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千零一章 八方支援

肖書記也熱淚盈眶:“同志們,這是李家溝集團何長生同志,是他提出來這個糧食解決方案,也是他們首先這樣身體力行。”

“他們自發自願地從千里之外,不顧勞頓,不顧危險,穿過震區來幫助我們,到現在還沒有合過眼!”

“他們從廢墟里恢復了生產,讓我們擺脫了缺糧的危機!他們居功至偉!”

“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捨不得動用一粒糧食,說是要將他們打出來的糧食,留給災民,留給武警,留給解放軍!”

“這是多麼無私的精神?我們幹部們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召,決心向他們學習!過來和他們一起吃飼料!”

“我真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表達出汶江人民對他們的感謝,但是一起吃飼料,我老肖自問還做得到!”

“大家既然來了,那就正好,李家溝突擊隊,現在正在緊急修理剩下的打米機和發電機,就目前情況來看,一小時七百斤大米,到明天早上就將達到萬斤!”

“之前沒有宣傳這個事情,是怕在大家中間引發恐慌,讓大家產生缺糧的想法。這才導致了大家的誤會。”

“現在我正式宣佈,在李家溝突擊隊的艱苦努力下,汶江的缺糧危機,已經解決了!”

“感謝大家的監督,也請大家相信我們幹部,在這種形勢下,沒有幹部敢亂來的。”

“但我也要告誡廣大幹部,這種時刻胡亂伸手,影響的將會是你今後的一輩子,甚至是牢獄之災。”

“我更要警告那些別有用心的媒體,不要妄圖挑起混亂,製造矛盾。不要引火燒身!”

“汶江是少數民族地區,可一樣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我們同根同脈!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羣衆熱烈地鼓起掌來,人羣裡傳出不少呼聲。

“肖書記!我們相信你!”

“李家溝,好樣的!”

“汶江人民感謝你們!”

肖書記趁熱打鐵:“大家來得正好!來幾個人幫忙,我們先將新打出來的大米送到姜維城和兩個學校的安置點去!”

立刻就有人上來幫忙,老肖對獵戶叔說道:“老何,我們接著吃!”

獵戶叔是真沒覺得吃飼料有啥,還對兩位記者招呼:“要不給你們也來點嚐嚐?味道其實不差的……”

兩老外臉漲得通紅,狼狽地跑了出去。

老肖冷冷一笑,對這倆記者一努嘴,立刻有兩位工作人員跟了出去。

老肖嚐了一大勺,對獵戶叔說道:“咦,這玩意兒其實還不難吃嘛……”

獵戶叔說道:“本來就不難吃!就是名聲不大好聽而已。”

老肖說道:“名聲好不好聽,那得分誰來吃,來老何,雖然不是好東西,我還是要敬你!”

……

十五日。

凌晨,氣象窗口終於打開。空軍立即出動伊爾76飛機,緊急空投飲用水、食品和藥品。

蜀都軍區抓緊一切時間,向北江、汶江空投包括乾糧、軍用膠鞋、棉被、衣物。

移動聯通盡力調集得力團隊,在軍方幫助下,攜帶設備,發電機和油料,乘坐直升機突入災區,架設臨時基站。

工兵團將四十餘艘舟艇運到紫坪鋪庫區,開始架設通往震中的水上交通線。

這條漕渡門橋長度將達兩公里,載重達到八十噸,可以確保物資及時運到災區!

部隊已經投入救災的現役達到了九萬五千多人,民兵預備役三萬六千多人,出動軍用運輸機、直升機飛行近三百架次!

當代中國短時間大規模集中投送軍事力量和戰備物資的能力,也讓全世界小小的震驚了一把!

國際社會也沒有旁觀,出於地球村民的義務和責任感,競相援手。

巨大的災難面前,制度,黨派和國家利益已漸次模糊。

中國香港,中國臺北,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派出了他們頗有經驗的國際救援隊。

各方捐款紛至沓來。

阿拉伯王室發言人宣佈,國王和王儲決定向中方捐贈五千萬美元現金和一千萬美元物資,共計約合人民幣四點二億元,幫助中國抗震救災。

日本政府,宣佈五億日元約四百八十萬美元。

德國政府向德國紅十字會提供五十萬歐元幫助中國救災,bm集團向中國捐贈能滿足二十五萬人臨時安置點需要的社區醫院。

泰國,老國王已然離世,但是除政府向中國政府捐款五十萬美元外。國王的發展基金會和泰國新王各向中國捐款十萬美元。

還有印度,還有俄羅斯,還有英國……

除此之外,國人也紛紛慷慨解囊。

在jack和唐建凱的倡導下,香港的慈善工作表現突出。

其中和記李超人捐贈一點一億元,少基唐三叔一億元,這兩個微妙的數字,讓李君閣不由得啼笑皆非。

在後續的時間裡,立法會共撥捐款九十億港元,民間捐款達一百三十億港元。

民建聯一項民調顯示,百分之九十五的港人曾爲蜀州捐款!

米國《紐約時報》也不由得發出感慨。

“致命災難,觸發了中國人前所未有的慈善熱潮,特別是在新富和城市人當中。

捐贈像潮水一樣涌入,善款比中國去年全年募集到的都多。

對於一個政府曾包辦福利的社會來說,這次的捐贈令人矚目。

儘管向數百萬無家可歸者提供的援助主要還是由政府和軍隊提供,但這次,民衆迅速組織自救,而不是坐等政府組織的救援工作。

爲災難募捐的銀行帳號不斷在網絡日誌和手機上閃爍。

獻血中心擠滿了前來捐血的民衆,已開始要求市民預先登記方能獻血……”

……

當國內的媒體還沉浸在對地震細節的報道和對典型人物的挖掘和整理時,更多的西方媒體,已敏銳地感受到了大地震之後中國社會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是民衆極具想象力和飽含熱情的各種自發救援活動。

他們將這種現象總結爲他們自己熟悉的一個名詞——公民社會,並訝異於它在中國的產生。

因地震而出現的志願者大軍,讓西方民衆意識到,中國社會的印象和形象,與以前的官宣有多麼大的反差與不同!

對於這一切,李君閣表示不屑一顧。

倉廩實而知禮節。以前那是大家日子都過得緊吧,但是中國人的傳統家國,民族觀念,那是早就銘刻到了骨子裡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那是兩千多年前的事情!

根據系統的統計,僅在十五日這一天,就有至少五萬名志願者以蜀都爲中轉地,想盡一切辦法奔往災區。

要是加上各地的志願者,和一些臨時的義工,那數量更是龐大!

對於突如其來的志願者大軍,災區基層幹部們的感覺是複雜的。

大家都缺乏經驗,甚至是缺乏信任。

對於這些開著自己的汽車,拉著藥品食品,揹著各種裝備,眼裡透著殷切淚光或舉著寫著各種字號旗幟的人們,幹部們既感欣慰,也感緊張與頭痛。

欣慰的是,在人手和物質緊張的情況下,來了救兵。

緊張的是,不知道那些寫著各色文字的旗子的qq羣,微信羣,有沒有在民政部門的登記名單上,有沒有別有用心甚至居心叵測的人。

而頭痛的,則是原本就緊張的災區供應狀況,會不會因爲急劇增加的志願者人數而顯得不堪重負。

這種疑慮,廣泛存在於災區各級幹部們的頭腦中,其實這是源於他們對志願者這個概念的陌生。

最初階段,整個蜀都市,負責登記和接待志願者的工作人員只有五十人。

這樣巨大的反差。背後所顯示的,是政府有關部門對志願者的熱情估計不足。

雖然多數志願者爲救災工作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其中也發生了一些因情況不明而出現的過激場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十三日下午到十四日上午,大量超出接待能力的志願者的涌入,而各地民政部門只能採取傳統的登記註冊之類的形式來進行管理,肯定應接不暇。

這種方式,肯定與如火的災情和志願者們急迫的心情形成尖銳衝突。

後者認爲這是相關部門的官僚作派,而前者則認爲志願者不願意接受管理。

二者之間所發生的衝突,除了是因爲事情緊急,管理部門人手嚴重不足,還有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志願者和政府相關部門彼此之間,瞭解太少,而誤解,太深。

稍有一點點小小的風吹草動,都會被放大和被誤讀。

很多志願者捐贈的救援物品上,除了寫著“中國,加油”“汶江,雄起”之類留言,還寫下了要將物質送到災區羣衆手上,而不是基層政府手上之類的字眼。

這其中所表現出的擔憂與不信任,也是長年憑印象積累下來的。

加上志願者們本身也比較盲目,他們自發行動造成的結果,就是越有名的災區,得到的救助數量和質量越高。

一些靠近路邊交通方便的村莊,被一次又一次重複救助,而一些偏遠的災區,卻因爲信息的閉塞,而被忽略掉了。

這其實是一種長期積累和各行其是之下的矛盾。而災難帶來的,是一次沒經過預演的突然碰撞,讓這矛盾一下子暴露了出來。

第八百七十七章 荷葉風雞第一百零八章 斬竿第九十五章 油底肉第五百九十九章 該找助手了第四百六十五章鹽土生石灰碳酸鈉第八百七十八章 瘋狂的水獺第六百四十九章 太亂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又把棋下大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涼糕第四百二十八章 武侯論第二百二十三章 木匠也非遺第七百七十九章 不懂科學第八百零四章 保護區第六百六十二章 老於的決定第四百零五章 第三產業的利潤第二百四十五章 金蟾清嘯第三百零二章 敢跟我扯文化第八百三十五章 求婚第五百八十一章 火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備席第九百二十六章 給老大的信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家交流第九百六十四章 性相近習相遠第七百五十八章 帶漂遠投第六百二十五章 憑什麼還回去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震第六十二章 月母鯽魚湯(求推薦!)第五百八十六章 剪綵,檢查第七百六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第八百二十六章 旺財叔的野望第七百四十章 雞卜第十二章 竹竿(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人氣榜第四百五十八章 竹樓第五十六章胖子的鱤魚夢第一百零七章 日本人到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族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學問人和手藝人第七百四十章 雞卜第三百三十八章 心病還需心藥治第四百章 演練第八百三十七章 饅頭的意義第二百三十二章解肉第五百八十二章 秋丫頭上門第七百零四章 孩子般的小芷第三百八十九章 寧組長第七百二十五章 雨人第四百零二章 六人行第八百六十五章 王婆賣瓜(月票求一波)第七百四十三章 苗家婚禮第一百二十三章 九鬥碗第四百六十四章煉刀第二百零一章 牧雁,打耳標第六百五十九章 恐怖故事之夜第九百六十一章 鑽研精神第九百四十章 種水藻(中秋節快樂)第二百八十七章 法王寺第一百三十章 野餐第二百七十八章 工藝改良第六百四十八章 土匪的筆記本第三十三章 鬥魚第一百七十四章 洗榜的來了第三百七十章 星運第六百九十章 洪峰第六十八章 水戰(繼續求票)第五百五十三章 彙報和要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小奶狗第一百四十八章 採訪第七百七十三章 鑄劍第七百二十四章 阿里木第四百四十四章 烤肉第二百五十三章 易徒而授第四百九十四章 車盤竿第九十一章 採蘑菇的小姑娘第一百一十三章 學問人和手藝人第九百九十八章 整合第九百二十七章 帶著貝爾去打野第五百九十八章 防不勝防的狗頭軍師第五百零八章 蛇皮果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年夜第七百三十章 巴拉克第四百七十四章 紅吉羅第三百五十四章 《走近科學》又來了第九百四十一章 入選第八百九十六章 開鐮第一百九十六章 技術的優勢第六百四十二章 尋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上貓第四百七十八章 織布機第九百五十六章 雙中第六百六十六章 歐洲俱樂部第四百八十七章 樹皮水壺第三百二十一章 它的名字叫啥好《李氏宗史?良儲公傳》第九百零六章 抵死你喲第二百八十七章 法王寺第九百三十三章 閔鄉長買豬記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巴掌一紅棗第八百一十六章 賀新春第九百三十八章 比賽(求月票)
第八百七十七章 荷葉風雞第一百零八章 斬竿第九十五章 油底肉第五百九十九章 該找助手了第四百六十五章鹽土生石灰碳酸鈉第八百七十八章 瘋狂的水獺第六百四十九章 太亂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又把棋下大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涼糕第四百二十八章 武侯論第二百二十三章 木匠也非遺第七百七十九章 不懂科學第八百零四章 保護區第六百六十二章 老於的決定第四百零五章 第三產業的利潤第二百四十五章 金蟾清嘯第三百零二章 敢跟我扯文化第八百三十五章 求婚第五百八十一章 火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備席第九百二十六章 給老大的信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家交流第九百六十四章 性相近習相遠第七百五十八章 帶漂遠投第六百二十五章 憑什麼還回去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震第六十二章 月母鯽魚湯(求推薦!)第五百八十六章 剪綵,檢查第七百六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第八百二十六章 旺財叔的野望第七百四十章 雞卜第十二章 竹竿(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人氣榜第四百五十八章 竹樓第五十六章胖子的鱤魚夢第一百零七章 日本人到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族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學問人和手藝人第七百四十章 雞卜第三百三十八章 心病還需心藥治第四百章 演練第八百三十七章 饅頭的意義第二百三十二章解肉第五百八十二章 秋丫頭上門第七百零四章 孩子般的小芷第三百八十九章 寧組長第七百二十五章 雨人第四百零二章 六人行第八百六十五章 王婆賣瓜(月票求一波)第七百四十三章 苗家婚禮第一百二十三章 九鬥碗第四百六十四章煉刀第二百零一章 牧雁,打耳標第六百五十九章 恐怖故事之夜第九百六十一章 鑽研精神第九百四十章 種水藻(中秋節快樂)第二百八十七章 法王寺第一百三十章 野餐第二百七十八章 工藝改良第六百四十八章 土匪的筆記本第三十三章 鬥魚第一百七十四章 洗榜的來了第三百七十章 星運第六百九十章 洪峰第六十八章 水戰(繼續求票)第五百五十三章 彙報和要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小奶狗第一百四十八章 採訪第七百七十三章 鑄劍第七百二十四章 阿里木第四百四十四章 烤肉第二百五十三章 易徒而授第四百九十四章 車盤竿第九十一章 採蘑菇的小姑娘第一百一十三章 學問人和手藝人第九百九十八章 整合第九百二十七章 帶著貝爾去打野第五百九十八章 防不勝防的狗頭軍師第五百零八章 蛇皮果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年夜第七百三十章 巴拉克第四百七十四章 紅吉羅第三百五十四章 《走近科學》又來了第九百四十一章 入選第八百九十六章 開鐮第一百九十六章 技術的優勢第六百四十二章 尋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上貓第四百七十八章 織布機第九百五十六章 雙中第六百六十六章 歐洲俱樂部第四百八十七章 樹皮水壺第三百二十一章 它的名字叫啥好《李氏宗史?良儲公傳》第九百零六章 抵死你喲第二百八十七章 法王寺第九百三十三章 閔鄉長買豬記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巴掌一紅棗第八百一十六章 賀新春第九百三十八章 比賽(求月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城县| 青岛市| 筠连县| 沁源县| 伊通| 澎湖县| 泗阳县| 嵊州市| 香格里拉县| 土默特右旗| 贡觉县| 巢湖市| 建阳市| 阜宁县| 诏安县| 化德县| 汉川市| 泸西县| 恩施市| 中宁县| 精河县| 雷山县| 华容县| 郎溪县| 古田县| 平陆县| 滦平县| 安龙县| 五河县| 农安县| 内乡县| 佛坪县| 江山市| 嵊泗县| 绥棱县| 双桥区| 通海县| 海安县| 宝兴县| 察隅县|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