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腳下,一處偏僻的小農村外,有四個小童正興高采烈的說著些什麼。
“終於出來啦,今天我們一定要上山玩個痛快!”一個童子歡快的叫道。
“噓!”另個一童子豎起食指,放於嘴前,示意要小聲些,然後打了那個童子一下,繼而壓低聲音道:“要死啦,這麼大聲,想我們被捉回去麼?”
畢竟他們是偷偷的跑出來的,要是被捉回去肯定少不了一頓竹筍炒肉。
“小尋,你說我們現在去哪裡玩好呀?”一開始叫喚的童子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不是,忙轉開話題問一個穿著儒生袍童子,眼中充滿了羨慕之色。
小尋是他們之中最小的一個,但是他的威望卻是最高的,因爲他有一個當秀才父親,是村子裡最有文化的人,同時也是書塾裡的先生。小尋姓蘇,因爲尚未及冠,故而尚未無字,但是他的學識卻是極好的,可以說是一個小天才了,他的理解能力驚人,堪稱妖孽,對於儒家的經意的理解早已超越了他的父親,只是家中並無多少藏書,兼之農村偏僻,山路難行,他年歲太小,不宜外出求學,這才使他天才之名並未流傳出去。
蘇尋畢竟還小,今天聽到他們要溜出村子去山裡玩,不由得童心萌動,情不自禁的和他們一起出來了,但此時的他卻有幾分悔意,畢竟山中多猛獸,村裡的人家大都靠打獵爲生,經常告誡他們山上危險,他們四個又是幼小無力的童子,要有個萬一那可不妙,故而道:“要不我們還是回去吧,要是遇到猛獸那可怎麼辦?”
“沒事啦,你看二哥他們不也是經常上山麼,又不見他們遇到什麼事。”另一個童子不在意的道。
“可...”還沒等蘇尋說完,那個童子就不耐煩的打斷了他的話,道:“你要是不敢那就給我回去,我不稀罕孬種!”
見此,蘇尋只好與他們一起上了扇,不過他也不是沒有準備,他沿途都做了記號,免得下山時找不到回家的路,同時也能讓村裡的大人們可以找到他們。就這樣一羣人就浩浩蕩蕩的進山了。
而距離泰山的千里之外,有五道光芒閃過,前一道光芒散發著血紅色的光澤,一道道血腥之氣繚繞,後四道光芒分別散發著青,金,黑,白四色,所過同時,分別發出一陣陣的唸經聲,梵唱聲,慘嚎聲和讀書聲。四道光芒一閃而過,很快便來到了這座小農村。
“你們欺人太甚!信不信老子和你們同歸於盡!”先頭的血紅色光芒一停,變成了一個金髮碧眼,面色蒼白的人。
西納爾在心中大嘆自己倒黴,原本想來打個轉見識一下華夏這九州之地的繁榮就打算回去的,但是沒想到自己一時的貪心居然引來了華夏四傑的注意,追殺自今。
華夏四傑是四兄弟,因爲資質極高,被華夏修真界道門掌門看重,欲收爲弟子。只是儒門,佛宗,道門與魔門乃修真界四大宗門,牽一髮而動全身,這道門掌門一動,其他三個人也坐不住了,紛紛前來爭奪,最後四宗門分別收得一人。而且因爲他們四人兄弟情深,反而大大的緩解了修真界正魔之間的爭鬥,也算是修真界的一樁美談。
跟著西納爾身後的四道光芒就是華夏四傑,他們一見西納爾停下,又聽聞其威脅之語,皆是大怒,齊齊出手。
畢竟是兄弟,他們之間的默契是極深的,雖然修爲尚低,比不上西納爾,但是靠著默契硬是把西納爾給打得步步敗退。
五人打鬥之間並未發覺他們腳下的小農村在爭鬥之中已是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經過一番苦鬥,四人體內的法力都有些後繼乏力了,西納爾見狀,猛然一動,竄入了小農村內,一時間,小農村內慘嚎不絕。四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來不及阻攔,聽到那陣陣慘嚎之聲,皆是大怒,他們都沒想到身爲修煉界的西納爾會做出如此卑鄙之事。
三人看向一身襦袍的兄長,等著兄長髮話。
儒袍青年陰沉著臉,渾身浩然之力勃然而出,“殺無赦!”
三人一聽,渾身上下法力激盪,殺氣盈野,向著西納爾衝殺而去。
只是西納爾將小農村內之人當作補藥,回補法力,修爲本就比他們高,他們又如何是對手。不得已之下,四人從衣襟內掏出一件物什,法力一運,頓時一柄浩然之尺,一柄通天拂塵,一把血海長劍和一條伏魔佛珠出現在西納爾的四周,西納爾大驚失色,面色變得更白,卻無法動彈,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四人的攻擊臨身。
轟隆一聲,讓蘇尋產生一種不好的預感,不僅是他,連同其他三個童子也是一臉的蒼白。
“村裡好像出事了,我們回去看看吧。”蘇尋咬咬牙,鼓起勇氣道。三人一聽,皆點點頭,往回走。
村內,華夏四傑氣喘吁吁的看著變成一片廢墟的村子一陣默然,即使是修煉魔功的青年也是一語不發。他們最後使用的是門中長輩賜下的符寶,雖然只有一己之力,但是威力奇大,故而只能當作保命之物,一般不會輕動,但是一旦使用,就連他們也無法控制,所以村內倖存之人一個也無。
忽然,四人眉頭一動,看向一邊的灌木叢,只見四個童子從中走出,看見廢墟後皆是臉色蒼白,搖搖欲墜。
四人見此,知道他們是村裡的倖存者,告訴了他們原委。因著心中的愧疚,又見四人眉眼之間都透著一股靈氣,尤其是儒袍青年感覺到蘇尋身上極淡卻精純的浩然之氣,便欲將他們收爲弟子,引他們走上長生求道之路。
蘇尋四人似乎也知道想要報仇並非易事,便都答應了,只是蘇尋的要求卻讓他們有些犯難。蘇尋想的是他們四人合力才勉強將西納爾殺死,那麼自己便將儒釋道魔四道齊學,才能讓自己擁有報仇的力量。只是他卻不知修真界自產生以來都沒有人能夠將儒釋道魔四門之術齊學,這其中固然有門規深嚴的緣故,但更多的是沒有人可以在有生之年將自己的道完全悟透。四人見蘇尋態度強硬,也只好應了下來,畢竟他們不信蘇尋真的能夠成功,殊不知就是因爲這件事,日後的蘇尋也得以看遍儒釋道魔的典籍,悟透其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