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5章 寶冠明珠

趙後殺了鄭王,也不收拾儀容,只把衣服穿好,頭髮不梳,臉不洗,一身狼狽的坐在地上守著鄭王的屍首,讓人去宮外叫人。

殿外的侍人進來一看,呆立當場。

一通忙亂後,宮中祀祭之地的銅鐘先響了,然後宮門次弟打開,一隊隊侍人騎著快馬出宮叫人。

叫誰呢?

趙後沒吩咐,於是這些侍人就照著各自熟悉的人去找了。他們也都曾是讀書識字的人,對這都中情形一清二楚。

但望仙城的人已經(jīng)被這深更半夜的鐘鳴給嚇醒了,不管老少,不論是庶人還是世家,紛紛披衣出門,站在庭外望向逍遙臺。

鄭國公卿回家還沒躺下睡覺就又進了宮,見到鄭王屍首後無不掩面而嘆。

一人問:“橫死……不吉。是不是先停一停再……”再公告天下啊?

總要他們想辦法遮掩一下大王的死因吧?

一人搖頭,指著銅鐘的方向說:“鍾都鳴了,遮不住了。”

“叫他們先別敲了?”

“停鐘不吉,不能停,繼續(xù)敲。”

“到底是怎麼死的?”

終於有個人問出了這個話。

趙後仍在原地待罪。

因她姿容不雅,公卿們不敢靠近也不敢細觀,就叫侍人先帶趙後去梳洗,然後再問話。

現(xiàn)在鄭王已經(jīng)沒了,趙後不能再出問題。不然只剩下一個小太子,外面趙王虎視眈眈,他們可沒主意。

趙後梳洗後,他們公推出一個極受人尊敬的老大人上前探問。

老大人先對趙後行禮,請趙後節(jié)哀,再問鄭王這是出了什麼事故?他本意是向著趙後的,如果她說是有了刺客,他們也都願意相信的。

結果趙後淚流滿面的伏-下-身去,要遜位。

老大人阻攔不及,只好接著問:“王后因何遜位?王后竟不顧太子嗎?”

趙後坦言,因爲她殺了鄭王。妻殺夫,天地難容,她不能再當王后了,必須要遜位,還要自盡,還要……老大人連忙請她住口,冷汗淋淋的問她爲何要殺鄭王?前因後果說一說,說不定這裡面有誤會呢?

趙後就取出鄭王叫她寫的信,說鄭王叫她寫信,她照鄭王所說寫了,等她寫完,鄭王說爲了向趙王證明她信中所言屬實,叫她自盡,她不肯自盡,鄭王就要殺她,兩人扭打間,她把鄭王殺了。

老大人點點頭,出去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的說了一遍,感嘆:“實不能怪王后。”都要被殺了,反抗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在座的人都點頭稱是,其中一人冷笑:“世人宰牛殺雞都知道先綁起蹄爪呢。”笑鄭王蠢。

另一人也不屑:“連女子都打不過……”

人已經(jīng)死了,按說應該前事如煙,但在座的人都在鄭王的淫威下苦熬幾年,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自己變成下一個刑家,現(xiàn)在頭頂大山突然搬去,自然不免揚眉吐氣。

爽快之後,在座的人七嘴八舌的就定下計策來。

首先,鄭王的死訊已經(jīng)是瞞不住了,要緊的是趕緊讓小太子繼位,這個絕不能拖延!

太子繼位爲王后,廣發(fā)國書,先召各城太守入望仙城叩拜新王。

但有幾個太守肯來就不好說了。在座的商量幾遍後,選出幾家好說話的,到時再讓自家子孫,門生故吏等出來充一充場面,叫新王座下無虛,顯得出氣勢來。

然後,趙後當然是要尊爲太后。還要靠她跟趙王轉圜。其實沒有鄭王掣肘,趙王就是真派人來了,入朝就入朝,上殿就上殿,不叫他們幹活就行了。

不過,他們也做好準備會被趙王和趙國佔一些便宜去。

“當處之急,是請趙王退兵!”一人拍案道。

對!這個是最重要的。

但只靠趙後哀求肯定是不夠的,還是要靠魯王出馬。

他們決定立刻派人帶上禮物去追之前走的王姻,能追上最好,追不上就直接去見魯王。

“對了,不能忘了摘星公主!得她一言,勝過旁人千言萬語!”一人道。

“對對對!”幸好這個公主的門不難進,討好她也很容易。

“既然摘星公主要去選後,我們不如廣選淑女送去充爲使役如何?”

反正鄭國沒公主可送,本來就是要送淑女去鳳凰臺的,現(xiàn)在跟著摘星公主去更好。

幾人議定後,分頭行事。

王姻在聽到鐘鳴後就馬不停蹄的跑了。他怕鄭國的人來殺他。

他前腳回魯,後腳鄭使就到了。聲勢浩大。

因爲鄭使是來送淑女、姣童給摘星公主的。

從晉江到鳳城的一路上都傳遍了,經(jīng)過之處,無不譁然。

因爲鄭國乃大國,卻在魯國選送公主時甘願以從屬的身份跟隨,這就很值得魯人驕傲了!

又聽說鄭王已經(jīng)沒了,魯人感嘆之餘,也很同情鄭國。

“鄭王也是英年早逝。”

“聽說小太子連話都不會說呢。”

“已經(jīng)繼位了嗎?”

鄭國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漏又遇打頭風。

鄭使見到姜旦,直接撲在階前大哭,一邊哭,一邊爬到姜旦面前,哭得人都要厥過去了。

殿上的人也都心有慼慼,有年長的想起朝午王去後國中竟然沒有公子繼位,也是難過得不行。現(xiàn)在多虧有了大王啊。

姜旦是小鄭王的姐夫,趙後——已經(jīng)成了太后,寄過來的信中既提了親戚情份,又十分謙遜,鄭國現(xiàn)在只剩下她們母子,可憐的很。她和女兒自幼分離,但一直想念著她,聽說姜旦對女兒很好,她既感激,又感動,覺得姜旦是一個非常偉大、非常傳遞的大王。

所以,她簡單又明確的表示:有她在一天,鄭以魯爲尊,她的兒子在的一天,也將永以姜旦爲尊。

事如親父。

爲了表示誠意,送來這麼多禮物,給魯國送嫁公主。

然後再次爲了表示誠意,聽說魯國救助了鄭國十四座城的百姓?身爲大王,竟然不能養(yǎng)育自己國內(nèi)的子民,還要別人幫助,這真是鄭國先王最大的恥辱。現(xiàn)在國內(nèi)對這件事都很羞愧,所以這十四座城就給魯國了。

因爲拿回來,也養(yǎng)不了。

所以,看在這十四座城的份上,能不能支援一點糧食給鄭國?她和小鄭王在逍遙臺都餓著肚子,每天冷粥度日。

最後,趙國侵鄭,鄭國疲弱無能,希望魯國能主持公道。不求別的,只求趙國能先退兵,好讓鄭國能先體體面面的把先王葬了,不然趙國一直不退兵,鄭國先王哪有臉面入葬呢?現(xiàn)在先王的眼睛一直閉不上,就是死難瞑目啊。

姜旦聽段青絲連讀帶感嘆——解說——的把信讀完了,很奇怪一件事:鄭國先王是怎麼死的?等送走鄭使,他問段青絲。

段青絲還真聽過一點傳言,“據(jù)說是氣死的。”死因肯定不名譽,因爲國書上沒寫鄭王是怎麼死的。哪怕是病死,都能吹一吹鄭王操勞國事啊。

這種含糊過去,不帶一絲遮掩,不替鄭王身後之名考慮,就讓天下人盡情發(fā)揮想像力——可見鄭國先王有多不得人心。

鄭人就是等著天下人罵先王的。

姜姬跟著就看到了那封國書,一邊看,一邊對龔香說:“讓人去建城王家傳王令吧。”

龔香笑道:“大王親自召賢?”這可風光了。

“對。”她點頭。一看就知道,王姻是個很在意虛名的人。而他也確實十分出色,去一趟就把鄭王能搞死了。

就是如果不知收斂,那也用不了幾次。

要好好磨礪他。

她在心中想。

等王姻回到樂城就聽說家鄉(xiāng)的召賢王令,大王派了兩個使者去宣讀王令,請他上蓮花臺做官。王姻渾身泛起戰(zhàn)慄。

這是他……

他真的做到了!

於是,他先回了家鄉(xiāng),剛好大王的第三道召賢今也到了,還帶來了大王賜下的車駕、侍從,還有官袍、頭冠、玉佩、寶劍等物。

王姻穿戴一新,乘著大王賜下的寶車,帶著大王賜下的侍從,在大王派出的護衛(wèi)的護送下,風風光光的回到了樂城。

上殿後,姜奔就在左側,他一看到王姻,先怒,後喜。

王姻目不斜視,這種傻子跟他有什麼好說的?

拜過大王,又去謝過席五、龔相的提攜之情,最後去拜公主。

公主一見他就笑了,那細長的眉目間流轉出的風華令人心蕩神馳。

王姻不敢多看,迅速把頭低了下來,心中砰砰直跳。

公主問:“你認識趙序嗎?”

王姻當了大夫,公主賜下兩處府衙,一處在行宮周圍,一處則在蓮花臺,正是八姓趙氏舊宅。他上回聽公主提起後就多方打聽了一下,得知這趙序就是趙家後人,而趙家早就被鄭王全殺了。

那他不是等於替趙家報了血海深仇?

不過現(xiàn)在他又佔了趙家的舊宅,等日後趙序回來……他分他一個屋子好了。

王姻興沖沖的佈置自己的新邸,建城王家更是傾巢之力,無數(shù)的錢物都送到了樂城,將這間舊宅重新打理一番,迎接新主。

王姻見到親兄,兄弟二人自然有說不完的話。

深夜,王姻靜默半晌,長長的嘆了口氣,說:“大哥,你帶著家人到樂城來吧。”他望向高處的房樑,“就住在這裡。日後這裡就是王家。”

王建搖頭:“不要胡說,這是你家。”他既欣喜又感動,感嘆道:“日後你就放心吧,我會在建城好好的替你守住老家,你有什麼需要,建城一定替你辦到!”要錢、要物、要人,都隨王姻開口。

王姻坐起來,沉默半晌,說:“王家必須放棄建城。不然,恐有滅族之禍!”

王建一下子彈起來,瞬間冒出一身冷汗。

王姻轉頭說:“我要去開元城了。大哥,還記得開元劉家嗎?全家只剩下一個偏支,就住在蓮花臺。大王去哪裡,帶到哪裡,這份恩寵,我不想日後在王家身上見到。”

王建聽懂了,既憤怒又恐懼:“大王要對建城下手?他得了開元……不,還有雙河!還有樊城、漣水城、通洲、袁洲、婦方、合浦、遼城還不夠?!”

不夠。

女人,什麼時候會嫌自己的首飾多?她們天生就不懂剋制。

王姻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能理解摘星公主。是這個世上的人不理解他們。

看到一樣東西,想要,伸手就能拿到,爲什麼不拿?

公主以前想要遼城,她想要魯國王位,她都得到了,然後她想要整個魯國,現(xiàn)在她想要鳳凰臺!

所以,她對魯國失去耐心了。

王家不退,就是死路一條。

他,就是公主替王家準備的劊子手。他肯,他就要像劉箐一樣親手毀了王家;他不肯,他最後還是會毀了王家,不過是換他和王家一起去死。

“大哥,王家該退了。”王姻又躺了回去,閉上眼睛說:“用這座宅子去換。我王家,日後會是八姓王氏。”

王建僵在原地,空曠的室內(nèi),漆黑不見五指。窗外月光斜斜的落進來,灑在門前寸許處,瑩瑩生光。

第692章第430章 “大王”的魯國第639章 士人與君子第537章 設計第556章 鳳凰臺上下第683章 貢品與禮物第666章 姜陶第459章 因言治人第575章 奇貨可居第442章 路在何方?第788章 心想事成第353章 質與問第303章 分歧第777章 登基前瑣事第123章 回宮第415章 來做生意吧!第9章 姜元第295章 調絃第144章 進第5章 心比天高第58章 兄弟第710章 皇帝在哪裡?第723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第589章 怨婦花萬里第163章 生欲第730章 她是一個非常好說話的人第543章 亂命第682章 祭祀神女第213章 毒第257章 回程第785章 權-力第462章 仇恨(修錯)第177章 結第463章 仁義?第196章 戲戰(zhàn)第298章 空城第447章 廖博士第120章 神仙第394章 新人舊人,舊人新人第285章 二子第182章 生死第309章 馴犬第194章 遇見與離開第56章 花顏第799章 全文完第602章 傻子當國第583章 嘴炮與刀第79章 兩個大王第599章 河谷稻第542章 大雪壓青松第175章 年第320章 鉤吻第53章 亂第601章 忠臣和良心第114章 挑撥第594章 往事不可追第284章 美人計第16章 唱戲第169章 掌中第609章 河谷糧第534章 相見第430章 “大王”的魯國第485章 須歸第481章 自盡第51章 甘爲豬羊第708章 放他進去第719章 送行第7章 紅顏第794章 江南第433章 “應該”第266章 龔香第166章 毒(上)第166章 毒(上)第196章 戲戰(zhàn)第10章 姜姬第340章 豬隊友第792章 問君安好第189章 贈第160章 認母第411章 阿九與阿第349章 新春新氣象第733章 送他一程第287章 美色迷人第283章 愛與希望第693章 養(yǎng)寇自重第150章 殺!!!第323章 觀瀾聽風雨第329章 如我所願第436章 惡人都披著人皮第206章 天助第631章 12點前!第527章 要官第637章 什麼是計第236章 父子與母子第243章 忠誠與否第710章 皇帝在哪裡?第341章 買命第790章 燕歸第541章 大雪第163章 生欲
第692章第430章 “大王”的魯國第639章 士人與君子第537章 設計第556章 鳳凰臺上下第683章 貢品與禮物第666章 姜陶第459章 因言治人第575章 奇貨可居第442章 路在何方?第788章 心想事成第353章 質與問第303章 分歧第777章 登基前瑣事第123章 回宮第415章 來做生意吧!第9章 姜元第295章 調絃第144章 進第5章 心比天高第58章 兄弟第710章 皇帝在哪裡?第723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第589章 怨婦花萬里第163章 生欲第730章 她是一個非常好說話的人第543章 亂命第682章 祭祀神女第213章 毒第257章 回程第785章 權-力第462章 仇恨(修錯)第177章 結第463章 仁義?第196章 戲戰(zhàn)第298章 空城第447章 廖博士第120章 神仙第394章 新人舊人,舊人新人第285章 二子第182章 生死第309章 馴犬第194章 遇見與離開第56章 花顏第799章 全文完第602章 傻子當國第583章 嘴炮與刀第79章 兩個大王第599章 河谷稻第542章 大雪壓青松第175章 年第320章 鉤吻第53章 亂第601章 忠臣和良心第114章 挑撥第594章 往事不可追第284章 美人計第16章 唱戲第169章 掌中第609章 河谷糧第534章 相見第430章 “大王”的魯國第485章 須歸第481章 自盡第51章 甘爲豬羊第708章 放他進去第719章 送行第7章 紅顏第794章 江南第433章 “應該”第266章 龔香第166章 毒(上)第166章 毒(上)第196章 戲戰(zhàn)第10章 姜姬第340章 豬隊友第792章 問君安好第189章 贈第160章 認母第411章 阿九與阿第349章 新春新氣象第733章 送他一程第287章 美色迷人第283章 愛與希望第693章 養(yǎng)寇自重第150章 殺!!!第323章 觀瀾聽風雨第329章 如我所願第436章 惡人都披著人皮第206章 天助第631章 12點前!第527章 要官第637章 什麼是計第236章 父子與母子第243章 忠誠與否第710章 皇帝在哪裡?第341章 買命第790章 燕歸第541章 大雪第163章 生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瑞金市| 莫力| 措美县| 托克托县| 双桥区| 嘉黎县| 公安县| 合川市| 北安市| 西和县| 义马市| 聂荣县| 乐至县| 宽城| 桓台县| 文成县| 潜山县| 拜城县| 北流市| 兴业县| 蓬莱市| 北京市| 韩城市| 武定县| 孟村| 平安县| 嘉兴市| 阳泉市| 方山县| 平江县| 淮滨县| 平阴县| 葵青区| 兴安县| 乐山市| 新巴尔虎右旗| 门源| 石棉县| 二连浩特市| 桃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