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70章 王鄭野望

早在兩個月前,張鉉便齊王府兵曹參軍劉禮秘密出使洛陽,向王世充轉交一封張鉉的親筆信。

在信中,張鉉提出了一個建議,一個提醒,建議是隋鄭雙方聯合攻打荊州,鄭軍攻打襄陽,隋軍攻打江夏,事後平分荊北七郡。

而另一個是提醒王世充當心唐軍打通南襄道,建議他派重兵佈防。

王世充接受了張鉉的提醒,立刻再派三萬進駐淅陽郡,使淅陽郡的兵力達六萬人之衆,嚴防唐軍從上洛郡南下。

至於張鉉提出雙方合剿荊州,王世充卻沒有任何答覆,但不答覆不代表他不心動,只是他需要觀望,需要等待時機,爲此,王世充嚴守秘密,甚至連兄長王世惲也沒有見到過張鉉秘密送來的這封信。

時機終於出現了,就在隋軍和李孝恭的唐軍在富水對峙之時,王世充以視察各地民風爲藉口,御駕親至南陽郡,下榻南陽行宮,他又暗中從淅陽郡和洛陽各調兩萬軍隊入南陽,加上南陽郡本身一萬駐軍,使南陽郡的兵力已達五萬之衆。

只是王世充做得十分隱秘,調來的四萬軍隊都駐紮在南陽郡邊緣,使襄陽郡感受不到王世充增兵南陽,王世充同時向襄陽城派去了大量暗探,隨時關注襄陽唐軍的一舉一動。

這天清晨,王世充剛剛起身,兩名宮女正在伺候他洗漱,這時,殿外傳來宦官的稟報,“啓稟陛下,襄陽送來緊急情報!”

王世充精神一振,連忙道:“快快拿給朕看。”

一名宦官快步走進房間,將一份情報呈給王世充,王世充接過情報細細看了一遍,騰地站起身大喊道:“來人!”

兩名宮女和送信宦官嚇得魂飛魄散,一起跪下磕頭,王世充才意識到自己有點失態,便笑道:“朕只是太高興了,你們起來,速給朕洗漱完畢,朕還有要事處理。”

宮女和宦官戰戰兢兢起身,連忙替王世充梳洗完畢,王世充穿上一件常服快步走出內宮,來到了前面的臨時御書房。

不多時,相國王世惲、兵部尚書雲定興以及大將軍王仁則、王行本、田瓚、郭士衡、楊公卿、張童兒等主要官員和大將紛紛趕來覲見。

“各位愛卿,之所以這麼著急把各位召來,是有一件重大之事和諸位商議......”

王世充頓挫一下語氣,注視著衆人卑恭地聽自己訓話,他很喜歡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朕剛剛接到襄陽快報,武士彠率領兩萬軍隊趕赴江夏和隋軍作戰,襄陽只剩下三千守軍,這是我們的機會,朕已屯五萬大軍在南陽郡,就等著這個機會?!?

王世充說是商議,但實際上他早已決定了出兵,只是在細節上想聽聽衆人的意見,衆人心裡都明白這一點,否則天子也不會南巡南陽郡,在行宮逗留了近半個月,還封鎖一切消息,顯然就是爲了出兵。

王仁則更瞭解叔父的意圖,小心翼翼試探著問道:“既然襄陽郡只有三千人,微臣覺得五萬軍隊就有點殺雞用宰牛刀了,除非陛下是想.......”

王世充笑道:“你說得對,一個襄陽郡怎麼可能讓我滿足,既然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自然要拿到最大的利益,張鉉答應給我三個郡,襄陽郡、舂陵郡和漢東郡,襄陽郡我可以接受,但舂陵郡和漢東郡都是山區,人口稀少,山多田寡,更重要是這裡沒有擴張的餘地,所以我不打算要這兩個郡,而是南下奪取竟陵郡和南郡,其實竟陵郡要不要也無所謂,不過它是連接南郡和襄陽郡的重要通道,缺了它還不行?!?

衆人聽得目瞪口呆,聖上居然想要南郡,南郡是荊南的核心之郡,襄陽是荊北的核心之郡,這兩個郡都想收歸己有,張鉉會答應嗎?

雲定興忍不住道:“陛下,南郡非同小可,是不是先派人和張鉉那邊溝通一下,以免雙方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王世充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冷冷道:“朕也是一國之郡,難道朕做點事情也需要看別人的臉色嗎?”

雲定興嚇得連忙低下頭道:“微臣不是這個意思,微臣是擔心雙方沒有默契,軍隊在南郡相遇,爆發戰爭,結果只會白白便宜了唐朝,相信這也是陛下不願見到的結果。”

王世充的臉色稍和,緩緩道:“朕派人去南郡實查,可能大家都沒有想到,隋軍還沒有進入南郡,只是李孝恭的兩萬軍隊撤回了南郡,這就是朕爲什麼要集結五萬大軍的緣故,我們不可能這麼容易拿下南郡,必須要面對和唐軍的一場大戰,至於張鉉那邊,他的目標不是南方,而是河西走廊和隴右,所以有我們成爲他和唐朝之間的緩衝,我想他會樂見其成?!?

旁邊田瓚心悅誠服道:“陛下目光深遠,非我等愚臣所及,微臣完全支持陛下的的決定?!?

王世充點點頭道:“這確實是朕考慮了整整一年的大問題,我們的疆域已經很難擴張,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南,而拿下南郡,整個南方的大門都向我們敞開了,朕不妨告訴諸位一個秘密,拿下南郡後,朕準備將江陵改名爲南京,作爲我們第二個都城,所以拿下南郡是我們這次南征的重中之重,不惜一切代價,南郡我們勢在必得?!?

“陛下英明!”衆人一起躬身行禮。

王世充當即調兵遣將,五萬鄭軍兵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楊公卿率領進攻襄陽郡,一路由郭士衡率領進攻竟陵郡,第三路是主力,由王仁則和王行本率領四萬大軍進攻南郡。

當然不可能是同步進軍,三路大軍先集中攻打襄陽城。

兩天後,五萬鄭軍在新野縣集結完畢,浩浩蕩蕩殺進了襄陽郡。

襄陽郡丞周廷安以飛鴿傳信方式緊急向長安和江夏求救。

在南方的戰爭中,一年一度的科舉在中都和長安結束了,和上一次科舉相比,這次科舉略顯平淡,一是沒有比較出彩的人才,其次科舉也比較中規中矩,更重要一點,戰爭的氣氛大大沖淡了人們對這次科舉的興趣和關注,這一點在長安表現得尤其明顯。

自從隋唐兩國在南方進入了戰爭狀態後,整個長安便籠罩一種隱隱的不安和動盪之中,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物價在緩慢上升,雖然不是暴漲,但支撐力相當大,而且物價是全線上漲,從柴米油鹽到衣食住行的各個行業都在價格上漲。

其實這也是必然,一旦爆發戰爭,必然會耗費大量資源,比如糧食、肉食、生鐵、牲畜、布匹等等大宗物資,這些資源都要大量供給軍隊,在民間自然就少了,物價上漲就難以避免。

不過大家也習慣了這種因戰爭帶來的對生活的影響,但戰爭的影響絕不僅僅在於物價,更重要在於民衆的信心,在於朝野的輿論,當隋軍攻佔巴陵郡、李孝恭被迫從豫章郡向江夏撤軍的消息在朝野傳開後,民間一片大譁,唐軍北撤江夏,這便意味著唐軍東征失敗了,街頭巷尾到處充斥著對唐軍的不滿之聲。

這天中午,青雲酒肆和往常一樣擠滿了前來吃飯的官員,在三樓一間雅室內,七八名兵部官員正聚在一起小酌,這些官員的職務都不高,郎中、員外郎、主簿、錄事、都事都有,衆人點了十幾個菜,三壺酒,一邊喝酒吃菜,一邊低聲議論著朝政。

一名員外郎問道:“江使君,你的消息最廣,現在南方戰局到底怎麼樣了,只聽說趙郡王率軍去了江夏,但最後結果怎麼樣,卻沒有半點消息了,難道現在還在對峙嗎?”

這名姓江的官員叫做江慶德,四十餘歲,官任駕部郎中,是所有官員中職務最高的一個,而且他和兵部侍郎趙慈景私交頗好,能搞到一些絕密消息。

或許是酒喝多了幾杯,頭腦有點發熱,也或許是衆人的期待滿足了江慶德的虛榮心,使他覺得不透露點消息就顯示不出他的高人一籌。

江慶德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連聲冷笑道:“現在居然還在談李孝恭北撤江夏,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告訴你們,江夏那邊早就出大事了?!?

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852章 暗尋賊蹤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547章 新兵訓練第455章 大戰之後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102章 恩威相濟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485章 宇文之死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1018章 圍城打援(下)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85章 情到深處第122章 平壤決戰(二)第177章 轉戰東萊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396章 蘇威心思第1209章 雍縣遇襲第724章 迎頭痛擊第743章 老奸巨猾第231章 魔王俯首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280章 科舉放榜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994章 大戰在即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223章 保衛臨淄第150章 贏得主動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549章 馬糧交易(下)第1127章 矛盾激化(下)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第1132章 將相不和第283章 母女衝突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892章 奇襲並北(一)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1036章 徐公述職第1章 莫非天意第1110章 直擊病根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417章 試探之策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381章 當街試弓第99章 初見裴矩第316章 兩線出擊第700章 突襲烏骨第1247章 安定決戰(上)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495章 瓦崗內訌(下)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45章 宇文太保第610章 金剛入晉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73章 海中巖洞第55章 識破陷阱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1179章 天下大戰(三十七)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885章 風雷再起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1186章 天下大戰(四十四)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1042章 力辯擔保(上)第1196章 太子之惑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126章 借刀殺人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960章 太原戰役(一)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567章 一句口信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1076章 唐使到來
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852章 暗尋賊蹤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547章 新兵訓練第455章 大戰之後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102章 恩威相濟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485章 宇文之死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1018章 圍城打援(下)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85章 情到深處第122章 平壤決戰(二)第177章 轉戰東萊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396章 蘇威心思第1209章 雍縣遇襲第724章 迎頭痛擊第743章 老奸巨猾第231章 魔王俯首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280章 科舉放榜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994章 大戰在即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223章 保衛臨淄第150章 贏得主動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549章 馬糧交易(下)第1127章 矛盾激化(下)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第1132章 將相不和第283章 母女衝突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892章 奇襲並北(一)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1036章 徐公述職第1章 莫非天意第1110章 直擊病根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417章 試探之策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381章 當街試弓第99章 初見裴矩第316章 兩線出擊第700章 突襲烏骨第1247章 安定決戰(上)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495章 瓦崗內訌(下)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45章 宇文太保第610章 金剛入晉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73章 海中巖洞第55章 識破陷阱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811章 及時提醒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1179章 天下大戰(三十七)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885章 風雷再起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1186章 天下大戰(四十四)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1042章 力辯擔保(上)第1196章 太子之惑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126章 借刀殺人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960章 太原戰役(一)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567章 一句口信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1076章 唐使到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和顺县| 杭锦后旗| 象州县| 磐石市| 石景山区| 久治县| 长沙市| 海兴县| 青铜峡市| 沙洋县| 贺兰县| 新民市| 寿光市| 尉氏县| 陇西县| 宜丰县| 彩票| 彭泽县| 连平县| 尼玛县| 武平县| 建始县| 东方市| 凤冈县| 凤庆县| 凭祥市| 雷波县| 浪卡子县| 铜川市| 三河市| 侯马市| 鄯善县| 海南省| 金乡县| 五指山市| 古蔺县| 泸州市| 长海县| 丹凤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