 波瀾漸起(三)第1058章 撫平八旗(一)第531章 誰比誰更狠(四)第977章 強勢反彈(四)第807章 龍歸大海(一)第307章 宿命之敵第657章 黃雀與獵人(二)第123章 先禮後兵(一)第244章 城下之盟(二)第582章 反守爲攻(一)第172章 內奸疑雲(一)第487章 烽火連天(三)第422章 崛起的關鍵(二)第673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四)第1038章 暗夜與曙光第1029章 風起雲涌(三)第200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一)第218章 王府夜宴(二)第626章 欲取先與(三)第194章 磨刀霍霍(一)第1章 我來了第337章 驚變驟起(三)第348章 拼死一搏第1014章 各方博弈(一)第1005章 息事寧人(六)第497章 得勝歸第896章 決不妥協第1003章 息事寧人(四)第705章 虛虛實實(一)第110章 從細微處著手(二)第628章 阿府驚變(二)第877章 坑九爺一把(一)第142章 海運之大計劃(一)第639章 兩條路第541章 揮灑自如(三)第190章 養心殿裡耍太極(一)第1132章 天鵝的輓歌(三)第559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第1051章 沸反盈天(一)第227章 大鬧刑場(四)第648章 彈章 如潮(三)第203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四)第640章 突如其來的口諭
第831章 請君上路第821章 斬將奪軍(二)第257章 老十六發飆(二)第126章 先禮後兵(四)第1042章 死頂到底(二)第619章 父子論兵第554章 餘震連連(三)第507章 大鳴大放(一)第153章 彼此試探第1115章 京都大亂之序章(一)第485章 烽火連天(一)第1081章 重用四爺第691章 算與反算(三)第1114章 江山代有新人出第78章 揚眉劍出鞘(五)第871章 絕對權威(二)第492章 最後的瘋狂(四)第291章 歡喜冤家第891章 謀定而後動第521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二)第392章 老爺子的板子(二)第259章 急轉直下(二)第631章 該來的終歸會來(三)第192章 養心殿裡耍太極(三)第32章 潮平浪不止(二)第168章 八里灣遇盜劫(三)第1127章 血洗京都(二)第303章 分封的隱喻(二)第412章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二)第112章 一舉成擒第1107章 金融風波再起(三)第674章 蛛絲馬跡(一)第519章 麻煩終於還是來了第154章 聯合抵制第664章 不好管的閒事(一)第686章 各施密謀(二)第621章 指東打西(二)第497章 得勝歸第547章 巍巍太行(三)第451章 炸開鍋了(三)第346章 聖心有懼(二)第360章 一朝權在手(一)第1134章 關門行動(二)第397章 一語道破(二)第79章 謀算與反謀算(一)第994章 舉重若輕(五)第371章 案中有案(二)第1100章 革新科舉(五)第567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四)第775章 好事壞事(一)第1125章 沸騰的大洋(五)第885章 屈尊降貴(二)第71章 河槽衙門的怠慢第715章 適可而止(一)第304章 第一次碰撞(一)第660章 黃雀與獵人(五)第147章 上陣父子兵(一)第20章 波瀾漸起(三)第1058章 撫平八旗(一)第531章 誰比誰更狠(四)第977章 強勢反彈(四)第807章 龍歸大海(一)第307章 宿命之敵第657章 黃雀與獵人(二)第123章 先禮後兵(一)第244章 城下之盟(二)第582章 反守爲攻(一)第172章 內奸疑雲(一)第487章 烽火連天(三)第422章 崛起的關鍵(二)第673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四)第1038章 暗夜與曙光第1029章 風起雲涌(三)第200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一)第218章 王府夜宴(二)第626章 欲取先與(三)第194章 磨刀霍霍(一)第1章 我來了第337章 驚變驟起(三)第348章 拼死一搏第1014章 各方博弈(一)第1005章 息事寧人(六)第497章 得勝歸第896章 決不妥協第1003章 息事寧人(四)第705章 虛虛實實(一)第110章 從細微處著手(二)第628章 阿府驚變(二)第877章 坑九爺一把(一)第142章 海運之大計劃(一)第639章 兩條路第541章 揮灑自如(三)第190章 養心殿裡耍太極(一)第1132章 天鵝的輓歌(三)第559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第1051章 沸反盈天(一)第227章 大鬧刑場(四)第648章 彈章 如潮(三)第203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四)第640章 突如其來的口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定兴县| 岳普湖县| 玉门市| 连江县| 班戈县| 灵武市| 东乌| 佛教| 乡宁县| 泰宁县| 临安市| 漠河县| 天等县| 武陟县| 天柱县| 洪雅县| 丰都县| 孝昌县| 正阳县| 佛冈县| 扶绥县| 杭州市| 台东县| 丽江市| 商水县| 高平市| 革吉县| 铜梁县| 临城县| 晴隆县| 绥滨县| 合阳县| 当阳市| 开鲁县| 松潘县| 长子县| 株洲县| 海丰县| 萨迦县|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