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集結(jié)人馬
保護!
圈禁還差不多!
什麼樣的強人敢在府城內(nèi)行兇?
就算是有強人,也該是府衙來處理,都司衙門可不負責緝盜。
鄭曉聽他這麼說,心裡已然明白這是洛福要圈禁他。
不過同時他也鬆了一口氣,只是圈禁,那他暫時還是安全的。
鄭曉心中千思百轉(zhuǎn),洛福與都司衙門有勾結(jié),這出乎了他的意料。
“讓開,我要出門!”鄭曉想要試探一下對方會做到什麼程度。
“抱歉,鄭大人,城內(nèi)有強人逞兇,鄭大人還是呆在府內(nèi)比較安全!”徐華甄依然是笑瞇瞇的說道。
“本官有公務要忙!”
“鄭大人,不要爲難下官!”徐華甄突然收起了笑容。
“是你在爲難本官!”鄭曉雙目冷冷的盯著他。
徐華甄微微搖頭,他朝著左右看了看,突然拉過了一個年紀不大的僕人,腰間的長刀驟然出鞘。
鄭曉眼中瞳孔猛地一縮,“住手!”
可是徐華甄根本不理他的制止,刀鋒一橫,一抹鮮血灑落。
那僕人驚懼的臉色瞬間僵住,嘴脣微微哆嗦著,一雙眼眸祈求的看著鄭曉。
呼吸間,他便身體無力的癱軟在地上。
江源臉色大變,抽出長刀擋在鄭曉身前。
“鄭大人,你看,有強人潛入了大人的府邸。”徐華甄臉上又掛上了和煦的笑容。
鄭曉咬牙切齒的盯著他,雙目如同噴火一般。
不過他最終沒有說話,只是甩袖走入書房中。
此時他已經(jīng)明白,對方已經(jīng)鐵了心要軟禁他。
當真是膽大包天,肆無忌憚。
多說無益,他除了老老實實帶著,沒有任何辦法。
好在,好在,他派出去了兩個人。
這是鄭曉唯一慶幸的地方。
……
騰龍衛(wèi)。
鹽場生產(chǎn)的第一批鹽剛剛運走,姜賀拿著賬冊來到了楊正山的書房。
“爹,這是鹽場的賬冊!”
楊正山接過賬冊來,隨意掃了一眼。
建造鹽場花費了八百多兩銀子,鹽場的工人還沒有到發(fā)放月錢的時候,所以目前鹽場的支出只有八百多兩。
而第一批鹽只有不到一萬斤,楊正山按照每斤二十二文的價格賣給羅家,羅家刨除運輸和銷售成本外,利潤在五文左右。
鹽場賣了一批鹽,就有兩百多兩的收入,這個數(shù)量看起來不多,但實際上絕對算是暴利。
正常情況下,鹽的利潤是由鹽場,鹽運司,鹽商三方來分的,鹽場佔兩成,鹽運司佔三成左右,剩餘的五成則屬於大鹽商。
至於竈戶和其他參與食鹽買賣的人,他們就是一羣打工人,只賺個辛苦錢而已。
而眼下騰龍衛(wèi)扮演著鹽場和鹽運司的雙重角色,差不多佔據(jù)了利潤的七成,羅家都佔不到三成。
一旦鹽場的產(chǎn)量提上去,騰龍衛(wèi)衙門的收入將會大大的提升。
按照楊正山估計,在只佔據(jù)靖安府的鹽業(yè)買賣的情況,每年騰龍衛(wèi)大概能有一萬兩銀子的收入。
這是在鹽價降到十二三文的情況下。
一萬兩銀子看起來不多,但這是一項穩(wěn)定持續(xù)的收入。
而且現(xiàn)在還只是靖安府一府之地,楊正山可不會只侷限在一府之地,以後只要有機會,他肯定會擴大鹽業(yè)買賣的範圍。
“還算不錯,後續(xù)計劃你繼續(xù)盯著,對了,等下讓文華給安排個人幫你,這鹽場畢竟屬於衙門,以後還要用衙門的人管理才行!”楊正山說道。
若不是現(xiàn)在衙門人手不足,楊正山也不會讓姜賀來管理鹽場。
等以後衙門的人手充足了,姜賀肯定要脫離鹽場的。
“好的!”姜賀對此倒是沒有異議,他的性格向來如此,不爭不搶,楊正山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等姜賀離開,楊正山低頭看了看最近衙門內(nèi)兵甲鍛造的情況。
最近幾天安源城又送來一批匠師,這些匠師不是守備衙門的,而是來自羅家的鐵匠鋪和木匠鋪。
當初爲了培養(yǎng)匠師,楊正山專門讓羅家開辦了鐵匠鋪、木匠鋪,繡坊等等。
安源城守備衙門的大部分匠師就是來自羅家的鐵匠鋪和木匠鋪,現(xiàn)在羅家的鐵匠鋪和木匠鋪也要爲騰龍衛(wèi)培養(yǎng)匠師。
並且衛(wèi)城內(nèi)的鐵匠鋪和木匠鋪也已經(jīng)開辦起來了,接下來會從騰龍衛(wèi)中挑選一些少年做學徒,還有工程隊中也會挑選一批。
有了新匠師加入,衛(wèi)司衙門的鍛造工坊的生產(chǎn)速度提升了不少,特別是鐵甲的鍛造速度,每個月能製造出十五套鐵甲。
這已經(jīng)是一個很大的提升了。
楊正山心裡對此還是很滿意。
如今騰龍衛(wèi)諸事繁多,每件事都在楊正山的推動下緩緩前進,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提升,雖然每次提升都是一丟丟,但日積月累,轉(zhuǎn)眼間便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日只是鍛造鐵甲的速度提升了一點,明日鹽場的產(chǎn)量提升一點,再過幾日衛(wèi)城城牆修繕完成,等等,等等,齊頭並進。 “鐵礦又不夠了!”
楊正山看著周仁遞上來的文書,有些無奈的搖搖頭,然後在文書上簽字蓋印。
這文書要送到中軍都督府去,再有中軍都督府給騰龍衛(wèi)調(diào)撥鐵礦石。
之前的鐵礦石是從重山鎮(zhèn)運過來的,接下來應該會從其他地方運過來。
就在楊正山蓋上自己的官印時,門外的親隨走了進來,“大人,門外有鄭家的護衛(wèi)求見!”
“鄭家!”楊正山擡起頭。
“嗯,從遼安府過來的。”親隨道。
楊正山雙眸微瞇,立即起身朝著門外走去。
很快他就來到了衛(wèi)司衙門的門房內(nèi),見到了兩個護衛(wèi)。
“拜見楊將軍!”
“嗯,你們怎麼來了?可是鄭大人出事了!”楊正山問道。
“我家大人請將軍去救他!”
“說說鄭大人的情況!”
兩名護衛(wèi)相視一眼,說道:“我們離開時發(fā)現(xiàn)有官兵衝入了府中!”
“什麼!”楊正山雙目一瞪。
官兵衝入御史府中,這是要造反嗎?
洛福有這麼大的膽子?
“還請將軍救救我家大人!”兩名護衛(wèi)跪在地上,叩首道。
楊正山連忙扶起兩人,說道:“你們先去休息,此時我自有定奪!”
說罷,他急匆匆的回到了正堂。
洛福讓官兵衝入鄭曉府內(nèi),這是到了圖窮見匕的地步了嗎?
現(xiàn)在事態(tài)發(fā)展到什麼程度了?
楊正山回到正堂後,在堂內(nèi)來回踱步。
要不要去救鄭曉?
答案是肯定的。
鄭曉剛幫了楊正山的忙,以後騰龍衛(wèi)的鹽場和羅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鄭曉這個巡鹽御史的照拂。
而且鄭曉還是劉元府的學生,劉元府還是很看重鄭曉的。
楊正山豈能見死不救?
可是怎麼救?
直接帶兵過去?
他這個指揮使並沒有調(diào)兵權。
在重山鎮(zhèn),他還能調(diào)動麾下的將士,那是因爲守備衙門巡視邊境的職責,只要不是跑的太遠,都能說得過去。
可在皇朝腹地的衛(wèi)所之中,各衛(wèi)所是沒有調(diào)兵權的。
哪怕是都司衙門也不能隨意調(diào)動衛(wèi)所兵。
不過有些衛(wèi)所兵負責城池城防任務,會輪流進入府城駐守。
所以遼安府城內(nèi)纔有遼安前衛(wèi)的士兵。
可騰龍衛(wèi)根本沒有駐守城防的任務,也不可能跑去遼安府駐守城防。
當初靖遠侯蘇幹就因爲私自派兵出京,惹惱了承平帝,落了個罷官的下場。
如果他只是帶親隨去一趟,這倒是問題不大。但洛福已經(jīng)調(diào)動了官兵,那他只帶二十個親隨過去怕是無法壓住場子。
必須要帶兵過去,楊正山想了想,爾後深吸一口氣,邁入書房,伏案寫下了一份奏摺。
奏摺內(nèi)容很簡單,就是如實說。
大概意思就是陛下,鄭大人情況緊急,可能有生命危險,臣只能帶兵前去相助,若陛下怪罪,臣願請罪認罰!
“來人,傳令命宋大山立即集結(jié)人馬,準備出戰(zhàn)!”
“命楊明志,楊明浩立即來見我!”
隨著楊正山命令,門外的幾名親隨應了一聲,便去傳令去了。
首先趕過來的是楊明志,衛(wèi)司衙門的四位指揮僉事各自負責一衛(wèi)事務,各千戶所各屯堡的建設,還有兵丁們的訓練,以及屯田等事務,他們?nèi)慷家撠煟云饺昭e他們也是很忙碌的。
很快,楊明浩也跑了過來。
兩兄弟都來了,楊正山立即將手中的兩份奏摺遞給他們,說道:“現(xiàn)在你們兩人立即把這兩份奏摺送到京都去!”
“記住,一路快馬加鞭,不得停歇!”
兄弟兩人微微一怔,楊明浩問道:“爹,出什麼事了?”
“鄭曉出事了,現(xiàn)在情況不明,接下來我要去遼安府!”楊正山簡單的解釋了一句,又說道:“你們現(xiàn)在立即出發(fā)!”
“是!”兄弟兩人心中雖然還有很多疑問,但見楊正山如此急切,他們也不敢多問,兩人應了一聲便快步朝著馬廄走去!
楊正山之所以讓他們兩人送奏摺,一是因爲他怕路上遇到攔截,二是他們兩人的修爲還算不錯。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奏摺應該交由驛站傳遞,但驛站傳遞奏摺的速度並不快。
奏摺從遼東送到京都,最少也許有六七天的時間,如果是八百里加急,大概也要三天的時間。
但楊正山無權使用八百里加急,而且非到萬不得已是不能用八百里加急的,鄭曉顯然還不夠格動用八百里加急。
既然無法使用驛站的八百里加急,那就自己安排人來一個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不是那麼好送的,驛站可以不斷換馬換人,如同接力賽一般完成八百里加急,如果自己安排人進行八百里加急,馬可以在驛站換,但人卻不能換。
這也就意味著楊明志和楊明浩兩人要長途疾行,別說普通人了,就算是武者也不一定能堅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