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我有心燈一盞……
離開花廳,張牧回到自己的小院,將包袱放下,然後又跑出了鏢局。
是的,他又跑了。
不過張牧確實是去幹正事。
他先是去了一趟宋元青家。
方纔莊曉夢說宋元青爲了找他,差點折在城外,他自然要去探望的,只是剛被老管家引進後廳,又看到了宋元青和兒子一起跪著受訓的名場面。
見張牧完好無損地回來,宋元青也是十分開心,跪著吩咐自己夫人親自下廚去做一桌飯給張牧接風壓驚,可把張牧嚇壞了。
於是張牧推脫有事,迅速離開了宋家。
出了宋家,張牧沒有停留,就朝著玄姬的寺廟走去。
一去這麼多天,該去給啞爺報個平安了。
……
“嘎吱——”
張牧推開寺廟的木門,就看到正在掃地的啞爺,笑道:“啞爺!”
啞爺一愣,看到張牧回來,臉上立刻流露出驚喜之色,鬆開手中的掃把,一路小跑到張牧面前,只是左看右看都沒看到玄姬,便一臉不解地望向張牧。
張牧笑了笑,拉著啞爺?shù)椒鹛醚e坐下,幾隻老鼠立刻就扛著茶葉和水壺水杯前來沏茶。
看著啞爺那焦急的比劃,張牧壓下啞爺?shù)氖謩荩f道:“您放心,玄姬沒事。”
“那惡僧已經(jīng)被我殺了。”
啞爺聞言,臉上皺紋舒展了一些,然後又用手勢問著玄姬怎麼沒回來。
“玄姬還是受了些傷。”張牧說道,“不過別擔心,沒有大礙。”
“現(xiàn)在她在一個很安全的地方養(yǎng)傷。”
“等傷好了,會有人送她回來的。”
啞爺聽到張牧這麼說,才鬆了一口氣,然後站起身,就要朝著張牧跪下,被張牧連忙托住。
“啞爺,玄姬和我不分彼此,您不用行這樣的大禮。”
啞爺搖著頭,硬是給張牧磕了一個,張牧也只好讓一讓,不敢當面受禮。
等啞爺起身,張牧這才告辭。
從寺廟離開,張牧便再去了一趟錢莊。
這一次下山,十三娘給他的包袱裡裝著大約十兩的碎銀,還有兩百兩的銀票。
不過張牧在路上就試過了,這種贈送的銀子上面並沒有他需要的白氣。
他打算用銀票再試試。
不過張牧不是很抱希望。
因爲無論是自己殺劉左,還是得到莊曉夢的獎勵,亦或者韓萬里給自己送的謝金,自己都是有所付出的。
比如殺人、修煉、查賬……
之前從林驚龍的口中,張牧明白銀子上的白氣其實是一種氣運,而銀子本身只是載體而已,所以從邏輯上,應該是自己做出了什麼行爲獲取了氣運纔對,銀子只是對這個行爲進行結算,因此並不是拿到銀子就可以了。
打個比方,銀子就像是個保險箱,氣運就是裡面的錢。自己必須付出什麼,纔會得到裝著錢的保險箱。而憑空得到的銀子,就像是一個空保險箱,裡面依然什麼都沒有。自己把包廂箱裡的錢取出來以後,不管再怎麼更換保險箱,也並不會多出一分錢來。
接下來在錢莊裡的事實也證明了,張牧的猜測是對的。
從錢莊按銀票取出來的銀子,並沒有白氣。
在錢莊小二怨念的目光中,張牧退回銀子,收好銀票,返回了鏢局。
……
夜。
一座清冷的小院。
縣學教諭宋好問正在奮筆疾書,突然聽到了門外的動靜,頭也沒擡,喚了一聲“進來”。
隨後,就見一名身著夜行衣的男子走了進來,單膝跪下,說道:“大人,已經(jīng)查清了。”
宋好問聞言,放下筆,望著對方,開口道:“說。”
“回大人。”
“縣中各大家族通過慶豐商行購買糧食,但慶豐商行並未運送一粒糧入萬安縣。”
“各大家族的糧食皆由萬安縣倉供給。”
“妖災爆發(fā)後,知縣周養(yǎng)由開倉賑災,據(jù)稱放糧兩萬三千八百石。”
“但是實際放糧不過三千石而已。”
宋好問將手中的毛筆狠狠摔在地上。
“好一個挪移之術!”
“這轉眼間,朝廷的糧倉就成了他們的私庫!”
“等賑災一過,到底放了多少糧,也就他們自己清楚了。”
那夜行人想了想,說道:“大人,畢竟有那麼多災民,他們不怕嗎?”
宋好問冷笑一聲:“他們怕什麼?”
“你可知這一縣之中有多少隱田隱戶?”
“你知道爲何最開始縣城收災民入城?”
“老夫敢斷定,等到明年開春,朝廷派人下來清算人口,這萬安縣的人數(shù),和名冊上的人數(shù)必然相差不大,這周養(yǎng)由還要受到嘉獎,得一個能吏的名號。”
“這種人也能當能吏,天下百姓早晚被他們害死!”那夜行人啐了一口。
宋好問冷著面孔繼續(xù)問道:“其他的事呢?”
夜行人連忙繼續(xù)說道:“大人,銀潮之事,也有人在背後推動,鼓勵民衆(zhòng)囤積銀兩,只是這條線索斷了。”
“不過我們已經(jīng)查到,無論是糧價,還是銀潮中破產(chǎn)抵押的財產(chǎn),周養(yǎng)由和縣中大戶都有勾結,事後分賬!”
宋好問的手指在桌子上輕輕彈了彈:“周養(yǎng)由還有兩個來月就到任了,這是要薅盡萬安縣最後一筆羊毛啊……”
“妖災的事情呢?”
“也查清了。”夜行人低下頭說道,“那批妖魔,是慶豐商行通過各個渠道購買的妖奴,在縣衙和縣中各大家族的掩護下潛伏在萬安縣外,至少已有半年之久。”
“目的應該就是秋收前掀起妖災。”
宋好問眉頭皺成一個川字:“我也想過這種可能,但是周養(yǎng)由一個周家旁系,沒有這麼大的能量……”
突然,宋好問似乎想到了什麼,在書桌上堆積如山的文件中翻找出一本冊子,將冊子打開,先是恍然大悟,然後面色更加冷峻。
“原來是這樣……”
“大人,怎麼了?”夜行人連忙問道。
宋好問將那冊子扔在書桌上,說道:“除了萬安縣外,三陽縣、文口縣、翠雲(yún)縣、舒蘭縣也都遭遇了妖災,想必和萬安情況差不多。”
“這四個地方的主官是周家的門生故舊。”
“這背後,是周家的手筆。”
“周家?他們想做什麼?”夜行人也是一臉詫異。
宋好問口中的周家,又叫博陵周氏,乃是如今五姓七望之一,是天下一等一的大家族。
“不知道。”宋好問搖了搖頭,“萬安縣太小,看不到全局,但我確定如果是周氏的手筆,那受損的絕對不止我永寧府五縣!”
“你剛纔說的事情,可有證據(jù)?”
夜行人猶豫了一下:“並無鐵證,但皆有線索可查!”
“好!”宋好問擲地有聲說了一聲,目光望向那閃爍不定的油燈,似乎做出了決定,那豆丁燈火彷彿種在了他的眼眸之中。
世道沉淪,嗟嘆前路晦暗。
君子立世,自有心燈一盞。