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

宋彪此番來山西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根本就沒有按好心,說是要來親自答謝晉商對中央軍部的支持,其實正是要來親自摸底,來看看山西這潭渾水到底有多深。

他給山西新抽調來的省長是個王樹翰,這是真正的帝黨一派,下手倒是真的未必會很狠,眼下只是儘量可安撫的範圍內處理問題,後面給那一位更強硬的鐵腕省長做鋪墊。

在山西視察了整整一個月,基本將山西的問題都大致的近距離觀察一番,宋彪才返回京師,將王樹翰喊了過去叮囑一番,這就讓王樹翰上任,儘可能的用溫和的手段處理一些比較緊急的問題。

山西的治理之難,難就難在晉商還活在大清朝的那個時代,根本沒有跟上節奏,已經成了山西發展的重要阻力,這些人既不能像江浙、廣東商幫那樣積極進取,也不像東北、徽商那樣中規中矩,走官場的路一貫是他們的發財捷徑,既不肯開拓進取,也不準外面的商幫進來發展山西,陽奉陰違,大肆窖銀,玩著各種花樣和高利貸的方式兼併土地,維持對山西土地資源的控制。

事情既然到了這樣的地方,宋彪就只能是下狠手將眼前這一批老晉商全部推倒,給新晉商的青年才俊們打開一條條通向未來的光明大道。

只有剷除荊棘,禾苗才能自由生長。

當然,帝國目前的當務之急還是籌備對蘇俄的戰爭。以及和英日同盟誓死較量到底,保障帝國在中東的特權。

英日對於德佔新幾內亞的貪婪已經讓宋彪覺得噁心了。德國人在這裡的投資讓各國都意識到了德屬新幾內亞的銅礦和金礦資源豐富無比,而帝國在過去幾年的佔領期中。從這裡也攝取了約六十萬噸的銅和接近三十噸的黃金,並且開採了一部分鎳礦,加上本地的咖啡、可可、椰子的種植對帝國經濟是一個重要的補給,帝國對此自然是一直不肯做任何退讓,而英國提出的辦法是中日兩國各佔一半,卻將主要的銅金礦區劃分給日本。

法國的衰落。俄國的劇變,美國的局外中立,使得一戰之後的世界短暫的完全處於英國主導的層面,即便是中法聯合起來。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宋彪則以沉默和不迴應的方式面對著英日同盟的壓力,同時在德屬新幾內亞加強駐兵,其實他心裡很清楚,英國現在就是表面承諾履行中英協約,暗中不斷瘋狂的給中國製造各種各樣的問題,想要逼迫中國在中英協約的基礎上重新大讓步,以確保英國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以及在香港、西藏、緬北、中東等問題上的主動權。

除了暫時忍耐之外,宋彪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正如一個世紀之後的共和國面對美國的各種無賴手段一般。

比起英國。他更討厭日本這種拼命藉助外力和中國爭鬥的無賴國家。

宋彪也相信中國的潛力,總有一天,他會一併奉還給這個卑賤無恥的英日同盟。

帝國想要擴張,想要發展,那就只能是永遠處於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中。其實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永遠都是非常複雜的,特別是大國與大國之間,英國對中國有壓制,也有扶持,中英之間有鬥爭。也有合作,別看英日同盟現在的要求很過分,可主動權實際上是在中國的手中,因爲真正佔領中東和巴布新幾內亞的國家是中國,還能有實力對付蘇俄的也只有中國。

真將中國逼急了,帝國完全可以立刻和蘇俄達成和平協約,將蘇俄禍水交給歐洲自己解決,帝國則穩固加強在中東地區的駐軍,一百萬的陸軍駐紮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巴布新幾內亞,甚至在坦桑尼亞大規模駐軍,逼著南非,屆時就不知道英國是笑是哭了。

大國鬥爭是一種下流卑鄙的藝術。

直到1919年8月21日,巴黎和會才結束了最後一天的議程,各國代表在和約上簽字,除了對德國的凡爾賽和約之外,對奧匈、奧斯曼等國也都有對應的和約。

依據這一系列的和約,中國將從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四國獲得總計22億英鎊的戰爭賠款,從德國獲得約32億德國金馬克的賠款,中國在東非所佔領的原德國殖民地分別轉交給法國委任管理,法國將喀裡多尼亞羣島及周邊島嶼和太平洋地區部分島嶼劃歸中國,德屬新幾內亞歸屬中國海外省領地,中國在中東佔領的敘利亞、科威特、土耳其由大英帝國享有宗主權,中國享有在伊拉克的宗主權,而英國將文萊王國的宗主權交給中國。

中國在這一場巴黎和約談判中是屬於較爲吃虧的一方,爲了迫使英國承認此前的戰爭協約,確實是作出了重大的讓步,但這些讓步使得中國實現了幾個最基礎的目標,即在中東和太平洋維持一定的地位、利益,同時收回香港、澳門,要求英國承認西藏歸屬中國所有,承認廖內羣島爲中國海外領地。

雖然英國依然玩弄文字遊戲,不承認西藏爲中國領土,雙方在緬北、藏南等爭議地區的衝突也隨時可能加劇,但對中國而言,時間總是對中國更爲有利。

比之要賠償協約國1320億金馬克的德國,中國只能說是還算很幸運,曾經的主要合作國如今落得這樣的下場,兩次出訪過德國的唐紹儀總理也是頗有感懷。

就在巴黎和會告一段落的同時,蘇俄紅軍也開始了全面反攻白軍的大作戰,1919年10月中旬,蘇俄紅軍徹底擊潰了盤踞在鄂木斯克地區的高爾察克和馬德尼道夫將軍的白軍。鄂木斯克白軍被迫撤離到新西伯利亞地區,徹底躲到了帝國中央陸軍的羽翼之下。而帝國的好處則是以保護者的身份拿到了俄國的黃金儲備。

因爲有《協約國互保險條約》,英法俄三國在整個一戰期間損失的黃金儲備總量相對要小一些。俄國現階段還有1170噸的黃金儲備,同時又拖欠帝國約4億英鎊的債務。

在確認這些黃金儲備已經運抵克孜勒後,宋彪在宣政園接見了白軍的特使和領導人之一的馬德尼道夫將軍。

此時的馬德尼道夫將軍已經不再是過去那位深得沙皇信任的陸軍大臣了,因爲前線大規模戰敗,1917年4月,馬德尼道夫將軍就被撤去了陸軍大臣的職務。這倒意外的使得馬德尼道夫將軍逃過了蘇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一直在家鄉奧倫堡等待機會,後來組織白軍聯合高爾察克部攻佔喀山,將俄國存在喀山的央行黃金儲備全部運回到車里雅賓斯克。此後又撤到鄂木斯克,最後就撤到了克孜勒。

因爲蔣雁行負責鎮守新西伯利亞地區,他就作爲帝國的代表和馬德尼道夫將軍簽署了一份保密協議,代替白軍保管這些黃金儲備,但這份協議只有他和馬德尼道夫、高爾察克三個人知道。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馬德尼道夫將軍親自乘坐火車抵達北京,前往宣政園覲見華皇陛下。

老朋友,老上司。

宋彪的心情也是很複雜的,特意親自出了中南海前往火車站迎接馬德尼道夫將軍,然後一起乘坐皇室御用的這輛鎏金色的中華轎車返回中海內廷。

路上。宋彪和馬德尼道夫將軍簡單的聊了幾句,基本知道馬德尼道夫將軍暫時不打算回俄國的心思,回到宣政園,宋彪一邊請馬德尼道夫將軍在御書房坐下來,喝茶閒談,一邊讓陳其美過來,讓陳其美以內廷總署的名義將恭親王府重新安排一下,專門招待馬德尼道夫將軍住下。

等陳其美離開之後,馬德尼道夫將軍就頗是感激的和宋彪答謝道:“華皇陛下。我這一生能夠結識您,真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只是在謝葉尼基夫他們都陸續戰死之後,我心裡越加難過,看不到重建俄國的希望了,此時唯一的希望就是都拜請您和中華帝國出兵了。”

宋彪沉默的微微頷首,卻道:“將軍,你我是多年的朋友了,其實你心裡也明白,帝國剛打完一戰,還有英日同盟在後面拖拉著帝國的後腿,不管是香港,還是中東等問題上,英日同盟都是死死咬住。國內的軍費已經是難以支撐了,真指望我們和蘇俄決戰的可能性太低了,否則帝國也不會只是守在後邊,遲遲不肯直接出兵。哎,軍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啊,保險條約對於帝國的壓力是很重,如果不是你將這批黃金送過來,暫時抵消了俄國拖欠我國高達2.5億英鎊的鉅額債務,帝國現在就要和蘇俄談判了,不可能繼續幫你撐下去。”

馬德尼道夫將軍當然不知道帝國還有另外一筆特殊費用,足可支持帝國和蘇俄交戰,其實不僅是他不知道,世界各國也都不清楚。

如果只是從現在國際社會的普遍情況來看,不管是英法,還是中美,實際上都缺乏繼續大規模戰爭所需要的經濟底子,都沒有錢,否則早就聯合重兵干涉蘇俄了。

馬德尼道夫將軍還是勉強抱著一絲希望,問道:“華皇陛下,您目前大體是怎麼考慮的呢?”

宋彪想了想,道:“我現在唯一的承諾就是守住新西伯利亞地區,在這裡和蘇俄決戰,逼迫蘇俄承認在中間地區劃出一箇中立的自治國,保留你們繼續維持白軍的武裝和政權。當然,貝加爾以東的地區,以及此前俄國佔領我國的各個領土,你們肯定都要歸還。這一點不管是你們白軍獲勝,還是蘇俄獲勝,那我們都不會退讓。以前我們不談這些問題,那是因爲沙皇陛下在,羅曼諾夫皇朝在一天,考慮中俄和皇室之間的特殊關係,我們都可以暫時不談,現在就肯定要談了。”

馬德尼道夫將軍答道:“我們對此是充分的理解的。以帝國目前的實力,如果帝國能夠保證蘇俄同意將新西伯利亞地區劃歸高度自治的西伯利亞共和國。我們將會非常感激陛下和帝國。”

宋彪則道:“如果能是這樣,那肯定是再好不過了。但這也要看咱們這一仗的結果如何啊。我們都是老資歷的軍人了,蘇俄的水平如何,你我心裡都是清楚的,根據我現在的觀察,蘇俄紅軍的水平實際上是很像東北軍早期的情況,那就是越打越厲害。經驗也越豐富,基層將領和中高層的將領的水平都在不斷的提高,士兵也是從沙俄一戰時期直接繼承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老兵。裝備也不算差,特別是你們白軍前前後後送了不少好東西,連坦克都送給紅軍了,這真是讓我有點不知道該如何說起。軍事永遠充滿了太多的未知,特別是你現在這一刻最能體會到,所以你讓我怎麼保證呢?”

馬德尼道夫將軍也說不清楚這個問題,但他知道宋彪沒有和他說實話。

宋彪是什麼水平,馬德尼道夫還不清楚嗎?他和高爾察克等人的白軍在前面拖延了近兩年時間,宋彪這邊肯定是早就準備好了,此時不願意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說明白一點就是白軍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難道諸位真的以爲馬德尼道夫和高爾察克是無緣無故就將一千多噸的黃金拱手相送嗎?

白軍當時以爲蔣雁行這邊的帝國陸軍不清楚,原本是想偷偷帶著黃金運入托木斯克地區埋起來,結果帝國情報部門一直在盯著這件事,蔣雁行和中央軍事情報部、保密局的人早就先行一步帶了兩個整編師將俄軍圍起來,逼迫白軍將黃金拱手相讓,討價還價之後才簽署了一份由私人開具的收據。

所謂的這份由蔣雁行開具的收據就是扯淡,如果帝國賴賬,白軍難道能派人跑到帝國來打官司嗎,怎麼可能打得贏?

因爲有保險條約的影響。帝國到這一階段持有的英法債務很多,但國家的中央黃金儲備也就是2175噸,這裡面很大一部分還是私人資產從歐洲轉移到中國投資,用黃金直接換取的中圓,所以,帝國絕對不可能錯失沙俄的這一批1170噸的黃金。

保險條約的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限制了黃金從歐洲向美國瘋狂涌動的浪潮,限制美國成爲世界唯一霸主的步伐,在帝國黃金儲備維持在2175噸的時候,美國的黃金儲備實際上也未超過這個數字太多,英國依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儲備國,可總量下滑到了四千噸的規模。

至少從黃金儲備這個問題上,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相互是平衡的,中法美三國大致相當,英國則繼續維持其他國家兩倍的數額,直到帝國秘密吞併了俄國的這一批黃金儲備,而在整個世界,純粹的金本位體系也沒有立刻受到一戰的致命衝擊,在預期的未來五年裡,黃金的自由流通還將有可能恢復,條件是英法逐步償還其所拖欠的鉅額外債。

馬德尼道夫將軍並不是一個很高明的軍事專家,但他一定是個很合格的政治家,他很清楚白軍對中華帝國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他留在中國,維持著他和華皇及中華帝國高層之間的特殊關係,或許還能在日後重新找到機會,留在俄國則完全沒有意義了。

他心裡其實很明白,等待著偉大俄羅斯祖國的將是一場慘烈的分割,正如俄國曾經對中國所做過的那些事情一樣殘酷無情,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蘇俄,其他國家不過是乘機抓住了這個機會而已。

每個國家都是貪婪的。

這是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

在和馬德尼道夫將軍會晤之後,宋彪就悄然的離開了北京,沿著馬德尼道夫將軍所走的那條路抵達新西伯利亞,就在戰爭的最前沿繼續履行他身爲皇帝的職責——率領中華民族再一次戰勝永恆的宿敵。

帝國機關算盡,最終還是迎來了這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

新尼古拉耶夫斯克是一個平原之城,宛如托爾斯泰筆下的文尼察之城,一覽無遺的平原之上黑麥田遼闊無邊,北方有低矮延綿的薩萊爾嶺。爲城市供應著大量的無煙煤資源,寬闊的鄂畢河將城市一分爲二。在上游,俄國人修建了水利發電站。爲這座新興的東方之城提供便宜而充裕的電力。

這裡就是蘇聯時代的新西伯利亞城,而帝國中央陸軍正是在此雄踞重兵,在鄂畢河上游的兩岸大量修建防禦工事,依託北方山嶺和南方阿爾泰山系的餘脈構建了多條狹長的防線,大量的建設要塞。

當宋彪所乘坐的專列緩緩駛入城市西岸,沿著鐵路兩側。兩個步兵師正跟隨著坦克和卡車向前行軍,來自騎兵師的部隊也附近集合,散落在鐵路周邊,隨著可以見到牽著馬匹的戰士。三三兩兩的將槍械背在身後蹲在一起抽菸,彼此笑呵呵的談論著有趣的事情,還是有很多新編團被改設成輜重部隊,依靠大量的馬匹在車站聚集,將那些物資和火炮託運到各個兵站,以及前線陣地。

天空之上,不時有數十架飛機成編制的轟鳴飛馳而過。

一戰是飛機的天堂,各種各樣的技術都在這一時期誕生了雛形,但對於帝國而言,最美妙的事情莫過於從荷蘭邀請了一位堪稱是這個時代的天才設計師安東尼.福克。東北飛機公司有一種特殊的習慣,那就是和工程師簽約合作,共同投資新的分公司,在安東尼.福克設計的新飛機亮相於俄國飛機展覽會後,東北飛機公司就迫不及待的和安東尼.福克達成了合作計劃,起初是在德國共同投資一家福克飛機公司,後來因爲主要的訂單都來自於俄國和中**方,這家公司很快遷入東北瀋陽府。

此後通過和法國的軍事合作,帝國飛機制造業不斷投產了多款飛機。主要向俄國和英法聯軍出口,在出口飛機最多的1917年,帝國出口了34800架飛機,佔當年協約國飛機生產總量的1/3。

不過此時的飛機除了引擎、螺旋槳和機槍外,幾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木頭質地,而帝國所出產的樺木更是最佳的選擇,這使得帝國在戰爭時期出口最多的軍需物資中不可避免的有樺木這一清單,甚至連法國人在本土生產的步槍都使用帝國的樺木槍托。

相比于飛機的大規模出口,帝國的空軍在整個戰爭期間都並無太多的戰績,不管是奧斯曼帝國,還是奧匈帝國,這兩個帝國遠征軍的主要對手都沒有大規模的列裝飛機,以至於帝國的空軍飛行員可以很輕易的偵察對手,並且在小範圍內實施空襲作戰。

各種奇怪的技術總是在這一時期誕生,帝國和法國合作生產了一種擁有四臺引擎的303型雙翼重型轟炸機,使得飛機可以在480公里的航程範圍內運載2.5噸的炸彈轟炸對手。

帝國的中央陸軍整編師在過去的一年裡增編到了15個師,此時有一半集中在新西伯利亞地區,從北方各省抽調的22個常規步兵師和104個新編團也被抽調在這一防區。

在庫茲涅茨克地區,帝國派遣重兵佔領,那裡是俄國最大的露天煤田區,擁有超過數千億噸的煤層,並且擁有超過數百億噸的含硫量很低的煉焦煤,同時也擁有一定程度的鐵礦資源,在沙俄時期就是俄國在東部地區最大的工業鎮,每年產煤量超過190萬噸。

帝國是個樂天派的國家,已經沒有考慮會讓出這片豐沃土地的想法,在那裡臨時建立了西伯利亞軍墾局實施軍官,從東北和山西地區大量抽調勞動力,創辦新的軍工業基地,將俄國商人原有的小鋼鐵廠擴建。

在新西伯利亞地區周邊相當於1/2東三省的廣袤平原上,帝國用大規模機械化的方式開墾了超過三百萬公頃的土地,還控制著本地大約170萬俄羅斯人的賦稅,用於維持本地軍糧的供應,這已經是**裸的暴露了帝國試圖永久佔領這裡的野心。

對帝國而言,現在唯一的麻煩是大量的俄國人口正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逃亡此地,帝國在去年佔領此地的時候,這裡的俄國人總數還不過是在110萬人左右,現在卻激增六十餘萬,這裡面還不包括大約二十萬人左右的白軍殘部。

並不是只有外國害怕蘇俄,俄國人自身也很害怕,特別是俄國的中上階層,他們竭盡所能想要逃往遠東地區,即便被帝國佔領了這一地區,他們還是要繼續逃過來。

從鄂木斯克到庫茲涅茨克,從託木斯克到阿巴坎,這兩個平原地區擁有超過21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都在正副20度左右,冬季的降雪量和多條媲美長江的河流足可保證每年一季的大規模農業種植。

在仔細的調查和評估後,帝國已經改變了最初的設想,再也不打算放棄這片肥沃的土地,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帝國會從內地抽調超過一千萬的北方人口移民至此,大規模的開發此地,並且做好和俄國對此地爲期一個世紀的漫長爭奪。

宋彪也是被逼的,帝國也是被逼的。

帝國的人口太多,擴張之路永遠無法遏止。

雖然在良心深處,宋彪更希望簡單的收回帝國在遠東和外興安嶺地區的領土,很長時期也不抱有能夠永久佔有新西伯利亞的希望,但嚴峻的事實逼迫他和帝國只能爲了民族的生存誓死奮戰到底。

哪怕這樣的大規模擴張會導致國際社會的壓制,特別是導致大英帝國的警惕和反制,帝國也必須艱難的走出這一步。

除此之外,宋彪想不到有多少辦法可以緩解河南、河北、山西地區的人口壓力。

聖雄甘地曾經說過,如果印度也像英國那樣走一條完全工業化的道路,那對印度和世界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災難,這句話其實也適用於中國。

中國需要發展,但走一條世界工廠的道路無疑是具有自毀性質的。

總之,殘酷的民族生存底線迫使中俄將會成爲歷史上最大的宿敵,這是多麼悲劇的事情,但又無法阻止,即便宋彪身爲皇帝,對俄國一直懷有某些特殊的浪漫情懷,他也無法扭轉這兩的宿命。

當他的專列駛入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之城時,他的內心深處也充滿了一種惆悵的哀傷和無奈,此時此刻的他似乎體會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那種糾葛和痛苦。

支持核武皇帝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

第8章 學霸之子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110章 奉天巡撫蔭昌第95章 遼陽會戰(四)第286章 中德戰略互助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86章 進攻,右翼之右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104章 東三省鐵路第8章 學霸之子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20章 四萬擔糧食第240章 中法之痛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330章 禮,國威也第105章 都是人才啊!!第164章 四大兵工廠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161章 東北騎兵(二)第70章 日本的領導亞洲夢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111章 名門閨秀第116章 汪兆銘第2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38章 滿洲步兵團(上)第293章 濟州海戰(一)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140章 日本就是個悲劇第234章 201工程第246章 文萊第2章 殺啊,中國人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127章第116章 汪兆銘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298章 不可接受的調停第256章 1958第111章 名門閨秀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256章 1958第206章 震旦第215章 震旦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132章 旁觀者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135章 配股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253章 蜀山劍俠傳第286章 中德戰略互助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135章 配股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61章 東北騎兵(二)238章 帝國風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223章 自由價更高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137章 風格第295章 牛鬼蛇神第307章 導彈反擊(二)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76章 革命黨之內戰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173章 滅清之後的更混亂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250章 大蕭條
第8章 學霸之子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110章 奉天巡撫蔭昌第95章 遼陽會戰(四)第286章 中德戰略互助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86章 進攻,右翼之右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104章 東三省鐵路第8章 學霸之子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20章 四萬擔糧食第240章 中法之痛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33章 爲了去瀋陽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330章 禮,國威也第105章 都是人才啊!!第164章 四大兵工廠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161章 東北騎兵(二)第70章 日本的領導亞洲夢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111章 名門閨秀第116章 汪兆銘第2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38章 滿洲步兵團(上)第293章 濟州海戰(一)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140章 日本就是個悲劇第234章 201工程第246章 文萊第2章 殺啊,中國人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127章第116章 汪兆銘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298章 不可接受的調停第256章 1958第111章 名門閨秀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256章 1958第206章 震旦第215章 震旦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132章 旁觀者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42章 黑溝臺會戰(一)第135章 配股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253章 蜀山劍俠傳第286章 中德戰略互助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135章 配股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61章 東北騎兵(二)238章 帝國風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223章 自由價更高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346章 中德對峙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248章 中國就是中國第137章 風格第295章 牛鬼蛇神第307章 導彈反擊(二)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100章 特殊的中國首富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76章 革命黨之內戰第125章 光復事業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173章 滅清之後的更混亂第347章 宣戰之前(上)第250章 大蕭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阳市| 云梦县| 广州市| 金门县| 泰顺县| 广灵县| 前郭尔| 丹巴县| 永泰县| 六盘水市| 特克斯县| 广宁县| 义乌市| 亚东县| 大庆市| 民勤县| 安仁县| 太湖县| 祁东县| 九龙城区| 灌南县| 富民县| 玉龙| 葫芦岛市| 杂多县| 德安县| 东源县| 乌鲁木齐县| 周口市| 岗巴县| 祁阳县| 淄博市| 贺州市| 湄潭县| 龙口市| 娱乐| 剑河县| 津市市| 东乌珠穆沁旗| 双辽市|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