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8章 鹿走入長安

孟津關,董卓行營。

夜已深,孟津關巍峨的影子倒映在關下起伏的波濤上,帳篷外涼風習習,濤聲陣陣。

董卓一臉惱意的看著身側的李儒,心中的煩躁和怒氣愈發的多了起來。

李儒今日並未隨董卓出關,而是剛剛從雒陽飛奔而來。可惜,他的到來非但沒能挽回西涼軍的潰敗,甚至還有點火上澆油的意思。

他帶來了兩條消息,一條關於小平津,另一條則源自旋門關。

袁術、王匡、孔伷、袁遺、韓馥及喬瑁統兵九萬直指旋門,袁術麾下的大將在關下連斬旋門關鎮守大將李傕兩員副將,李傕已然抵擋不住,岌岌可危;

孫堅、鮑信、丁原、張揚、劉岱及張超揮師十萬劍指小平津,孫堅親率麾下四將冒著城頭上的箭矢強攻小平津,小平津鎮守大將郭汜告急。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孟津關下一戰,董越、楊定和胡軫三將戰死,已讓董卓覺得自己頗爲鬱悶了,可是李儒一來,董卓就已經覺得這三人身亡孟津關都不是什麼事了。

比起一件倒黴事來說,更倒黴的就只有兩件倒黴事了,更何況這是特麼的三件倒黴事好不好!

果然是禍不單行福無雙至啊,董卓斜靠在胡牀上,雙眼瞪成一對銅鈴,惡狠狠的瞪著李儒。

傍晚初戰失利,但城關畢竟還在董卓手中,他的麾下也還有十數員驍將,數萬的西涼鐵騎和雒陽城中的北校五軍,他也還有足夠的信心將關東聯軍堵在黃河之上。

可是,小平津和旋門關一旦失利,不要說雒陽已經暴露在關東聯軍的視野中,就是他董卓能不能活著回到雒陽都還難說。還想堅守孟津關?那特麼的就是一個笑話!

小平津和旋門關彷彿兩把高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像壓死駱駝的最後那兩根稻草。

董卓只覺得口乾舌燥,舔了舔嘴脣,喘著粗氣看著李儒:“如今形勢危急,關東聯軍三路大軍兵寇三關,先生可有何退敵之策?”

“三關兵力不雄,守城之將捉襟見肘,獨擋一面的統帥更是少之又少。”

李儒攤了攤手嘆了口氣,猛見董卓雙眼中的屢屢血絲,心中悠然一嘆:“自古以來疏不間親。先秦穆公與楚成王聯姻,兩幫若一絆以婚姻,以抗強晉。元帝時,爲保邊境,賜宮女王嬙號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爲妻。主公何妨一試?”

“試?試你妹啊!”董卓一腳蹬翻身旁的小枰,指著李儒破口罵道,“你特麼的是豬腦子嗎?老子當初讓李傕允諾與孫堅聯手,將老子家的閨女許配給他兒子,李傕被他大罵而回。同樣的一件事難道你還要老子再出一道醜!”

看著董卓怒火中燒的神情,李儒硬著頭皮說道:“當初那江東病貓拒絕了主公的好意,是他狗肉上不得席面。儒的意思是說莫若將主公子女下嫁給袁術袁公路之子!”

呃?董卓稍稍收斂了臉上的怒容,疑惑的看著李儒。

李儒接著解釋道:“主公,袁氏一門四世三公大漢名望,並不辱沒了主公千金。其次,袁術與袁紹雖貴爲兄弟,卻多有不合。

袁紹志向遠大又爲關東聯軍之首,袁術猖狂於時見利忘義,對那袁紹既瞧不起卻又頗爲忌憚。如果主公能夠對袁術許之以利,再與之聯姻,二袁交惡,旋門關之危必解也!”

“唔!”董卓捋了捋須,點了點頭,“文優之言頗有道理。但是袁術畢竟遠在旋門,而小平津和孟津關之危迫在眉睫,遠水不能救近火,你還有什麼計策?比如說火攻?掘河?”

李儒搖了搖頭:“主公,黃河之上如何火攻?雖說孟津關下的浮橋連接著兩岸,但浮橋早已被關東聯軍澆溼,除非用火油方能引燃,可是急切之間,我們那裡能找來那麼多的火油?

更何況,關東聯軍早已派駐重兵保護這浮橋,我們根本就沒有下手的機會。

同樣的,主公所述之掘河計亦不可取。

其一、孟津和小平津都在關東聯軍眼皮底下,若是此計,必須在其上游七八十里纔不易擦覺;其次、黃河水流湍急寬約百丈,非數十萬人力數十日甚至數月而不可爲也。”

“這也不可,哪也不可,難道你是想讓本相在此等死嗎!”李儒否決了董卓之意,董卓又站在了暴走的邊緣,恨不得立即將李儒撕成肉片。

李儒閉著眼沉思了半晌,忽然睜開眼目不轉睛的盯著董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要解小平津和孟津關之危,屬下愚鈍,確實並無他法。但要解主公之危,屬下卻還有一計!”

“何計?”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

“你是說讓本相離開孟津關?”

“不!不是離開孟津,而是離開雒陽!”

“離開雒陽?你讓本相避關東聯軍鋒芒,遷都他處?”

“正是!”

“你可知雒陽雖朝暮可下,卻已置都兩百餘載,遷都之事可謂事關重大,仿若泥船渡河,稍有不慎便禍迫眉睫!”董卓眼角一挑目光如炬,牢牢的鎖定在李儒身上。

“屬下知道!”李儒斬釘截鐵的目視著董卓,點了點頭,“而且屬下還知道:雒陽地處中原,八關都邑四面環山,五水繞城河山拱戴,本爲天下之中,但雒陽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

所依賴者無非秦嶺嵩嶽之峻、伊闕伏牛之陡,黃河之險以及八關之固。如今三關危在旦夕,一旦聯軍扣關而下,關東三十萬大軍將經珙縣、偃師、平縣直寇雒陽。

雒陽一馬平川暢行無礙,雖有巍巍古牆金城湯池,卻無秦嶺嵩嶽之助也無黃河伊闕之衛,依舊朝不保夕。所以,依我之見,小平津和孟津關既不可守,雒陽也必不可守,主公何妨乾脆跳出雒陽,重回我西涼軍的大本營!”

“長安?”

“正是!”

“非長安不可?”

“非長安不可!”

李儒點了點頭,索性站起身來指著案桌上的地圖,解釋道:“西周時文王定都西岐築豐京,武王即位又設鎬京。先秦之時,秦孝公建都咸陽。直至我朝高祖興漢,再次建都長安,可謂一時鼎盛也!

長安地處關中,既有隴蜀之沃野千里,也有羌胡之畜牧便利,更有渭水之四通八達,可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我大漢建都至今數百年,經景帝、武帝及光武帝數次修葺,長安城已方圓數十里,城中宮殿林立。

雖然長安也曾被王莽和更始帝一度破壞,但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建章宮和明光宮俱在,上林苑和昆明池同存。若是遷都於此,我等只需稍加修繕即可,而勿需大動干戈,此其一也。

其二、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天下山川,惟秦中號爲險固。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踞秦嶺,東南禁谷,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潼浪洶洶,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

據百二河山之險,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形勝所在,乃雒陽至長安的必經要塞。

文帝時期,長沙王太傅賈誼在《過秦論》中就曾寫道:於是六國之士…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衆,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若是主公分兵距此,何愁關東聯軍?

其三、主公起身幷州壯於涼州,西涼大馬,橫行天下。羌胡之中多有豪傑精銳之卒,而涼州勇士也多出相國麾下。牛輔坐鎮三輔,韓遂馬騰兵屯涼州。

一旦西北戰事起,主公可募西涼勇士羌胡好漢,百萬爲卒,引韓遂、馬騰爲援互爲犄角,關東聯軍縱是百萬,又有何懼?”

董卓起身來回踱了幾步,心中也是千肯萬肯,但臉上卻依舊愁眉不展,眉頭緊緊的凝成了一個川字:“先生說的固然不錯,但,驟然遷都朝中大臣和勳爵必然反對,又當如何處置?”

一絲狡黠自李儒眼底一閃而過,拱了拱手說道:“屬下日前在雒陽之時,曾聽聞市井小兒隨處傳唱一曲讖緯,屬下以爲此讖緯正應相國之身也。”

“唔?什麼讖緯?”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說到讖緯,李儒臉上彷彿放出光一般,“屬下私下裡曾細細思及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而東頭一個漢,則是應驗在光武帝旺於東都洛陽也。均歷十三代皇帝,天運回合。

且武帝之時曾四顧羣臣言道: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前漢六七之厄爲王莽篡位,宗室子孫光武帝中興後漢,後漢六七之厄又當何許人也?

主公之姓出於高陽氏顓頊帝后裔,卓,高而直;董,高陽也,長安皇宮,關中平原上的宮闕先漢之帝都也。這後漢六七之厄不恰好應在主公身上?主公遷都長安,正合天數之說也。”

董卓甩了甩衣袖,冷哼一聲:“休得胡說,本相深感先帝隆恩又及先皇董太后同族,今天子年幼尚不知朝政,才代天牧民,天子一旦長成自當還政。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且不可再妄語!

不過,遷都一事確實刻不容緩,就按你說的去做吧。明日,你便隨本相返回雒陽即刻著手辦理!”

李儒點了點頭,問道:“主公,若是你明日返歸京師,這三關防守應當交於何人?”

董卓嘆息了一口氣擡起頭來,一道精芒從眼底一閃而沒:“我起身西涼,麾下驍勇之士數不勝數,但如今董越、胡軫、楊定戰死,孟津關所用守關之將並不多也。

徐榮深通謀略,臨機制變,前番雖折於關東聯軍之手,非戰之罪也,可爲孟津統帥。趙岑熟諳行伍,李蒙驍勇善戰,二人可爲其副帥。

華雄勇冠三軍,久經戰陣,與江東猛虎孫堅多次會戰,知己知彼,可調往小平津替回郭汜,任其爲小平津統帥。

“就算此事不成,噁心噁心袁家那兩個小兒,我等遠觀一出兄弟睨於牆的好戲也是不錯的!”董卓大手一揮,老奸巨猾的看著李儒,活脫脫一隻千年成精的老狐貍!

第320章 龍戰於野第51章 書成幾卷太平書第196章 獵騎第164章 刺董第512章引君入甕第369章徐庶的大禮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15章釘子第469章鏡圓第225章 銀鉤賭坊第394章鉅鹿決戰(八)第344章 棄城第469章鏡圓第262章 曹操立岸賦詩,呂布半渡殺敵第204章 攻心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15章釘子第401章荀彧論戰第86章 碧血丹心映旌旗,夕陽猶在廣宗西第323章 此去無歸日,來生亦遠征第394章鉅鹿決戰(八)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53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93章 烽火第260章 追殺?反追殺第三336章 徐州煙火連豐沛(一)第101章 劍斷黃沙飛熱血第258章 星耀文亭山第55章 一腔熱血染公堂,數點丹心照汗青第37章 紅楓初夜識泥鴻,一宿姻緣逆旅中第522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86章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第294章 離析第239章 黃忠第114章 絕殺第248章 無間道第148章 按罪當誅第452章大兄向左,三弟向右第186章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第470章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不展眉第74章 張機,又見張機第351章 向河梁,回首萬里,故人長絕第190章 謀劃第141章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第211章才道長安花將了,又聞雒陽起驚雷第144章 軟刀子割肉第515章軍師初用計第141章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第250章 龐統的第二把火第171章 英雄一怒第167章 夜下漢關第359章 最後的掙扎(七)第27章 天涯咫尺第180章 殘照第303章 袁張議和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66章故縱第5章 明月彎彎照長街第219章 反間第196章 獵騎第429章風雲匯聚第118章 當年九原飛將軍(一)第532章不瘋魔不成活第294章 離析第231章 真假將軍令第298章 再次反擊第253章 連環計(二)第424章最後的機會第300章 飛燕第249章 火燒鳳凰崖第116章 授首第156章 永安第473章瘟神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78章戰書第307章 暗戰(一)第367章遍地英雄下夕煙第153章 血仇第311章 挖坑等虎豹,撒餌釣金鰲第321章 激變第397章鉅鹿決戰(七)第112章 雒陽風雲(四)第三336章 徐州煙火連豐沛(一)第507章青龍於郊第434章撲朔迷離第236章 賈文和定計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74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二)第345章 楚歌第319章 赴約第17章 內鬼第276章 潁川歸王第492章雙簧第189章 暴風雨的夜第274章 武平城外黃金甲第113章 雒陽風雲(五)第230章 南華真人第526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一)第227章 天龍八部,崔十娘真正的身份
第320章 龍戰於野第51章 書成幾卷太平書第196章 獵騎第164章 刺董第512章引君入甕第369章徐庶的大禮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15章釘子第469章鏡圓第225章 銀鉤賭坊第394章鉅鹿決戰(八)第344章 棄城第469章鏡圓第262章 曹操立岸賦詩,呂布半渡殺敵第204章 攻心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15章釘子第401章荀彧論戰第86章 碧血丹心映旌旗,夕陽猶在廣宗西第323章 此去無歸日,來生亦遠征第394章鉅鹿決戰(八)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53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93章 烽火第260章 追殺?反追殺第三336章 徐州煙火連豐沛(一)第101章 劍斷黃沙飛熱血第258章 星耀文亭山第55章 一腔熱血染公堂,數點丹心照汗青第37章 紅楓初夜識泥鴻,一宿姻緣逆旅中第522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86章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第294章 離析第239章 黃忠第114章 絕殺第248章 無間道第148章 按罪當誅第452章大兄向左,三弟向右第186章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第470章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不展眉第74章 張機,又見張機第351章 向河梁,回首萬里,故人長絕第190章 謀劃第141章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第211章才道長安花將了,又聞雒陽起驚雷第144章 軟刀子割肉第515章軍師初用計第141章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第250章 龐統的第二把火第171章 英雄一怒第167章 夜下漢關第359章 最後的掙扎(七)第27章 天涯咫尺第180章 殘照第303章 袁張議和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66章故縱第5章 明月彎彎照長街第219章 反間第196章 獵騎第429章風雲匯聚第118章 當年九原飛將軍(一)第532章不瘋魔不成活第294章 離析第231章 真假將軍令第298章 再次反擊第253章 連環計(二)第424章最後的機會第300章 飛燕第249章 火燒鳳凰崖第116章 授首第156章 永安第473章瘟神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78章戰書第307章 暗戰(一)第367章遍地英雄下夕煙第153章 血仇第311章 挖坑等虎豹,撒餌釣金鰲第321章 激變第397章鉅鹿決戰(七)第112章 雒陽風雲(四)第三336章 徐州煙火連豐沛(一)第507章青龍於郊第434章撲朔迷離第236章 賈文和定計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74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二)第345章 楚歌第319章 赴約第17章 內鬼第276章 潁川歸王第492章雙簧第189章 暴風雨的夜第274章 武平城外黃金甲第113章 雒陽風雲(五)第230章 南華真人第526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一)第227章 天龍八部,崔十娘真正的身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扎囊县| 武清区| 灵石县| 天津市| 海淀区| 松溪县| 沽源县| 岐山县| 沂水县| 楚雄市| 邳州市| 阿克苏市| 京山县| 琼结县| 石柱| 临清市| 南投市| 邵武市| 孝感市| 登封市| 双柏县| 蓝山县| 元阳县| 东城区| 玉门市| 安康市| 陕西省| 清新县| 襄汾县| 陵川县| 云龙县| 东乌珠穆沁旗| 章丘市| 木里| 长汀县| 边坝县| 泸州市| 淮安市| 陆良县|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