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一十章 天子詔至,冊封教皇!

但凡是腦子正常點兒的人,都猜不到這個時候的歐洲會有多少混亂,更加猜不透歐洲那些人的腦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美分這個詞還沒有被髮明出來,香蕉人這個詞同樣沒有出現,估計以後也永遠的失去了出現的機會,所以現在歐洲最流的一個詞語叫做雞蛋人。

黃皮白心的人叫做香蕉人,黑皮白心的叫做奧利奧人,那麼白皮黃心的做叫雞蛋人,似乎也沒什麼毛病?

吳三桂和李鴻基還有大量的雙花紅棍們,包括頭馬張之極,甚至於總瓢把子崇禎皇帝都沒有想到,英格蘭平定下來的速度會這麼快。

多虧了英格蘭的那些帶路黨。

在英格蘭雞蛋人的幫助下,哪怕是冬天,大明軍隊向前推進的速度依然沒有停下,直到大軍越過愛丁堡之後,纔算是暫停了進攻的腳步。

不是吳三桂和李自成不想繼續向前推進,而是實在沒辦法再向前了。

用楊白勞的話來說,那就是大雪封山十幾天……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徹底將吳三桂和李鴻基等大明馬仔跟英格蘭馬仔們一分爲二,再現了當初查理一世跟克倫威爾南北分治的局面。

不同的是,查理一世和克倫威爾是誰也搞不死誰,而大明是因爲大雪封路,導致徹底沒辦法前進才停下的,否則不把查理一世和克倫威爾的人頭拿回來,明軍是不可能停下的。

面對吳三桂和李鴻基傳回來的消息,崇禎皇帝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說自己是老天爺的兒子,這種事兒吹吹牛逼就行了,真要讓崇禎皇帝給雷公電母他們下道旨意,命令他們把雪給停掉,崇禎皇帝也沒那個能耐。

只不過,停下也就停下了,左右不過是幾個月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沒什麼好糾結的。

崇禎皇帝乾脆拍拍屁股回大明瞭。

教廷和神聖羅馬帝國的事情都解決了,老三被自己成功的給賣掉了,自己再留在英格蘭這裡幹什麼?

等著吳三桂他們拿到克倫威爾和查理一世的人頭?

那就意味著崇禎皇帝得在英格蘭渡過整個冬天才行——小冰河這破玩意不止影響了大明,整個歐洲也沒能逃得過去,冬天該冷的還是會冷。

待在歐洲哪裡有待在大明舒服,尤其是紫禁城裡面,再冷的冬天都可以舒舒服服的渡過,那纔是帝王的享受。

至於歐洲這邊,還是讓蠻子們自己亂下去吧,反正自己已經在這裡播下了無數搞事情的種子,就等著這些種子開出足夠鮮豔的花了。

崇禎皇帝跑路的時候,崔璐則是剛剛到達了梵帝岡的城外。

崔璐沒帶多少兵馬,僅僅有一個千戶所的衛隊再加上一個總旗部的錦衣衛,一個小旗的東廠番子,除此之外就沒有了。

然而就是這個一千來人的隊伍,讓人口以萬爲單位的梵帝岡開始慌亂了起來。

在過去千百年的歷史上,梵帝岡這座城市曾經是歐洲重心中的重心,代表了主的權威和榮光,在當時,無論多麼強大的世俗君主都要在這裡低下他們高昂的頭顱。

但是同樣的,這座城市也被蹂躪了無數回,不僅僅是歐洲人自己,還有其他人,比如上帝之鞭,比如蒙古大軍。

兵鋒之下,沒有人會在乎什麼榮光不榮光的,命永遠纔是最主要的。

然而,城市裡面茍活的吉普賽人可以做證,從他們故老相傳的故事中,從來沒有哪一支軍隊會像眼前這一千多人一樣,給人以無窮的壓力。

沉默,還是沉默,除了戰馬前行出發生的踢踏聲之外,就連嘶鳴聲都很少發生,就好像這一千多人馬是傀儡一般,連自己的思想都沒有。

站在山頂上守衛著古老教廷的士卒早早的就發現了這一千餘人,嗚咆的號角聲響起,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城市。

與以往代表了戰爭的號角聲不同,這一次的號角,似乎根本就沒有對城市裡面造成什麼影響,就連每次戰爭中都是最倒黴的吉普賽人也沒有忙著往臉上抹鍋底灰,而是和其他人一樣選擇了觀望。

多虧了神聖羅馬帝國和教廷兩家的大力宣傳,大明帝國在歐洲的形象當真是極好極好的。

神聖羅馬帝國的宣傳明顯有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意思——西方的羅馬帝國與東方的大明帝國是當今世界的雙子星,身爲兩個超級大國,應當對全世界的穩定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所以歐洲人就看到了,整個歐洲戰火連天,大明製造的軍火每一天都在收割著歐洲人的性命。

許多歐洲人不免惡意的揣測著,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歐洲人全部死在大明的炮火之下後,世界就真的和平穩定了吧?

教廷的宣傳同樣在往自己的臉上貼金,或者說乾脆是把自己整個人都鑲上了一層厚厚的鎏金。

“基督之聖矛”、“上帝之子”、“文明世界的引路人”、“人類前進的總舵手”,等等一類的名頭被教廷加在了崇禎皇帝的頭上,儘管崇禎皇帝本人從來就有就此表態。

然後這位上帝之子除了大賣軍火之外,還將無數的福壽膏也賣入了歐洲,讓歐洲人能夠近距離接觸到上帝。

對於這些宣傳,崇禎皇帝和大明帝國自然是無所謂的——只要大明足夠強大,他們願意怎麼宣傳就怎麼宣傳,反正不會對大明造成任何的影響。

因爲大明百姓身爲一個傳承了幾千年的堂口繼承人,對於這些自己家老祖宗早就玩過的策略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自然是無所謂的很。

蠻子們願意說崇禎皇帝是“上帝之子”就說吧,反正俺們都知道,皇帝陛下本來就是天子,百分百是老天爺的親兒子,至於什麼上帝,明顯就是老天爺的一個分身,願意說說去。

崔璐雖然一直面無表情的騎在馬上前行,然而內心著實不太平靜。

對於一個傳統的讀書人來說,什麼樣兒的皇帝纔是好皇帝?或者說,對於天下人來說,什麼樣兒的皇帝纔是一個好皇帝?

很簡單,民不加賦而國用足,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好皇帝!

如果能夠滿足了這個條件,那麼再拓土萬里,揚國威於異族海外,那麼這樣兒的皇帝肯定會被歷史記住,然後大書特書。

毫無疑問,這兩個條件,崇禎皇帝都滿足。

大明的變化對於那些崇禎二十年以後,甚至於是崇禎十年以後出生的小崽子們來說,是什麼太大的概念的,反正大明足夠牛逼就對了。

而對於天啓年間就已經懂事,並且開始讀書的那些人來說,大明似乎已經完全變了個樣子,變得讓人完全看不懂了。

天啓年間到早期的崇禎年間,天災一直就沒有斷過,一個學子想要出門遊學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首先就是安全的問題,再次就是馬車也算是個稀罕物,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坐的起馬車。

而現在,很多地方可以直接通過火車過去,比如從南京到京城,躺在火車上面慢慢休息,兩三天的時間就能從南京到達京城。

以前誰聽說過火車是個什麼玩意?直道幾乎就是所有人能夠想象出來的最好出行方式了!

而現在,大明每天都在進行著無數的工程,隨便哪一項工程拉出來,都不見得比大運河的工程要小,就算是比之萬里長城的修建也差不到哪兒去。

可是,長城修了幾代人?幾個國家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修了好幾代纔算是將將完成,直到大明初期還時有修繕。

大運河的修建幾乎就是直接敲響了大隋帝國的喪鐘,就連李二陛下視之爲偶像的楊二陛下,最後都難免唱了涼涼。

而大明的這些工程,從河道橋樑到鐵路,從大鍊鋼鐵再到無數的工廠拔地而起,明明應該是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的工程,明明應該是一個帝國不可承受之重負,大明卻依舊穩如一匹老狗。

本來就越收越少的賦,現在乾脆沒人再收了——崇禎二十四年春,雖然崇禎皇帝自己不在國內,而崇禎皇帝的旨意依舊通過海路傳回了大明,然後傳遍了天下。

停止賦的徵收,以前所有的積欠一概免除。

這道旨意會給大明帶來什麼樣兒的影響,崔璐自認爲還不夠聰明,暫時看不到,但是從鄉間地頭得到的消息來看,幾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在念著崇禎皇帝的好。

至於那些不斷進行的工程,老百姓的看法更讓崔璐有些難以理解。

所有人都盼著皇帝能夠再折騰出什麼新的工程來,最好是再多招收一些人手去上工,莊稼漢最不怕的就是賣力氣。

甚至於還有的人在不斷叫苦,認爲很多工程都讓蠻子們給幹了,留給大明百姓的活計就少了,朝堂之上肯定有那些混賬東西在忽悠英明偉大的皇帝。

最好把那些混賬東西們都拉出去打靶!

就連最應該對崇禎皇帝不滿的商人羣體,畫風最近都有些不對勁。

這些拉出顆黃豆都會洗洗再吃的傢伙,不僅不再破口大罵朝廷收商稅,反而開始自覺的開始了交稅,不再想著如何避稅漏稅。

上古賢王們怎麼樣兒,崔璐不清楚,畢竟史書裡面記載的誰也沒有看到過,而崇禎皇帝所擁有的功績和民心,卻是讓人實打實的看在眼中。

崇禎皇帝一路打下來的功績,還有手裡握著的民心,強大到近乎於可怕——這意味著崇禎皇帝有足夠的資本去任性,哪怕是幹出來多麼天怒人怨的事情,只要民心一天沒有敗光,崇禎皇帝就一天是無敵的狀態。

只要崇禎皇帝願意,他可以在開挖大運河的同時修上幾條鐵路,可以同時拉起幾百萬的馬仔去懟人。

只要國庫裡面有銀子,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然而讓朝堂上下所有人都暗自慶幸的是,崇禎皇帝從來沒有那麼任性,就算是懟人也往往只選擇一個目標往死裡懟。

這樣兒一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節省了下來,可以用於大明國內更多的工程,然後民心越發的凝聚,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鐘聲將已經有些走神的崔璐驚醒了過來。

梵帝岡高處的山頂之上,一口剛剛樹起來不久的巨鍾在崔璐一行人快要到達城門口的時候悠然敲響,清脆嘹亮的鐘聲遠遠的傳了出去,就像是按下了激活按鈕,整個城市都變得鮮活了起來。

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在梵帝岡的平民裡面算是有見識的老人,說話的時候,嘴巴上捲曲的鬍鬚都在跟著抖動:“看看大明帝國的軍人,這纔是精銳!”

身邊的其他人都贊同的點了點頭。

教廷現在最爲精銳的瑞士長戟兵已經出來隊列了——然而往日裡怎麼看怎麼精神的長戟兵在大明帝國的一個千戶所面前,卻有些黯然失色的感覺。

因爲很多人的腿在無聲的抖動著,如果不是傳承了近千年,已經深深的刻畫在腦子裡的那種忠於教廷的使命感,只怕這些長戟兵已經一鬨而散了。

至於以前總是被人拿出來吹噓的十字軍和三大騎士團,現在乾脆連個影子都看不到了。

在瑞士長戟兵列陣完畢以後,英諾森十世和一衆紅衣大主教們,也從城堡裡面出來了,這些往日裡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一齊出現,讓在場的所有歐洲人都瞧了個夠。

崔璐端坐在馬上沒有出聲,英諾森十世卻先向著璐拜了一拜,高聲道:“臣,英諾森,敬問聖天子安!”

崔璐點了點頭,朗聲道:“聖躬安!英諾森免禮!”

答完禮之後,崔璐才從馬上下來,走向了英諾森十世——崔璐在馬上的時候,持天子節,代表的就是崇禎皇帝,別說是英諾森十世,就算是大明的藩王們到了崔璐跟前,也得老老實實的先問安。

可以看的出來,英諾森十世是用了心的,是真的用了心。

雖然大明官話說的彆扭無比,但是好歹也是大明官話,而且必備的香案等等也已經準備妥當,就等著冊封大典開始了。

跟在崔璐身後的錦衣衛裡面當下便有一騎越衆而出,朗聲喝道:“奉天子詔,冊封英諾森爲教宗,英諾森接旨!”

PS:今天獻祭一本書友寫的《憾明》,前兩天剛奶死一本,看看這貨能撐幾天。

再PS:感謝過往I歲月的打賞!又多了一個盟主,還有幾十個跑丟的,啥時候歸隊?

另外PS:看盜版的都回來支持一下可好?哪怕就是今天和明天這兩天的時間!

第四百九十章 佔山爲王第四百一十九章 兵圍大凌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說帝心憐赤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攪屎第八百四十二章 未必就會虧!第七百七十章 炮擊,炮擊!第六百一十章 是朕提不動刀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便許爾等一地總督(4千字大章)第四十一章 玩泥巴的崇禎第四百三十八章 必須得有人背的黑鍋第八百四十三章 堅持洗腦二十年,試刀!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陛下大選秀女第八百七十一章 老子不幹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被打臉的崇禎皇帝第七百一十二章 還合還是另有穿越者?(第一更)第二百零二章 潑婦和錦衣衛第二百六十二章 崇禎皇帝的辦法(4千字第二更)第三百六十六章 德川將軍是個好人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到用時方恨少第五百九十章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夠用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到用時方恨少第二百二十六章 這是黑吃黑!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孃的,不對勁啊第三百七十三章 這玩意能吃嗎?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二百七十四章 夜議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修德政,四海賓服(4千字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孔先生第一百九十七章 沒有一個好東西第二百七十九章 動一動軍事體系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二宗第七百零六章 大明的羊,吃不了人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之患,在好爲人師第十八章 劉興祚起兵第四百零二章 軍演,創傷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夷之三問第三百六十六章 德川將軍是個好人第二十七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十六章 朕等著你來!第八章 誰讓朕和百姓一時不痛快,朕要他九族都不痛快!第四百四十八章 子曰,頭疼第四百六十一章 狗皇帝進瀋陽第七百五十八章 拆分合並第八百六十九章 絕望的德川家光第六百五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們不死,朕心不安!第三十六章 商業無國界,商人有國界!第四百零三章 誰敢跳就摁死第二百二十一章 嘉興吳家第三百一十章 這嘴是開過光啊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鳥兒就多第三十章 吐血的皇太極第四百零一章 指點,無間第四百零八章 托馬斯小火車來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朝臣奮迅如霹靂第二百八十一章 始作俑者第八十章 移封第一百九十三章 憑本事借的爲什麼要還第三百六十四章 求個恩典去倭國第二百四十章 張之極進城(4千字大章)第七百零七章 不是瘟疫的瘟疫?第七十四章 新軍第二百九十五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夠用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誅心之語第四百四十九章 坑人,坑七個藩王第三百六十六章 德川將軍是個好人第六百六十一章 現實版三國演義第五百七十八章 心黑手辣不要臉第五百九十五章 朕讓你們罵!第八百零八章 都是些渣渣第二百九十八章 何謂王道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鳥兒就多第三百四十二章 能胡編亂造也是個本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借殼上市?第三百八十章 大明人多的是第八十九章 賣國者的商議第七百七十八章 命中註定的相見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夠用的寶鈔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迎祥(4千字第二更)第七百三十五章 去到天地的盡頭看看(4000字章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蒸汽機的雛形第八百六十四章 我們需要孔代親王是正義的一方第五百三十六章 坑死人的損招第二百六十章 倒黴的老回回馬守應(4千字第二更)第五百零六章 黃臺吉之死第五百七十章 認慫第四百五十九章 近在眼前的瀋陽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準備出海第七百三十章 如果誤傷……(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處置第六百三十章 聽說,大明的皇帝還要臉?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六百二十九章 多生孩子多修路!第九十二章 排隊槍斃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一百九十章 將士高歌得勝歸第六百零七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七百三十六章 玩狼的野人?狼人?
第四百九十章 佔山爲王第四百一十九章 兵圍大凌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說帝心憐赤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攪屎第八百四十二章 未必就會虧!第七百七十章 炮擊,炮擊!第六百一十章 是朕提不動刀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便許爾等一地總督(4千字大章)第四十一章 玩泥巴的崇禎第四百三十八章 必須得有人背的黑鍋第八百四十三章 堅持洗腦二十年,試刀!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陛下大選秀女第八百七十一章 老子不幹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被打臉的崇禎皇帝第七百一十二章 還合還是另有穿越者?(第一更)第二百零二章 潑婦和錦衣衛第二百六十二章 崇禎皇帝的辦法(4千字第二更)第三百六十六章 德川將軍是個好人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到用時方恨少第五百九十章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夠用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到用時方恨少第二百二十六章 這是黑吃黑!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孃的,不對勁啊第三百七十三章 這玩意能吃嗎?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二百七十四章 夜議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修德政,四海賓服(4千字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孔先生第一百九十七章 沒有一個好東西第二百七十九章 動一動軍事體系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二宗第七百零六章 大明的羊,吃不了人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之患,在好爲人師第十八章 劉興祚起兵第四百零二章 軍演,創傷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夷之三問第三百六十六章 德川將軍是個好人第二十七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十六章 朕等著你來!第八章 誰讓朕和百姓一時不痛快,朕要他九族都不痛快!第四百四十八章 子曰,頭疼第四百六十一章 狗皇帝進瀋陽第七百五十八章 拆分合並第八百六十九章 絕望的德川家光第六百五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們不死,朕心不安!第三十六章 商業無國界,商人有國界!第四百零三章 誰敢跳就摁死第二百二十一章 嘉興吳家第三百一十章 這嘴是開過光啊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鳥兒就多第三十章 吐血的皇太極第四百零一章 指點,無間第四百零八章 托馬斯小火車來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朝臣奮迅如霹靂第二百八十一章 始作俑者第八十章 移封第一百九十三章 憑本事借的爲什麼要還第三百六十四章 求個恩典去倭國第二百四十章 張之極進城(4千字大章)第七百零七章 不是瘟疫的瘟疫?第七十四章 新軍第二百九十五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夠用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誅心之語第四百四十九章 坑人,坑七個藩王第三百六十六章 德川將軍是個好人第六百六十一章 現實版三國演義第五百七十八章 心黑手辣不要臉第五百九十五章 朕讓你們罵!第八百零八章 都是些渣渣第二百九十八章 何謂王道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鳥兒就多第三百四十二章 能胡編亂造也是個本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借殼上市?第三百八十章 大明人多的是第八十九章 賣國者的商議第七百七十八章 命中註定的相見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夠用的寶鈔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迎祥(4千字第二更)第七百三十五章 去到天地的盡頭看看(4000字章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蒸汽機的雛形第八百六十四章 我們需要孔代親王是正義的一方第五百三十六章 坑死人的損招第二百六十章 倒黴的老回回馬守應(4千字第二更)第五百零六章 黃臺吉之死第五百七十章 認慫第四百五十九章 近在眼前的瀋陽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準備出海第七百三十章 如果誤傷……(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處置第六百三十章 聽說,大明的皇帝還要臉?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六百二十九章 多生孩子多修路!第九十二章 排隊槍斃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一百九十章 將士高歌得勝歸第六百零七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七百三十六章 玩狼的野人?狼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柱| 裕民县| 苏尼特右旗| 华蓥市| 晴隆县| 勃利县| 双牌县| 武宁县| 达孜县| 龙川县| 镇宁| 佛冈县| 巴中市| 利川市| 泽库县| 宣化县| 余干县| 白沙| 工布江达县| 长葛市| 宁阳县| 定安县| 开江县| 陇川县| 抚州市| 石景山区| 克山县| 台中县| 察隅县| 淳化县| 建平县| 汉阴县| 太康县| 苏尼特右旗| 齐河县| 从化市| 昆明市| 云霄县| 左贡县| 绥江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