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7章 商議(三)

“還有嗎?”王裕洵開口詢問道。

“呃?差不多了吧。”王姒寶想了想,突然想到差一點把正事給忘了。於是趕忙道:“我其實這兩天想的最多的反而是三哥你這塊兒勢在必行的吏治改革?!?

王裕洵點頭道:“嗯。就像當年我參加會試考試時出的那道會試題。我和爹爹在來的路上討論的最多的也是吏治改革?!?

“那你和爹爹是如何想的?不要光指著我說。我在這方面的眼界必定沒有你們那麼寬?!蓖蹑氈雷约簩凫都埳险劚倪x手。她的很多想法大多來源於現代發達的資訊,還有就是小說和電視。

但關於改革在她的歷史認知裡,只要關於什麼變法的好像發起者都沒有什麼好的下場。但是一提到歷史進步好像又和這些變法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在王姒寶的印象中,第一個變法應該是商鞅變法,後來還有宋朝王安石變法、明朝張居正變法。

這三個人當中商鞅被五馬分屍了,王安石辭官隱退,張居正還能好些,最起碼其在位期間受到的待遇比較好,但是在其死後,差一點被開棺鞭屍,家屬或餓死或流放。

這其中尤其以王安石變法最出名。張居正的變法最爲成功。

說到王安石的變法主要是因爲國家土地兼併嚴重,大批農民喪失土地、富豪隱瞞土地導致國庫稅收銳減、財政赤字。另外,外面還有遼、西夏等少數民族威脅。

爲了富國強兵,王安石和當時的宋神宗一拍即合,隨即開始了變法。他提出了像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等等有利於老百姓的政策。但是他卻因爲觸動了地主土豪與官僚集團的利益,最後導致變法失敗。

而究其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吏治問題。他有好的政策,但是下面的人不給力,個個拖後腿,把好好的政策硬是弄成了給自己斂財的工具。

其實現在韶國處的形勢也十分不樂觀。韶國地處北方,農民耕種的時間比雍國要短。韶國地廣人稀,荒山、荒地比較多。好一些的土地也都集中在不用稅收的權貴手中。外面同樣有來自定國的威脅和蠻疆的不定期騷擾?,F在又處在人才凋零、青黃不接、政權交替的時候。因此,改革勢在必行。

估計自家公爹也是看好自家三哥年輕,有衝勁的特點,纔會親自選了他當丞相。而自家三哥將來要想成爲一代名相,讓韶國在他手中發揚光大,首先就是藉此機會實施吏治改革。

尤其是目前一切形勢對他還十分的不利,他手下連一個能夠支配的人都沒有,那麼,即使有自家公爹一個人的支持也沒用。

而張居正相比較而言實施改革成功的基礎恰恰就是吏治整頓的很成功。幾乎達到了上行下效。他所制定的政策即使在萬里之外,也有人去實施。

“這個我是這樣認爲的,吏治現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點?!蓖踉d偨Y道:“第一,整個朝堂盤根錯節,缺乏考覈和晉升體系,多靠論資排輩和拖門找關係晉級。第二,沒有人去關注官員的能力問題。一旦這人被封了某個官職後,不管其能力如何,很少有被免官的。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卻極有可能不得其門而入。第三,和第二點有關,就是隻任用,沒有懲罰措施。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官員不作爲。只要他們不犯大錯,就能在自己的官位上安安穩穩待一輩子。甚至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會因爲論資排輩的原因而得到升遷。第四,官官相護、體質腐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吏治?!?

“這個問題不光出現在雍國,就是韶國、定國還有其他幾個國家都一樣?!蓖踝恿x補充道。

王姒寶笑了笑,道:“豈止一朝一代,恐怕歷朝歷代都一樣?!?

“我記得當年我在會試上根本就沒怎麼答這道題。但是後來咱們都看過寶妹寫給溪哥兒的答案。”王裕洵說到這裡看了看王姒寶。

被點到名的王姒寶立馬回答道:“我當時好像說實施吏治改革的時機十分重要。而且最好要試點進行吧?!?

“對,正是這一點啓發了我。你說過吏治改革最好是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最好。那時人人只想著要如何保住自己現在的官職,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出來挑事,以免惹火上身?!?

王姒寶那時想的東西還不是很完善,但大體思路就是這些。於是十分不好意思道:“我那時還小,當時思考的時間也有限,所以還有很多東西想的不完善?!?

“我當時的想法和你差不多,可你當時才幾歲?”說到這裡,王裕洵都感到慚愧。那時自己還爲了與狀元之位失之交臂而傷感了好久,現在想來那時的自己還真的是沒經過什麼大風大浪、涉世未深??!

王姒寶能說那是因爲自己是僞蘿莉嗎?

“我認爲現在在韶國正是處在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實施吏治改革。”王裕洵繼續說道:“第一,現在差不多就是處於改朝換代的時機。第二,攝政王比較有遠見,會支持吏治改革。第三,現在朝堂上空出來的位置比較多,正好可以用來調整官位,也好用來填充能爲我們所用之人。我們也好藉此機會,挽回目前對於我們不利的局勢。”

“說說你的計劃吧,三哥。”見王裕洵信心滿滿,王姒寶便知道,自家三哥早已經有了主意。

“第一,開恩科,招攬新的人才入朝。第二,就像我和爹一樣,招攬其它國家的能人、賢人。第三,對現有人員進行考評,能者居之。讓不作爲的人該讓路的讓路。第四,完善獎懲政策,該罰的罰,該獎的獎。第五,不管是誰,新到一個職位,都像你詹事府認命女官一樣,有個試用期。如果符合要求就留用,如果不符合要求就讓其換位置或者免職。我和爹能想到的,大概就是這些,寶妹你還有什麼能補充的沒有?”

沒想到自家三哥消息還挺靈通,連自己詹事府的事都打聽到了。

王姒寶想了想後補充道:“我覺得很多官員在到一個新職位的時候,最初都是想要當一個好官。一旦他在一個職位上待的久後,便會對這個職位上的事情瞭如指掌。久而久之就生出了各種不好的思想出來。就像咱們當初去奉北郡遇到的那些人。尤其是徐伯陽,他最初也是想要當一個處處爲民的好官,只是後來爲了所謂的報恩做了許多的錯事。現在想來,如果當初他能早早離開臨陽縣也許他還能繼續當一個好官。

所以,我覺得必要時,給一些重要的職位定一個任期。通常是四年或者五年。在這個任期結束後給衆人進行一次綜合考評。有些關鍵的崗位,最好讓他們定期調換一下職位。在這個調換職位的過程中下一任還可以對上一任做一個監督。這樣上一任就不會將事情做的太過頭。這也算是一種監督?!?

王裕洵點點頭道:“嗯。這個我覺得很有必要?!?

王姒寶又繼續提議道:“三哥可以對現有任上的官員進行一次考覈。比如戶部的可以考覈查賬的能力。假如戶部官員都不會查賬,全都指著下面的人去做,那很容易被下面的人所矇騙。那他當這個戶部官員可就不稱職了。刑部的官員當然考覈刑法,另外,還要抽取一些卷宗考覈他們斷案的能力。再有工部,最直接考覈他們對韶宮的修繕問題。韶宮經過年前宮變,有很多地方都破敗不堪。正需要修繕。但這其中要真的按照工部前些日子上的奏摺來看,花費的銀兩水分可就太大了。而且,最不切實際的是,韶宮目前就小皇帝一個主子,修那麼華麗,修那麼完備有什麼用?至於吏部,你完全可以考覈他們吏治改革的問題?!?

王姒寶的這個建議,直接衍生出了之後韶國第一次在職公務員的考試。

王姒寶當然還想到了一些關於土地和稅收改革等大事,但現在一來,她的想法還不成熟。二來,王裕洵和王子義還沒有在韶國站穩腳跟。所以一切都需要慢慢來。

而且,她手中還有大量的荒山、荒地需要開發。這也是一件關係到韶國今後發展的一件大事。

隨後的幾天,王子義和王裕洵開始加班加點的幹活。他們給朱永宏上的奏摺中將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列了一個個大綱出來。果然得到了朱永宏的大家讚賞。

爲了支持他們父子二人的工作,朱永宏安排了大量人手協助他們。

這個時候無論是延續王子義從前領導實施的科舉制度改革也好,還是實施王裕洵提出的吏治改革也好,有個最好的前提是,現在滿朝文武餘下的這些人幾乎都是朱永宏的人。

雖然他們對於王子義和王裕洵可能還很不贊同,但是看在朱永宏的面子上,他們也不敢說個“不”字。

第317章 採花大盜第88章 神獸第180章 逼婚第320章 俯首稱臣第133章 暗殺後續第236章 故人遭遇第31章 吃飯第280章 送別第294章 婆母和親孃第298章 和談第178章 臨陽縣往事第257章 婆媳第231章 突圍第233章 北康來人第16章 後續第141章 處置未來閒王妃第248章 上族譜(三)第297章 商議(三)第48章 竹馬盼青梅第30章 膳堂外相遇第305章 兩難抉擇第103章 原委第282章 女官考覈第165章 商量查賬第228章 斷崖第297章 商議(三)第233章 北康來人第15章 冊封第103章 原委第188章 重返雍都第177章 三皇子第278章 封攝政王王妃聖旨第279章 傳言第89章 遊園第179章 熟人第239章 再次大婚第144章 火燒寶珠院第198章 南風翌提親第101章 二皇子第139章 陸呂相見第280章 送別第195章 改變規則第67章 打架第109章 怨第144章 火燒寶珠院第324章 土地改革的提議第17章 雍國俊傑第109章 怨第50章 危險第68章 收徒第141章 處置未來閒王妃第170章 王裕洵未歸第26章 上學去了第154章 重逢第77章 神棍欲收徒第233章 蔣太后薨第278章 封攝政王王妃聖旨第231章 突圍第71章 東宮第264章 免職與任命第323章 鐵騎衛第99章 西區的生意經第177章 三皇子第278章 封攝政王王妃聖旨第171章 準備剷雪第279章 傳言第281章 有孕第222章 撤離第103章 原委第14章 家醜第62章 訓練包子第166章 打第146章 閒王脫單第51章 受傷第155章 照顧第234章 和親人選第176章 疑點重重第272章 朱氏祠堂第288章 原來是故人第318章 探路第38章 字畫第64章 林溪真正的身份第305章 兩難抉擇第236章 故人遭遇第70章 分享第30章 膳堂外相遇第23章 離別第211章 洞房第144章 火燒寶珠院第292章 兩道聖旨第198章 南風翌提親第233章 蔣太后薨第246章 上族譜(一)第84章 收徒原由第106章 和皇帝談生意第268章 韶國之危第138章 提親第241章 馮氏的決定第238章 別雍國
第317章 採花大盜第88章 神獸第180章 逼婚第320章 俯首稱臣第133章 暗殺後續第236章 故人遭遇第31章 吃飯第280章 送別第294章 婆母和親孃第298章 和談第178章 臨陽縣往事第257章 婆媳第231章 突圍第233章 北康來人第16章 後續第141章 處置未來閒王妃第248章 上族譜(三)第297章 商議(三)第48章 竹馬盼青梅第30章 膳堂外相遇第305章 兩難抉擇第103章 原委第282章 女官考覈第165章 商量查賬第228章 斷崖第297章 商議(三)第233章 北康來人第15章 冊封第103章 原委第188章 重返雍都第177章 三皇子第278章 封攝政王王妃聖旨第279章 傳言第89章 遊園第179章 熟人第239章 再次大婚第144章 火燒寶珠院第198章 南風翌提親第101章 二皇子第139章 陸呂相見第280章 送別第195章 改變規則第67章 打架第109章 怨第144章 火燒寶珠院第324章 土地改革的提議第17章 雍國俊傑第109章 怨第50章 危險第68章 收徒第141章 處置未來閒王妃第170章 王裕洵未歸第26章 上學去了第154章 重逢第77章 神棍欲收徒第233章 蔣太后薨第278章 封攝政王王妃聖旨第231章 突圍第71章 東宮第264章 免職與任命第323章 鐵騎衛第99章 西區的生意經第177章 三皇子第278章 封攝政王王妃聖旨第171章 準備剷雪第279章 傳言第281章 有孕第222章 撤離第103章 原委第14章 家醜第62章 訓練包子第166章 打第146章 閒王脫單第51章 受傷第155章 照顧第234章 和親人選第176章 疑點重重第272章 朱氏祠堂第288章 原來是故人第318章 探路第38章 字畫第64章 林溪真正的身份第305章 兩難抉擇第236章 故人遭遇第70章 分享第30章 膳堂外相遇第23章 離別第211章 洞房第144章 火燒寶珠院第292章 兩道聖旨第198章 南風翌提親第233章 蔣太后薨第246章 上族譜(一)第84章 收徒原由第106章 和皇帝談生意第268章 韶國之危第138章 提親第241章 馮氏的決定第238章 別雍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阳市| 邯郸市| 疏勒县| 新民市| 天镇县| 大同市| 六枝特区| 博爱县| 常熟市| 元谋县| 枣庄市| 哈巴河县| 邛崃市| 太仆寺旗| 安塞县| 祁门县| 天津市| 常熟市| 滨州市| 林周县| 集贤县| 成都市| 武宁县| 南涧| 如皋市| 临海市| 旌德县| 四川省| 邻水| 嘉黎县| 德阳市| 惠东县| 寻乌县| 巴林左旗| 海城市| 正定县| 萨迦县| 大英县| 土默特左旗| 台南市|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