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00章 革新科舉(五)

“臣,禮部侍郎蕭玄武,有本上奏聖上,今,科舉弊端已現,朝野紛爭頗多,實於社稷不利,臣心憂之,特思一法,以息爭端,……,如上以聞”

蕭玄武到底是探花郎,一本摺子寫將出來,當真是花團錦簇一般,雖說大體上的章程都是按著弘晴的意思來寫的,可經其一潤色,立馬斐然無比,只是篇幅依舊不小,可憐李德全扯著嗓子宣得個滿頭大汗,足足花了一炷半香的時間,纔算是將整本摺子全都宣讀了一遍。⊥,

“不錯的創意,朕看洛山所擬的章程相當之不錯,若能施行到位,天下英才當可盡爲我朝堂所用也,衆愛卿對此章程若有甚補益處,且就暢所欲言好了,朕聽著呢。”

弘晴顯然對這份章程有著強烈的好感,這一張口便不吝溢美之詞,口中說著讓衆朝臣們暢所欲言,可前提卻是擺在那兒了——必須對章程有所補益,換而言之麼,就是在告誡諸般臣工們,反對的意見就不要提了,否則的話,後果自負!

死寂,一派的死寂,此無他,這麼份章程就詳盡程度來說,已然極爲的完備,贊同革新的官員們一時間也找不出甚可補充的地兒,至於反對的官員們麼,也不是沒有,實際上,不少守舊的官員對這等大規模革新是斷然不贊成的,問題是弘晴都已表過態了,這節骨眼上冒頭,顯然得冒偌大之風險,因此失寵還是小事,就怕弘晴惦記在心中,回頭找個岔子,往死裡收拾了去,那後果可當真不是好耍的,爲身家性命著想,還是先等著看別人出頭纔是上策,於是乎,偌大的廣場上自也就這麼一派的死氣沉沉,數百朝臣盡皆三緘其口。

“啓奏陛下,臣有話要說。”

不怕死的人自然是有的,這不,就在羣臣們還在觀望不已之際,卻見弘曆已是大步從中央銀行隊列裡行了出來,大步搶到了御前,一頭跪倒在地,高聲地請示了一句道。

“歷弟有甚要說的且就直言好了。”

儘管早就料到四爺那頭必然會跳出來攪事,可卻沒想到率先出頭的人居然會是弘曆,眉頭不自覺地便是微微一皺,不過麼,倒是不曾給弘曆臉色看,僅僅只是聲線淡然地準了其之所請。

“謝陛下寬仁,臣先前聽蕭侍郎之奏本,宛若見天花亂墜,心潮澎湃,情難自已,真恨不得即刻投身其間,爲我大清社稷之教化大業盡心盡力,可冷靜下來一想,臣又覺得不對了,教化天下,當以聖人之道爲先,取士也應是德才兼備者爲優,而蕭侍郎所言之數、化、物,皆技也,小道耳,與聖人大道實相悖也,以此取士,豈不可笑哉?”

弘曆本以爲弘晴就算勉強準其開口,也必然會是冷臉相向,可卻沒想到弘晴居然會是這等滿不在乎的態度,自不免微有些詫異,只是城府深,倒也不曾帶到臉上來,但見其先是恭謹地謝了恩,而後方纔暢暢而談了一番,先揚後抑地指出了蕭玄武的本章中最核心之“缺陷”所在。

“蕭愛卿,歷弟可是對爾之所奏提出了質疑,爾對此可有甚要解釋的麼?”

弘曆這等質疑之言不可謂不尖刻,按著儒家主流思想來說,也確實是一針見血地點出了革新章程中的最要命問題之所在,不過麼,弘晴卻並未勃然動怒,更不曾加以置評,而是一派風輕雲淡狀地便將問題丟給了蕭玄武,緣由麼,很簡單,一者是出於對蕭玄武的信任,二來麼,也是要給蕭玄武一個好生表演的機會,此無他,蕭玄武能力是夠了,可資歷說來尚淺,要想擔綱科舉革新一事,確實差了老大一截,唯有在朝議時表現出過人的才華,方纔不致於在主持革新大局時遭下頭人等之輕忽,從此意義上來說,一向被譽爲宗室最優秀子弟之一的弘曆無疑便是塊最好的墊腳石來著。

“好叫陛下得知,微臣曾在地方上歷練過,也有幸主持過童試與鄉試,不敢言見識多廣,可對讀死書、死讀書者,卻還是曾遇到過不少,此等樣人,對經義往往不求甚解,偏偏又自以爲掌握了真理,每每於大庭廣衆之下炫耀不已,殊不知此等行爲就有若那猴子爬樹,爬得越高,其紅臀就愈加顯露在世人面前,何其可笑哉。”

蕭玄武很少在朝議上發表見解,可並不意味著他詞鋒不利,只不過是平日裡低調罷了,真到了要見真章之際,當真是罵人不帶一個髒字,儘管不曾指名道姓,可一番話下來,愣是將弘曆比成了爬樹的猴子,當即便惹得弘晴不禁莞爾一笑,下頭不少官員們也盡皆忍俊不住,只是早先哄亂時曾被弘晴呵斥過,這當口上雖是笑意盈胸,卻是怎麼也不敢笑出聲來,只能是辛苦無比地強憋著,不少人的臉色瞬間便被憋得個通紅如血,至於弘曆麼,倒是沒甚特別失態的表現,可眼神裡的怒火卻是怎麼也掩飾不住的。

“蕭侍郎當真好辯才,只是如此避重就輕怕不是朝議應有之態度罷?還請蕭侍郎正面回答本貝勒先前所提之疑問。”

儘管被蕭玄武氣得個胸口發悶不已,可弘曆卻還是硬生生地強忍了下來,並未反脣相譏,而是面無表情地死揪住了核心問題不放,逼著蕭玄武作出個合理的解釋。

“歷貝勒問得好,那下官就斗膽反問一句也罷,不知歷貝勒可知君子六藝否?又可知何爲格物致知麼?”

蕭玄武慢條斯理地側了下頭,滿臉淡定地看了弘曆一眼,從容不迫地便連連反問了起來。

“蕭侍郎莫要偷換概念,無論六藝與格物,皆手段耳,非道也,何爲道哉,聖人語錄之精髓也,舍精髓而求末,實本末倒置耳。”

弘曆乃是學貫古今之人,對經義自是頗有心得,只一聽蕭玄武的問法,便已明瞭了蕭玄武的用心之所在,自是不願被蕭玄武牽著鼻子走,毫不示弱地便展開了反擊,始終緊扣著聖人教誨不放,不給蕭玄武以絲毫可趁之機。

“歷貝勒此言差矣,我輩讀書人最忌不求甚解,倘若曲解經義,自娛也就罷了,不過是自誤耳,可若以之治政,卻恐荼毒天下,實大害矣,聖人既傳道,又不輕六藝,更有格物致知之教誨,何也,實踐出真知耳,死讀書、讀死書者,皆酸儒之輩也,豈可大用哉?今,授之以數、化、物諸多科目,根本之目的就在傳之以格物之道,養其動手之能,于格物中明道,此方是傳聖人大道應有之規範,何來本末倒置之說。”

蕭玄武畢竟是探花出身,又曾在地方上歷練多年,無論是胸中才學還是實踐能力,明顯都比弘曆要強上了不止一籌,此際引經據典地反駁起弘曆的話來,自非難事,但見其暢暢而談間,便已將弘曆早先的質疑批駁得個一無是處。

“蕭愛卿此言大善,朕深受啓迪也。”

在弘曆站出來之際,弘晴看似淡定從容,其實心中還是不免爲蕭玄武捏上一把冷汗的,此無他,概因弘晴對弘曆之能實是太瞭解了些,當年爲了擊敗此子,弘晴可是沒少花心思,勝是勝了,卻絕對談不上輕鬆,而今,見蕭玄武從容淡定地便將弘曆駁得個面紅耳赤不已,心中大爽之餘,自是不吝好言誇獎其一番。

“陛下,臣以爲蕭侍郎所言正理也,此方是教化天下應有之道。”

弘晴這麼一下了定論,身爲弘晴最得用之心腹大臣,瀋河自是不敢怠慢了去,趕忙便從工部隊列裡搶了出來,率先表明了堅決支持蕭玄武的態度。

“陛下,老臣也以爲蕭侍郎所言切中時弊,當是可行之策。”

“陛下,老臣附議!”

“陛下,臣亦附議!”

……

瀋河這麼一表態,早先便曾受過弘晴之密令的馬齊等人自是不敢怠慢了去,紛紛站出來響應上了一番,一見及此,衆朝臣們又豈敢落後了去,呼啦啦地一下子便站出了兩百餘人,紛紛開口表態不已,至於那些沒動的朝臣不是不想動,而是前頭的位置都被搶先者給佔滿了,腿慢的也就只剩下乾著急的份兒了。

“嗯,衆愛卿之意,朕已盡知,此事便如此定了,科舉革新之事宜便交由蕭愛卿牽頭負責,各部務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誤!”

趁熱打鐵的事兒,弘晴向來樂意乾得很,這一見如此多朝臣出列力挺蕭玄武,自是不會有甚猶豫可言,當機立斷地便下了最後的決斷,壓根兒就沒給四爺等人留下再次發難之餘地。

“陛下聖明,臣等遵旨!”

弘晴的金口既開,這當口上,甭管心中的真實想法如何,都只能是恭謹稱頌上一番了事,誰若是敢在此際冒頭,那絕對是自尋死路無疑。

“嗯。”

儘管諸般臣工們都已是恭謹領了旨意,可弘晴卻並未因此而鬆懈下來,根本不給反對者留下半點的空隙,頷首示意了一下之後,便即起了身,緩步便行進了乾清門中。

“散朝!”

弘晴這麼一走,朝議自然也就告了個終了,侍候在臺階上的李德全緊趕著高呼了一嗓子,領著一衆宮女太監們也就此走了人。

第442章 南苑演武(二)第275章 線索(二)第1028章 風起雲涌(二)第1038章 暗夜與曙光第839章 朝議起風波(三)第255章 鹽務之要(二)第358章 都在感慨(三)第652章 雙喜臨門第891章 謀定而後動第513章 利益均沾(二)第1054章 沸反盈天(四)第1100章 革新科舉(五)第27章 解決之道(四)第185章 京師風雲亂(一)第90章 一舉成擒(四)第1151章 強取布拉茨克(五)第150章 雄起的四爺第427章 天心莫測(二)第1011章 一摁到底(三)第1103章 股票交易所(二)第685章 各施密謀(一)第703章 煽風點火(二)第856章 槍打出頭鳥(二)第254章 鹽務之要(一)第60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303章 分封的隱喻(二)第1000章 息事寧人(一)第692章 算與反算(四)第1087章 意料之中的阻力(三)第475章 橫掃四野第891章 謀定而後動第280章 不齊的人心(四)第774章 堅決請辭第310章 老爺子的慎重(二)第592章 各取所需(一)第94章 養心殿裡的暗鬥(二)第465章 激戰大阪灣(三)第643章 福禍難料(三)第7章 上書房裡的頂牛第712章 大小通吃(四)第431章 叔與侄第962章 各得其所(一)第48章 麻煩來了(一)第577章 撲朔迷離(三)第1005章 息事寧人(六)第628章 阿府驚變(二)第549章 巍巍太行(五)第16章 借嘴一用(一)第890章 邊關告急第641章 福禍難料(一)第127章 先禮後兵(五)第177章 善後四策(一)第536章 雙塔寺遇險(一)第56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三)第289章 弘晴的選擇第824章 英雄末路(二)第812章 相交貴知心(一)第877章 坑九爺一把(一)第500章 預料之中的阻擊(二)第720章 親情與公義(三)第1061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1061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619章 父子論兵第839章 朝議起風波(三)第323章 令人煩惱的消息第897章 聽個響便好(一)第794章 風雲跌宕(二)第968章 各得其所(七)第8章 從容應對第410章 冤家終聚首(二)第877章 坑九爺一把(一)第17章 借嘴一用(二)第1084章 虎門銷煙(三)第282章 爾虞我詐(二)第592章 各取所需(一)第123章 先禮後兵(一)第1101章 還得加把火第1030章 風起雲涌(四)第937章 酣戰格登山(六)第652章 雙喜臨門第889章 潤物細無聲第771章 不好吃的年夜飯(二)第927章 冬休第37章 來了條大鱷第756章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四)第823章 英雄末路(一)第709章 大小通吃(一)第324章 彼此算計(一)第670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一)第403章 宿命難逃(四)第23章 不歡而散(下)第9章 誘拐兩阿哥第879章 踩上一腳(一)第832章 窮極思變(一)第3章 正主兒都到齊了第218章 王府夜宴(二)第811章 深夜驚心(二)第362章 一朝權在手(三)第775章 好事壞事(一)第373章 案中有案(四)
第442章 南苑演武(二)第275章 線索(二)第1028章 風起雲涌(二)第1038章 暗夜與曙光第839章 朝議起風波(三)第255章 鹽務之要(二)第358章 都在感慨(三)第652章 雙喜臨門第891章 謀定而後動第513章 利益均沾(二)第1054章 沸反盈天(四)第1100章 革新科舉(五)第27章 解決之道(四)第185章 京師風雲亂(一)第90章 一舉成擒(四)第1151章 強取布拉茨克(五)第150章 雄起的四爺第427章 天心莫測(二)第1011章 一摁到底(三)第1103章 股票交易所(二)第685章 各施密謀(一)第703章 煽風點火(二)第856章 槍打出頭鳥(二)第254章 鹽務之要(一)第60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303章 分封的隱喻(二)第1000章 息事寧人(一)第692章 算與反算(四)第1087章 意料之中的阻力(三)第475章 橫掃四野第891章 謀定而後動第280章 不齊的人心(四)第774章 堅決請辭第310章 老爺子的慎重(二)第592章 各取所需(一)第94章 養心殿裡的暗鬥(二)第465章 激戰大阪灣(三)第643章 福禍難料(三)第7章 上書房裡的頂牛第712章 大小通吃(四)第431章 叔與侄第962章 各得其所(一)第48章 麻煩來了(一)第577章 撲朔迷離(三)第1005章 息事寧人(六)第628章 阿府驚變(二)第549章 巍巍太行(五)第16章 借嘴一用(一)第890章 邊關告急第641章 福禍難料(一)第127章 先禮後兵(五)第177章 善後四策(一)第536章 雙塔寺遇險(一)第56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三)第289章 弘晴的選擇第824章 英雄末路(二)第812章 相交貴知心(一)第877章 坑九爺一把(一)第500章 預料之中的阻擊(二)第720章 親情與公義(三)第1061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1061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619章 父子論兵第839章 朝議起風波(三)第323章 令人煩惱的消息第897章 聽個響便好(一)第794章 風雲跌宕(二)第968章 各得其所(七)第8章 從容應對第410章 冤家終聚首(二)第877章 坑九爺一把(一)第17章 借嘴一用(二)第1084章 虎門銷煙(三)第282章 爾虞我詐(二)第592章 各取所需(一)第123章 先禮後兵(一)第1101章 還得加把火第1030章 風起雲涌(四)第937章 酣戰格登山(六)第652章 雙喜臨門第889章 潤物細無聲第771章 不好吃的年夜飯(二)第927章 冬休第37章 來了條大鱷第756章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四)第823章 英雄末路(一)第709章 大小通吃(一)第324章 彼此算計(一)第670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一)第403章 宿命難逃(四)第23章 不歡而散(下)第9章 誘拐兩阿哥第879章 踩上一腳(一)第832章 窮極思變(一)第3章 正主兒都到齊了第218章 王府夜宴(二)第811章 深夜驚心(二)第362章 一朝權在手(三)第775章 好事壞事(一)第373章 案中有案(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登封市| 阜宁县| 章丘市| 高平市| 宜城市| 安龙县| 灵石县| 利川市| 资阳市| 庆城县| 怀集县| 土默特左旗| 思南县| 岳西县| 长治县| 米泉市| 翁牛特旗| 凤阳县| 浦城县| 漳州市| 无为县| 香格里拉县| 班戈县| 垫江县| 安顺市| 莱芜市| 嫩江县| 盘山县| 岢岚县| 甘肃省| 巨鹿县| 石林| 上林县| 台安县| 松江区| 尚志市| 连平县| 若羌县| 松潘县| 故城县| 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