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78章 萬事俱備 大軍開拔

萬曆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一,萬曆皇帝下旨,加次輔王錫爵兵部尚書銜,總督遼、薊、宣、大四鎮,督師遼事,拜王通爲統兵官,總領虎威軍以及薊遼宣大並團練鄉勇各路兵馬,任命司禮監隨堂太監陳矩爲監軍。

文臣率領,武將帶兵打仗,內官監軍,這是大明標準的體制,王通幾次領兵都是繞開了這個規制,這次卻是要按照規矩來了。

監軍這裡倒是好說,司禮監和御馬監一干人都是多次出任外差,但御馬監這邊和王通太熟悉,所以直接在司禮監挑人,這陳矩和田義頗爲相得,號稱是“方正夫子”,乃是隨堂太監的首席,被選中監軍。

這文臣督師頗爲難選,按照道理說,既然是武事,那正是兵部尚書的本管,可區區一個兵部尚書怎麼能在王通面前擡起頭來,兵部尚書畢鏘堅辭不肯,其餘一干人也是畏縮,說是文臣比武將大,可真在外面,那王通發起狠來,要做什麼混帳事,誰能奈何了他,還是不要去招惹這個麻煩的好。

到最後還是王錫爵自告奮勇,內閣次輔王錫爵在這十幾年的文臣中算是個標準的異數,敢說話,敢任事,講道理,既然無人敢去,申時行又是首輔不能離京,許國的年紀太大,王錫爵也就自告奮勇。

王錫爵一出面,衆人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卻也感覺這個職位還真就是王錫爵才能做,也就是他那大膽直言的脾氣才能對付得了王通。

“諸位,王某這次去遼鎮是爲了平亂拒敵,不是要和定北侯爭權相鬥,各位還是慎言吧!”

因爲亂琢磨的人太多,王錫爵都顧不得什麼宰相氣度,直接挑明瞭事情。

王通如今是錦衣衛都指揮使,又有定北侯的職位,但他目前的銜頭和官職,在程序和階級上都沒辦法去指揮四鎮以及各路兵馬。

以往的例子,都是文臣指揮若干個總兵副將,文臣下設一總兵,總兵再統領若干下級軍官,王通此去遼鎮,最起碼要有兩個總兵,三個副將,參將遊擊等更不必說,王通僅憑錦衣衛都指揮使的職司是指揮不了的,因爲這次的規制,統率和指揮其實都是王通一人來做,其他二人只是在走程序而已。深一層說,王錫爵的總督各路,只有在非常時刻才真正生效,平曰裡他只是名義上高於王通。

在這次的大軍中,王通最起碼也要有個五軍都督中某軍都督的銜頭,以示於凌駕於衆將之上,統領起來纔算是理直氣壯,這實際上就是和開國以及靖難時候一樣,類似於徐達那種,開幕府爲大將軍大元帥的意思了。

不過朝廷僅僅是在旨意中提到了“統兵官”“總領”,官職什麼的並沒有提級,也就是說,王通就是以錦衣衛都指揮使的身份去指揮各軍。

錦衣衛都指揮使是正三品,又有侯爵身份,在武將階級中也算是身份高崇,奈何從薊遼宣大四鎮,正三品以上,侯爵身份的就有六個,李成樑的爵位已經是國公,平級如何指揮,如何指揮調遣高一級的。

看到旨意,京師士林頗有議論,也有幸災樂禍的人心想朝廷這就是給王通一個難看,但明白人都沒有說什麼,王通已經權重若此,實在是不能再給銜頭了,要不然大勝歸來,封賞都是難事。

還有一樁,就算是薊遼宣大四鎮的軍將有品級高過王通的,王通的軍令,他們誰敢不聽,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而且這次徵調兵馬的核心隊伍並不是邊鎮兵馬,而是天津衛的虎威軍,誰人不知道王通在天津衛訓練出來的虎威軍乃是大明第一強軍,儘管如今虎威軍的營官是李虎頭,但王通用起來也是方便。

歸化城鄉勇團練抽調三千二百人,按照虎威軍規制編練成兩個團,京師快馬下旨,令其即曰從歸化城出發,遼鎮匯合,天津衛鄉勇團練抽調四千八百人,按照虎威軍規制編練成三個團,即曰起匯合虎威軍一同訓練,整軍備戰,從歸化城精選驍勇護衛騎兵共一千人,編入虎威軍馬隊。

虎威軍如今一共是七個團步卒,合計一萬一千二百人,又有騎兵兩千,又有炮隊一千五百人,有炮七十八門。又有輜重營三千人。

虎威軍一共七個團,原本第一團團總李虎頭,團副歷韜,第二團團總譚兵,團副孫鑫,現在又有五個團的團總團副位置,萬曆皇帝卻給了王通最大的權限,口諭上說“且和營官李虎頭議過,名單報上來便是”

王通的親衛並不是大明的那種慣例,親兵家丁都是統領兵馬中最精銳的力量,是戰場的核心,王通的親衛則是軍官的後備隊,他們在王通的身邊學習和歷練,格鬥和護衛的工作自然也做,但學習如何統率和指揮纔是他們的最重要的。

這次新編五個團,王通的親衛也被推薦到了各個團的位置上,第一團團總仍爲虎威軍營官李虎頭兼任,團副卻由譚大虎擔任,第二團團總爲譚兵,這次譚兵也被提拔到了副營官的位置上,第二團團副由鮑二小擔任,第三團團總爲歷韜,團副爲譚二虎,第四團團總爲孫鑫,團副爲李小彪,第五團團總爲陳大河,團副爲柳三郎,第六團團總爲韓剛,團副爲譚弓,第七團團總爲譚劍,團副爲齊武。

虎威軍騎兵設一遊擊,由馬三標擔任,莫曰根、巴圖、赤黑等人都成爲了中層軍官,虎威軍炮隊設置一遊擊,由木恩擔任,炮隊副將爲千總,由張武擔任,第五團團副柳三郎兼任輜重營營官。

原來第一團和第二團的中層軍官和士官以及老兵,這次都是被提拔起來,因爲有五個團新設,所以除卻團副之外,還有第二團副和第三團副的設置,原本虎威軍的老兵和士官、中層軍官都是被提拔起來,充實到各個團的軍官位置上。

有人也擔心,說這樣的設置,看似考慮全面,實際上卻是攤薄了虎威軍最核心的力量,不過王通這邊卻沒有這個擔心,不管是歸化城那邊還是天津衛這邊,團練鄉勇實際上已經按照虎威軍的艸典訓練了多年,而且本就是以老兵爲骨幹訓練出來的。

各團團總團副的安排,實際上還是以虎威武館出身的人爲主,王通親衛爲輔的架構搭起來的,對這樣的安排,朝廷也不會有什麼異議。

比較特殊的是沙東寧,沙東寧年紀比李小彪還要大,也有他這個年紀難得的沉穩和成熟,不過他卻不願意來虎威軍效力,甘願在王通身邊爲親衛,沙東寧主要是考慮到了沙大成的船隊,如果去做了軍將,和王通關係遠了,自家的船隊獲得的庇護也就少了許多,不如時時刻刻拉近關係。

也就是因爲他這個考慮,王通才任命了柳三郎作爲團副,要不然柳三郎還是留在天津衛繼續統領三江商行的護衛隊,至於譚弓和譚劍,他們四十出頭的年紀,正是壯年,而且歸化城的部隊也是他們帶出來的,熟手做事更加放心。

至於親衛方面,沙東寧成爲王通的親兵統領,吳二和史七都成爲副統領,又在歸化和天津衛揀選了一批出色的少年補入。

虎威軍擴充到了這個規模,李虎頭被加了總兵銜,譚兵爲副將,其餘團總都有參將的銜頭,監軍蔡楠這邊還是御馬監辦差的宦官,可實際上他已經算是鎮守太監了,在御馬監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在各項公文中,掌印、監督和提督三名太監之後,蔡楠排序緊隨其後。

此外,大同鎮參將馬勇率騎兵兩千,宣府遊擊李三石率騎兵一千五百,薊鎮副將楊進率薊鎮步卒一萬,會同遼鎮各路兵馬,目前來說,這次去往遼鎮的大軍已經是超過了征伐歸化的規模,應當過五萬之數。

邊鎮不是太平就是敗績,內閣和戶部難得的可以將劃撥給各處的軍費抽調出來,投給了這次的大軍身上,大筆的銀子投給了三江匠坊和歸化城,用作開拔的費用,軍餉軍費還有裝備的費用。

忙忙碌碌的,時間也就進了十二月,遼鎮那邊的局勢又是變壞了一點,但沒有崩潰,看到了建州女真從遼鎮擄掠來的大批財物,一直在觀望的女真和蒙古其他部落,也都是動心了,開始紛紛的進入遼鎮。

女真和蒙古方面力量的加大,在遼鎮東部處於守勢的明軍處境變得越來越窘迫,不過從遼西調來的兵馬漸漸頂上,遼南那邊也開始動員,敵我力量對比不至於失衡,一點點的在退,但不至於崩壞,每個人都在等著援軍過來。

萬曆十五年臘月十五,京郊舉行大典,爲大軍壯行,王錫爵、王通、陳矩三人以及一應軍將都是出席,除卻歸化城的兩個團剛剛出山西入宣府之外,其餘各軍都已經準備完畢,大軍出動!

王通臨行前對妻妾苦笑:

“今年又不能在家過年了。”

(未完待續)

第35章 巡捕緝查第1024章 遼國公大宴第613章 是一場空 塵埃落定第1002章 殖民的發端第557章 天津海防 倒也不懼第413章 爲國老將忐忑番人第946章 打羣架第435章 虎威大勝卻不歸第389章 軍功得賞因何而來第30章 客是主僕二人第140章 君有命臣不受第539章 海上依然有大害第361章 公道患難皆見人心第1023章 烏煙瘴氣松江府第742章 歸化汗帳第870章 不像王通的性子第492章 意料之外合乎情理第678章 御用監來的又如何第480章 誰在後 又一村第1010章 平原上的初遇第240章 萬人敵運河邊第375章 急轉直下第372章 事了你不說我不說第986章 獵殺第1041章 向南第1039章 潤物細無聲第153章 石馬巷福壽樓第326章 忠心耿耿數王通第582章 恩威只爲此乎第637章 傾軋本爲常第506章 人已走雪將至第980章 敵情 剿匪第691章 上位者何須關注小事第239章 國事家事第67章 贓物?宮裡的?第423章 出發第1099章 一鼓作氣第715章 新戲動京師第667章 新官上任第728章 炒家該殺第255章 前奏第973章 恭喜陛下第318章 怒斥發善心第888章 順勢而爲第841章 暗流誰人知第623章 歸程夜宿 欲睡不寧第333章 蘇州會館中的李三才第34章 總旗差事第841章 暗流誰人知第2章 大悲大兇第1093章 戰爭爲何第1036章 好心的陳璘第1045章 燃燒的港口第782章 利字當前 蠱惑人心第494章 戚少保觀虎威軍第186章 治安司終相見第354章 京師 宮中 漸變第403章 楚兆仁 轟的就是你第321章 塵埃落得失誰知第693章 照本宣科 天子撒潑第383章 得罪不起防患未然第817章 他笑隨他笑第402章 仗勢欺人 我有大炮第737章 臨戰行軍法 王通不聽勸第105章 好生熱鬧第502章 服從爲天職大難或大功第1070章 萬曆二十年初第872章 王通依舊忠心第66章 打,狠狠的打第383章 得罪不起防患未然第343章 胡爲無人問助敵或如何第237章 京師三月初第292章 王通的天津衛第589章 熱風上頭 大同弊案第18章 做體制內的生意第400章 新任太監 稅官落水第455章 神箭攪局 滄州無卡第671章 錦衣憊懶 笑顏以對第164章 平安牌子保平安第770章 炮轟汗王宮第738章 大軍動 各有言第1035章 呂宋血案第348章 攻打鮑家莊第835章 報信第856章 人證物證第276章 這等事你也能忍第182章 做後路少年評第1339章 帝業畫前第352章 賞罰立軍威第264章 申時行楊思塵第296章 既投桃需報李第481章 想不幹 勿謂言之不預第340章 辦家塾新商行第428章 敵騎來襲 車陣以對第854章 水中假小子 船上射光頭第490章 生意人船匠來第34章 總旗差事第725章 佈置第438章 首級貴如金!!第378章 直言相勸負荊請罪
第35章 巡捕緝查第1024章 遼國公大宴第613章 是一場空 塵埃落定第1002章 殖民的發端第557章 天津海防 倒也不懼第413章 爲國老將忐忑番人第946章 打羣架第435章 虎威大勝卻不歸第389章 軍功得賞因何而來第30章 客是主僕二人第140章 君有命臣不受第539章 海上依然有大害第361章 公道患難皆見人心第1023章 烏煙瘴氣松江府第742章 歸化汗帳第870章 不像王通的性子第492章 意料之外合乎情理第678章 御用監來的又如何第480章 誰在後 又一村第1010章 平原上的初遇第240章 萬人敵運河邊第375章 急轉直下第372章 事了你不說我不說第986章 獵殺第1041章 向南第1039章 潤物細無聲第153章 石馬巷福壽樓第326章 忠心耿耿數王通第582章 恩威只爲此乎第637章 傾軋本爲常第506章 人已走雪將至第980章 敵情 剿匪第691章 上位者何須關注小事第239章 國事家事第67章 贓物?宮裡的?第423章 出發第1099章 一鼓作氣第715章 新戲動京師第667章 新官上任第728章 炒家該殺第255章 前奏第973章 恭喜陛下第318章 怒斥發善心第888章 順勢而爲第841章 暗流誰人知第623章 歸程夜宿 欲睡不寧第333章 蘇州會館中的李三才第34章 總旗差事第841章 暗流誰人知第2章 大悲大兇第1093章 戰爭爲何第1036章 好心的陳璘第1045章 燃燒的港口第782章 利字當前 蠱惑人心第494章 戚少保觀虎威軍第186章 治安司終相見第354章 京師 宮中 漸變第403章 楚兆仁 轟的就是你第321章 塵埃落得失誰知第693章 照本宣科 天子撒潑第383章 得罪不起防患未然第817章 他笑隨他笑第402章 仗勢欺人 我有大炮第737章 臨戰行軍法 王通不聽勸第105章 好生熱鬧第502章 服從爲天職大難或大功第1070章 萬曆二十年初第872章 王通依舊忠心第66章 打,狠狠的打第383章 得罪不起防患未然第343章 胡爲無人問助敵或如何第237章 京師三月初第292章 王通的天津衛第589章 熱風上頭 大同弊案第18章 做體制內的生意第400章 新任太監 稅官落水第455章 神箭攪局 滄州無卡第671章 錦衣憊懶 笑顏以對第164章 平安牌子保平安第770章 炮轟汗王宮第738章 大軍動 各有言第1035章 呂宋血案第348章 攻打鮑家莊第835章 報信第856章 人證物證第276章 這等事你也能忍第182章 做後路少年評第1339章 帝業畫前第352章 賞罰立軍威第264章 申時行楊思塵第296章 既投桃需報李第481章 想不幹 勿謂言之不預第340章 辦家塾新商行第428章 敵騎來襲 車陣以對第854章 水中假小子 船上射光頭第490章 生意人船匠來第34章 總旗差事第725章 佈置第438章 首級貴如金!!第378章 直言相勸負荊請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安阳市| 綦江县| 清流县| 澄城县| 静乐县| 民县| 锡林郭勒盟| 濮阳市| 巴林左旗| 黑山县| 峡江县| 全椒县| 晋宁县| 衡南县| 水城县| 左云县| 巴彦淖尔市| 临猗县| 聊城市| 体育| 漯河市| 古交市| 九龙县| 扬州市| 澄江县| 泽普县| 阜新市| 商都县| 太仓市| 奉贤区| 延庆县| 黄山市| 泗阳县| 广丰县| 阿拉善右旗| 云南省| 巴楚县| 闵行区| 长子县| 辽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