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這邊,此時已經是凌晨,但演播室的主持人和兩位嘉賓興致不減。
“好傢伙,最佳演員和金熊獎一起拿了,看來《小丑》在這屆電影節上還真是一枝獨秀啊。”
張一謀有些驚訝,他本來都以爲沒什麼希望了。
主持人問道,“這種同時拿到這兩個獎的機率是不是很小。”
“相當少出現這種情況,”張一謀回憶道,“我記得好像1998年有一次,應該跟這個比較類似吧。”
他看向身邊的陳凱鴿,有些不太確定。
陳凱鴿點頭,“是有一次,不過那回是金熊獎加最佳女主角。”
“叫《中央車站》,”張一謀道,“哦對,想起來,是叫這個名字。”
那時張一謀還在一門心思的拍文藝片,因此關注比較多,到如今還都記得。
陳凱鴿補充道,“其實後面也出現過一部作品拿兩個的情況,我記得甚至有出現過同時拿金熊獎和評審團大獎這樣的例子。”
“金熊獎相對另外兩家,沒有那麼嚴,有時就會出現這種一部作品拿到多個獎項的情況。”
“凱鴿導演說的沒錯,”張一謀道,“不過這幾年是越來越少了,小陳這個含金量不低。”
“這倒是,領著萊昂納多拿下影帝,從小李子的獲獎感言也能聽得出來,小陳對他的指點很關鍵。”
……
衆人閒聊著。
屏幕上,陳麟風說完了獲獎感言,在斯克裡克的牽引下,進行全場的致敬儀式。
這樣與衆不同的場景,引起了演播室衆人的注意。
陳凱鴿有些眼熱,在全場這麼多明星面前,接受同行的禮敬,真是人間一大享受啊。
主持人很敏銳的察覺到這種待遇應該是比較非常規的。
不過過去沒轉播過場內的情況,他還真不太清楚。
於是主持人問,“這種儀式應該是不多見的吧?”
陳凱鴿本想回答這還是第一次。
但張一謀已經笑瞇瞇說道,“是不多見,我所知道的,應該是第二次。”
“上一次我在戛納,和小陳一起獲得金棕櫚那回,跟這個比較相似。”
“那次是我拿到三金,再有小陳作爲歷史上最年輕的金棕櫚得主,因此組委會那次給的待遇也挺高。”
陳凱鴿:“……”
主持人心中一動,覺得這是個可以探討的點。
他順勢問道,“所以柏林電影節的組委會這是學戛納的做法?
而且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是在09年的戛納,爲您和陳導做的?”
“應該吧,再往前具體有些場合我也沒經歷過,不知道是不是從我倆開始的。”張一謀老實回道。
“那這個可以回頭確認一下。”主持人將話題帶過。
後方的導播很重視,將之記下來,連忙詢問經常跑歐洲電影節的臺裡記者。
他們能夠進入到媒體中心看到頒獎禮,最是清楚。
沒一會,導播確認了,確實是在09年戛納電影節中,第一次出現類似的歡慶儀式。
他連忙通過耳麥將消息傳給演播室的主持人,讓其找機會口播。
這時三人的話題,已經轉到陳麟風這回拿獎之後的變化。
張一謀侃侃而談,“歐洲三金以及奧斯卡最佳導演都拿到,代表著小陳在獎項資歷上,不弱於任何一位電影人。
對他本人來說,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他本來就是世界頂尖導演,無非是說起來,多了一項榮譽……”
陳凱鴿今天顯得格外沉默。
他不是嫉妒小陳。
都是本家,有什麼可嫉妒的,誰不知道他和小陳關係好。
但這個老謀子有點討厭了,他怎麼這麼多話啊。
……
雖然是凌晨,但爲了第一時間知道金熊獎的歸屬情況,觀看直播的人不少。
網上很快沸騰起來。
“我艸,真得獎了。”
“真沒想到這麼順。”
“哈哈,拍三部文藝片,分別入手金獅、金棕櫚和金熊,這不有手就來。”
“過於輕鬆,顯得國內很多追求獎項的導演們很呆。”
“話說三金大滿貫了,到底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風神保底是個電影大師,能有這種成績的,都是大師級人物。”
“能比得上黑澤明嗎?”
“不好說,咱們是當代人,其實並不太能體會出陳麟風的歷史地位,估計得幾十年後才能客觀的做對比。”
“……”
網上的討論,不少都聊到了大滿貫之後的意義。
這本身也是跟著六公主直播內容的話題展開。
張一謀本身也是大滿貫,不好過於吹捧,否則肯定要被人說那是在吹自己。
而陳凱鴿不知道爲啥,越到後面話越少。
兩人說的不怎麼帶勁,讓不少看直播的觀衆們意猶未盡,因而看完之後,在網上又熬夜討論起來。
逼乎第一時間就出現了類似的問題:
【如何看待陳麟風拿到金熊獎,達成大小三金大滿貫的成就。】
問題的下方,很快就有人回答。
“以後全球的電影學院,大概都要多加一節課,專門講陳麟風的作品,分析他的作品風格、畫面美學、鏡頭語言等。
用通俗的話來講,這就是大師級人物。”
“其實評論歷史地位,還爲時過早,單從當下地位上來講,應該沒有太大提升。
陳導已經是全球最頂尖那個級別的導演了,多個三金導演的名頭,也不會多給什麼。
當然,你要論未來,那可能確實意義重大。
說不定未來的百度詞條裡,會將如今這個時刻,稱爲華國電影的巔峰時代,或者是華國電影崛起的起點。
誰知道呢。”
“不客氣的說,歐洲三大電影節三金的重要性,在華國國內可能都要再提高一個檔次。
本來這些年,隨著國家實力不斷提升,電影市場擴大,業內都開始更加重視電影的商業成績。
看看這兩年,入圍歐洲三大的作品數量就知道了,相比過去,斷崖式下跌。
民衆對歐洲三大的重視程度也在下降。
但陳麟風拿到三金大滿貫,很可能把歐洲三金的知名度和重要性再提上來。
不說別的,有人年紀輕輕就憑藉歐洲三大的成就,以後保底可以稱爲大師了,會有人不上心嗎?”
“……”
從半夜到凌晨再到上午,得知陳麟風得獎的人越來越多。
都不用特意關注,隨便打開手機,到處都是相關的新聞推送。
不只是影視娛樂媒體,很多綜合性社媒,也都把“得獎”“三金大滿貫”這一類的報道,掛在了頭版頭條。
陳麟風高舉金熊獎盃,被四周的嘉賓彎腰致禮的高清大圖,作爲頭版新聞封面,只要隨便點進一家媒體的網頁,便能看到。
新浪、網易、企鵝等門戶網站新聞平臺,點進去,首頁幾乎全是相關的報道。
微博更是熱搜刷屏。
連帶著“陳麟風得獎意味著什麼”“最年輕的大師”“超越黑澤明”等話題,也掛在熱搜上。
網友們討論的火熱。
最熱的要數陳麟風在昨天凌晨時間,發送的一篇微博。
一個手拿金熊獎獎盃的簡單圖片,下方附文:
“我得獎啦!”
就這麼一條很簡單的微博,評論數已經超過10萬。
很多人剛發的評論,幾乎刷新一下就看不到了。
轉發數也超過1萬。
熱度高的爆炸。
陳麟風這次拿到大滿貫,消息傳的竟是比張一謀那回還要誇張。
央視的《朝聞天下》等早間新聞,騰出了一個小專題的時間,特意介紹昨天凌晨時得獎的盛況。
國內已經陷入一片歡騰。
德國柏林。
陳麟風一大早的,先是送別茜茜。
她要回劇組拍戲了。
隨後,上午是新聞發佈會。
記者們很是激動,問題幾乎全朝著陳麟風招呼。
“25歲拿到三金大滿貫,你是否有隱退的想法?”
“你有覺得柏林電影節的評獎太鬆了嗎?或者三大電影節發獎都太輕易了?”
“chen你怎麼看待湯姆霍伯對你的評價?”
陳麟風熟練的應對著媒體的提問,直到這裡,他停了一下,反問道,
“湯姆霍伯說了什麼?”
這位之前憑藉《國王的演講》拿到過2010年的奧斯卡最佳導演,不是無名之輩。
“他說你能夠連拿三金,其實是歐洲三大對於亞洲導演的某種優待。”
陳麟風驚訝道,“確定是原話?”
不是他不相信,實在是記者的節操,太不值得信任。
“額,大概是這個意思。”那名記者回道。
陳麟風不知道具體情況,盡力的敷衍。
“個人有個人的想法,我支持他說話的權力。”
“那……”記者還要再問。
陳麟風直接閉麥,“下一位。”
新聞發佈會上,刁難的並不多,亞洲國家的記者,尤其好說話。
很多吹捧之詞,讓他都有點招架不住。
霓虹的記者稍微有點酸,提到了黑澤明。
“有報道說,麒麟老師和張一謀導演一起,已經超過黑澤明導演,成爲亞洲最頂尖的導演,請問你認同這個說法嗎?”
陳麟風正色道,“黑澤明導演是我很喜歡的一位導演,他在當初的那個時代,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兩者並不能放在一起做比較。
至於張一謀導演,我認爲這兩位都是大師級人物,或許各有千秋,也或許能分出高下,這個有賴於歷史的公論,我不能給出具體的答案。”
霓虹記者滿意的退下了。
棒國記者接著問,“請問你怎麼看待奉俊昊導演。”
這也是來尋求認同感的。
陳麟風發現了,好像最近一段時間,問這類問題的逐漸多了起來。
總是詢問他,對某某某的看法,或者對哪部作品的看法。
“很優秀的一位導演,《殺人回憶》這部電影,我很喜歡,算是我最喜歡的棒國電影之一吧。”
陳麟風常規進行誇誇。
不管心裡對這兩個國家有什麼意見,同行之間,一般情況下,他都是以互捧互助爲主。
棒國記者很是興奮的記錄:
【《盜夢空間》導演陳麟風,新晉的三金大導,認可奉俊昊導演爲最優秀的導演,《殺人回憶》是他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
再多的鮮花和掌聲,都屬於是對過去認可。
陳麟風並不會沉溺於此。
歐洲這邊很多大電視臺,或者知名節目,邀請他談談得獎的話題。
這裡有不少,是在過去宣傳新書的時候,有過不錯關係的。
因而不太好拒絕。
他讓梅姐統一推後,反正3月份會在倫敦拍戲,到時候再抽空上節目不持。
自然,六公主這邊,也有訪談邀約,陳麟風也推後。
這些都留給未來的他頭疼吧。
回去的飛機上,韓山平跟他坐鄰座。
韓山平興奮勁還沒過,“小陳啊,我是真沒想到,你竟然緊接著老謀子,這麼快拿到大滿貫。”
他的高興情緒很好理解。
雖然多推遲了一個任期,但再過個四五年,還是要退休。
但就是這時候,小陳也實現了大滿貫成就。
某種程度上,這是華國電影人的突破,是再攀高峰。
但凡涉及華國電影和電影人,都可以算作是他的功績。
小陳是正經的內地培養出來的電影人才。
這份功勞,大家都能沾沾。
陳麟風將頭靠在座椅上,閉目養神不耽誤他說話。
“真是運氣好,我自己都沒想到會這麼順利。”
“哈,這就是能耐。”
韓山平恍然大悟,涉及到運氣,那還用說嘛。
小陳的運氣,業內誰不知道。
他自己都有感覺,和小陳合作之後,運氣好了不少。
陳麟風並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只是道,“得獎是得獎,後面怎麼發展,還是得另說。”
“不是也有那種拿了獎,然後就再也出不來好作品的案例麼,就跟被吸了氣運一樣。”
“呸呸,”韓山平啐了一口,他作爲長輩,可不認同這個說法。
“你這才幾歲,巔峰期長著呢,跟那些老傢伙可不一樣。”
“好吧,韓總你說的對。”陳麟風雖然是在警醒自己,但也覺得有點晦氣,就不再說。
韓山平頓了頓,又道,“國內到時候估計會有不少會議或者講座、論壇,邀請你參加,你想好了怎麼做嗎?
光我這邊,就有上級領導探口風,想給你舉辦幾場座談會。”
確實,這也是個問題。
過去陳麟風年紀偏低,這類場合他參加的話,多少有些不倫不類的。
他往往是拒絕居多,對方基本也就認了。
可事到如今,都有人開始稱他爲大師了,顯然是不會再有人忽略他。
說不定就要二請、三請。
梅姐聽到這裡,插話道,“小風幾年的空閒時間不多,如果實在有推不掉的,到時候我來協調時間。”
這等於還是把拒絕的活攬到了自己身上。
韓山平點點頭,“這樣也好,小陳你還是專注在創作上,每年適當來個一兩次就行了。
我儘量幫你多傳傳話,領導們肯定也都能理解。”
陳麟風點頭,“謝謝韓總了。”
“也謝謝梅姐幫我。”
“哎,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韓山平擺手。
其實成名之後,類似的複雜事不是一件兩件。
比如上面想要拍一部主旋律影片,或者先輩人物傳記,這時候想到你。
又或者某國領導人(家屬)喜歡你小陳這個偶像,希望能見見你。
再或者,出訪國外某地,覺得你比較適合隨同一起的。
往往就會做出邀請。
這些事並不能說是打擾,很多時候都是對電影人本身的發展有利的。
說不定還是上面好心。
這些邀請,在《盜夢空間》以及三金集齊之後,肯定會更多。
但陳麟風已經這麼忙了,
這時候怎麼拒絕,又不影響關係,就很考驗水平。
陳麟風一般都是推給梅姐來管。
梅姐在這方面做的很是得心應手,甚至能借此和對方扯上並維護好關係。
而陳麟風需要做的少之又少。
他越來越慶幸,當年父親給自己找來這麼個幫手。
有時候都感覺梅姐也是他的掛,作用幾乎不弱於記憶掛。
陳麟風在飛機上快睡著時,韓山平又提起了一件事。
“《小丑》得獎,國內關注度很高,之前咱們也聊過引進的話題。”
陳麟風立馬精神了,“有新消息?”
“嗯,上邊認爲電影裡有不少血腥場景,這個必須要規避掉。”
這個確實,《小丑》裡面,亞瑟殺陷害自己的同事那段,屬實是有點血腥。
陳麟風點點頭,“這個我覺得沒啥問題,然後呢?”
韓山平手一攤,“然後?沒然後了。”
“啊?”陳麟風瞪大眼,“就這就行了?”
他有些不可置信,《小丑》這片子,他自己都擔心教壞國內觀衆。
結果上面這麼心大的嗎?
韓山平笑道,“可能還會有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總體是不會大動的。”
那些陳麟風都不關注,邊邊角角的,頂多算是大剪刀展示一下存在感。
他關心的是,上面給的審覈權限有點太寬鬆了。
這其實不是什麼好事。
哪怕好處落在自己身上,他也要這麼說。
因爲有一就有二。
他自己能確定屁股不歪,娛樂圈別的導演可不行啊。
像是某數字導演,都赤裸裸的摒除漢族在歷史神話片中的存在了。
萬一未來給了這種東西審覈寬鬆,那太噁心人了。
陳麟風將內心的擔憂一說。
韓山平搖頭失笑,“你以爲你小陳是什麼人物?”
“我?”陳麟風指了指自己鼻子,“能是什麼人物,有點名氣的電影人唄。”
“可不止是有點名氣,”韓山平道,“不止一個領導對你寄予厚望,最頭上的大領導都知道你的名字。
某種程度上,你現在跟國家的文化戰略是一體的。”
陳麟風啞然,這個概念就大了,他不太有直觀概念。
韓山平也沒多解釋,小陳現在埋頭創作,不怎麼接觸事,以後慢慢自然會明白的。
梅姐倒是有些明白。
此前的金雞獎改革,其實實質上就是小風一手推動的。
行業內還好說,官面上怎麼解決的?
全程幾乎都沒什麼磕絆。
這要是換個人,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這裡面就隱隱顯露出不凡來。
此後,一路無話。
燕京國際機場。
不出意外的,又有大批記者圍堵,這回連粉絲都不少。
主要時間卡的死,剛好電影節結束,過年沒回來,這會兒怎麼也要回來看看。
不少人都知道,他後續還要去國外拍《神探夏洛克》的。
這行程都被算準了。
衆人擡眼一看,歡迎的陣容裡甚至還拉著巨大的橫幅,上書“歡迎陳麟風導演柏林凱旋。”
得,這幫人準備豐富啊。
陳麟風這段時間被採訪的都要吐了,但還是隻能硬著頭皮走上前去。
用韓山平的話說,這叫“全國人民的熱切期盼”。
還好,韓山平本身也是娛樂圈大佬,自有話題度。
媒體們不能把他撂一邊不管。
因而也算是幫著吸引了一些火力。
麒麟和華影的人早就收到消息,提前來到機場,並聯合機場方做好了協調工作。
媒體有秩序的進前,影迷粉絲們被隔在稍遠處。
他們甘之如飴,能親眼多看一眼偶像也是好的,感覺人生得到了極大滿足。
記者們從電影節剛結束第二天,就開始在機場蹲守。
這些人神通廣大,不僅盯著航班信息。
柏林那邊,有的媒體有電影節的採訪安排,閉幕式之後就一直盯著陳麟風一行人。
他們那邊進柏林飛機場,這邊就收到了消息。
根本躲不開。
事到如今,來到這裡的媒體,已經多大近百家,快趕上大型活動費勁心力邀請的規模了。
媒體的質量,同樣不低。
不光有娛樂圈的衆多媒體,《華國青年報》《人民網》《環球時報》《觀察者網》等官媒,
《河大報》《燕京日報》《冀省日報》等地方媒體也在場。
當然,主要是冀省和中原省這兩塊地方,一個離得近,一個自家孩子。
再有就是申海的一些大媒體。
這些媒體都知道陳麟風的風格。
一碰到熱點大事,一準想辦法躲開,要麼縮在家裡,要麼用工作推辭。
這招用多了,大家自然都開始防備。
如今可算是逮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