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19章 反間之計

張鉉是以上位者的心態(tài)來平度李淵的心思,他知道李淵忌諱什麼?在乎什麼?

一句放棄救援,足以讓擔憂庫存銅鐵命運的李淵氣得怒髮衝冠,而一句輕描淡寫的擁兵自立也會讓疑心極重的李淵心生殺機。

武德殿內,幾名相國聚集在天子的御書房內,緊急商議北方出現的危機,就在幾天前,南方的唐軍全線推進,佔領原本屬於蕭銑的全部地盤,從長江邊的巴陵郡到最南面的交趾郡,開疆數千裡,使唐朝的疆域面積赫然擴大了一倍,李淵第一次嚐到了帝國滋味的甘甜,再讓他按照原先的約定將大部分疆土交給北隋,他是萬萬辦不到了。

他寧可撕毀協議,揹負無信之名,也絕不肯將到手的疆土再交出去了。

北方出現的危機和南方無關,絕不能用南方的讓步換取北方的安寧,這是李淵定下的原則,不容討論,這一點一開始李淵便對衆(zhòng)人明確說清楚了,所以御書房裡十分寂靜。

所有人都知道,北方出現的危機就是因爲談判破裂和聖上背信棄義,要想讓北隋軍隊退出雕陰郡,那只有恢復談判以及把長沙等五郡以及廣南道土地交給北隋,否則這個結很難解開。

李淵見房間裡十分沉默,心中著實不悅道:“既然是讓大家一起來商議,大家都說一說,而不是朕一個人說,你們在聽,那商議還有什麼意義?”

這時,陳叔達開口對衆(zhòng)人道:“陛下之所以擔憂儒林縣倉庫的銅鐵是有一定原因,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左藏銅錠已耗盡,鑄錢已被迫停止,我們比什麼時候都急需銅料,生鐵也是大問題,目前長安庫存生鐵已不足五十萬斤,有人可能會說巴蜀有庫存,但巴蜀庫存的五百萬斤生鐵已經用來備戰(zhàn)南郡,消耗得差不多了,江夏那邊倒是還有六百萬斤生鐵,但路途遙遠,很難運輸來長安,而不像雕陰郡的生鐵直接走黃河就能送到關中,各位,形勢非常困難,所以聖上才緊急把大家召集來商議。”

有了陳叔達的拋磚引玉,衆(zhòng)人開始表態(tài)了,竇璡上前一步道:“陛下能否再把郗士陵的求救信給微臣看一看?”

李淵將御案上抄譽好的鷹信遞給竇璡,竇璡細細看了一遍,說道:“陛下,這只是郗士陵的一面之辭,不能太過於相信。”

“爲什麼?”

“微臣去過儒林縣,深知儒林縣城牆破舊,一戰(zhàn)即垮,憑郗士陵的三千守軍根本守不住縣城,隋軍之所以遲遲不攻打縣城,顯然用是圍城打援之策,微臣認爲段將軍的慎重可以理解,至於想做朔方王,依臣看更是無稽之談。”

竇璡和李世民關係極好,他知道段德操是李世民的人,今天李世民不在,所以他必須要替李世民出頭。

李淵心裡明白竇璡在替段德操洗白,他鼻子不由哼了一聲道:“慎重就可以將朕的手諭當做廢紙吧!慎重就可以不出兵,不救儒林縣?那朕養(yǎng)這些軍隊做什麼?大家都去慎重,等張鉉殺到長安來,一刀把朕的腦袋砍了,這就是慎重的結果嗎?”

李淵語氣中明顯帶著滔天的怒氣,竇璡嚇得不敢吭聲了,這時劉文靜躬身道:“陛下息怒,容微臣說兩句。”

李淵剋制住怒火,點點頭道:“劉相國請說!”

“微臣認爲,隋軍圍城打援是真,但圍城打援的本質是以偷襲或者奇襲打援軍一個措手不及,但這卻給了我們救援的時間,從這一點來說隋軍圍而不打未必是壞事。

對於援軍而言,只要識破隋軍的意圖,那麼就可以採取應對之策,步步爲營進軍,圍城打援也就破解了,而段將軍不肯出兵,不是因爲隋軍用了什麼計策,而是他內心懼怕,怕自己被隋軍擊敗,這纔是根本原因。”

劉文靜的分析十分清晰,也說得很透徹,李淵點點頭,“那依劉相國的意思呢?”

“微臣認爲儒林縣一定要救,但怎麼打段將軍可以自己決定,陛下可以再發(fā)一份手諭給他,明確原則,賦予權力。”

“比如賦予他什麼權力?”李淵心中有些不以爲然,他對‘權力’兩個字極爲敏感。

“陛下,可以給段將軍徵兵的權力,既然有三萬礦工,完全可以把他們武裝起來”

“萬萬不可!”

不等劉文靜說完,裴寂便走了出來,向李淵行一禮,肅然道:“自古以來藩鎮(zhèn)易亂,所以纔會有各種制度約束,對於坐鎮(zhèn)一方的領兵大將絕不能放開徵兵權。

一旦徵兵,就需要錢糧,如果朝廷錢糧運不過去,他們就會在當地徵集錢糧,這就等於財權擴大了,又需要人員管理,那麼必然要招募文職,還需要將領管理,必然會提拔心腹,陛下,這不就是張鉉走的路嗎?當年在北海郡,不就是因爲楊廣給了他徵兵權,才最終導致失控,前車之鑑不可不防啊!”

劉文靜怒道:“段將軍在西北多年,對朝廷忠心耿耿,裴相國捫心自問,他會走張鉉的路嗎?”

裴寂冷冷道:“那是因爲他沒有喝過權力的毒藥,一旦我們給了他徵兵之權,讓他嚐到權力的滋味,你認爲他還會把權力交還出來嗎?郗將軍彈劾他有擁兵自立之嫌,絕不會空穴來風,他必然有什麼事隱瞞了朝廷。”

裴寂的一句話說到了李淵的心坎上,他自己不就是這樣嗎?拿到了蕭銑的疆土,他怎麼還可能再把它們交給北隋,真給了段德操權力,段德操怎麼可能再交出來,恐怕真養(yǎng)成了第二個張鉉。

想到這,李淵冷冷道:“一戰(zhàn)未打就急於擴權,這不是明智之舉,朕現在需要的是態(tài)度,聞鼓則進,聞金則退,軍令重於山,這纔是爲將者的素養(yǎng),而不是把朕的手諭當做廢紙,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朕從來不認可。”

劉文靜無奈,只得點點頭,“陛下說得也有道理,關鍵是要出兵,爲將者未戰(zhàn)先懼,確實不妥!”

李淵當機立斷道:“朕用天子劍令他出兵救援儒林縣,若他還不肯戰(zhàn),那麼朕的劍下也不能再容他了!”

李淵心急如焚,爲了逼迫段德操出兵,他不惜動用了尚方寶劍,這是比聖旨還要嚴厲的措施,如天子親臨。

當天晚上,一隊騎兵護衛(wèi)著御史程鐸攜帶尚方寶劍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晝夜不停地向朔方郡疾奔,兩天後,宣旨隊伍抵達了巖綠郡。

段德操聽說宣旨官從長安趕來,連忙帶著樑禮出城迎接,御史叫做程鐸,三十餘歲,是御史臺出任侍御史,他肩負重任,也深知天子的焦急,不等進城,他便舉起天子劍對段德操高喊道:“天子尚方寶劍在此,段德操接天子口諭!”

段德操心中一激靈,竟然是尚方寶劍,這是出了什麼事?

他連忙跪下,“微臣段德操叩迎天子御旨!”

後面將領也紛紛跪下,程鐸厲聲道:“傳天子口諭,儒林縣形勢危急,急待救援,慶州總管段德操怠慢聖意,無視國難,特免去其慶州總管之職,暫保留右翊衛(wèi)將軍,責令其立刻出兵救援儒林縣,立功贖罪,敕令御史程鐸執(zhí)天子劍,督促三軍,欽此!”

段德操大驚,連忙道:“此話從何說起?”

程鐸冷冷道:“段將軍依舊不肯接旨嗎?”

段德操磕一個頭,“微臣接旨!”

程鐸這才和緩一下語氣道:“段將軍,這可是天子尚方寶劍,本朝第一次使用,事態(tài)很嚴重啊!”

段德操嘆口氣,“這裡面有誤會,我早已派人進京送信給兵部,難道聖上沒有看到嗎?”

“段將軍,天子有沒有看到你的信我不知道,但我要告訴你,天子爲儒林縣的銅鐵憂心如焚,爲你不肯出兵極爲憤怒,你必須立刻不折不扣地出兵去救援儒林縣,否則我就用尚方寶劍直接罷免你一切軍職,就地問罪,由樑將軍出任主將。”

段德操半晌才低聲問道:“我已經出兵,被隋軍擊敗,天子不知道嗎?”

程鐸上前扶起段德操,在他耳邊低聲道:“將軍不要再解釋,事態(tài)已經很嚴重,天子開始懷疑你有擁兵自立之嫌了。”

“啊!”段德操一下子被驚呆了。(。)

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718章 遊行風波第159章 讖案落幕第27章 半年籌謀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913章 給個交代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31章 山東名將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1191章 關中危機(三)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258章 拜會虞相第3章 兩雄相遇第1180章 天下大戰(zhàn)(三十八)第1046章 意外駕臨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788章 再開談判第554章 倉促應戰(zhàn)(上)第895章 奇襲並北(四)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87章 牛刀初試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359章 明謀暗算第975章 太原戰(zhàn)役(十六)第916章 巡視井陘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422章 遠方來客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274章 將帥交心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272章 初見盧母第68章 北上大湖第682章 可靠消息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367章 瑯琊王氏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731章 分而殲之第433章 寬嚴相濟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2章 人心難測第755章 坑王咬金(下)第73章 海中巖洞第266章 鬆平伏擊第508章 進軍清河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168章 離而間之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678章 水軍主將第820章 膽識過人第482章 李靖進言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760章 沙場單挑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219章 火上澆油第966章 太原戰(zhàn)役(七)第1191章 關中危機(三)第300章 英雄大會(十六)第962章 太原戰(zhàn)役(三)第694章 血戰(zhàn)柳城(六)第466章 傳信裴矩第461章 橫洋之舟(上)第1174章 天下大戰(zhàn)(三十二)第506章 渤海之軍第68章 北上大湖第715章 血戰(zhàn)壺關(上)第111章 烏骨之城第903章 敗也蕭何第530章 白狼之戰(zhàn)(上)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1235章 緊急決定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275章 同鄉(xiāng)悲劇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21章 三家獵楊第603章 無懈可趁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99章 初見裴矩第517章 謠言四起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1160章 天下大戰(zhàn)(十八)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572章 榮升高位
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718章 遊行風波第159章 讖案落幕第27章 半年籌謀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913章 給個交代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31章 山東名將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1191章 關中危機(三)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258章 拜會虞相第3章 兩雄相遇第1180章 天下大戰(zhàn)(三十八)第1046章 意外駕臨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788章 再開談判第554章 倉促應戰(zhàn)(上)第895章 奇襲並北(四)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87章 牛刀初試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359章 明謀暗算第975章 太原戰(zhàn)役(十六)第916章 巡視井陘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422章 遠方來客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331章 首次交換第274章 將帥交心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272章 初見盧母第68章 北上大湖第682章 可靠消息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367章 瑯琊王氏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731章 分而殲之第433章 寬嚴相濟第304章 悄離洛陽(上)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2章 人心難測第755章 坑王咬金(下)第73章 海中巖洞第266章 鬆平伏擊第508章 進軍清河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168章 離而間之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678章 水軍主將第820章 膽識過人第482章 李靖進言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1071章 艱難決定第760章 沙場單挑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219章 火上澆油第966章 太原戰(zhàn)役(七)第1191章 關中危機(三)第300章 英雄大會(十六)第962章 太原戰(zhàn)役(三)第694章 血戰(zhàn)柳城(六)第466章 傳信裴矩第461章 橫洋之舟(上)第1174章 天下大戰(zhàn)(三十二)第506章 渤海之軍第68章 北上大湖第715章 血戰(zhàn)壺關(上)第111章 烏骨之城第903章 敗也蕭何第530章 白狼之戰(zhàn)(上)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1235章 緊急決定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275章 同鄉(xiāng)悲劇第166章 左膀右臂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21章 三家獵楊第603章 無懈可趁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99章 初見裴矩第517章 謠言四起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1160章 天下大戰(zhàn)(十八)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572章 榮升高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余江县| 淮南市| 呼玛县| 北安市| 大埔县| 铁岭市| 怀安县| 浑源县| 吉隆县| 丹棱县| 蓝田县| 乐平市| 军事| 彩票| 乌兰浩特市| 金华市| 连云港市| 闻喜县| 西昌市| 涡阳县| 阜城县| 沧源| 宣武区| 营山县| 如皋市| 资阳市| 诏安县| 开封县| 禹城市| 遂川县| 定陶县| 怀宁县| 东源县| 砚山县| 广水市| 黄浦区| 辽阳县| 开封县| 南华县| 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