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63章 不仁之政

「諸位愛卿,如今晁錯提議削藩,逼迫甚緊,寡人束手無策,爲之奈何啊?」在大夏國駐皇宮城外第三家衛亭內,劉賜認真的詢問了自己麾下的文武大臣。董仲舒沉默了片刻,隨即回答道:「大王...我們夏國大概是不會受到影響的。」「這是爲何啊?」

「晁錯要限制諸侯王的兵權,財權之類的,可這些我們都沒有...他想限制也限制不了啊。」劉賜恍然大悟,頓時不再擔心。

「對啊,我麾下連個一個甲士都沒有,還怕他限制我的兵權不成?!董卿妙計啊!」夏侯賜也急忙幫腔道:「董相英明!」

董仲舒有些無奈,他又開口說道:「大王完全不必理會削藩的事情,長安內的諸王裡,只有代王是有資格參與其中的...不過,大王倒是應該關心另外一件事。」

「哦?什麼事?」「皇陵。」

「大王難道不知道?昨日的朝議,晁錯改了口風,沒有提及削藩的事情,反而是提議陛下翻修安陵,維護長陵,以及諸多宗室大王之陵....大王身爲外王,何不參與進來呢?」

劉賜有些茫然的看著董仲舒,「修皇陵?我就不明白了,阿父不是一直都提倡節葬嗎?爲什麼又對陵墓如此上心呢?安陵和長陵簡直就是天天都在翻修,不斷的擴設城池,長陵的人口都有幾十萬了吧,安陵更是過分,比河西國的王城還要繁華,看著壓根就不像是陵墓,阿父爲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董仲舒笑了起來,「大王,這可是大漢第一策。」

「大王久居長安,不知其中原委.在地方上,不只是有農夫,商賈,匠人,士人,徹侯,還有一類人。」

「這類人稱爲豪,他們沒有什麼官職,卻擁有大量的財富,他們欺凌底層的百姓,抗拒官員的治理,他們佔據著大量的土地,將百姓變成自己的佃戶,爲非作歹,把持地方,一旦減少對他們的壓制,他們就會迅速架空官員,讓廟堂的命令達不到基層因此,當初有大臣想出了辦法,就是通過讓他們守皇陵的方式,讓他們搬離地方,拿走他們的土地和家產,讓他們在陌生的地方成爲農夫...失去所有的影響力。」

「陛下常年翻修皇陵,並非是爲了自己,就是爲了壓制這些豪強。」

劉賜恍然大悟,隨即又問道:「何以如此麻煩呢?爲什麼不直接下令誅殺,將他們殺個乾淨?」

「大王啊,直接下令誅殺,那不符合律法,大漢以仁義來治國,自然不能做這樣的事情,而且啊,這些人是殺不乾淨的,在地方上的權勢可能超過您的想象...最初,地方上的豪族多是各國宗室,在秦國的時候,這些人糾結了各自的力量,隨即發動了叛變,如項羽這些人,就是六國之豪族,高皇帝取天下,就用了陵邑之策,將這些六國豪強叫來守皇陵..讓他們離開自己的故鄉,拿走了他們的土地,讓他們無法再作惡。」

「而如今的豪族,卻大多都跟開國大臣,以及如今各地的徹侯有著關係。」

「例如汝陰各地的豪強大族,大王或許不知,那裡的豪族,大多姓夏侯...他們可都是阿賜的親戚們呢,或許阿賜都不認識他們,可他們就是憑藉著汝陰侯的威望,四處積累財富,橫行霸道,成爲了一方豪強,嗯,豪族稱不上,賜纔是豪族,他們只是豪強..有的豪強甚至只是豪族家的家奴而已...先前邯鄲有一豪強,因爲偷開礦的事情被斬首,而他竟然只是王恬啓從前的隨從...在告老還鄉後,就借用王公的名望,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最後都開始盯上了鐵礦...」

夏侯賜大驚,天天說誅豪族,到頭來,豪族居然是我自己??

看到夏侯賜驚懼的眼神,董仲舒笑著安慰道:「賜,你不必擔心,你是徹侯之家,名門豪族,不在遷徙名單之中...記

得將來繼位後按時繳納耐金就好,說起來,其實這些年廟堂對君侯們的打擊也很嚴厲,陛下外出的這兩年,因爲酎金失侯的就有三十餘人吧...不過對君侯就不能採取對豪強的做法了。」m.ahfgb.com

董仲舒自嘲道:「說起來,我也是豪強之子了...有耕地,有錢財..不過我阿父爲人寬厚,從不曾做出欺辱他人的事情。」

劉賜聽明白了,他摸著小下巴,「那爲什麼非要用皇陵的名頭來辦事呢?用這些人來充實夏國多好啊....」

「大王,若是用其他名頭,羣臣定然反對...畢竟,地方上那些都是自家親戚,每年的孝敬不提,有了他們,宗族的勢力才能更加龐大,可若是皇陵,那就沒辦法了,陛下要孝敬高皇帝,誰敢阻攔??而太子要孝敬陛下,誰又敢阻攔呢?這就是大漢的修皇陵....」

劉賜只是覺得心疼,「爲什麼這陵墓不在我夏國呢?」

董仲舒認真的說道:「所以我才讓您去參與這件事啊...您雖然年幼,沒有什麼實力,整日就瞎鬧,連晁錯都懶得對付,誰也看不上,但是您畢竟是諸侯王,陛下的親生兒子...如今削藩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這倒是個機會,晁錯肯定是要大辦特辦的,如果能以此爲夏國謀取利益,那不是很好嗎?」

「可皇陵跟我根本挨不著啊?難道還要我上奏讓大父騰個位置嗎?把他老人家挖出來,埋到夏國去??這不合適吧?」

董仲舒臉色一黑「這當然不合適...不過,這些年裡,廟堂一直往關中遷徙百姓,關中百姓實在太多了,糧食本來就不能自足,要是再次大規模的遷徙,那怕是要出大問題.或許晁錯也在爲了這件事而頭疼呢,如果我們想辦法,讓大王也能修陵呢?皇陵要修,這各地的王陵就不能修了嗎?」

「說的有理啊,但是先前只是修皇陵,若是王陵,他們會同意嗎?」「那就要看晁公了...我也只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已。」

劉賜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不管了!我們就這麼辦!夏國目前只有三座城池,一萬七千多百姓,這連個鄉都不如呢!若是能修陵城,怎麼也能弄個十來萬人吧?還都是些優質人才,幹了!!」

劉賜說著,忽然看向了一旁的夏侯賜,「你覺得呢?」

夏侯賜抿了抿嘴,不太放心的詢問道:「晁錯不會連帶著我給一起辦了吧?」

「這你放心吧,他搞豪強,羣臣明面上都得高聲支持,沒有人可以在大漢公然支持豪強,哪怕是三公也不行,可他要是辦你這樣的豪族,明天他就得病死,哪怕是三公也不行...」

「那還是當豪族好啊。」「不,是當三公最好。」

劉賜跟他阿父一樣,是個說做就做的性格,在董仲舒提議之後,他即刻開始思索著拜見晁錯的事情,首先就是要如何見到晁錯了,晁錯是不會見他的,別看晁錯整日在廟堂裡被人揍什麼的,可人家是大漢三公,不是誰都能去見的,外王也不行...晁錯對劉賜向來都是保持著無視的態度,想要見到晁錯,還需要有個能夠引起晁錯重視的人來引見。

董仲舒雖然洋洋灑灑的說出了自己的謀劃,可對辦成這件事還是沒有多大信心的。晁錯太自負,太張狂,就算劉賜願意支持他削藩,只怕他也不屑於理會。

看到劉賜瞬間上頭,董仲舒只好將其中的困難都點破。

「晁錯此人,難以相處,大王想要見到他,跟他商談這件事都會很困難,他壓根就不會理會,而且他向來敵視藩王....」

劉賜卻拍著自己的胸口,「哈哈哈,這點事,根本就沒有什麼難度!」

「你放心吧,寡人自幼聰慧,難道連這點事都辦不了嗎?今日就讓你看看寡人的能耐!」......

「阿父!!!」

門口忽然傳來一聲驚呼,劉長都是一愣,側頭看去,就看到劉賜滿臉委屈的站在了一旁。劉長似乎想要說些什麼,到最後,只是長嘆了一聲。

天道輪迴,報應不爽。

而很快,劉賜就見到了晁錯。

晁錯跪坐在劉長的面前有些狐疑的看著一旁的夏王,我拼死拼活的忙著收拾豪強的事情,您將我叫過來就是爲了聽這個小傢伙胡說八道??這是什麼道理??爲什麼我每次辦事的時候,總是有人來拖我的後腿呢?

「錯,怎麼不說話了?在想什麼呢?」

「臣無礙,只是想到陛下爲了國事整日操勞,勤勉不休,心中有些感慨而已.....「好,賜,你繼續跟他說,這件事,朕不插手,錯,你自己看著辦。」

劉長再次選擇了中立,晁錯也不敢當著劉長的面給劉賜甩臉色,只好擺出了一個相對溫柔的臉,「大王找臣是要做什麼事情呢?」

「修王陵,我想要修建王陵....關中是不是人滿了?反正目的是爲了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家鄉,爲什麼不遷徙到其他地方呢?皇陵是陵,王陵也是啊,如果能修王陵,那四地的諸侯國不都可以用這個理由來遷徙豪強了嗎?以後無論開發什麼地方,都有充足的理由.....」

劉賜結結巴巴的複述了一遍董仲舒的話,到最後,他還提醒了一下,「我知道您削藩,我其實是很支持您的,夏國願意帶頭執行您的政策的...」

雖然稚嫩,卻已經有點那個味道了。晁錯微微皺眉,沉默無言。

劉賜看到他不說話,又看向了阿父,劉長卻只是笑呵呵的看著他,同樣不說話。

董仲舒也沒有說錯,劉邦的長陵不適合再遷徙人口了,接下來只能是遷到河西國去,源源不斷的遷河西,直到河西也擠不下...如果能將他們遷徙到各種不同的地方上去,倒是能緩解很大的壓力,就比如說,將南越的豪強遷徙到河西,跟將南越的豪強遷徙到滇國,哪個更省力呢?大漢可不是要謀殺豪強,要護送他們,要給吃的給喝的,到了地方還要讓他們能定居下來。

如果由諸侯國來承擔一部分,倒也不是壞事。

況且,晁錯堅信,今年就能解決諸侯王的問題,拿走他們手中的權力,收回廟堂,到時候諸侯國的發展再快也沒事。

可是,想要在修建皇陵的基礎上再加一個修王陵,壓力肯定會非常巨大。

羣臣並沒有衆人所想的那麼支持遷徙,他們只是不敢明說,暗地裡都在想辦法,早在劉盈時期,他們就曾上奏過,希望劉盈能結束這樣的不仁政策,他們以遷徙害死了很多老人爲由,想要道德綁架劉盈這位吃赤誠君子,然後他們就被曹參給殺掉了。

曹參一連殺掉了***的十七個人,直接讓他們變得極爲乖巧,開始全力歌頌這項制度。

到劉長的時期,他們又開始尋找門路,只是劉長不是劉盈,他比曹參還要兇殘,他們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機會,說都不敢說,直接全力支持。

在歷史上,這些人終於等來了「仁義好儒」的皇帝劉奭,這位寬厚仁義的君王,終於察覺到了這些豪強們的不容易,不再行陵邑制,當真是體恤民情..然後,就沒然後了,豪強盛行,大量兼併土地,民間矛盾極爲尖銳,最後葬送了整個西漢帝國,至於後頭的那個漢,怎麼說呢,那就是個世家豪族們所擁立起來的王朝,想讓他們自己打擊自己是不太可能的,儘管前期的幾代皇帝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想過修補,可根出了問題,修建枝葉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東漢帝國根部的腐爛不只是摧毀了帝國,甚至是掀起了世家大族的狂潮,險些帶走整個華夏,這些人醉生夢死,高人一等,說著什

麼魏晉狂士,說著什麼衣冠南渡,一羣夾著尾巴逃跑的狗東西使得華夏遭受了數百年的黑暗時期,直到隋唐,華夏再次爬起身來,遍體鱗傷,傷口上依舊有蛆蟲蠕動,呵,望族呵。

可這些,在大漢是不存在的,至少在如今的大漢是不存在的,對大豪族,大漢有酎金失侯,時不時就要幹掉一批君侯們,對於小豪強,大漢有陵邑制度,將他們當作韭菜來收割。

晁錯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他只是說自己要回去想一想。劉賜有些失望,在晁錯離開之後,他不知所措的看向了劉長。「阿父他會聽我的嗎?」

「哈哈哈,如果我說會,你出去就會說這是我的意思,逼迫他們同意,對吧?」劉賜的臉頓時就垮了,「阿父何以這般揣測我呢?那就是他不會聽了?」

「這件事你找錯了人...你找晁錯做什麼?」「那我要去找誰?」

「你大哥。」

看著蹦蹦跳跳離開了厚德殿的劉賜,呂祿不由得感慨道:「都長大了啊,連賜都開始爲政事而走動了。」

「所以我就放手讓他們去做..長大了,就該做點事,積累下經驗,反正有我兜底,也不怕做錯。」劉長忽然問道:「老師他們到了哪裡?怎麼還不曾回來呢?」

「大概是到了西庭國,要處置的事情較多,故而無法迅速回來,怕是還要等候許久...我倒是覺得,太尉最好還是不要太快回來,他和張不疑一旦回來,廟堂裡的變化就太多了,而且太尉無論站在哪一邊,都會出大事...」

「這就是你的短見了,師父參與這種事幹什麼?張不疑就更不會在意了....只有晁錯纔將這件事當作是自己畢生的抱負呢!」

在短短幾日內,晁錯就舉起了屠刀,而他第一個下手的目標就是豪強氾濫的樑國。

剎那間,天堂般的樑國成爲了煉獄,官吏們四處抓人,兇殘的官吏闖進一個又一個豪華的府邸裡,將平日裡那高高在上的人拖了出來,那些人恍若死狗,甲士與家丁們發生***,規模愈發龐大,甲士們四處巡邏,就連樓船軍都開始上岸,街頭上都是豪強們的哭泣聲,沿路已經有人開始啓程,他們哭著求饒,在官吏的鞭打下,絕望的踏上了道路,不少人因爲反對而被戴上了枷鎖,有點因爲猛烈反對而被斬首....

四處都有人在逃亡,百姓嚇得躲在家裡,瑟瑟發抖。

連都城都變得格外混亂這個豪強的溫牀只是在幾天後就成爲了豪強的屠宰場,豪強們十室九空,晁錯的力度很大,他做事的風格跟前輩們都不同,他完全不看這些人在民間的名譽,像從前,所遷徙的都是豪強豪強並非是說有錢人,只有名聲壞的才被叫豪強,而其他的只是純粹的富戶而已,晁錯是豪強連帶著富戶全部端,這樣極端的行爲迅速引起了大量的反對,晁錯彷彿就在等著他們反對,迅速將反對者抓捕。

他上奏劉長,請求他將這些反對者處死,並且禁止他們的後人擔任官職。劉濞卻勃然大怒,對晁錯更加的憤恨。

你要對付我也就算了,爲什麼還要分心去對付豪強呢?難道在你的眼裡,乃公跟那些豪強是一樣的嗎??你就這麼輕視我??

這種前所未有的打擊,讓羣臣格外不滿。

長安看起來愈發的平靜,卻彷彿又在醞釀著什麼。而在此刻,太尉的前鋒部隊過了河西國。

第65章 借刀殺人第318章 什麼叫驚喜??第386章 大漢皇帝不是人第695章 認同套認同第228章 沒有人比寡人更懂治國第833章 用人之明第844章 救了一命第327章 桀紂自愧不如第633章 阿嬰,你來真的啊第510章 大漢不夜城第16章 舞陽侯第381章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第859章 封王的人選第651章 乃公的長安呢??第324章 打完就走第59章 劍聖公子長第69章 長姐如母第489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05章 諸賢王都上線!第833章 用人之明第814章 好言難勸該死鬼第716章 聖朝之孝第267章 失敗主義巫師第429章 不流放個太子還能叫秦王嗎?第566章 天資聰慧夏侯賜第261章 唐王舉鼎第799章 乃公不幹第621章 長老爺是講道理的第862章 犁地第325章 他們是怎麼敢的呀??第255章 我攤牌了,我反了!第589章 都怪那曲逆文獻侯!第674章 無以類父,類父則亡第828章 豁然開朗第348章 膠東王建家的狗第257章 被高皇帝所支配的恐懼第770章 大漢的恥辱啊第246章 如意,起來給寡人跳個舞第263章 祖傳的小心眼第350章 蒯徹是因爲養狗而被殺的!第690章 鍋侯呂慘第132章 完美詮釋什麼叫雁過拔毛第245章 唐國最危險的職業,樵夫第751章 新的風暴已經出現第767章 二賢王父親節第666章 良善之家第107章 哥,你別走第210章 大棋聖和小棋聖第83章 沒一個讓人省心第847章 喪家之犬第898章 襁褓裡的嬰兒第363章 長安羣賢欺我老無力第577章 又高又壯的女兒第160章 誰知道呢?第865章 英武非凡第362章 阿長與黃老帛書第410章 慈父孝子第358章 羣賢再至,君臣之禮第223章 那就試試吧第405章 天行有長,不爲堯存,不爲桀亡第617章 還是長老爺更可怕第803章 大招第789章 三面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第700章 吳王何能?第235章 您的兵法是楚霸王教的吧?第171章 初不頑劣,但失愛於羣臣第832章 此酷吏也今天實在來不及了第276章 那是高皇帝的歌聲第612章 瓜瓜水軍侯第121章 我還是我第189章 姨父!你冷靜點啊!!第462章 我們父子倆都不記仇第141章 肯定是陳平乾的!!第862章 犁地第671章 不謀而合第513章 來了個更狠的第232章 脫了繮的唐王長第5章 兄友弟恭第461章 那甲士能做郎中令嘛?第720章 同行啊第338章 爲阿父報仇!第57章 蓋公第836章 路的那邊第420章 人形外掛第198章 天下公認的頭號反賊第421章 今非十二子第842章 君復何求第763章 門客三千,無一庸碌第695章 認同套認同第801章 天生神力第62章 太子何故謀反?第852章 層層篩選第815章 點石成金第491章 不類人第150章 季布第228章 沒有人比寡人更懂治國第806章 差之遠矣(補更)
第65章 借刀殺人第318章 什麼叫驚喜??第386章 大漢皇帝不是人第695章 認同套認同第228章 沒有人比寡人更懂治國第833章 用人之明第844章 救了一命第327章 桀紂自愧不如第633章 阿嬰,你來真的啊第510章 大漢不夜城第16章 舞陽侯第381章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第859章 封王的人選第651章 乃公的長安呢??第324章 打完就走第59章 劍聖公子長第69章 長姐如母第489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05章 諸賢王都上線!第833章 用人之明第814章 好言難勸該死鬼第716章 聖朝之孝第267章 失敗主義巫師第429章 不流放個太子還能叫秦王嗎?第566章 天資聰慧夏侯賜第261章 唐王舉鼎第799章 乃公不幹第621章 長老爺是講道理的第862章 犁地第325章 他們是怎麼敢的呀??第255章 我攤牌了,我反了!第589章 都怪那曲逆文獻侯!第674章 無以類父,類父則亡第828章 豁然開朗第348章 膠東王建家的狗第257章 被高皇帝所支配的恐懼第770章 大漢的恥辱啊第246章 如意,起來給寡人跳個舞第263章 祖傳的小心眼第350章 蒯徹是因爲養狗而被殺的!第690章 鍋侯呂慘第132章 完美詮釋什麼叫雁過拔毛第245章 唐國最危險的職業,樵夫第751章 新的風暴已經出現第767章 二賢王父親節第666章 良善之家第107章 哥,你別走第210章 大棋聖和小棋聖第83章 沒一個讓人省心第847章 喪家之犬第898章 襁褓裡的嬰兒第363章 長安羣賢欺我老無力第577章 又高又壯的女兒第160章 誰知道呢?第865章 英武非凡第362章 阿長與黃老帛書第410章 慈父孝子第358章 羣賢再至,君臣之禮第223章 那就試試吧第405章 天行有長,不爲堯存,不爲桀亡第617章 還是長老爺更可怕第803章 大招第789章 三面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第700章 吳王何能?第235章 您的兵法是楚霸王教的吧?第171章 初不頑劣,但失愛於羣臣第832章 此酷吏也今天實在來不及了第276章 那是高皇帝的歌聲第612章 瓜瓜水軍侯第121章 我還是我第189章 姨父!你冷靜點啊!!第462章 我們父子倆都不記仇第141章 肯定是陳平乾的!!第862章 犁地第671章 不謀而合第513章 來了個更狠的第232章 脫了繮的唐王長第5章 兄友弟恭第461章 那甲士能做郎中令嘛?第720章 同行啊第338章 爲阿父報仇!第57章 蓋公第836章 路的那邊第420章 人形外掛第198章 天下公認的頭號反賊第421章 今非十二子第842章 君復何求第763章 門客三千,無一庸碌第695章 認同套認同第801章 天生神力第62章 太子何故謀反?第852章 層層篩選第815章 點石成金第491章 不類人第150章 季布第228章 沒有人比寡人更懂治國第806章 差之遠矣(補更)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昌市| 上高县| 嘉祥县| 萨嘎县| 南昌市| 鄄城县| 威远县| 博罗县| 阿拉尔市| 璧山县| 乌拉特前旗| 抚顺县| 招远市| 周口市| 东乡县| 海宁市| 盈江县| 达日县| 康马县| 中方县| 邹城市| 霍林郭勒市| 寻甸| 城市| 林芝县| 民县| 故城县| 西林县| 大石桥市| 青海省| 诸城市| 新余市| 横山县| 阿拉善右旗| 盐亭县| 扬州市| 马龙县| 阿巴嘎旗| 江油市| 顺平县|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