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雖沒什麼書,但他做得詩詞比起一般的帝王都要好,尤其是他脫下僧袍,換上戎裝,且有所發(fā)展之後,親近士人,好學不輟,才識了些字,讀了些書。尤其是成爲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政務之暇,吟詩作文,留下了大量文字。而其詩文水平如何?今日小景帶著大家來瞧瞧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所作的詩詞。
朱元璋所作的詩詞不多,但也留下了不少佳作,今日小景就以故事的形式,展現(xiàn)朱元璋的佳作。
相傳,朱元璋小時候要飯,一日,來到舊縣(今女山湖鎮(zhèn))獅龍橋酒館要飯,碰上幾個舞文弄墨的傢伙聚在酒館飲酒拿他尋開心。他很氣憤,當場作了上面這首詩予以反擊。
詠菊
百花發(fā)時我不發(fā),我若發(fā)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zhàn)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示僧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朱元璋轉戰(zhàn)江淮間,一次,喬裝出行到太平府的一座寺廟般若庵。廟裡的和尚見他爲人奇特,就仔細詢問。朱元璋不耐煩,就提筆在牆上寫了此詩。朱元璋登基之後,聽說當年在廟中牆上的題詩早已被人洗去,就下令將廟中和尚押解至京,準備殺掉。他問道:“爲什麼要把我的詩洗掉?”和尚靈機一動當即吟詩答道:
“御筆題詩不敢留,留時??止砩癯?;故將法水輕輕洗,尚有毫光射鬥牛。”
朱元璋聽了龍顏大悅,當場下令把和尚全放了。
金雞報曉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多次微服外出巡視。這日在金陵(南京)郊外遇參加進士考試的衆(zhòng)舉子候船。此處景色十分壯觀,萬里長江波濤翻滾,雄偉的鐘山虎踞龍盤。有一舉子遙望遠處秀麗的燕子磯,脫口吟道:燕子磯兮一秤陀,衆(zhòng)舉子一致稱讚: 好一個氣勢磅礴的起句!只此一句足見你胸襟之博大了。朱元璋聽了卻冷笑一聲。有人忙上前指責:先生爲何發(fā)笑?朱元璋道:此句氣魄雖大,只恐難以爲繼。的確,以偌大的燕子磯爲秤陀,又拿什麼喻秤桿、秤鉤呢?良久無人爲繼,朱元章見狀大笑,說:待我試續(xù)一下。當即吟道:燕子磯兮一秤陀,長虹作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鉤掛,稱我江山有幾多!續(xù)得巧妙,解得深邃,尤把江山稱爲己物,出語更是不凡。衆(zhòng)舉子暗自佩服,卻不知續(xù)者乃是當朝皇帝。
詠 燕子磯 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釣鉤,稱我江山有幾多。
朱元璋登基後,帶領文武百官來到燕子磯賽詩時所作。《唐才子傳。張祜》寫到:嘗共謁淮南李相,祜稱“釣鰲客”。李怪之曰:鉤鰲何以爲竿?曰:以虹。何以爲鉤?曰:新月。以何爲?zhàn)D?以‘短李相’也。李壯之,厚贈而去。什麼意思?張祜是在說,自己嚮往李相,願意以自己爲?zhàn)D,釣李相之鰲。李相就是李紳,寫過“誰吃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張祜是唐代一位比較重要的詩人,詩才詩名雙佳,杜枚曾寫詩讚他“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無題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陽宮。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朱元璋大宴羣臣時詩。
詠竹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
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朱元璋有一次微服出行,口占《虹霓》詩:“誰把青紅線兩條,和風甘雨系天腰。”恰巧彭友信遇之,隨口續(xù)道:“玉皇昨夜鑾輿出,萬里長空架彩橋?!被实鄞鬆懜吲d,次日任命他爲布政使。
還有一次,朱元璋便服出訪,遇見一位書生。朱元璋問他是什麼地方人,書生回答:“四川重慶府人?!敝煸半S即按照這個人的地望(籍貫)出了一上聯(lián):
千里爲重,重山重水重慶府;
說畢,命書生對出下聯(lián)。書生立即對道:
一人成大,大邦大國大明君。
朱元璋聽了很高興。
一次,朱元璋與劉伯溫下棋,直到紅日西沉,尚不分勝負。朱元璋棋興未減,叫人掌燈,挑燈夜戰(zhàn)。朱元璋擡頭看著天上的星月,即興說出上聯(lián):
天作棋盤星作子,何人能下?
要劉基接對,劉基瀏覽了一下夜景,見地下縱橫交錯的人行道,迅速構思出了下聯(lián):
地作琵琶路作弦,那個敢彈?
朱元璋又將上聯(lián)略作改動吟道:
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
劉伯溫略一思索,對道:
雷爲戰(zhàn)鼓電爲旗,風雲際會。
自朱元璋“風雲際會”得劉基,對劉基十分賞識,稱劉基爲“吾子房”,常喊“老先生”而不名。
說道對聯(lián),據說春聯(lián)這個詞語便是朱元璋最先地出來的,這個到讓小景有點吃驚,要知道若是春聯(lián)都是朱元璋提出來的,配上“北平、南京“這三個名號,朱元璋還真是比一般人會起名字。 據《簪雲樓雜說》載,朱元璋建都金陵(今南京)後:“除夕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lián)一副?!睜懥藱z查命令執(zhí)行情況,朱元璋還“微行出觀”。據說,他走到一條偏僻小巷,發(fā)現(xiàn)有一家門上還是個空白,便問這家何敢違抗聖旨。當得知這一家是閹豬的,外出纔回,還未請到人寫時,不但赦了這家的罪,還親筆給題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
雙手劈開生死地,
一刀割斷是非根。
這副對聯(lián),朱元璋以閹豬爲題,抒發(fā)了自己打天下建明朝的愜意之情,寫得很不錯。過了幾天,朱元璋又到這家門首,初見對聯(lián)還未掛出,很是生氣;後聽說這家認爲系太祖御筆,已將其懸掛中堂,燒香禮拜,這才轉怒爲喜,並賜這家30兩紋銀。
朱元璋還寫了一些對聯(lián)贈送給大臣們。《金陵瑣事》說,他曾以如下一副送給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
始餘起兵於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茲定鼎於江南,遂作擎天之柱。
濠上,即濠州,治所在安徽鍾離(今鳳陽東)。元末郭子興與朱元璋起義於此。下聯(lián)也是朱元璋送給徐達的: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第一;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無雙。
《列朝詩集》說,朱元璋又以如下一副送翰林學士陶安:
國朝謀略無雙士,
翰院文章第一家。
朱元璋還有一副題寫秦淮河的:
佳山佳水佳月佳風,千秋佳地;
癡色癡聲癡情癡夢,幾輩癡人。
由於朱元璋對對聯(lián)這樣重視,上行下效,於是每年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貼對聯(lián)。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俗。
對於朱元璋的詩詞、對聯(lián),自明朝以後,幾乎都是異口同聲的一片讚揚,大文學家宋濂說他“仰瞻揮灑之際,思若淵泉,頃刻之間,煙雲盈紙,有長江大河一瀉千里之勢。跪捧而觀,殷彝周鼎,未足喻其古也;太山喬嶽,未足喻其高也;風霆流行,未足喻其變也?!闭媸翘煜轮裎铮钪嬷廖?。評價極高。同樣,被後世看做後世諸葛亮的劉基同樣對他的詩詞評價極高,在給《御製文集》作的序文中,說朱元璋於“萬幾之暇,作爲文章,舉筆立就,莫不雄深宏偉,言雅而旨遠?!本瓦B後世的大文豪,郭木若都說他“與日星同其耀,風雲同其變,河嶽同其高深,大章韶同其奏,江海同其波,陽春同其和煦”,是“天地精英之氣鍾於聖人而下飾萬物者?!边@些小景雖覺得有點過高,但過去很多文化不高的皇帝都有詩作,“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世人有感於不讀書的劉邦都寫出神彩飛揚的大風歌,朱元璋的詩詞,套用唐代詩人陳陶曾的詩句“自古英雄盡解詩”——
這些都是小景好不容易找出來的佳作,還望喜愛朱元璋的書友們可以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