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

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

“老國公,您真的以爲,一支兵馬是那麼容易編練的嗎?”

英國公府內、果然不出張維賢的預料,當他召集了順天府所有勳貴議事,把朱由校的想法說出來的時候,立馬就遭到了成國公朱純臣的質問。

府邸的正廳中,烏壓壓的三十幾位勳貴坐在兩側,朱純臣和定國公徐希皋坐在左右第一位,而張維賢坐在主位。

有了朱純臣的開口,後面的其他勳貴也就敢於開口了。

最先開口的就是恭順侯吳汝胤,他年近六旬,對張維賢說道:

“別的先不論,南直隸的徐州、淮安府衛所裁撤時,老夫就已經說過,如若不上疏制止,之後萬歲必然還會裁撤衛所。”

“眼下、看看吧,是不是如老夫當初所說?”

吳汝胤一開口,瞬間其他勳貴也紛紛開口附和了起來,而吳汝胤見了有人附和自己,更是大膽道:

“之前是四衛三所,現在又要裁撤順天府和天津、永平等二十幾個衛所。”

“再往下的話,是不是要把整個後軍都督府和上直二十六衛都裁撤個乾淨?”

Wωω?ttκǎ n?¢ O

“弄完了最後再把行在(順天)、南京的五軍都督府都裁撤完?”

所謂糧食豐收,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說白了就是看看事情能不能成,你魏忠賢能不能幫上忙。

但現在再看,朱由檢這廝纔是隱藏最深的傢伙。

朱由校很惦記朱由檢,這事情魏忠賢最明白。

徐希皋很聰明,卻也很笨。

“我……呵呵……”徐希皋被懟了一嘴,頓時語塞,隨後看著張之極作揖之後離去的身影,心裡暗罵這小子和他老子都不是好東西。

成化、正德、嘉靖、萬曆……

朱由校從楊漣的一些行爲之中,就看出來了,七衛一營的戰鬥力絕對不是京營和邊軍可以比擬的。

“臣聽聞萬歲要裁撤順天府和永平府的衛所,因此入宮是想……”說到這裡的時候,徐希皋聽到了魏忠賢小聲的提醒,便改了口風道:

“是想提醒萬歲,哪怕要裁撤衛所,但最少也要看看,御馬監是不是真的有彈壓衛所的實力啊。”

只要朱由校開口,哪怕手下的將士才練了兩個多月,朱由檢也敢帶著他們把京營和勳貴給砍了。

被勳貴們指責過頭了的張維賢,忽然開啓了擺爛的模式,蹭的一下站了起來。

“不如這樣?我叫人送兩千兩銀子去田莊,再買十頭耕牛如何?”

天下軍屯田近億,這羣勳貴吞了多少,心裡還沒有點數了?

別的先不說、如果軍屯田能老老實實的繳納軍屯籽糧,按照永樂年間、洪武年間一樣的每年反哺國庫兩千多萬石糧食,別說遼東一年用五百多萬兩銀子,就是一千多萬也能支撐的下去。

忽的、魏忠賢那陰冷笑聲響起,驚起了徐希皋一身雞皮疙瘩。

“自然能豐收、這點定國公可以放心,這樣吧,您在這裡稍微等等,咱家進去和萬歲說說您來了。”

這一幕讓魏忠賢頭皮發麻,而朱由校卻在心底輕嗤徐希皋的所作所爲。

明憲宗的手段很簡單,從京營之中選出十二萬精銳人馬,號稱十二團營,軍士被譽爲選鋒。

想到這裡、張維賢頓時覺得和這羣勳貴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哪怕他是神,也帶不動一羣想著拖後腿的傢伙。

“這……老國公!”見張維賢居然直接擺爛,先前還譏諷他譏諷得很開心的一些勳貴立馬就慌了。

眼下皇帝只是要收回一點軍屯田,他們就開始狺狺狂吠。

徐應垣、他是前代永康侯之弟,而前代永康侯之子徐錫胤年紀太小,沒有繼承爵位,因此永康侯府由他管事。

憑著兵權,朱見深很快就將朱祁鎮留下的爛攤子給一點點解決,可以說是明末最應該,也是最正確的一條效仿道路。

如果朱由檢在這裡,一定會認出,這七個勳貴,大多都是在明亡北京城破時,或是自焚、或是戰死的盡忠者。

“啪”

“那也差不多了,就是不知道他們管理好田莊後,後續能不能領些賞錢?”魏忠賢笑裡藏刀的繼續壓榨,而徐希皋也只能笑著道:

“別啊,賞錢多見外啊?到時候要是真的伺候好了田畝,來年糧食豐收了,自然得按照京城的工價給禮錢。”

“誒唷,五十個人那可不少了,人吃馬嚼的,都得吃不少東西呢。”魏忠賢假裝拿不出那麼多人,實際上是想要銀子。

“是、爺爺。”張世澤作揖行禮,隨後轉身就要離去。

“懷寧侯府、孫繼浚,支持萬歲旨意!”

這四代皇帝不是沒有想過整頓京營,扶持勳貴,奈何勳貴自己爛泥扶不上牆。

“你們捫心自問,我大明曆代皇帝,對我等勳貴如何?眼下不過是裁撤順天府和永平府的衛所,你們就反應這麼大,如果要取締五軍都督府,你們是不是要造反啊!”

“定國公也是爲了吾,倒不如定國公回去與英國公,成國公商量一下,待慶陵完工,吾攜文武百官前往天壽山祭祀歷代先皇。”

“之極,萬歲怎麼說?”看著張維賢的兒子張之極,徐希皋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至於其他勳貴、有的勳貴看不上其他勳貴,因此直接站起來道:

“老國公,雖然我永康侯府還沒有繼承爵位,但萬歲裁撤永平、順天府衛所,我徐應垣支持!”

“嗯、宣他進來吧。”朱由校頭也不擡,似乎對於他來說,早就料到了徐希皋會來。

他這回應,便被徐希皋一眼看穿,因此只能在內心暗罵之餘,笑著對魏忠賢開口道:

徐希皋轉身見到魏忠賢后,便作揖道:“魏掌印,萬歲的心情怎麼樣?”

“誒誒、勞煩魏掌印了。”徐希皋笑著迴應,而魏忠賢也轉身向著幹清宮裡走去。

“萬歲要動軍屯田,是因爲國事艱難!”

“萬歲!”此刻魏忠賢連忙賠笑道:

“定國公的話雖然有些杞人憂天,但確實是爲了萬歲和大明考慮。”

歷史上的朱由校是沒有選擇,勳貴扶持不起來,武將又都和文臣有關係,培植不了自己的兵權。

“武安侯府、鄭維孝,支持萬歲旨意!”

但他們還是高估了朱純臣,面對這麼多人的注視,剛剛年滿三旬的朱純臣只能灰溜溜的說道:

張維賢心中著實對他們看不上眼,因此直接開口道:

徐希皋的小心思被他看得一清二楚,他之所以配合,無非就是想要藉助這件事情,把裁撤順天府和永平府衛所,以及換防薊鎮的事情定下來。

他本以爲、勳貴們會說些好辦法,卻不想最後還想把賦稅推到文臣那邊去。

他聰明在把事情點清楚,裝的像一個忠臣,但錯就錯在他不相信朱由檢。

“聽聞魏掌印是河間肅寧人,不瞞您說、我手下在那裡一直經營一塊田莊,卻不太熟悉肅寧的水土,因此連年歉收。”

王體幹得到了命令,連忙派了東廠的十名廠衛護送手書和吃食。

這些廠衛趁著還沒有敲響暮鼓,連忙從內府十庫提領東西,隨後騎上快馬,從安定門策馬向著昌平而去。

朱由校要走老路子,而這條路子必須有他的好弟弟支持。

魏忠賢很好的幫徐希皋的話圓了回來,並且準確的戳中了朱由校的想法。

張維賢十分清楚這件事情,因此他一直都關注著皇室。

“嗯……”

也就是朱由校還念著張維賢的好,還叫人告知一聲,要是朱由檢、都直接動刀子把這羣底子不乾淨的傢伙宰了。

張維賢看著正廳的衆人,驟然只覺得心累不已。

“平江伯府、陳治安,支持萬歲旨意!”

“嗯……自然是不太好的。”魏忠賢眼睛一轉、沉吟著迴應。

眼下好了、弄完了御馬監南場,開始又對北方下手了。

“彰武伯府、楊崇猷,支持萬歲旨意!”

“奴婢領旨……”魏忠賢嚇了一跳,還以爲皇帝要宰了自己。

他心裡滿意至極,而在他退出後,朱由校頓時收起了剛纔那種笑臉,臉色變得陰沉了下來。

“定國公說、他不是不捨得順天府和永平府的衛所,而是擔心萬歲裁撤的太厲害,害怕引起衛所的動亂。”

或者說、只要朱由校放出話去,將加派銀免了,再把田賦從三十賦一改爲五十賦一,但條件是裁撤五軍都督府,將所有軍屯田重新分配,文官們估計能打了雞血的來弄死勳貴和衛所制度。

魏忠賢見自己投其所好投到了妙處,便心中一喜,隨後退出幹清宮,叫王體幹老老實實派人送信和熊掌、魚翅、燕窩和各種貢茶、貢酒去昌平。

張維賢發飆了、一時間無人敢上前勸阻,朱純臣更是額頭冷汗直流,而徐希皋還能勉強面不改色。

見朱由校同意,魏忠賢笑著作揖,隨後看了一眼門口的小太監。

整個大明、擁有兵權的皇帝也不過只有寥寥七人罷了。

“嗯?”朱由校放下了手中的奏疏,微微皺眉擡頭,而魏忠賢也獻媚道:

如果這消息被齊楚浙宣昆五黨知道了,估計第二天勳貴裡就有三分之一的人被彈劾,還是鐵證如山的那種。

“把這份手書送去燕山大營,除了弟弟之外的其他人都不能看……包括你。”

“朕安”朱由校拿起了奏疏,一邊看一邊開口道:

“好!那我英國公府也不能落後!”張維賢看著偌大正廳,還是有勳貴敢於站出來,因此也就不怕勳貴後繼無人了。

眼下訓練時間是短,但朱由校也說了、那就是慶陵修葺結束後再去祭祀。

“定國公,萬歲等您許久了。”

不過在他說完這話的時候,魏忠賢卻道:

“萬歲、定國公是前來認錯的。”

結果這些年,軍屯籽糧紙面數據只有兩百來萬,最後這裡哭窮、那裡哭窮,一斤糧食沒交國庫不說,還往外掏了不少。

說到這裡、吳汝胤恨鐵不成鋼道:

他的手段,便是當年明憲宗曾經玩過的手段。

說白了、朱由校就想借著這次機會,不僅在軍事上建樹,也在政治上讓文臣清楚,皇權和兵權又再度緊密了。

卻不想、張之極瞥了他一眼,冷聲道:“萬歲說了、想知道定國公您會怎麼說……”

明憲宗好不容易把京營和御馬監弄好,京營交給勳貴,結果二十年都沒有就玩成廢物了。

他對朱純臣和徐希皋看了一眼,隨後嘲諷道:

“既然你們不願意萬歲動順天和永平的衛所,便自己去和萬歲說吧!”

他這一站、驟然間還吵鬧的勳貴們就閉上了嘴巴。

說著、他又看向徐希皋,隨後道:

說實話、徐希皋也十分頭疼,但沒有辦法的他,還是趁著天沒有黑,急匆匆叫馬車送他前往了皇宮。

幾乎每日、朱由校都會在嘴邊說起最少十次關於朱由檢的事情,並且朱由校也希望出宮去玩玩。

“世澤!”張維賢喊了一句,隨後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郎從旁邊的椅子上站了起來。

文官們本來就看著勳貴不順眼,廢物也就罷了,還霸佔著這麼多軍屯田。

“萬歲真要動手,我等也沒有辦法應對啊……”

沒有辦法,面對拖後腿的豬隊友,徐希皋再度上臺,起身對衆人安撫了起來。

慶陵需要修多久?這個問題很模糊,因爲沒有時間規定,所以四個月也好、半年也罷,這個時間是朱由校和朱由檢兩人決定的。

“新城侯府、王國興,支持萬歲旨意!”

在一聲聲的通傳中,他在幹清宮門見到了剛剛走出來的張之極。

有了徐應垣的開頭,便有了更多勳貴起身。

“那確實、人吃馬嚼的,沒有糧食可幹不了活計。”

徐希皋沒想到、自己也需要對一個曾經自己看不上眼的閹人賄賂,可即便他後槽牙都咬碎了,卻依然不得不賠笑道:

最後只剩下了三十二三個勳貴,留在正廳各自尷尬。

眼下、剛好可以藉著慶陵修葺完畢,前往祭拜的藉口出京,然後在昌平天壽山玩一段時間。

不過安撫之後、他還是嘆了一口氣道:

“不過、萬歲要做的事情,光憑我等,恐怕難以抗拒。”

“宣定國公入宮覲見……”小太監心領神會的大聲唱禮,而幹清宮門的徐希皋聽到後,便連忙進上幹清宮道。

他心中甚至有些暗喜,想要借這個機會拆穿朱由檢手下七衛一營的真面目,讓皇帝放棄裁撤永平府和順天府衛所的事情。

如果事情幫的好,我之後再給多一點也是可以的,要是不行的話,那自然也就少一點了。

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到了徐希皋和朱純臣身上,畢竟是朱純臣先挑頭唱反對聲的。

奏疏掉落在地上的聲音,差點讓魏忠賢嚇得跪在地上。

“把剛纔同意的侯伯名錄送上去,其他的,我們英國公府就管不了了。”

皇帝現在要動手整治衛所制度了,勳貴要是不聽話,估計也會被附帶收拾。

卻不想張維賢不給他們機會,直接轉身離去,而支持裁撤衛所的其他勳貴,也各自拂袖而去。

“宣城伯府、衛時泰,支持萬歲旨意!”

徐希皋現在是真的有點害怕朱由校、朱由檢這兩兄弟。

他這話、瞬間就換來了無數鄙夷的目光。

這一刻、他們之中大部分人欺軟怕硬的性格體現的淋漓盡致。

就是這麼廢物的一羣人,認識不到自己廢物也就罷了,現在還想著不聽皇帝的話,真是反了天了……

這麼一來、朱見深手上就有了十四萬兵馬,並且和文臣都沒有關係,文臣根本插不進手。

要不是歷代皇帝都扶持勳貴,不讓他們倒下,幾乎勳貴們早就在土木堡之變後,被一個個的解決了。

朱由檢鬥不過諸多黨派,是因爲他們掌握了大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賦稅田畝,勳貴呢?

往日那些怯懦都是假的,才往返昌平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拉出了五萬兵馬,還幫助東林黨把齊楚浙宣昆五黨給搞的重傷。

吳汝胤這話也說的好笑,如果朱由檢在這裡,估計上去就是對著這老丘八的老臉來一拳。

對於這種話,魏忠賢自然聽得懂,因此陪笑道:

朱由校大手一揮,而徐希皋完成了自己的目的,也作揖回禮,隨後退出了幹清宮。

“定國公所來何事……”

文武百官不是都不信他們兄弟二人有兵權嗎?那很好,他們兄弟二人直接攤牌,讓他們知道御馬監的七衛一營不是說了玩的。

因此、在保持了數秒的臉色陰沉之後,朱由校重新拿起了一本空白的奏疏,用筆墨將奏疏書寫好後,擡頭將奏疏丟到了魏忠賢面前。

不僅如此、他又讓汪直操練御馬監的四衛一營。

土木堡之變、文官勢大?那又怎樣?

別的不說、就眼下,十二萬京營能不能拉出一萬人出城野戰都成問題。

果然、當魏忠賢一說完,朱由校眼前一亮,瞬間就點頭道:“忠賢你說的倒是不錯。”

“都退下吧,之後我會進宮和萬歲商量一下的。”

聽到是這件事情後,他如小雞啄米般點頭,隨後跪下撿起手書,回了一禮後,便轉身走到宮門,不過到宮門門口他又停頓了一下,轉身對朱由校作揖道:

“萬歲、要不要安排人送些吃食去燕山大營?奴婢怕五殿下吃得不好。”

他是張維賢的長孫張世澤,而面對自己的孫子,張維賢對他道:“告訴你父親、叫他進宮面聖。”

但眼下不同了,朱由校打心眼相信自己弟弟,而朱由檢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既然如此、那定國公先退下吧,等慶陵修葺完畢,吾會在常朝時宣佈這件事的。”

御馬監交給太監管理,到了正德年間,御馬監還敢翻身上馬和朱厚照去砍小王子,這羣勳貴連太監都不如。

所謂幫忙經營、不過是變相送地罷了,而魏忠賢現在是又想拿地,又想拿銀子。

但既然徐希皋交了好處,便代表他其實也是怕的。

只可惜朱常洛駕崩的太快,而朱由檢出手的也太快,這才導致了他沒有在那一夜撈到什麼功勞。

除了朱允炆是被文官忽悠瘸,朱祁鎮是自己作死以外,其他的幾個皇帝對文臣可是說一不二。

主人養狗是因爲聽話,但凡狗敢咬主人一口,下一秒就會被一棍子打死。

“自然是有的,就是咱家手下都是莊稼漢子,不知道田莊的大小,不知道派多少人去。”魏忠賢笑著迴應,而徐希皋也笑著道:

“田莊不大、六百來畝,估計五十個人就能忙得過來。”

“你傳他進來吧。”朱由校皺著的眉頭鬆了鬆。

他一路快走,十幾個呼吸後便跨入了幹清宮,對著魏忠賢朝向的養心殿,頭低著作揖道:

“臣、徐希皋,萬歲聖躬安……”

合著這傢伙是把大家都猴耍啊?一羣人在這裡陪著他演戲,結果他卻認慫了,讓現在跟著演的人倒裡外不是人了。

張維賢見狀,也對衆多勳貴道:

“快要宵禁了,老夫就不留諸位吃飯了,各自散去吧……”

“臣領旨……”徐希皋聞言,長舒了一口氣。

所以朱由校給足了自己弟弟的時間練兵,只要朱由檢不出岔子,那麼當隨行文臣見識到了七衛一營的戰鬥力後,最少不會像以前那麼咄咄逼人。

可笑的一幕出現了、三十幾個勳貴裡,只站出來了七個勳貴,並且其中的王國興和楊崇猷不過是十六七歲的少年郎。

“萬歲困難,我等都知道,收不上來賦稅,不去找文臣,找我等作甚?”

他自然知道魏忠賢是收了徐希皋的好處,畢竟這種事情他見得太多了。

現在大明朝都半截入土了,他們還不肯讓利。

“不知道魏掌印手下有沒有人熟悉那裡的水土,能派去幫一下忙?”

對於他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執掌了無上皇權的他,只能順著來,而不能逆著。

“嗯、你看著辦吧。”朱由校聞言,也點了點頭,隨後低頭處理奏疏。

只要他怕,那麼事情就好辦許多了。

越過長長的幹清宮道,魏忠賢跨越門欄進入了幹清宮,對著養心殿內正在處理奏疏的朱由校作揖道:

“萬歲、定國公來了。”

“眼下兩個多月了,萬歲並沒有見到七衛一營訓練的如何了,另外五殿下也去天壽山有半個多月了,因此倒不如趁著過些日子慶陵修葺完善,萬歲親往如何?”

現在好了,一步錯,步步錯。

當年看著人畜無害,尤其是朱由檢,只知道怯懦的躲在朱由校身後。

他不止一次的表示皇宮裡面太悶了,想出去走走。

很快、在朱由校的放縱下,關於他和徐希皋交談的事情就在外廷傳開了。

文華殿的值守文臣都知道了皇帝在慶陵修葺完畢後,要帶文武百官前往天壽山祭祀皇陵的事情。

少部分文官憂心忡忡,但更多的文官,還是以看笑話的方式一笑而過。

或許在他們看來,訓練兩三個月的兵馬操演,不過是丟臉的事情罷了……

(本章完)

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52章 兄友弟恭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136章 出塞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30章 兄弟和睦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106章 愚民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53章 分憂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68章 海納百川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80章 少年縱馬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48章 狂攬人才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71章 遼鎮敗壞
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52章 兄友弟恭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513章 天啓十三年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136章 出塞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30章 兄弟和睦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106章 愚民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53章 分憂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68章 海納百川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80章 少年縱馬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48章 狂攬人才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71章 遼鎮敗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张家界市| 安西县| 固安县| 通州市| 卢氏县| 郑州市| 建瓯市| 三门县| 睢宁县| 福州市| 南平市| 永登县| 合川市| 长泰县| 彰化县| 天等县| 吉木乃县| 澄江县| 绩溪县| 琼海市| 泽普县| 孟州市| 和平区| 江山市| 吴川市| 甘肃省| 万全县| 大邑县| 屏东市| 称多县| 克什克腾旗| 万安县| 商南县| 丘北县| 乌兰浩特市| 蒙自县| 彩票| 延寿县| 安丘市|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