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5章 難調西軍

衆(zhòng)軍士被人喝止,全都退下,躬身道:”少將軍!”

那人上前瞭解爲何爭吵?軍事稟報與他,那人年輕的臉上立刻堆滿了崇敬之色,上前躬身道:”可是征服西夏國和高昌回鶻的蕭明將軍?”

蕭明點頭道:”沒錯,正是區(qū)區(qū),敢問你怎麼稱呼?”

”在下種合,種師中是我叔父!”

“那種師道將軍是?”

“正是家父”

“原來是少將軍!是蕭某魯莽了,還請恕罪!”

種合道:“蕭將軍說哪裡話,你的戰(zhàn)績震爍古人,西域之戰(zhàn)流傳甚廣,都在傳說蕭將軍的蓋世武功,聽說將軍又是我大宋人士,那豈不是爲我漢人建立了不世功勳嗎?”

“呵呵!”蕭明笑道:“少將軍過譽了!不知道種師中將軍可在,蕭明有要事找他”

種合道:“叔父正在圖室觀看地圖,就由我代爲通報,蕭將軍請!”

蕭明與種師和的見面,完全是圍繞著楊震之死展開的,楊震是員虎將,種師中是十分佩服的,但楊震建功心切,沒有聽從老帥折可存不可輕敵躁進的勸戒,對整個西夏佔據(jù)的河西地區(qū)應該緩圖之,最後終於被害。

種師中與楊震實屬同僚,並非上下級,種師中的的這個位子在折可存回京之後本就是楊震的,但楊震只做到步馬軍統(tǒng)制,就隻身帶兵前往了甘州,最終在那裡遇害。

種師中待人還算和氣,蕭明注意到他正在查看,京西與京東兩路的局勢地形圖,想來是在關注,金兵攻宋之事。

“金兵已下滑州,京師危矣,種將軍難道不想起兵勤王?”蕭明問道。

種師中道:“我大宋兵制嚴格,沒有調兵的符節(jié),私自調兵乃是誅九族的大罪!我雖有心率兵去救京師之危,但奈何沒有樞密院的符節(jié),我西軍的精銳絲毫不敢動啊!”

蕭明道:“上次西夏,楊震將軍遇害,又有李存忠的兵亂,大宋西軍從永興軍路向西而動,想來並不是樞密院的指令吧?”

種師中沉默不語,那一次調兵西進他是奉了其兄種師道的命令所爲,這裡面有很多的貓膩,童貫目前仍然統(tǒng)領西軍,又是樞密使,他爲了剝奪折可存的影響,極力拉攏西軍將領,種師道自來清高,本不願與童貫爲伍,但童貫給他臨時決斷權,卻讓他不禁有點想法。

上次西軍的調動,楊震是等於丟掉了甘州大宋的勢力範圍,種師道調兵西進,也是爲了搶地盤的,蕭明率黃金軍團平叛之後,等於是整個地區(qū)處於權利的真空,種師道在西北經(jīng)營多年,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了。

黃金軍團的戰(zhàn)力實在驚人,種師道對蕭明實在是有些猜疑,派弟弟種師中在西部列重兵也是防範之意,這一點蕭明心知肚明,他在與大宋接壤的地區(qū)從未派兵把守,對他們搶佔地盤的行爲也聽之任之,就是不想與大宋有任何的摩擦。

黃金軍團再次西征之後,種師道纔將兵馬撤走,但仍然留下了五萬番兵給種師中,其意義不言而喻,種師中不是不想領兵東進,但一則樞密院未下令,他大哥種師道也沒有讓他動一動的意思,種師中也是左右爲難。

蕭明道:“你兄種師道將軍目前正在太原與金兵糾纏,根本分不出兵馬解救東京之危,那童貫本是個無能之輩,京東西路,河北兩路兵敗如山倒!他手下劉延慶譚慎竟然燒營南竄,大宋已經(jīng)有半數(shù)兵馬盡墨!將軍不趁此時發(fā)兵,救大廈之將傾,挽社稷於危難,更待何時”

種師中搖頭道:“干係重大,恕我不能從命!”

蕭明怒道:“國家危亡之際,你還在顧忌自己的身家性命,看來讓你做這個秦鳳軍的統(tǒng)制是太lang費了!不如將兵權借給我吧”說完他就準備和身後的武松準備動手。

種師中愕然道:“人都道你蕭王是一代梟雄,果然一言不合就要奪兵權拉啊?可是我就算將兵權給你也沒有,大宋兵制,將不識兵,兵不識將,沒有統(tǒng)御使的文官,底下的中下軍官也不會聽你的”

種師中說的是在理,蕭明知道這就是大宋以文御武的後果,宋軍中都統(tǒng)以上的軍官纔可擔任部分的文職官,而這個文職官只歸屬地方不歸屬中央,沒什麼地位,統(tǒng)制以上的軍官才能出任防禦使,制置使等官職,但軍權必須交出來。

看來就算自己搶了種師中手中的官印,奪了他的權估計也沒用!蕭明左思右想不知道如何是好,一旁的種合急道:“叔父!蕭將軍也是一番愛國之心,請您不要見怪!”

種師中道:“我又何嘗不知,蕭王所掙的整個西夏國,現(xiàn)在不但不是我大宋的邊患,而已成我大宋的後盾,其功在千秋,蕭王能與我們提供些糧草,就已經(jīng)是在支援我大宋的抗金大事了!”

蕭明心緒煩躁,起身告辭,他告訴種師中道:“西夏糧草豐足,但卻不是爲圍困圍困我的軍隊提供,什麼時候將軍提軍東向,我自會支援你糧草十萬擔!”

種合問道:“蕭將軍爲何來借西軍?你黃金軍團所向披靡,正可提兵勤王,怎麼會看中叔父的這幾萬人馬呢?”

蕭明朗聲而笑道:“西夏加西州百萬土地,我區(qū)區(qū)三萬黃金軍,只是震懾之軍,全都東調了,那裡再亂了,我拿什麼人去鎮(zhèn)壓?”

種師中道:“我派兵給你也行,但甘州之地可否給我?”

蕭明斜了一眼他道:“可以,你派兵前去西州整個接手都可以,但你沒有樞密院的命令,敢去麼?”

種合道:“子由不太明白,蕭將軍如果你帶兵的話需要多少人馬可解汴京之危?”

蕭明道:“人不用多,三萬即可!”

種師中對種合道:“子由,爲叔身體不適,你有監(jiān)軍的權利,又是提轄使,一切謀畫有決斷權,你可明白?”

種合道:“叔叔養(yǎng)病重要,當然不能打擾,小侄明白!”

蕭明目瞪口呆的看著這叔侄兩個演雙簧,十分的不解道:“你們,這是何意?”

種師中道:“我手中有五萬番軍,並不在西軍序列,我可調撥你三萬人馬,名義是應你的要求協(xié)防剿匪,條件是十萬擔糧草,你認爲如何?”

蕭明尋思,三萬番軍只是充充人數(shù),死馬當做活馬醫(yī),自己還需要大量的兵器甲冑來武裝,西軍的這些番兵,訓練不足,但都是弓弩兵,權且接受下來,再像其他辦法,於是點頭同意。

“如此就多謝種將軍了!”

種師中搖頭道:“我只盼朝廷速派調兵符節(jié),向你要糧草也是爲了早作準備,你就算當做我西軍的前鋒吧!”

蕭明拜謝,聲稱糧草立刻派人送到,自己可現(xiàn)帶人東去,種師中最後將種合也派給蕭明,作爲番軍指揮的憑證。蕭明再謝,帶著種合就走。

蕭明帶人趕回駐地,讓種合前去點兵,第二日就要出發(fā)。

種合道:“三萬番軍由我指揮,但總歸人數(shù)有限,將軍是否再招兵馬?”

蕭明道:“你有何建議?”

“河中府提舉姚平仲,手中還有一萬八千的鄉(xiāng)勇,將軍可前去說服此人,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人馬了!”

蕭明問道:“姚平仲又是何人,怎麼從未聽說過?”

種合道:“姚平仲此人乃是河中府的富戶,擁有田畝上萬,但此人是軍人世家,祖父曾爲永興軍馬軍都指揮使,他自己是武舉出身,現(xiàn)在是河中府的提舉,這一萬八的鄉(xiāng)勇都是他自己的莊戶子弟,我們可前去說服與他,讓他勤王就是了!”

蕭明點頭同意,就是不知道自己這個五地王在大宋的地頭上有沒有人認了,自己在西域可以呼風喚雨,大宋之內(nèi)官僚機構成熟,估計他們始終會認爲自己終始草莽,看來要合理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才行。

蕭明與種合約定,由他先去河中府,種合領三萬番兵隨後,種合自去清點兵馬,而蕭明立刻打點行裝前往河中府,衆(zhòng)人來到了河中府,並未前去拜訪姚平仲,一是要等種合的到來,這樣的藉口更好一些,二是蕭明發(fā)現(xiàn)河中府目前似乎並不太平,城內(nèi)有大量的江湖人士出現(xiàn),很多漢子都是攜帶著兵器,有的面黑有的面白。扎花紋身刺青著比比皆是。似乎是來趕什麼聚會一般。

蕭明派人一打聽才知道,這些江湖人士正是前來參加西北抗金義勇大會的,而舉辦這次大會的正是姚平仲,原來這位姚平仲在江湖上還是一名大俠,名號非常響亮,叫做:“鐵仲翁!”說明此人定然是練習過金鐘罩鐵布衫之類的功夫。

他這次以江湖名義,舉辦西北抗金義勇大會乃是爲了擴充實力,但時間太過倉促,只有西北和河間等地的江湖漢子和部分幫派參加,但此人的號召力卻也不小。

既然是抗金義勇,那就是爲了抵抗金兵的,現(xiàn)在金兵兩路攻宋,東路軍已經(jīng)兵臨東京城下了,這種戰(zhàn)報消息自然到處傳遞,而永興路軍的種師道正在太原與金兵激戰(zhàn),姚平仲此舉也是受了種師道的委託,希望能爲太原募集一些援兵,以爲其他幾路兵馬全敗,大宋已無援兵了。

蕭明有點不明白,既然是募集士兵,那爲什麼不樹招兵旗?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嗎,搞這些江湖俠士什麼的,一是不好管轄,而是沒經(jīng)過正統(tǒng)的訓練,單憑單打獨鬥如何能勝過驍勇酣戰(zhàn)的女真勇士?

隨意他決定親自去看看,看看到底這傢伙到底想搞什麼名堂?也好趁此機會將他的人馬收編過來,但去之前,蕭明也做了些準備,並且還化了妝。

蕭明帶著顧小六,郭守信,武松和錢拔光四人,也沒帶虎衛(wèi)徑直就去了姚平仲這次舉辦抗金義勇大會的地點,那是姚平仲在河間的產(chǎn)業(yè)叫做青雲(yún)莊的地方……

第163章 大號毛瑟槍第168章 洞房花燭夜第51章 奇璞 . 良儈第388章 決戰(zhàn)白水城第224章 劫營被殲第70章 新詞吟會秀一把第390章 虎衛(wèi)軍班師第349章 蕭侯爺做媒第48章 史家燒磁業(yè)第307章 驚聞噩耗!第112章 經(jīng)書的由來第289章 高麗大遷徙第162章 三方獨立談判第6章 經(jīng)堂探秘第285章 遷都大事第299章 夜探花船第278章 哪能讓別人掌控第412章 皇帝大婚第189章 遼東兵變第236章 泉州市舶司第279章 兩個偷渡客第40章 日昌園織廠大火第71章 巧遇徽宗第47章 樑孝王寶藏第104章 大遼國師第384章 一份大禮第60章 第三根手指第264章 我想老孃了第265章 初征日本第45章 童貫其人第62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第331章 不軌之心第325章 上元觀燈第238章 海外貿(mào)易第248章 無兵可用第343章 貪吃的趙構第219章 夜探金營第375章 軟禁的義兄第300章 劫船未遂事件第240章 刀劍相拼第398章 道學示威第224章 劫營被殲第52章 寶藏的兩條線索第392章 草原文化第344章 一份菜單第365章 波折的歸航第339章 臨陣罷兵第352章 北海尋賊第104章 大遼國師第141章 謀取定州城第397章 歐洲垃圾坑第377章 皇帝從軍第25章 1825枚甲葉第272章 眼界有多寬第204章 月氏黃金第26章 夾江而渡第386章 建設六星城第333章 作戰(zhàn)準備階段第154章 沒我真的不行第51章 奇璞 . 良儈第195章 兩線發(fā)展第261章 霧隱雷藏第60章 第三根手指第332章 海上遇盜第309章 怒掌朝權第42章 小將韓世忠第5章 逛逛杭州第201章 掃平李存忠第83章 暫回杭州第117章 建立特區(qū)第400章 皇帝要結婚第41章 明天會更美好第335章 塔塔爾人第316章 戰(zhàn)局急轉第135章 鐵血傭兵團第176章 割地賠款第134章 阿什立江第256章 鐵路債卷第251章 老子的地盤第153章 蕭八點第152章 元老會第285章 遷都大事第20章 高府赴宴第334章 魂歸故里第354章 獵豹屠熊第19章 九品保義郎第155章 保住遼東第281章 直搗黃龍府第293章 換鹽事件第304章 控制所有航線第295章 流通的貨幣第299章 夜探花船第406章 交趾、暹羅第256章 鐵路債卷第154章 沒我真的不行第111章 夜探開龍寺第3章 神醫(yī)弟子第315章 生化攻擊第11章 醉酒話桑麻第1章 越獄放火
第163章 大號毛瑟槍第168章 洞房花燭夜第51章 奇璞 . 良儈第388章 決戰(zhàn)白水城第224章 劫營被殲第70章 新詞吟會秀一把第390章 虎衛(wèi)軍班師第349章 蕭侯爺做媒第48章 史家燒磁業(yè)第307章 驚聞噩耗!第112章 經(jīng)書的由來第289章 高麗大遷徙第162章 三方獨立談判第6章 經(jīng)堂探秘第285章 遷都大事第299章 夜探花船第278章 哪能讓別人掌控第412章 皇帝大婚第189章 遼東兵變第236章 泉州市舶司第279章 兩個偷渡客第40章 日昌園織廠大火第71章 巧遇徽宗第47章 樑孝王寶藏第104章 大遼國師第384章 一份大禮第60章 第三根手指第264章 我想老孃了第265章 初征日本第45章 童貫其人第62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第331章 不軌之心第325章 上元觀燈第238章 海外貿(mào)易第248章 無兵可用第343章 貪吃的趙構第219章 夜探金營第375章 軟禁的義兄第300章 劫船未遂事件第240章 刀劍相拼第398章 道學示威第224章 劫營被殲第52章 寶藏的兩條線索第392章 草原文化第344章 一份菜單第365章 波折的歸航第339章 臨陣罷兵第352章 北海尋賊第104章 大遼國師第141章 謀取定州城第397章 歐洲垃圾坑第377章 皇帝從軍第25章 1825枚甲葉第272章 眼界有多寬第204章 月氏黃金第26章 夾江而渡第386章 建設六星城第333章 作戰(zhàn)準備階段第154章 沒我真的不行第51章 奇璞 . 良儈第195章 兩線發(fā)展第261章 霧隱雷藏第60章 第三根手指第332章 海上遇盜第309章 怒掌朝權第42章 小將韓世忠第5章 逛逛杭州第201章 掃平李存忠第83章 暫回杭州第117章 建立特區(qū)第400章 皇帝要結婚第41章 明天會更美好第335章 塔塔爾人第316章 戰(zhàn)局急轉第135章 鐵血傭兵團第176章 割地賠款第134章 阿什立江第256章 鐵路債卷第251章 老子的地盤第153章 蕭八點第152章 元老會第285章 遷都大事第20章 高府赴宴第334章 魂歸故里第354章 獵豹屠熊第19章 九品保義郎第155章 保住遼東第281章 直搗黃龍府第293章 換鹽事件第304章 控制所有航線第295章 流通的貨幣第299章 夜探花船第406章 交趾、暹羅第256章 鐵路債卷第154章 沒我真的不行第111章 夜探開龍寺第3章 神醫(yī)弟子第315章 生化攻擊第11章 醉酒話桑麻第1章 越獄放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南县| 汉源县| 措勤县| 象州县| 石嘴山市| 绥中县| 肇州县| 英超| 达孜县| 丁青县| 京山县| 广昌县| 威远县| 乌苏市| 凌云县| 桓仁| 景东| 社会| 三江| 临桂县| 克东县| 雅江县| 仪征市| 连山| 凯里市| 民县| 长春市| 济阳县| 洛隆县| 探索| 洮南市| 隆昌县| 郎溪县| 土默特左旗| 隆安县| 陵川县| 车致| 东莞市| 蓬安县| 五指山市|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