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7章 無心之利何人爲將

虎威營原本只有二十桿火銃,這裡面還要算上王通手中的兩把短火銃,番人兵卒帶來的十桿,匠坊斷斷續續打造,卻始終是不合王通的意,冷兵器和各項用具的耗用不小,火銃也不是第一等急事,所以也就耽擱了下來。

澳門的番人工匠被擄來天津衛,帶來了水力和畜力加工機械的手段,也帶來了先進一些的冶鐵和鍛造技術。

與之配套的是,王通這邊的匠人力量也到了足夠的規模,屬於萬事俱備的狀態,那打造鎧甲,製造火銃都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第一批四百桿火銃在九月下半就開始裝備部隊,虎威營中炮隊已經頗具規模,操炮的兵丁也多有熟手,可火銃上卻陌生異常。

好歹漢斯那些番人兵卒卻是受過正規訓練的,關於虎威營改編的建議的確是良策,現在又可以充當火器教官。

火鏑兵自然要在各營官兵中甄選,各營軍將的合議,準備是把各營表現最差的兵丁,然後船頭香衆和保安軍兩個部分再抽調一批過來。

大家的想都和譚將差不多,火統兵在戰場上拖後腿是有的,能起到什麼作用,實在是不抱希望。

不過王通說出的待遇卻讓衆人吃了一驚,火銃兵所拿的軍餉是各營普通兵卒的兩倍,而且最初這四百人歸王通和改編後的兩個大編制共同管轄。

高軍餉,而且還是王大人直轄,這個待遇就說明很多問題了,說明這火統兵是重中之重,大人極爲重視。

原本各營都要推薦後進差兵,得了這個消息之後,卻都是揀選各營的精強兵卒上報,生怕王大人有什麼不滿。

儘管沒定品級,可兩倍的軍餉、王通直轄已經說明了很多的問題,這已經是相當於小旗的待遇了,被選上的人都是振奮異常。

…………

各營被抽出兵丁,空額則是由地方上補充,此次優先補充的是船頭香衆的青壯,他們一直是和虎威營一樣的訓練,只不過沒有軍餉而已。

這次抽調船頭香衆的青壯補充,讓船頭香上下都頗爲振奮,這些日子的苦役辛苦,有沒有什麼人身自由,自然苦不堪言。

他們卻隱約有個盼頭,王通手下各個系統都是缺乏人手,船頭香俘虜們雖然辛苦,卻從沒有餓著凍著,被抽調維持治安的幾百青壯更是被天津衛各處的人敬畏,船頭香衆自家知道自家是罪民。天津衛各處的窮富人等,卻都把船頭香衆當成是王通的下屬,船頭香的家眷和旁人打交道,都不敢有什麼怠慢欺瞞的。

裡外這個樣子,船頭香衆上上下下都在傳,說等幾年苦日子過去,大家就會被當作差役、兵丁什麼的用起來,最起碼也有個比平民百姓強的身份。

這個只是猜測,可這次抽調船頭香香衆補入虎威營正兵的政策,卻讓船頭香衆吃了定心丸,王大人果然是萬家生佛,大傢伙再熬些年,贖了前幾年的罪過,就能昂首挺胸做人了,跟著王大人享福都是有的。

抽調了船頭香的青壯去當兵,平日屯田,忙時基建的勞力卻沒什麼可擔心的,三角澱那邊那麼多人手,不愁沒有人力補充。

這些都是明面上的東西,王通並沒有注意到在他抽調船頭香青壯補充之後,天津衛各處的氣氛變得沉穩了許多,這則是王通和身邊的人看不到的了。

王通從京師來到天津衛,先是將天津衛的官場折騰了今天翻地覆,然後將船頭香徹底的壓垮,各種舉動雖然爲鞏固自己的權勢,對付的也大都是京師那邊勢力的外延,可天津衛本土的豪門大戶,地方勢力,也被牽連不少,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錦衣衛千戶加上虎威營,足以壓服天津衛上下,可壓服終究不是心服,加上開海之後,本地商人動手晚,反倒是被外府和山東、京師的豪商搶先,加上之後的一項項舉措政策,更讓人覺得王通是有意引入外力對付天津衛本地。

天津衛繁榮無比,有能者在其中發財發家,無能者也能求得全家溫飽,很多矛盾都被隱藏了下來,可心中的那種敵視和提防卻是沒有消除。

這次吸納船頭香青壯入虎威營,也是引入天津衛本池子弟作爲軍兵,王通這邊不過是正常的安排,可看在他人眼中,卻是從打壓變成了融合。

王大人既然有心籠絡,那地方上的提防就去了不少,衆人安心,地方上自然變得沉穩妥定,這就是王通的無心插柳了,根?大唐風色《》本想不到的。

…………

戰場上施放火銃的種種弊病俞大獻生前說過不止一次,敵人沒到射程的時候,就因爲驚慌亂打亂放,敵人到了射程,彈囗藥已經射完,火銃發熱已經無繼續發射,而且即便是敵人在射程之中,兵卒也因爲驚慌失措,根本打不準;更別說因爲火銃的質量問題,兵卒們不敢舉起瞄準,生怕炸膛傷到自己的無奈事了。

王通卻有信心改變,火銃的質量不會差,拿著豐厚報酬的工匠在問責制度下,不敢懈怠,畢竟這收入難找,而且腦袋只有一顆。水力機械和番人們帶來的新技術,也可以保證火統不會因爲材料和工藝變得威力不足。

至於士卒們對火統的使用,王通也知道俞大獻和譚將所說都是實情,不過王通也算是從軍幾年,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王通對自己有信心,有完備的操典供士兵們學習,有充足的糧餉和裝備保證士兵們的訓練,有嚴格的紀律和軍來約束和威懾,這幾項都做齊全了,王通不信還會出現那些千奇百怪的荒唐事。

…………

分駐天津錦衣衛千戶和虎威營合計四千人,除卻八百人用作錦衣衛的編制,維持城內城外的治安和秩序,王通準備將其他的三千二百人分爲兩個團。

團營連排的編制分,實在是深刻腦海,團這個編制名稱,王通想都沒想就拿了出來,名目本就是小事,下面的人也不在意。

一個團光是戰兵就八個營一千六百人,其中一個營的火統兵,這還僅僅是兵卒,如果算上到時候配屬的自輔兵丁壯,掌旗擊鼓傳令的兵卒,統兵的將領和護衛,一個團差不多要兩千出頭。

這樣的力量放在地方上已經可以拿個守備的實職了,也虧得王通這邊掛著禁軍虎威營的編制,纔能有這樣的架構。

既然設立了團,誰來擔任這個職位,眼下是王通屬下最關心的事情,誰都知道這個位置權重高崇,將來更是前途不可限量,能到這個位置自然是祖宗護佑。

不過大家也知道,這樣要害的位置並不是人人都能坐上,可自家坐不上,和自家親善的人坐了這個位置,那也是好的。

禁軍改編,這是大事,若是御馬監下面那五營,誰提起這個說都可能被按上個大罪名砍了腦袋,可王通這邊,至今還沒個明確的公文下達,有些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他去做了。

上面不管歸不管,這樁事王通卻不能不報,所以在計劃拿出來之後,立刻派人快馬送往京師,走的是正規上奏的路子,奏摺走通政司去往司禮監再到萬曆皇帝的手中。

原本感覺手下人才濟濟,可真要提出擔任的人選來,卻發現沒有太多,譚將年紀大了,明確說不會擔任,張世強、別大海都是辦差的能耐,領兵打仗卻不行的。

思來想去,也就只有諄家十幾個人和馬三標能用,譚家雖說都是同姓,可並沒有什麼血脈關係,不過是譚綸的家將親兵,譚綸一死,維繫他們的關係也就消失了,並不擔心他們會聯結一體。

而且即便譚綸沒死的時候,譚兵和譚劍就是外面派來盯梢的人,也談不上什麼齊心合力。

有些諷刺的是,王通心中屬意的人選,和上面可能選定的人選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也就是譚兵、譚劍和謂弓三人,雖說有這樣那樣的不放心,但論年富力強和經驗方面,王通這邊還真找不到別人可比。

名單報上去之後,王通也是自嘲,心想多虧在易州那邊讓譚兵、譚劍弄了個投名數,要不然還真是不好控制。

…………,

軍民兩政,平日裡都是些程序化不斷重複的工作,讓人容易厭倦,也讓人感覺不到時間的飛快流逝。

從山東回來,轉眼已經快要十月了,吳大那邊已經送了五名船工來天津衛,算計著路程已經離開了山東,董創喜那邊信哀告說自家實在是找不到,這都是在王通意料之中,所做的應對也不過是按部就班而已。

九月二十三這天中午,三江商行的古自賓來稟報,說沈枉那邊在運到天津衛十船糖之後就停下了運輸,並說今後也不會運來,這上面的確利益不大,不知道那邊爲什麼啓運,也不知道那邊爲什麼不運,不過王通也懶得關心。

不過古自賓一走,清軍廳那邊卻有差役上門:

“有人在清軍廳擊鼓狀告王通王大人……”

第569章 漸近第637章 傾軋本爲常第232章 萬事要開頭第693章 照本宣科 天子撒潑第228章 鐵盒當年第1067章 上下一心誰能敵第718章 草原上的商隊第90章 高評過譽 名將種子第1015章 本來要成爲汗王第231章 這邊申斥那邊招兵第881章 酒醉第71章 權閹再登門第486章 正常反疑火器規矩第559章 追思連接 各處無事第140章 君有命臣不受第437章 殺敵務盡 滿載勝歸請月票支援!第824章 家事 政事 國事第610章 凌晨第955章 佈局第792章 和王通相比第653章 走不走一個樣第125章 少年無深仇 辨人有如神第282章 漸進漸近第566章 語焉不詳驚天子第780章 答疑 藏兵於民第219章 御馬監 王通宅第324章 殺將第292章 王通的天津衛第157章 得罪不起第109章 恩怨分明好兒郎第251章 敲打勾結城外第460章 親衛子弟 天津堅甲第690章 變動第1052章 分贓大會第561章 定計定策 大言互欺第175章 見風使舵方爲能第134章 王通初陣第359章 金山銀海齊聚津門第526章 名將漫言 忠心有能第940章 絕不放過不變不行第370章 有的要挾有的打第460章 親衛子弟 天津堅甲第424章 迎兵如賓 京外相見第944章 意欲何爲 王通應對第696章 遲暮英雄言國戰第79章 開館在即第3章 田百戶 急智第554章 深陷其中 羣情涌動第901章 士無風骨 君無威儀第1099章 一鼓作氣第1046章 此是故技第808章 山呼萬歲兵入城第79章 開館在即第103章 別家禍 少年戲第895章 愧對妻兒第831章 徐家議欽差第894章 祖母親孫 親情權謀第284章 各有各招廷論金銀第511章 三面齊襲第750章 陣前雷霆滅奸賊第1110章 馬踏倭寇血如泥第285章 朕自籌一百萬兩第58章 並非處處威風第392章 積沙成塔扶危救難第574章 人多眼雜燈下黑第117章 如此欺人第344章 崇文門生人難進第10章 牢騷第90章 高評過譽 名將種子第734章 大同駐大軍第882章 京師暗流動第464章 千金之子 何必垂堂第747章 一邊倒 不放過第767章 主帥當身先士卒第831章 徐家議欽差第80章 萬曆五年的百戶門前 . .第441章 安樂富貴 不見勇將第458章 清丈大功 侄子不孝第298章 一波又是一波第260章 安靜的街道第783章 除鼓譟別無他用第665章 衆笑王通 恩威並施第960章 言語自有溝壑第935章 圍城一月第607章 夜中第457章 城前鬧劇 天子微惱第918章 權臣亦能臣第131章 真相似大白第71章 權閹再登門第251章 敲打勾結城外第1118章 快 快 快第472章 窺一斑而知全豹第581章 夜談夫妻謀 喜慶見悽慘第954章 物盡其用所圖長遠第641章 烈火烹油第636章 非心腹至親不能做第866章 王通在臨清州第691章 上位者何須關注小事第777章 遊園會第846章 吳縣運河邊
第569章 漸近第637章 傾軋本爲常第232章 萬事要開頭第693章 照本宣科 天子撒潑第228章 鐵盒當年第1067章 上下一心誰能敵第718章 草原上的商隊第90章 高評過譽 名將種子第1015章 本來要成爲汗王第231章 這邊申斥那邊招兵第881章 酒醉第71章 權閹再登門第486章 正常反疑火器規矩第559章 追思連接 各處無事第140章 君有命臣不受第437章 殺敵務盡 滿載勝歸請月票支援!第824章 家事 政事 國事第610章 凌晨第955章 佈局第792章 和王通相比第653章 走不走一個樣第125章 少年無深仇 辨人有如神第282章 漸進漸近第566章 語焉不詳驚天子第780章 答疑 藏兵於民第219章 御馬監 王通宅第324章 殺將第292章 王通的天津衛第157章 得罪不起第109章 恩怨分明好兒郎第251章 敲打勾結城外第460章 親衛子弟 天津堅甲第690章 變動第1052章 分贓大會第561章 定計定策 大言互欺第175章 見風使舵方爲能第134章 王通初陣第359章 金山銀海齊聚津門第526章 名將漫言 忠心有能第940章 絕不放過不變不行第370章 有的要挾有的打第460章 親衛子弟 天津堅甲第424章 迎兵如賓 京外相見第944章 意欲何爲 王通應對第696章 遲暮英雄言國戰第79章 開館在即第3章 田百戶 急智第554章 深陷其中 羣情涌動第901章 士無風骨 君無威儀第1099章 一鼓作氣第1046章 此是故技第808章 山呼萬歲兵入城第79章 開館在即第103章 別家禍 少年戲第895章 愧對妻兒第831章 徐家議欽差第894章 祖母親孫 親情權謀第284章 各有各招廷論金銀第511章 三面齊襲第750章 陣前雷霆滅奸賊第1110章 馬踏倭寇血如泥第285章 朕自籌一百萬兩第58章 並非處處威風第392章 積沙成塔扶危救難第574章 人多眼雜燈下黑第117章 如此欺人第344章 崇文門生人難進第10章 牢騷第90章 高評過譽 名將種子第734章 大同駐大軍第882章 京師暗流動第464章 千金之子 何必垂堂第747章 一邊倒 不放過第767章 主帥當身先士卒第831章 徐家議欽差第80章 萬曆五年的百戶門前 . .第441章 安樂富貴 不見勇將第458章 清丈大功 侄子不孝第298章 一波又是一波第260章 安靜的街道第783章 除鼓譟別無他用第665章 衆笑王通 恩威並施第960章 言語自有溝壑第935章 圍城一月第607章 夜中第457章 城前鬧劇 天子微惱第918章 權臣亦能臣第131章 真相似大白第71章 權閹再登門第251章 敲打勾結城外第1118章 快 快 快第472章 窺一斑而知全豹第581章 夜談夫妻謀 喜慶見悽慘第954章 物盡其用所圖長遠第641章 烈火烹油第636章 非心腹至親不能做第866章 王通在臨清州第691章 上位者何須關注小事第777章 遊園會第846章 吳縣運河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冕宁县| 临漳县| 鄯善县| 甘德县| 织金县| 霍城县| 仲巴县| 平谷区| 平利县| 塘沽区| 青铜峡市| 邵阳县| 邛崃市| 木兰县| 黎平县| 抚远县| 松滋市| 阿坝| 确山县| 集安市| 青神县| 临西县| 苍南县| 绥宁县| 普格县| 尼勒克县| 遂川县| 郴州市| 新密市| 石景山区| 沽源县| 新乐市| 元氏县| 敦煌市| 通渭县| 达州市| 灵川县| 麻城市| 益阳市|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