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見這些先天生靈聽的頗有種抓耳撓腮的感覺。
便停止繼續講解五行法則了。
畢竟自己對五行的領悟領先他們太多太多了。
深層次的東西講太多,對這些生靈來說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畢竟凡事都過猶不及。
……
眨眼間,幾個元會過去了。
王源對法則的講解也進入到了尾聲。
這幾個元會中,他除了重點講了五行法則外,風、雷這兩種法則也著重講了講。
和五行法則一樣,講到一定程度便不再深講。
除此之外,陰陽法則和造化法則也稍微講了講。
必竟有修行這兩種法則的只有極個別。
萬年後,王源的聲音停了下來。
而一衆先天生靈們依舊還沉寂在王源所講的內容之中。
他們在沒聽王源講道前。
都沒想到這位居然如此厲害!
竟然將這麼多種法則修行參悟到了極其高深的境界!
也因此,大多數先天生靈因王源的講道而受益匪淺,他們的法則皆有了不小的提升。
這次提升少說也省去了他們幾百,上千元會的苦修。
王源見這些生靈正在消化他所講的內容後,便沒有打斷他們。
而是閉目梳理起自己新參悟的幾種法則來。
時間悄然流逝著,轉眼間又是一個元會過去了。
一衆先天生靈們終於從凝神消化的狀態清醒了過來。
醒來後,他們都崇敬的看了眼那道端坐在蒲團上的身影。
他們總算體會到了之前鴻鈞在和他們說不可言會時的那種心情。
因爲當他們親自體會過後,終於明瞭這位究竟達到了一種怎樣的高度!
或許,他們已經不配稱這位爲道友了。
再繼續以道友相稱,這會讓他們有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感應到這些先天生靈的目光後,王源睜開了眼。
他自然察覺到了這些先天生靈目光中對他的崇敬。
王源對此沒說什麼,只是淡然的開口道:
“法則的講解就到此結束。
接下來便是自由交流的環節。
諸位道友心中有何想說的,或想問的。
就不妨說出來,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一衆先天生靈沉默著。
聽到王源依舊對他們以道友相稱後。
心中對王源的崇敬更盛了幾分。
還有一些先天生靈則在心中深思著。
尤其是在論道開始前對遠處那些兇獸以螻蟻相稱的玄黃老祖等一衆先天生靈更是如此。
他們因那些兇獸修爲低弱,又比它們更早化形和出世,而生出一種優越的心態,輕蔑於它們。
如今想來,他們的心境和胸懷,狹隘了!
他們對於這位來說又何嘗不是螻蟻?
可這位可曾對他們以螻蟻待之?
這樣對比一下,玄黃老祖等先天生靈心中瞬間升起幾分慚愧。
同時對這位如此高深的境界而感到敬佩。
他們…真的從這位身上學到了很多。
王源話落後,好一會兒也不見這些先天生靈開口,便環視了他們一眼道:
“諸位道友怎的一言不發?”
再次聽到王源的話後,先天生靈們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玄源…道友,您修爲和境界最爲高深!
還是您先來吧。”
鴻鈞看了看王源,
其他先天生靈亦是點了點頭。
“對啊!還是您先來吧!”
王源注意到了先天生靈對他的稱呼轉變爲了敬稱。
想爲此開口說些什麼,但話到嘴邊還是止住了。
算了,由他們去吧。
不過,該從何處說起呢?
王源思索起來,忽然腦海中想起和鴻鈞第一次見面時,給他講的自己對修行境界的劃分和命名。
要不趁著現在講講,統一和普及一下?
正好,大多數先天生靈齊聚於此,遠處,幾大兇獸王朝也有‘代表’。
這樣以後洪荒的生靈對自己的修爲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心中也能有個數。
想到此,王源看先天生靈們一眼,道:
“善!既如此,那吾就先來吧。
講講修行境界的劃分和各境界的稱呼吧。”
說著,王源的聲音在場中迴響起來。
並在他的有意爲之下,使遠處的兇獸也能聽到他所講的內容。
“吾等修行,初始時納天地之靈氣,以修精、氣、神。
……
最後感悟法則和大道。
吾將此稱之爲仙。
……
仙的每個階段和境界劃分爲天仙、真仙、玄仙、金仙、大羅等
……”
先天生靈們一邊聽著王源對各境界的劃分和講解,一邊對照著自己現在是哪一個境界。
王源講完後。
一位先天生靈似有不解,便開口詢問道。
“這金仙之間差距甚大。
三花聚頂,悟得法則後,完全不是普通金仙能豈及的。
何不單獨劃分出一個境界,用來與普通金仙區分呢?
光以法則金仙稱之,吾感覺有些簡單了。”
王源點了點頭,這位生靈說的也有些道理,也有了幾分探討的心思。
“那依這位道友看,法則金仙該如何稱呼合適呢?”
王源詢問道。
“這……吾也不知。”
聽到王源的問詢,那位先天生靈頓住了,一時也沒想出合適的稱呼。
這時,鴻鈞開口道:
“吾認爲,不管稱呼什麼都可。
法則金仙也好,其它也罷。
左右不過是一個叫法。
最重要的是吾等要清楚,修行到這一階段便是開始修行和參悟法則即可。”
鴻鈞說到這兒後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吾認爲,還是玄源道友將其稱呼爲法則金仙更直接一些。
各位道友將其看做是一個單獨的修行境界就好。”
這時,另一位先天生靈看了看王源,然後請教道:
“您之前沒有細講這大羅之境。
不知您所說大羅,吾等該如何修成,怎樣纔算達到此境?”
王源思索了一下,然後緩緩地說道:
“將一種法則修行到圓滿,即九成的境界。
再之後,若能頓悟該法則之上的道。
九成的法則便可繼續突破,法則蛻變爲道則。
此後提升對道之領悟,道則達到十成,便可凝聚道果,達到大羅之境。
比如,修行火之法則到九成,感悟火之道後。
火之法則便可突破到九成之上,轉變爲火之道則。
之後,加深對火之道的感悟便可凝聚火之道果,達到大羅之境。
當然,大道三千,除此之外,開闢新道,走出自己的道,亦能達到大羅之境。
如,肉身之道、陣道、丹道、器道等等。
或者亦不拘泥於吾所舉例的這些。
但凡汝等能所思所想到之事與物,修行到高深的境界,皆可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