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三十一章:歡送皇帝

到了勤政殿,便見天啓皇帝端坐,似乎一直盼著張靜一來。

待見到了張靜一,天啓皇帝的臉色才緩和下來。

張靜一上前,行了禮,才道:“陛下召臣來,不知何事?”

天啓皇帝道:“朕在議事,你在旁聽聽?!?

張靜一點頭。

黃立極則立即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陛下,現在不只是京城,還有江南,投奔歸德的士民越來越多,可見歸德那邊,已成了許多人心中的聖地。臣聽說,現在京城專門有人,相約去歸德的,數百上千人聚一起,隨後出發,抵達歸德之後安頓。信王在歸德,也大量的安置士民,這歸德府,現在已經是完全另一番景象了。”

天啓皇帝冷著臉道:“那又如何?”

黃立極道:“臣有些話,本不該說,可到了如今,卻是不吐不快了。”

嘆了口氣之後,黃立極只好道:“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照著這樣下去,歸德府政績卓著,又有許多賢人聚集,百姓們都稱歸德大治。這些年來,天下災難頻繁,流寇四起,遼東又征伐不斷,天下士民,心中的憂慮可想而知?,F如今陛下突然要加稅,已經引發了許多人的擔憂。而歸德府那邊,卻聽說採取的舉措是讓利於民,所謂民富則國富,信王殿下,甚至還專門寫了一份治民十疏,不知陛下可看過嗎?治民者,一曰:勤,二曰:仁,三曰……”

天啓皇帝擺手道:“撿重要的說。”

於是黃立極便又道:“信王在歸德,每一個舉措,從重教化,到輕徭賦,再到修兵戈、禮賢下士諸如此類,都深得人心。臣說這些,並非是說陛下不如信王賢明,而是害怕長此以往,人心思變……所以……眼下臣有兩策。”

雖然黃立極的話已經十分小心翼翼了,害怕觸怒天啓皇帝,可實際上,這一次他真是擔憂了,照這樣下去,人心盡失,可怎麼得了?

天啓皇帝撫案,其實他是明白人,黃立極膽小謹慎,一般情況之下,他雖是內閣首輔大學士,卻極少這樣旗幟鮮明的,除非……黃立極當真感覺到了危險。

於是天啓皇帝態度溫和起來,道:“卿家但說無妨。”

黃立極道:“其一,立即召回信王……”

說到這裡,他左右看了一眼,在這裡的人,只有天啓皇帝、魏忠賢和孫承宗還有張靜一。

在黃立極心目中,這些人,雖然孫承宗未必和他政見相和,可至少有一點,孫承宗是君子,不會背後說他的壞話,於是大起了膽子:“召至京城之後,立即圈禁信王,不得讓他出府半步?!?

天啓皇帝聽罷,面上沒有表情,只是道:“這下策呢?”

“下策便是朝廷效仿歸德府,也只好輕民徭,減稅賦,讓利於民,如若不然……臣恐……”

還不等黃立極把接下來的話說完,天啓皇帝便道:“讓朕學歸德府?減了賦稅,你們吃什麼,遼東怎麼辦?朝廷沒有稅源,該會是什麼樣子?”

面對天啓皇帝的呵斥,黃立極道:“與稅賦相比,人心才最是關鍵啊,倘若人人都傾慕信王殿下,陛下想想看,這將是多大的災難。”

天啓皇帝冷哼一聲,目光一轉,卻是看向孫承宗道:“孫師傅怎麼看待呢?”

孫承宗嘆道:“早知如此,確實不該讓信王就藩……只是這二策,都有弊病,臣倒以爲,朝廷還是先穩住觀望再說?!?

天啓皇帝心裡煩躁,便又問魏忠賢:“魏卿家呢?”

魏忠賢冷然道:“這些投奔信王之人,都是反賊,他們明面上是支持信王,實則卻是宣泄對陛下的不滿。奴婢以爲,廠衛緹騎,該將這些統統拿下,對爲首之人,格殺勿論?!?

天啓皇帝便看向了張靜一道:“張卿,你來說說看?!?

他對其他人的話不置可否,最後問到了張靜一,想來是對這些策略都不認可。

張靜一想了想,才道:“臣只一句話,今日在此的君臣,都是國家的棟樑,所以今日所議的乃是機密,那麼臣就暢所欲言了,敢問陛下,陛下認爲歸德府這樣的做法,是對是錯?”

天啓皇帝皺眉道:“朕只是覺得……這些舉措不切實際。”

“這就是了。”張靜一道:“既然陛下都認爲是錯誤的,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呢?”

這倒是將所有人都問住了。

於是張靜一接著道:“現在的問題,是天下的士民,都說歸德府實行了仁政,都抨擊朝政。爲何會如此?臣其實並不知人心如何,臣這個人,不重人心,只重結果!因爲歷來人心都是浮動的,今日罵陛下的人,明日可能誇獎陛下,今日誇讚陛下的人,明日可能對陛下痛恨無比。若是隻看一時人心,那麼朝廷便什麼事都不必做了。眼下這歸德府風頭正勁,它到底是什麼樣,是否如讀書人所說的那樣好,又是否如京城的百姓所想象的那般,是首善之地。其實很簡單,去看一看就可以了,不去看,只憑著道聽途說,又有什麼用?”

“黃公說朝廷可以效仿歸德府,其實黃公的本意,臣是知道。不過是黃公信了坊間的言論,認爲歸德府可能當真成了首善之地!若是當真如此,臣以爲,朝廷當然要學。難道陛下和今日在坐之人,哪一個不希望天下大治嗎?可問題就在於,它到底好還是不好,單憑人言,朝廷就改弦更張,這不妥。那麼……不如陛下召百官,親去歸德府看看,這一看……就什麼都知道了。若是當真好,臣也建議陛下效仿,可若不好,也可以正視聽?!?

天啓皇帝詫異地道:“朕去歸德府?”

“不可?!蔽褐屹t立即道:“奴婢覺得陛下去歸德府,十分不安全,那信王殿下當初……”

對呀,信王之前是有黑歷史的。

天啓皇帝便看著黃立極和孫承宗道:“兩位卿家意下如何呢?”

黃立極皺眉,他當然覺得這事……有些荒唐,可細細一想,朝廷若是真要改變國策,不親自去看看,陛下怎麼會信服?

而且……百官們應該對此,不會有什麼太大的阻力。

黃立極甚至相信,這朝中百官,只怕有不少人,都樂見其成,希望陛下去歸德,跟著信王好好‘學學’。

孫承宗卻道:“陛下,河南流寇四起,只怕……”

天啓皇帝滿不在乎地道:“這奏報之中,不是說歸德府早已破賊了七次,流寇早已遁逃了嗎?”

說著,天啓皇帝看向張靜一:“張卿所言,不是沒有道理,不看一看,如何知道好與不好呢?既然如此,那麼朕就去看一看,明日廷議……”

說到這裡,天啓皇帝看了黃立極一眼,接著道:“朕就不參加了,就由黃公去宣讀這份旨意,看看百官的態度?!?

這絕對是一件大事。

因爲這不是平日裡的私訪,而是正兒八經的巡遊,那麼皇帝不但要帶著百官,還要帶著大量的軍馬,以及儀仗出發。

雖然歸德府距離京城其實並不算遠,而且是一馬平川,可其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卻是不少的。

歷朝歷代,對於這種事都十分反感,認爲皇帝巡視天下,浪費了大量的民脂民膏,給百姓帶來巨大的負擔。

所以天啓皇帝還是需要讓人知會百官,先觀察一下百官的動向。

不過,很明顯……天啓皇帝的擔心是多餘的。

次日廷議,百官們的態度居然十分鮮明,紛紛贊同,甚至有人激動地道:“陛下有此心,是國家的福氣?!?

很明顯……有人認爲這是皇帝向歸德府學習經驗的先兆,那歸德府的施政措施,據聞以仁政爲主,所謂仁義遠播,天下歸心。

若是朝廷也這般做,就再好不過了。

雖有幾個大臣表示了反對,可這反對的聲音,卻很快便隱入了人潮之中。

掀不起風浪來。

於是皇帝下旨,巡歸德府,敕命百官陪同,又佈置了留守的人員。

除此之外,又命勇士營,東林軍校,以及廠衛萬餘人隨扈陪同。

一時之間,京城之中倒是熱鬧起來。

等到天啓皇帝選了吉日出發,卻發現齊化門外頭,早就等了無數的士民,士民們趕著車馬,攜家帶口,早早在此等待。

天啓皇帝的車駕抵達齊化門的時候,見此情此景,不禁愣住了。

他召了張靜一來問:“張卿,這些人……何故在此,莫非是歡送朕嗎?”

張靜一沒想到……自己是巡行欽點的陪駕大臣之一,主要的職責……是他媽的給天啓皇帝駕車。

當然……理論上來說,皇帝巡行,駕車的職責,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心腹的心腹,纔有資格。

因爲所謂的駕車,本質並不是真的去趕車,趕車自是有專門的車伕,張靜一其實就等於是陪在車伕這兒,隨時保衛皇帝的安全而已。

可是這個駕車的工作,實在是傳出去太不好聽了。

我張靜一也是要面子的,好嗎?

第七百五十章:凱旋第四百七十三章:真相浮出水面第六百八十二章:殺殺殺第二百一十五章:碾壓第六百九十三章:一網打盡第四百五十二章:太歲頭上動土第四百二十二章:招供第六百二十三章:殺手鐗出世第八十四章:恩賜第一百六十章:面聖第二百三十八章:史無前例的暴漲第一百二十一章:天下無糧第五百八十七章:吾皇萬萬歲第九章:爹從天降第五百四十四章:神器出世第五百九十章:株連第九十八章:封爵第七百六十二章:召舊部第二十四章:見駕第二百一十章:你叫他們怎麼辦第二百四十五章:暴利第一百四十六章:人才第五百四十八章:萬全之策第七百零七章:瘋漲第三百六十章:打的就是你第五百一十五章:抄家第六百六十一章:個個都是人才第十章:聖諭第六百六十五章:皇天不負有心人第三十八章:財源滾滾來第二百三十四章:鹹魚翻身了第二百五十九章:喜上加喜第一百六十九章:政績卓然第六百八十一章:最後一戰第五百一十七章:弒神第六百六十章:新世界的大門第三百五十三章:昏君就要有昏君的覺悟第三百八十四章:滔天大案第二百七十五章:不世之功第四百零七章:震驚的真相第四百五十九章:烈火焚城第六百零六章:擺駕第二百二十二章:大喜第五百六十七章:震動朝野第五百零三章:廢后第二百四十一章:震驚的消息到達了京城第二百八十六章:進入宮中第三百零八章:宮變第七百四十章:不好了 不好了第四百七十四章:大決戰第七百六十一章:繁榮第五章:腹心之患第四十八章:簡在帝心第九十七章:發達了第六百三十四章:發大財了第三百五十九章:下民易虐 上天難欺第三百零二章:皇太極開口了第四百四十九章:殺戮第一百七十六章:皇榜第六百三十三章:大發橫財第八章:奏報第七百五十八章:擴張第五百八十章:兵貴神速第四百九十三章:登基第二百五十七章:入宮第六百三十一章:血盟第一百六十六章:大明有希望了第二百三十三章:攻心爲上第五百二十二章:錦衣衛辦事第五百三十九章:升任指揮使第六百八十四章:土崩瓦解第三十五章:社稷根本第六百五十二章:暴漲第四百五十六章:往死裡打第二百九十六章:衆望所歸第三百一十七章:大白天下第七百零一章:聖旨到第三百零一章:御審第四百七十二章:無君無父第五百六十六章:權傾朝野第七百四十五章:殺瘋了第六百八十九章:進攻第二百五十二章:但願海波平第七百六十四章:聖賢第三章:殺賊第六百五十九章:孤注一擲第四十三章:皇帝出巡第八百四十五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九十二章:朕的棟樑之才第八十章:往死裡打第二百六十章:黃恩浩蕩第七百三十六章:黑船來襲第四百九十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六百三十八章:天亡我也第五百七十八章:盡誅不臣第九十四章:病好了第五百九十章:株連第四百七十四章:朕能殺你第四百七十七章:不堪一擊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兒了
第七百五十章:凱旋第四百七十三章:真相浮出水面第六百八十二章:殺殺殺第二百一十五章:碾壓第六百九十三章:一網打盡第四百五十二章:太歲頭上動土第四百二十二章:招供第六百二十三章:殺手鐗出世第八十四章:恩賜第一百六十章:面聖第二百三十八章:史無前例的暴漲第一百二十一章:天下無糧第五百八十七章:吾皇萬萬歲第九章:爹從天降第五百四十四章:神器出世第五百九十章:株連第九十八章:封爵第七百六十二章:召舊部第二十四章:見駕第二百一十章:你叫他們怎麼辦第二百四十五章:暴利第一百四十六章:人才第五百四十八章:萬全之策第七百零七章:瘋漲第三百六十章:打的就是你第五百一十五章:抄家第六百六十一章:個個都是人才第十章:聖諭第六百六十五章:皇天不負有心人第三十八章:財源滾滾來第二百三十四章:鹹魚翻身了第二百五十九章:喜上加喜第一百六十九章:政績卓然第六百八十一章:最後一戰第五百一十七章:弒神第六百六十章:新世界的大門第三百五十三章:昏君就要有昏君的覺悟第三百八十四章:滔天大案第二百七十五章:不世之功第四百零七章:震驚的真相第四百五十九章:烈火焚城第六百零六章:擺駕第二百二十二章:大喜第五百六十七章:震動朝野第五百零三章:廢后第二百四十一章:震驚的消息到達了京城第二百八十六章:進入宮中第三百零八章:宮變第七百四十章:不好了 不好了第四百七十四章:大決戰第七百六十一章:繁榮第五章:腹心之患第四十八章:簡在帝心第九十七章:發達了第六百三十四章:發大財了第三百五十九章:下民易虐 上天難欺第三百零二章:皇太極開口了第四百四十九章:殺戮第一百七十六章:皇榜第六百三十三章:大發橫財第八章:奏報第七百五十八章:擴張第五百八十章:兵貴神速第四百九十三章:登基第二百五十七章:入宮第六百三十一章:血盟第一百六十六章:大明有希望了第二百三十三章:攻心爲上第五百二十二章:錦衣衛辦事第五百三十九章:升任指揮使第六百八十四章:土崩瓦解第三十五章:社稷根本第六百五十二章:暴漲第四百五十六章:往死裡打第二百九十六章:衆望所歸第三百一十七章:大白天下第七百零一章:聖旨到第三百零一章:御審第四百七十二章:無君無父第五百六十六章:權傾朝野第七百四十五章:殺瘋了第六百八十九章:進攻第二百五十二章:但願海波平第七百六十四章:聖賢第三章:殺賊第六百五十九章:孤注一擲第四十三章:皇帝出巡第八百四十五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九十二章:朕的棟樑之才第八十章:往死裡打第二百六十章:黃恩浩蕩第七百三十六章:黑船來襲第四百九十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六百三十八章:天亡我也第五百七十八章:盡誅不臣第九十四章:病好了第五百九十章:株連第四百七十四章:朕能殺你第四百七十七章:不堪一擊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兒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泽县| 沙田区| 锡林浩特市| 绵竹市| 祁门县| 榆社县| 家居| 靖西县| 九台市| 怀来县| 舟山市| 泌阳县| 河东区| 渑池县| 高碑店市| 新宾| 达日县| 建瓯市| 宁强县| 贡山| 彰武县| 巴彦县| 吉安市| 渑池县| 邵阳市| 永登县| 南华县| 肥乡县| 依兰县| 景东| 高雄县| 乾安县| 阿图什市| 黄骅市| 江城| 资兴市| 大石桥市| 泸定县| 宿松县| 壶关县| 横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