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鼎回到崑崙山,卻是發(fā)現(xiàn)孔宣玉泉和三教嫡系都在,三教弟子出關(guān)後都知道了人族的大劫,三教人族對著玉鼎一拜:“謝聖師大恩。”玉鼎擺擺手:“既享人族香火,卻是應(yīng)該,不必如此,你等還是叫我大師兄吧!”三清法旨:人族大劫剛過,命三教弟子前去照看人族,巫妖大劫完成前不得回來。衆(zhòng)人領(lǐng)命急忙往東海飛去,這次就連燃燈和南極仙翁都去人族了。
玉鼎繼續(xù)留在崑崙,和帝俊太一,一戰(zhàn)玉鼎卻是瞭解了些殺伐之意,也開始閉關(guān),百年後,突然他心神一動,急忙出關(guān)向血海飛去,血海邊上后土卻是坐在那裡發(fā)呆,玉鼎看到卻是明白了發(fā)問:“后土道友如何在這?”
后土一看玉鼎來了:“道友!巫族不該呀!道友莫怪!”
玉鼎嘆了口氣:“唉!吾怪不怪又有什麼區(qū)別,天意如刀!唉!巫族氣運危也!道友如何在這?”
后土也是嘆口氣:“吾也知道但是也是無法,近日吾有感各處冤魂甚是可憐,心下卻是走到這裡。”
玉鼎問到:“道友意下如何?”
“吾希望那些冤魂可以有所安生之處,也希望爲我巫族延些氣運。”后土答到。
玉鼎一默算居然算出六道輪迴,心下知道時機成熟:“道友吾有一法,可滿足道友要去,不過道友卻是......”
后土一愣,正要回答,就聽見十一祖巫聲音:“妹妹,你怎麼又來這樣?”十一祖巫看見玉鼎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畢竟他們最後還是向人族下手了。帝江對玉鼎一拱手:“玉鼎兄弟如何來了?”
后土說出想法,十一祖巫看著玉鼎:“玉鼎兄弟,你的方法是什麼?我們還是回祖巫殿說吧?”
祖巫殿中,后土平靜說:“各位哥哥!近來我巫族氣運大損,這樣下去巫族危也!”其他祖巫也嘀咕起來,那些新生的巫人有元神,也算出了這樣結(jié)果,所以他們也是很急。
帝江開口:“玉鼎兄弟,你的方法是什麼?”
玉鼎苦笑:“方法是有,只是后土道友即使不死,卻也不在是巫了。”
十二祖巫一聽大驚:“后土不可呀!”后土聽到玉鼎的話,卻是有所感應(yīng):“道友還請言明,吾卻是有感這是吾之使命。”后土的話祖巫聽後,臉色大變,要知道盤古大神應(yīng)了自己使命,可是就身損了,那后土....
祝融卻是站起來拉著玉鼎:“走,走,我們出去比劃比劃!別說什麼狗屁主意了。”其餘祖巫都點著頭,一個個推著玉鼎向外走。
“哥哥們,既然是使命,那遲些早些有什麼不一樣?早些還能做些準備不是?”后土說。
“妹子!”祖巫聲音都透著悲傷。
二十四隻眼睛看著他,玉鼎都覺得心裡毛毛的:“這個人死後,最好有個去處,因果循環(huán)報應(yīng)不爽,可建一輪迴,分爲六道,六道者:一、天道,二,修羅道,三、人間道,四、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此中上三道,爲三善道,因其作業(yè)(善惡二業(yè),即因果)較優(yōu)良故;下三道爲三惡道,因其作業(yè)較慘重故一切沉淪於分段生死的衆(zhòng)生,其輪迴的途徑,不出六道。”
后土一聽,天機牽引下卻是立刻明白,對玉鼎就個一拜:“謝道友成全。”又對取出三滴心血對祖巫:“哥哥們再各取滴心血,卻是可以再造出個祖巫,配合十二都天神魔大陣,吾以明白吾之使命,說完便向血海走去。”
玉鼎和祖巫卻是急忙跟上,這時候后土好像變的很陌生,后土站在血海前:“吾后土感衆(zhòng)生疾苦,願化身六道輪迴,世間衆(zhòng)生無不在輪迴之中,‘六道現(xiàn)’”一時間天道有感,大量法力涌入,后土居然有不下於聖人的氣勢,后土飄在空中,不知道是知道了什麼,還是有感衆(zhòng)生皆苦,卻是滴下了眼淚,她的身子越發(fā)飄渺,慢慢化成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可分爲四層。內(nèi)層中心刻捲髮修行者。其左側(cè)有一隻豬,右側(cè)有一隻鴿,坐下有一條毒蛇。三種動物,分別表示愚癡、貪染、瞋“三毒”。
第二層正上方爲“天道,刻日月繞須彌山頂,頂上有安宮殿。此道清潔光明,富麗堂皇,非人類世間所能比擬。”天道之右爲“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爲世人所居、人類之所。“天道”之左爲“阿修羅道”,刻一位三頭六臂,手持諸般兵器的阿修羅像。
第二層正下方是“地獄道”,刻有漆黑的地獄門,此道爲衆(zhòng)苦聚集、悲慘至極之所。“地獄道”之右是餓鬼道,此道中的餓鬼的諸鬼中最苦的,不但常受飢餓,千年萬載難得一食,即便得了,也會立即被猛火所焚,燒成灰燼。“地獄道”之左是“畜牲道”,刻一獅一牛一馬任人驅(qū)使,互相蠶食。此道是一切動物羣聚之處。
第三層上方正中的小圓龕中刻一羅剎將軍。身著將服,手持寶劍,危襟電坐。以下沿反時針方向依次刻:一老者悠閒而坐,旁擺瓦輪;一猿猴結(jié)跏而坐,一漁翁撐船捕魚;一修行者靜心參禪;一對男女雙手互摩;一女子站立,想坐著的男子訴說;一母親懷抱嬰兒;一青年腳踢瓦罐,毆打老婦;一著朝服官吏面呈怒容;一孕婦;一侍者攙扶一老者;一病者;一棺材,兩位女人扶棺痛哭;兩男女並坐交談,面露愁容;一男子雙手掩面,心生悲痛;一婦女揹著小孩,與男子惜別;一男子緊挽繮繩,牽馬不騎。這些造像,依次表現(xiàn)了“十二因緣說”中“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人生彼此互爲條件或互爲因果的十二個環(huán)節(jié)。
第四層分爲18格,每格於瓦官似的套筒中刻出一個個生靈轉(zhuǎn)世輪迴的圖像。從“天道”開始,反時針方向依次爲:人頭人尾,人頭畜尾(天道);狼頭人尾,牛頭畜尾,獅頭畜尾(阿修羅道);禽頭畜尾,畜頭蛇尾(畜牲道);馬頭蛇尾、魚頭人尾,蛇頭畜尾(地獄道);人頭畜尾,畜頭畜尾(餓鬼道);豬頭畜尾,龍頭人尾,鳥頭畜尾(人道)等等,這可能表示生死受胎像,以頭示生所屬,以尾示亡所屬。
六道輪迴中,天道微白,阿修羅暗綠,人道淡黃,畜生道淡藍,餓鬼道亞紅,地獄道煙霧。頃刻天降大功德,玉鼎指點有功得了2層,鴻鈞給他的書和筆卻是飛出,各得一層功德,書上也浮現(xiàn)出‘冥書’二字,筆上刻著‘輪迴’其餘六層功德飛向巫族。一時間巫族氣運大漲,后土消失,六道現(xiàn),卻是出來個婦人,燒著一鍋湯,每個鬼魂往六道前都要喝上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