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50章 大結局

劉蘭成的騎兵並沒有進攻唐軍,而是在十里外和唐軍對峙,周軍結成了攻擊陣型,保持著強大的壓力,而唐軍則是防守陣型,弓箭在前,步兵在後,三千騎兵分佈左右。

雙方的對峙從清晨持續到中午,又中午持續到下午,周軍還是沒有進攻,依舊保持著蓄勢待發的狀態,又從下午持續到了晚上。

這是一種強大的意志力較量,就看誰更精銳,看誰能堅持到最後,堅持不住的一方很可能會造成軍心瓦解崩潰的局面。

但在就在夜間,劉蘭成接到天子的命令,他開始收兵緩緩後撤,但也沒有撤遠,還是保持三十里的距離。

唐軍卻幾乎崩潰了,一天的對峙,幾乎所有唐軍士兵都失去了信心,他們對前途絕望了,厭戰情緒高漲,很多士兵開始趁夜色掩護逃亡,將領們喝止不住,短短一個時辰便有上千人逃走。

孤零零的一頂大帳內,李神通見到了從長安逃來的兄弟李神符。

“大哥,長安已經完了,聖上在前天夜間就病逝了,李元吉已死,大唐完了,跟我投降吧!張鉉親口給我承諾了。”

李神通看了兄弟一眼,不滿道:“我讓你早點出來,你就不聽,結果什麼都沒有了,你還居然被俘。”

“大哥,我是想出來,但將領不肯啊!他們都想投降,不肯離開長安,讓我怎麼辦?最後周軍那麼快殺來,我想單獨走也不及了,好在張鉉答應,只要大哥投降,我們就可以活命。”

“就只有活命那麼簡單?”

“大哥,不止是活命,我們全軍投降,他承諾我們縣公之爵,保證我們後半生的榮華富貴,我已經很滿足了。”

“你只要有女人就滿足了!”李神通狠狠瞪了他一眼。

話雖這樣說,李神通也動心了,他攻打大散關根本不可能了,今天劉蘭成本來就可以一戰將他們擊潰,最後還是放過了他們,不用說,是兄弟李神符到來的緣故,如果今晚自己不作出決定,明天劉蘭成就要進攻了。

其實縣公也不錯,看來張鉉是想留下幾個李氏皇族來彰顯他的仁慈,自己兄弟圓滑庸碌,所以能活命,那自己呢?

想到自己的一堆兒子,還有幾個心愛的妻妾,李神通再也說不出硬話了,他決心投降張鉉,可是還有個李孝恭在從中作梗,會壞自己的好事,想到這,他心中暗暗發狠,無毒不丈夫,便對李神符道:“你先下去,我要處理一件事,然後你再來。”

他讓親兵帶李神符下去,又讓長子去請李孝恭,不多時,李孝恭心急如焚,進帳便問道:“二叔,決定了嗎?”

李神通正在獨自一人喝酒,他一擺手,“坐下吧!我和你商量件事。”

李孝恭在他對面坐下,李神通給他斟滿一杯酒,笑道:“我反覆考慮,我打算接受你之前的建議,轉道去巴蜀。”

李孝恭又喜又憂,喜是李神通終於肯聽自己的意見去巴蜀了,而憂卻是他們走了,世民怎麼辦?

李神通笑道:“我考慮過了,世民的軍隊雖然過不來,但如果他可放棄軍隊,只帶幾個將領和隨從,完全可以翻山來關中,然後輾轉去巴蜀找我們,我們再從頭開始。”

這個方案令李孝恭喜出望外,他之前怎麼沒有想到呢?他連忙道:“二叔可派人去通知世民了嗎?還是讓我派人去通知。”

“我已經派人去雍縣給世民回鷹信了,孝恭就不用麻煩了。”

李神通舉杯笑道:“祝我們奪取巴蜀,重建根基,幹了此杯!”

李孝恭心情大好,他沒有任何懷疑,舉杯一飲而盡。

李神通卻把酒杯放下了,望著李孝恭歉然道:“賢侄,我很抱歉!”

“二叔,你說什麼?”李孝恭頓時心中感到一絲不妙,手悄悄握住了藏在後腰的一把短劍。

李神通平靜說道:“我並沒有派人去通知世民,我其實也不想去巴蜀,我已決定投降張鉉了,賢侄,我已在酒中下了毒。”

“你這個混蛋!”

李孝恭一聲怒罵,拔出異常鋒利的短劍向李神通撲去,李神通大驚,急向後退,還是晚了一步,‘咔嚓!’鋒利的短劍竟然齊肘斬斷了李神通的右臂。

李神通大叫一聲,翻身倒地,一腳將小桌子踢向李孝恭,李孝恭被擋了一下,他正要再撲,忽然腹中一陣強烈的劇痛,痛得他慘叫一聲,摔倒在地,身體縮成一團。

這時,幾名李神通的親兵聽到動靜衝了進來,頓時大驚,一起拔刀要殺李孝恭。

“不用殺了!”

李神通強忍疼痛站起身,兩名士兵上前給他包紮斷臂傷口,毒性猛烈,李孝恭此時已經七竅流血而死,李神通心中大恨,早知道用刀斧手直接殺掉他就算了,自己想留他個全屍,卻傷殘了自己。

這時,帳外有大將急聲稟報:“王爺,士兵們逃亡嚴重,請王爺及早定奪。”

李神通嘆口氣道:“不用定奪了,傳我的命令,全軍投降!”

李神通的投降,使關中地區的最後一支唐軍主力也消失了,此時整個大唐就只剩下被困在原良縣的李世民六千殘軍,城內糧食已不足支撐半個月,李靖和羅士信的二十萬大軍將原良縣圍困得水泄不通。

五天後,張鉉親率十萬大軍抵達了原良縣,旌旗鋪天蓋地,三十萬大軍三呼萬歲,氣勢震天動地,令城頭上的守軍爲之駭然。

張鉉一一接見了衆將,最後對主將李靖笑道:“藥師沒有令朕失望,擊敗了李世民,說明朕讓你爲主帥的決定完全正確。”

李靖謙虛道:“啓稟陛下,李世民用兵很厲害,只是他兵力太少,不足我們的三成,以二十萬對陣五萬,微臣不敢誇功。”

“可你是用十萬軍擊敗他的,並不是二十萬,我承認李世民用兵厲害,但我們也不用妄自菲薄,戰爭本來就是用勝利來書寫結果。”

“感謝陛下的教誨!”

張鉉又問羅士信道:“聽說你在戰場上遇到了秦瓊?”

羅士信點了點頭,神情黯然道:“我勸他投降,他一言不發就走了。”

張鉉拍拍他肩膀,“他會投降的,因爲他的主公尚在,他是不會在戰場上投降。”

羅士信嘆了口氣,“其實秦大哥很有才華,只是他沒有發揮才華的機會,令人扼腕。”

張鉉笑道:“將來會有他發揮才華的時候,他還有機會。”

說到這,張鉉收起了笑容,對衆將肅然道:“大周的內戰雖然結束,但外鄰並不安靖,西面和北方有突厥,東面有倭國和百濟,南面還有安南,還有吐蕃逐漸崛起,這些都是我們大周帝國要逐一征服的目標,也是我們大漢男兒爲國報效的機會。”

衆將熱血沸騰,一起單膝跪下高喊道:“願爲陛下效力!願爲大周帝國效力!”

李世民突圍失敗,幾乎全軍覆滅,他最後只帶著六千殘軍逃回了原良縣。

但原良縣只是一座小縣,周長只有十幾裡,城高兩丈出頭,城寬只有一丈,護城河也十分狹窄,城池老舊,連城門也是用了三十年的木門,城中縣民只有數千人。

若不是李世民在原良縣多少屯了一點糧食,他們早已糧食斷絕,可就算有一點糧食,也最多隻能支持唐軍半個月。

三十萬大軍將這座破舊的小城圍困得如鐵桶一般,只需要兩萬軍隊,便可將這座小城徹底摧毀,只是李靖要等天子過來,纔沒有下令攻城、

李世民獨自一人坐在縣衙一杯一杯喝著悶酒,已經有了七八分醉意,最後自己的命運會如何,他心裡其實早已明白了,只是他還想知道長安的結局,想知道父親的消息。

這時,長孫無忌拿著一封信步履沉重地走來,站在李世民身邊半晌沒有說話。

“可是張鉉給我信?”李世民酒意熏熏問道。

“是的。”

“信上說了什麼?有沒有提到長安?”

“提到了,說李元吉和崔文象都死在亂軍之中,聖上也在五天前去世了,李神通兄弟已投降,張鉉勸殿下投降,可繼承唐國公爵位。”

聽說父親已去世,李世民的眼淚流了下來,他緩緩對長孫無忌道:“把信放在這裡,讓我考慮考慮,你去吧!”

“殿下!”

“去吧!我心裡很亂,我要好好整理一下思路。”

長孫無忌把信放在桌上,他不放心,又隨手將李世民的劍拿走,慢慢關上門退下去了,長孫無忌剛走到中門,忽然感覺不對,他剛纔看見殿下面前的小桌上分明有一隻鮮紅色的小瓶子,那可是......

他的內心彷彿要炸裂了,急忙奔了回來,在門口喊道:“殿下!殿下!”

半晌沒有答應,他慢慢推開門,身體頓時僵住了,長孫無忌撲通跪倒在地,忍不住放聲痛哭。

【全書完】

後記

寶鼎八年十二月,大周天子張鉉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以及太子和皇后諸妃,在十萬羽林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抵達兗州博城縣泰山腳下,這也是大周王朝建立以來的第一次封禪。

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回紇、拔野古、同羅、于闐、高昌、疏勒、波斯、天竺、倭國、吐蕃等國的駐中都使節和酋長。

十二月初十,羽林軍大將軍宇文成都親自率軍在泰山部署了嚴密的警戒,浩浩蕩蕩的祭天隊伍雲集泰山下,封禪使韋雲起事先已派人修築了封祀壇、登封壇和降禪壇。

大周天子張鉉在山下‘封祀壇’祀天。

張鉉緩緩跪下,向上天默禱:‘鉉承上天聖意統一天下,平息戰亂,迄後千百年,鉉和子孫必將勵精圖治,復興華夏,讓黎民安寧,讓四海臣服,外患不再,刀兵不起,特此拜祭上天,望天降福祉,澤被蒼生!’

.......

次日張鉉率百官、皇后諸妃登岱頂,封金策於‘登封壇’,第三日衆人又到社首山‘降禪壇’祭祀地神。

封禪結束後,張鉉在岱廟接受羣臣朝賀,下詔立‘封禪’碑,正式改年號爲永寧,改長安爲西京。

從此,大周帝國國泰民安,四海臣服,萬國來朝。

......

【最後說兩句,這本書雖然寫得並不滿意,始終沒有找到感覺,沒有達到自己應有的水平,但老高還是用很認真的態度寫完了,360萬字,耗時將近一年半,雖有敗筆遺憾,但也收穫良多,感謝讀者們對老高的支持鼓勵,更期待大家對老高新書的支持。

老高新書明天上午將在起點發書,書名《寒門梟士》,老高同樣會用認真的態度,吸取江山戰圖的經驗教訓,爭取把新書寫出新意,寫出自己真正的水平,懇請書友們大力支持。】

橫邁時空,謀天下之梟士。

請大家移駕新書吧!老高虛席以待。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8章 接受條件第737章 旁觀者清第142章 宇文出手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103章 艱苦訓練第840章 虎穴奪子第280章 科舉放榜第994章 大戰在即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35章 小事變大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725章 契丹覆滅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57章 玄沙激戰第874章 誹言四起第338章 私下交易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266章 鬆平伏擊第91章 盧府壽宴(三)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668章 致致當家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370章 魯郡追擊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974章 太原戰役(十五)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41章 皇后軟語第75章 初到幽州第1007章 江陵陷落(上)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160章 西市買店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431章 三歲鼠郎第996章 程侯決戰(中)第982章 太原戰役(二十三)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767章 抓住戰機第1072章 權限擴大第66章 仲堅授藝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91章 盧府壽宴(三)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1021章 橫山之困第110章 牛刀小試(下)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21章 三家獵楊第495章 瓦崗內訌(下)第730章 強襲敵營第491章 北海借糧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598章 西線突破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102章 恩威相濟第910章 第三勢力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448章 下邳激戰第95章 盧府壽宴(七)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452章 北上追擊第127章 戰馬風波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956章 一網打盡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957章 奇兵北上第1053章 空城之計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914章 達成妥協(上)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134章 初戰賊王(一)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1062章 永興之戰(二)
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845章 一線希望第8章 接受條件第737章 旁觀者清第142章 宇文出手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103章 艱苦訓練第840章 虎穴奪子第280章 科舉放榜第994章 大戰在即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35章 小事變大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725章 契丹覆滅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588章 重賞攻城第57章 玄沙激戰第874章 誹言四起第338章 私下交易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266章 鬆平伏擊第91章 盧府壽宴(三)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668章 致致當家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370章 魯郡追擊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974章 太原戰役(十五)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41章 皇后軟語第75章 初到幽州第1007章 江陵陷落(上)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160章 西市買店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431章 三歲鼠郎第996章 程侯決戰(中)第982章 太原戰役(二十三)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767章 抓住戰機第1072章 權限擴大第66章 仲堅授藝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91章 盧府壽宴(三)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1021章 橫山之困第110章 牛刀小試(下)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21章 三家獵楊第495章 瓦崗內訌(下)第730章 強襲敵營第491章 北海借糧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851章 老將建議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598章 西線突破第227章 爾虞我詐第102章 恩威相濟第910章 第三勢力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448章 下邳激戰第95章 盧府壽宴(七)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452章 北上追擊第127章 戰馬風波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956章 一網打盡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957章 奇兵北上第1053章 空城之計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914章 達成妥協(上)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134章 初戰賊王(一)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1062章 永興之戰(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柞水县| 隆回县| 合肥市| 兰考县| 乡城县| 错那县| 手机| 泸水县| 丹寨县| 松潘县| 华阴市| 孝昌县| 延寿县| 乐都县| 孝昌县| 航空| 新乡县| 望都县| 平果县| 根河市| 浦县| 鸡西市| 惠东县| 屯留县| 吉首市| 闻喜县| 光山县| 郑州市| 柏乡县| 滁州市| 宁乡县| 成都市| 嘉义市| 齐河县| 三原县| 千阳县| 阿合奇县| 会昌县| 邻水|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