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4章 長安能出什麼大事呢?

濟南郡,便是從前的博陽郡。

當初高皇帝立長子劉肥爲齊王,以臨淄,博陽,濟北,膠東,膠西,城陽;瑯球等七郡歸與齊國;那時的齊國,當真是雄踞中原之東,勢不可擋,七郡之地,百萬之民,隨時都能抽出二十萬甲士出來作戰,有曹參作爲國相,高皇帝對長子是真的不錯。

當然,如今的齊國就不行了,濟北郡被唐國割走,膠東郡封給了劉建,膠西郡原本封給了劉叩,城陽君同給了劉章,瑯聊郡封給了劉興居,劉襄還能掌控的郡,就只剩下了臨淄和博陽。

在上一年,膠西王劉叩犯法,劉長改封他爲北庭王,封在西域,將肢西國改爲郡,還給齊國,又將齊國的博陽郡改爲濟南郡,收回廟堂所&

廟堂設立濟南郡,倒不是要針對齊國或者其他,齊國如今不足爲慮,這是劉敬的主意,主要還是爲了濟水,劉敬正試圖用水運來取代原先的陸運,將東部的糧食,物資,豪族都用水運來運往廟堂這邊,又迅速又方便。張不疑也很是贊同,他覺得,若是遇到不好處理的豪族,還能當場讓他落水,實在是太方便了。

齊人不怎麼待見劉長。最不待見的就是齊國的一些大家以及豪族,百姓還好,齊國的文

化氣息很濃厚,這些文化人是不喜歡劉長的,他們當然也不喜歡劉邦,他們倒是很喜歡劉盈,還有劉肥,楚王劉交和吳王也不錯。在這種地方,能出一個像伏勝這樣吹捧劉長的大家,這還真的是很不容易。

劉盈對這些文士們很尊敬,劉肥,劉交,劉恆他們也差不多,還曾召集國內的賢才,將他們養在身邊。可劉邦和劉長對這些人的態度就很惡劣了,劉邦當初被齊國的儒生們徹底得罪,往他們的冠裡撒尿,要不是叔孫通,儒家能不能堅持到武帝時都不好說。而劉長更甚,他不但會往儒生冠裡撒尿,還會讓儒生們戴著這帽子來給他做事!劉邦只是對儒家不客氣,而劉長則是對哪個學派都不客氣。濟南,濟水之南,齊國的文風在這裡同樣十分的濃郁。

當劉長的車來到這裡的時候,當地的郡守領著大臣,以及地方的大家前來拜見。這些都是當地有名的學者,不只是有儒生,其他學派也是有的,齊地的學士,並非是儒家佔據主流,目前來說,還是黃老更勝一籌。

這要多虧了劉肥,齊國用黃老治國是一個傳統了,當今的齊王劉襄也是在用黃老之學來治理齊國。這些黃老大家雖然不喜歡陛下千里超超的來找一個儒生,可想到這大儒也是自家齊地的,心裡也就沒有那麼抗拒了。劉長下車,接見這裡的諸多官員。濟南郡的郡守,還是劉長的老熟人,紀通。當初的唐國御史,也就是那位做了唐王誘捕器的那位。

這位襄平侯紀通,雖然是二代徹侯,可他跟如今的羣賢不同,他是正兒人經跟著高皇帝打過項羽的那一批人,在功臣表裡排名五十六名. 漢書裡記載,這位當初是跟著高皇帝參加過鴻門宴的,而史記裡則是說參與者是紀信。看到老熟人,劉長的心情還是不錯的。哈哈哈,許久不見,您無恙啊?…

劉長開心的拉著他的手, 紀通笑看回答道∶"託陛下之洪福, 臣無恙!"這羣臣都是將膚當成了治病的良藥啊,都是這般回答。“陛下賢明,不只是對羣臣,對整個天下,那都是起死回生的仙藥!”哈哈哈~您說的很對!劉長就喜歡這種敢說實話的大臣。

給劉長當官,可以沒有能力,但是一定要懂得奉承他,只要把他哄開心了,那什麼都好辦了。

紀通在這方面顯然是有著一定造詣的,他就知道陛下喜歡什麼,在迎接劉長之後,他沒有帶著劉長返回府邸,反而是帶著劉長去看濟南的糧倉。齊國和樑國是大漢糧倉,而濟南在長時間裡都是齊國的糧倉,這裡很適合耕作,而且人口很多,在先前的戰事裡聽遭受的摧殘也比較低,他們從不給敵人折騰他們的機會,往往在敵人準備折騰他們之前就投降了。

當然,齊人是很有血性的,田橫就證明了這一點,可不是所有的齊人都有血性,田建同樣也證明了這一點。劉長看著東平陵縣內這堆滿了糧食的諸多糧倉,臉上果然樂開了花。

整個城北,共有數百所糧倉,糧倉裡的糧食堆積如山,彰顯著大漢如今非同尋常的國力。而紀通也不斷的向劉長介紹著當地的情況。

我們是最先設立縣學的,當初薛弟侯還在的時候,對我們這裡的縣學也是非常重視的,我們這裡的羣賢,都感概與隆下的仁德,紛紛自願的派遣自己的弟子來啓蒙教學,他們還收下了很多的弟子;不跟他們索要錢財……他們這麼做,都是因爲受到了陛下的恩德;自願而爲之,這是在大漢都罕見的。

紀通轉過頭來,看著不遠處的幾個大家,瞇了瞇雙眼,問道∶我說的對嗎?”這些人急忙點著頭,"對,對,正是郡守所說的這樣!

劉長大喜,當即賞紀通華服,賞百金。而紀通卻說道“濟南郡的成果都是因爲這裡的百姓愛戴悠,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呢?,請陛下賞賜當地的百姓,讓天下人都來效仿他們!"

劉長自然沒有反對,又下令賜濟南郡新生的無爵孩子升一級爵位。

這下,整個濟南郡的百姓是真的開始歡迎陛下前來,發自內心的歡迎,他們四處傳播這個好消息,無比的開心。紀通也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笑容。

劉長在做完這些事情後,終於想起了自己來濟南的目的,帶著袁盎便前去拜見那位伏公。

伏勝的家在濟南米說也是一個大戶人家,他的府邸挺大的,或許是因爲劉長要來,不只是府邸,就是門前的街道,都被弄得十分乾淨,在紀通等人的陪同下,劉長來到了伏勝的家裡。劉長並沒有讓他的弟子們將伏勝接出來,而是一頭撞進了內屋裡。伏勝坐在牀榻上,整個人看起來都是皺巴巴的,眼睛已經看不清什麼東西了,聽的也不是很清楚,包括說話,都不是那麼的利索,想要聽懂他說什麼,還是有些費勁的,骨瘦如柴,瘦的有些可怕,渾身彷彿就剩下了骨頭,一副時日無多的樣子。不過,這是大漢的祥瑞,就是到了七十,那都可以算得上祥瑞何況是百歲呢,簡直就是祥瑞之中的祥瑞。…

劉長好奇的打量著面前這位老者,他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年邁的老人。伏勝的臉上滿是斑,眼睛都有些晚不開了。"臣拜見大王。

紀通大驚連忙說道∶"是陛下。"拜見陛下…臣口齒不清,不甚清醒…

老人並不害怕,只是笑呵呵的說了很多話,可劉長有些聽不清楚,還得紀通在他耳邊不斷的翻譯哈哈哈,膚這次前來,既是爲了不使尚書失傳,也是爲了見見您這大漢之祥瑞.您可有什麼心願劉長坐在了一旁,大聲詢問道

伏勝樂呵呵的說道∶"陛下到來之前,郡守曾找我,要我爲濟南百姓討要些好處,可是臣覺得,這並不合適,有欺君之嫌。紀通臉都黑了,你這老頭,怎麼說這話的時候就說的那麼清楚了呢?

劉長卻哈哈大笑,說道∶“紀通這麼做,是因爲他的職責的緣故,他身爲濟南那守,最重要的本職就是治理好濟南,只要不在地方上弄虛作假,爲百姓討要好處並不算什麼過錯。

老人聽聞頓時也笑了起來。臣常與浮丘生書信聯絡,大王比他所說的要更加賢明。

劉長愣了一下,在大漢,年紀不大地位不是很高的稱爲生,如賈生,欒生這樣的,稱呼關係不是很親近的同齡人時往往會在姓後加個君字,而年紀大有地位的稱爲公,如張公,周公等,而浮丘伯,劉長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喊他浮丘生的,不過想到面前這位老人的年紀,劉長也能釋懷,確實啊,浮丘伯在此人面前只是個後生而已。

聽聞大王乃是張生的弟子..荀子都已經不在了,他的再傳弟子們都還是如此優秀。他若是知道這些事,定然又要仰起頭來訓斤我們劉長愣了一下,聽這意思,這位是認識自己祖師的啊。"他爲什麼要訓斥您呢?

伏勝笑呵呵的說道∶“他一直都覺得我們不會教導人,說我們是誤人子弟,不懂得正確的教導辦法,只懂得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弟子們,卻不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東西,不過是將一卷竹簡上的內容抄到另一卷上,還漏抄了不少,長此以往,儒將不儒,可我們當時也很生氣,我們再教,那也是幾十年後,才能是儒將不儒,而您呢您現在的弟子裡有一個是儒嗎劉長很喜歡聽故事,聽到伏勝說這些,不由得輕笑了起來。

是啊,祖師他教了兩個法家的,一個縱橫家的,一個毛詩派,也就是我師父,浮丘公還算是儒,可這兩個人都不是什麼正經的儒!"伏公啊,朕的祖師是個什麼樣的人啊?朕平日裡詢問師父,師父總是不說,只說自己忘了。

伏勝回憶了起來,認真的說道”他是一個性子很急的人性格暴操,好爲人師,語氣嚴厲,哪怕教導自己的弟子,也是以訓斥的口吻。紀通再次清了清噪子。

這話可不能亂說啊,陛下上位之後,不斷的擡高荀子的地位,您就不能說點好話嗎?劉長也很疑惑,問道∶“這麼說來,朕的祖師就沒有一點優點了”…

伏勝說道;他總是忙著辦事,他很厭惡其餘衆人的空談,認爲再多的話也不如腳踏實地的去做事,他很在意百姓,可那時,連年的戰爭,百姓遭受各種居,故而他總是很生氣,很憤怒…他的學問是任何人都追不上的,因此他無論對待任何人,都會將自己的知識傳授,從來不會藏私,他希望所有人都能成聖,故而教導他人的時候,總是以嚴厲的語氣來教導,擔心他們學不會.. 劉長這下滿意了,點著頭,"朕的祖師正是這樣的人啊!"朕準備在邯鄲設立祭,令天下士子都來祭拜荀子,您覺得怎麼樣呢

”大王這麼做,荀子未必會開心,與其在邯鄲設立祭祝廟宇,大王不如在邯鄲多設幾個縣學,荀子或許會更加高興。哈哈哈,您說的有道理!

劉長隨後又讓麥盎來拜見伏勝,表示要讓這位年輕人來跟隨他學習,伏勝提出要先考校一下袁盎,看看此人有沒有那個資格,隨即兩人就開始雲裡霧裡的各種問答。劉長安靜的聽著他們的話,袁盎有沒有資格他不知道,反正整個長安從自己到最年幼的樊市人,應該都是沒有資格的,因爲劉長壓根就聽不懂這兩人到底在說什麼。劉長就奇了怪了,這些人爲什麼就不能說點人話呢?原本簡單的道理,非要說的這麼複雜。

若是伏勝能聽到他的心聲,定然會彎讚一句,真乃荀子之徒孫也。

因爲荀子也很煩這件事,當然,他不是因爲聽不懂,他只是厭惡那些不幹實事,整日扣先賢經典,不斷的註釋,爲一個話找出幾十種解釋的人。荀子是個實用派,學術底線是非常靈活的,據說《荀子》裡記載的很多關於孔子的事情,都是根本無法考證的,很可能就是這位編出來的,至於爲什麼要編典故呢?當然是爲了實用。而且,這位編造的典故,還不是什麼好典故,荀子不只是罵其他的儒生,惹怒了他連孔子都照罵不誤,孟子的牌氣也很不好,可他就做不到這一點,在罵人這方面,大概還是荀子更高一籌。也不知道後世將荀子搬出儒畝的時候,孔夫子和孟夫子有沒有開心的拍起手來。袁盎留下來跟著伏勝學習,至於劉長,縱然有心學習,那也學不懂,這就像是指望著一個小學都沒畢業的人去跟著教授學高數,哪怕再用心也做不到啊。

劉長也沒有閒著在紀通的陪同下,先後去看了濟南諸縣,紀通實在是太懂劉長的心思了,所到之處,百姓們紛拜見,高呼萬歲,官吏們感激的熱淚盈框,人羣之中不知誰唱起了唐王破醉樂,頓頓有肉,歌姬起舞,還專門在城外安排了獵場,讓劉長能在這裡安心行獵,簡直就是樂不思長安啊。同時,兩位熟人來到了濟南郡。

劉長縱馬狂奔而來,手持強弓,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咧嘴笑著看向了不遠處。齊王劉襄畢恭畢敬的站在不遠處,而在他的身邊,則是國相季布。"哈哈哈~…

劉長跳下馬來,快步走了上去。"陛下"

劉襄急忙拜見,劉長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襄啊…你都許久不曾來長安拜見朕了!"仲父.我.好了,往後可以上書,你阿父不在了,你不依靠我們這些做仲父的,還能依靠誰呢?"劉長跟他說了幾句,這纔看向了季布。哈哈哈, 季舍人..許久不見啊。

"陛下。季布附身長拜,劉長擠眉弄眼的問道∶"當初那些跟隨宴人的舍人裡,唯獨悠不是徹侯,您知道是因爲什麼嗎?”是因爲臣的能力卑微。不,主要就是想著得讓太后親自來封,寡人來封倒是不合適哈哈哈”

雖然是這麼說的,可劉長對他還是很親近的,三人一起回到了府內赴宴,劉長問起了齊國的事情,如今齊國的大小事,都是季布來負責,劉襄跟季布大治齊國,當然,劉襄負責齊國,季布負責大治。賈誼在趙,欒布在河西,朝中就召公,張不疑,晁錯他們幾個,召公跟張不疑還是吵得不可開交,兩人在路上遇到了,都不會去問候一聲,不過,召公的身體逐漸有些不好,他年紀也很大了…晁錯到是成長起來了,都敢去懟張不疑了…你好好治理齊國,再過兩年,你就回朝…

季布倒是無所謂,在哪裡都好,比起在廟堂,他倒是更適合治理地方。

歷史上,這位雖然是以誠信而聞名的,可治理地方的本事並不差,還因此得到過四哥的讚許,也是一代能臣。那陛下準備什麼時候回去呢

劉長一愣,不悅的問道∶"聽你的意思,怎麼是在趕朕走呢?陛下離開長安,本就不是什麼好事,最好還是能早些回去。季布認真的說道“陛下向來直率,那些不能理解陛下的小人,時刻都在等待著機會要謀害您,您若是在長安,他們只能是低下身子來拜見您,不敢有半點違背您的企圖,可若是您離開了,他們就會將心裡所有的不滿付諸於行動。”我聽聞治生乎君子,亂生乎小人。

地方的小人不足爲懼,只需要幾個士卒就能將他們全部抓起來,而在長安,小人的一個舉動都能危害到整個天下,就如古人說的那樣∶打仗時要保護好自己的要害部位,治理天下同樣是這樣。”劉長撫摸著鬍鬚,"你說的也有道理朕會早些回去的。不過,長安有諸公在,又能出什麼大事呢?你這個人啊,就是有些謹慎過頭了”

第581章 確實是上頭了第860章 成器第645章 打擾了,告辭!第210章 大棋聖和小棋聖第501章 不要得罪朕!!第105章 諸賢王都上線!第77章 上架預告及感言(一號上架)第318章 什麼叫驚喜??第402章 是丈育不是傻第480章 揚眉吐氣!第1章 這娃一點也不像朕第46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618章 節葬!!!第665章 父視之第422章 老鼠與老虎第794章 較爲收斂第11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539章 無人可取代第631章 誰抄誰?第309章 我纔是大王的舅父!第836章 路的那邊第523章 高下立判第321章 這纔是太后的親生子!第52章 這就叫戰術第410章 慈父孝子第712章 如魚得水第21章 混進去了個什麼奇怪的東西第263章 祖傳的小心眼第307章 君子和而不同,寡人就是最大的君子第289章 事事要跟秦皇看齊第767章 二賢王第500章 趙幽靈刺厲王第573章 我不幹!!第210章 大棋聖和小棋聖第780章 大漢第二名將第141章 肯定是陳平乾的!!第689章 雖是陋室第417章 羣賢的時代第804章 倚老賣老第828章 豁然開朗第896章 不管是誰說的第197章 無人可代替的唐王第651章 乃公的長安呢??第447章 真國相也第10章 熱情和善的大叔第517章 赤誠天子第580章 深信不疑第170章 真正的長安是什麼樣的?(感謝七哥第234章 兩位強人的對決第26章 造反第375章 不好!是宣義!!第859章 封王的人選第883章 坑兄專業戶第343章 做人要大度,不能貪圖虛名!第833章 用人之明第665章 父視之第275章 遇強則弱,遇弱則強第61章 我兒劉長有諸侯王之資第283章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第737章 祖孫三人第126章 這叫舍人?第817章 往長安第566章 天資聰慧夏侯賜第55章 趙王劉如意第376章 我就是楚太子第609章 秦皇漢文第906章 厄運之城與新的征途(完結)第809章 當誅!!第898章 襁褓裡的嬰兒第416章 長大聖人第607章 天子吃菜你轉桌第168章 我師傅的師傅不是我的師傅第414章 尋仙求道第309章 我纔是大王的舅父!第782章 晉西北三大王通知第826章 引人矚目第426章 打仗父子兵第757章 願拜爲義父第246章 如意,起來給寡人跳個舞第662章 諸侯王的反應第533章 所謂勇士第399章 荀子真傳長大王第10章 熱情和善的大叔第845章 最好的駿馬第350章 蒯徹是因爲養狗而被殺的!第404章 衛滿朝鮮第406章 謝謝你們啊!!第830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第769章 童言無忌第117章 你寫日記,我讀報紙請假請假第855章 差距彙報近期情況及祭幾本書第778章 還不快開口求我?!第321章 這纔是太后的親生子!第92章 舅父!還我車!第851章 流年不利第759章 新相
第581章 確實是上頭了第860章 成器第645章 打擾了,告辭!第210章 大棋聖和小棋聖第501章 不要得罪朕!!第105章 諸賢王都上線!第77章 上架預告及感言(一號上架)第318章 什麼叫驚喜??第402章 是丈育不是傻第480章 揚眉吐氣!第1章 這娃一點也不像朕第46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618章 節葬!!!第665章 父視之第422章 老鼠與老虎第794章 較爲收斂第11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539章 無人可取代第631章 誰抄誰?第309章 我纔是大王的舅父!第836章 路的那邊第523章 高下立判第321章 這纔是太后的親生子!第52章 這就叫戰術第410章 慈父孝子第712章 如魚得水第21章 混進去了個什麼奇怪的東西第263章 祖傳的小心眼第307章 君子和而不同,寡人就是最大的君子第289章 事事要跟秦皇看齊第767章 二賢王第500章 趙幽靈刺厲王第573章 我不幹!!第210章 大棋聖和小棋聖第780章 大漢第二名將第141章 肯定是陳平乾的!!第689章 雖是陋室第417章 羣賢的時代第804章 倚老賣老第828章 豁然開朗第896章 不管是誰說的第197章 無人可代替的唐王第651章 乃公的長安呢??第447章 真國相也第10章 熱情和善的大叔第517章 赤誠天子第580章 深信不疑第170章 真正的長安是什麼樣的?(感謝七哥第234章 兩位強人的對決第26章 造反第375章 不好!是宣義!!第859章 封王的人選第883章 坑兄專業戶第343章 做人要大度,不能貪圖虛名!第833章 用人之明第665章 父視之第275章 遇強則弱,遇弱則強第61章 我兒劉長有諸侯王之資第283章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第737章 祖孫三人第126章 這叫舍人?第817章 往長安第566章 天資聰慧夏侯賜第55章 趙王劉如意第376章 我就是楚太子第609章 秦皇漢文第906章 厄運之城與新的征途(完結)第809章 當誅!!第898章 襁褓裡的嬰兒第416章 長大聖人第607章 天子吃菜你轉桌第168章 我師傅的師傅不是我的師傅第414章 尋仙求道第309章 我纔是大王的舅父!第782章 晉西北三大王通知第826章 引人矚目第426章 打仗父子兵第757章 願拜爲義父第246章 如意,起來給寡人跳個舞第662章 諸侯王的反應第533章 所謂勇士第399章 荀子真傳長大王第10章 熱情和善的大叔第845章 最好的駿馬第350章 蒯徹是因爲養狗而被殺的!第404章 衛滿朝鮮第406章 謝謝你們啊!!第830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第769章 童言無忌第117章 你寫日記,我讀報紙請假請假第855章 差距彙報近期情況及祭幾本書第778章 還不快開口求我?!第321章 這纔是太后的親生子!第92章 舅父!還我車!第851章 流年不利第759章 新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江西省| 霍邱县| 闽清县| 宁南县| 张家川| 平泉县| 阆中市| 峨山| 柘城县| 江北区| 广元市| 建水县| 葵青区| 且末县| 邯郸县| 乌审旗| 福州市| 宣化县| 六枝特区| 迁西县| 泉州市| 盐亭县| 无为县| 江阴市| 饶阳县| 墨竹工卡县| 丰原市| 高阳县| 卢氏县| 台湾省| 湖州市| 潞城市| 湘潭市| 抚顺市| 隆子县| 资溪县| 读书| 枝江市| 榆林市| 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